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8)
2023(12012)
2022(9970)
2021(9004)
2020(7803)
2019(17464)
2018(17281)
2017(33554)
2016(18141)
2015(19800)
2014(19816)
2013(19551)
2012(17702)
2011(15631)
2010(15969)
2009(15162)
2008(15521)
2007(14233)
2006(12444)
2005(11788)
作者
(51029)
(42846)
(42637)
(40437)
(27451)
(20339)
(19218)
(16441)
(15890)
(15391)
(14731)
(14285)
(13920)
(13787)
(13605)
(12911)
(12633)
(12493)
(12462)
(12110)
(10618)
(10505)
(10289)
(9953)
(9736)
(9500)
(9459)
(9429)
(8476)
(8430)
学科
(87305)
(81413)
企业(81413)
(77176)
经济(77047)
管理(75287)
方法(34034)
(32519)
业经(28434)
(25790)
数学(25677)
数学方法(25430)
(23401)
财务(23375)
财务管理(23340)
企业财务(22209)
(21978)
农业(18437)
技术(18100)
中国(17455)
(16665)
贸易(16658)
(16333)
(16298)
(15255)
(15094)
体制(14300)
理论(14223)
(13957)
(13208)
机构
学院(263232)
大学(258493)
(113630)
经济(111562)
管理(108222)
理学(92694)
理学院(91847)
管理学(90691)
管理学院(90210)
研究(80499)
中国(66701)
(59467)
(52752)
财经(46115)
科学(46028)
(44388)
(41828)
(41279)
(39874)
中心(37360)
业大(36833)
研究所(35276)
农业(34660)
经济学(34654)
财经大学(33973)
北京(32495)
(31905)
商学(31550)
经济学院(31317)
商学院(31271)
基金
项目(169002)
科学(136249)
基金(127071)
研究(123865)
(109392)
国家(108407)
科学基金(95816)
社会(82281)
社会科(78187)
社会科学(78172)
基金项目(67236)
(65665)
自然(62033)
自然科(60647)
自然科学(60631)
自然科学基金(59670)
教育(56055)
(53744)
资助(51407)
编号(48195)
(38460)
成果(38396)
(38375)
(38266)
(37630)
重点(37324)
创新(34923)
(34708)
国家社会(34707)
(33687)
期刊
(130048)
经济(130048)
研究(77494)
(52454)
中国(51811)
管理(45969)
(41950)
学报(36160)
科学(35911)
大学(28904)
(28325)
金融(28325)
农业(28282)
学学(27840)
财经(24114)
技术(23512)
业经(22907)
(20680)
经济研究(20287)
教育(20251)
(17316)
问题(17056)
财会(15611)
技术经济(15101)
(14764)
现代(13399)
会计(13173)
世界(12914)
商业(12556)
国际(12252)
共检索到400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楚仁  刘雅莹  陈瑾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要素禀赋、技术禀赋、地理禀赋等传统比较优势无法解释国家间贸易的全部事实。一些研究则以制度作为比较优势的来源,考察其对国家间贸易的影响。文章在企业水平上考察制度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在资产专用性强的情形下考察企业出口行为能否从制度改进中获得更多增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市场化指数"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8~2007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制度改进对企业出口可能性和出口销售额呈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行业资本密度越高,制度对企业出口可能性和出口销售额的影响越大。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那些资本使用效率高的企业在资本密度高的行业中从制度改进中获得的出口收益更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继强  
本文基于现有的企业理论对专用性资产的分析通常集中于专用性程度而对其他特性关注不足,尤其针对一些学者把资产专用性混同于专用性资产特适性的情况,考察了专用性资产特性对企业治理机制选择和组织剩余分享的影响。文章在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中的“剩余”解读为“组织剩余”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专用性资产的特性,如资产的相对重要性、适应范围以及监督和计量的难易程度等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平  
制度环境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而在当前正式制度尚不完善的经济转轨期,政治关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世界银行的投资环境调查数据,研究了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关系与制度环境均正向影响了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替代关系。政治关系与制度环境对非国有控股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但仅对国有控股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以及外资控股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飞飞  张先锋  
通过构建总体制度效率、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两个指标来综合衡量本地制度环境,实证分析本地制度环境对异质性企业对外出口的差异化影响。研究表明:从总体来看,本地制度环境优化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并对外出口,本地制度环境建设可以成为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生动力源泉;异质性企业出口对于本地制度环境的依赖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高生产率企业、外资企业、现代制造业企业以及我国东部企业的对外出口行为对良好的本地制度环境的依赖程度更大,本地制度环境建设可以成为促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根本驱动力。基于此,还兼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的制度红利。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本地制度环境、稳步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政策参考,还可为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一定路径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魏玮  安秀玹  
促进出口转型升级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经之路,创新和制度是这一路径中的关键因素。文本以资源基础理论、产业基础理论和制度基础理论为依据,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创新、制度与企业出口绩效之间的影响机制。其次,构建了基于多层次线性回归的出口绩效模型,并利用2011—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间出口绩效的差异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地区差异造成的,而地区间制度环境的差异是构成地区间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2)创新对企业出口绩效有正向影响,即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来提高出口绩效。(3)制度对创新与出口绩效之间正向关系的调节是负向的,即制度与创新在对企业出口绩效的提升中存在着替代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金祥荣  茹玉骢  吴宏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中构建了一个两国三地区的垄断竞争开放模型,考察了地区出口差异形成的微观机制,重点研究了地方制度质量差异对企业生产效率和地区出口规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1998~2004年期间的4年非连续数据所做的经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地区技术水平、地理因素、劳动人口、FDI流入等变量差异后,法律制度和产权保护制度因素对地区出口差异具有显著影响,其敏感性呈上升趋势,并超过了地理和外资分布差异的敏感性。因此通过改善企业生存的制度环境有助于缓解地区出口差异,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易靖韬  蔡菲莹  蒙双  徐雅君  
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如何维持我国出口贸易平稳持续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多重博弈模型,综合考察目的国制度质量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对企业出口动态决策的影响,并基于中国2000—2010年企业-目的国层面出口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更高的目的国制度质量显著降低企业的退出概率,并提高退出企业的再进入概率。本国市场需求越高,目的国市场需求越低,企业退出该出口市场的概率越高;企业退出时本国市场需求越低,目的国市场需求越高,企业再进入该市场的概率越低。此外,制度质量和目的国市场需求对加工贸易和低科技企业的再进入决策影响更大,且企业出口动态决策的影响情况还因企业所在地区产生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研究如何降低出口企业的退出概率并推动退出企业再进入,力图为我国出口企业提升持续出口能力提供经验支持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瑞龙  杨其静  
本文认为 ,虽然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安排是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但企业制度的本质却是如何创造和分配组织租金。现有文献往往含混地将“专用性”视为当事人获得组织租金的法理甚至经济基础 ,然而事实上 ,“专用性”不但不是当事人获得组织租金的谈判力基础 ,反而削弱了这一基础。基于此 ,我们提出当事人获得企业组织租金的谈判力基础应该是“专有性” ,并且这一变量极大地影响着企业制度的选择和演变。总之 ,我们认为现实中的企业制度安排并非是社会福利最大化或交易费用最小化的产物 ,而是理性的当事人相互博弈的结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军  
作为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东盟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出台了强制性认证制度,各国认证制度的不一致以及认证规则的多样性、流程的多元化,导致我国出口东盟的企业存在着反复认证现象严重、认证手续繁琐与费用高昂、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明显以及缺乏与我国产品技术标准的互认等问题。在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有必要深入研究东盟地区的强制性认证制度,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以及我国企业出口提供更多参考和帮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彭羽  刘慧  
本文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以Melitz(2003)的企业异质性模型和Ahn et al.(2011)的贸易中间商模型为基础,引入生产商与贸易中间商之间的议价能力系数,就资产专用性、合约环境对企业出口模式选择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服装、鞋业、计算机、手机行业内的8位海关HS编码企业层面的出口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资产专用性高的行业相比,资产专用性低的行业更倾向于借助贸易中间商出口而非选择企业直接出口;同时,出口目标国合约环境的完备程度与出口对贸易中间商的依赖程度呈反比,且与资产专用性低的行业相比,资产专用性较高行业的出口模式选择对目标国合约环境的完备程度更为敏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飞飞  唐保庆  张为付  
本文基于Heckman两阶段法实证考察了地区制度环境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经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地区制度环境优化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及出口集约边际的增长均会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且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企业出口扩展边际层面;基于不同类型企业的进一步分析得出,地区制度环境对高生产率企业、私营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扩展边际的正向效应影响更大,而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出口集约边际的影响则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基于上述结果,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功经验,本文还兼论市场取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本研究可为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培育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动力源泉提供学理性认识和政策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波  孟燕  
当前,企业退出和进入出口市场更加动态化和频繁化,体现出不连续的、间断性的出口动态,这种出口动态模式为研究提高出口企业的存续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此,本文从理论推导出发,研究制度质量和市场需求对企业出口动态决策中退出和再入行为的影响,并利用2011-2017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目的地国家的数据样本检验了假设。在探究制度因素和需求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退出和再入行为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企业可持续出口的可能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韩松  
我国出口企业的交易方式及信用管理严重滞后,在国际营销中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的稳定发展。为了帮助出口企业应对风险,我国必须建立完善的化解信用风险的信用管理及融资体制:建立出口企业信用征信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担保制度;利用进出口银行对出口企业提供支持;借助多边投资担保组织;进一步开放私营机构参与我国出口企业保险业务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张少军  
本文将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位的制度层面因素引入Melitz以及G-H-S模型,构建了一个转型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开放经济模型。文章证明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导致技术能力较低(规模较小)企业偏好于代工或贴牌方式的出口加工贸易,而使技术能力较强(规模较大)企业倾向于选择自主构建品牌并将产品销售国内或国外市场。而且,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位条件下,更多相对低技术能力企业"挤入"到代工或贴牌的出口加工贸易生产;相反,从事构建自主品牌且产品销售于国内市场的高技术能力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形下这类企业被完全挤出市场。这似乎说明转型背景下某些"特殊"制度层面因素是导致中国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