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36)
2023(4225)
2022(3526)
2021(3268)
2020(2700)
2019(5795)
2018(5742)
2017(10362)
2016(5923)
2015(6513)
2014(6415)
2013(6380)
2012(6048)
2011(5841)
2010(6243)
2009(6147)
2008(6469)
2007(5919)
2006(5465)
2005(5071)
作者
(19673)
(16401)
(16043)
(15504)
(10574)
(7832)
(7246)
(6361)
(6067)
(5965)
(5926)
(5615)
(5544)
(5359)
(5306)
(4929)
(4843)
(4811)
(4595)
(4595)
(4465)
(4254)
(4005)
(3922)
(3766)
(3731)
(3638)
(3436)
(3350)
(3286)
学科
(24560)
经济(24532)
管理(18205)
(14445)
(13548)
(12832)
企业(12832)
方法(8420)
环境(8414)
理论(7333)
教育(6636)
(6281)
(6122)
业经(6024)
中国(6015)
(5751)
生态(5706)
数学(5684)
数学方法(5554)
(4955)
经济学(4603)
资源(4439)
地方(4231)
农业(4217)
(4175)
(4138)
(3801)
金融(3800)
(3788)
财务(3779)
机构
大学(102481)
学院(99029)
研究(36485)
(34648)
经济(33880)
管理(31749)
理学(26625)
理学院(26175)
管理学(25549)
管理学院(25357)
科学(25322)
中国(25270)
(22498)
(19941)
研究所(18420)
(17964)
师范(17824)
(17456)
(17343)
(16255)
中心(14664)
师范大学(14585)
业大(14571)
北京(14312)
财经(14089)
农业(13515)
(12902)
(12546)
(12474)
经济学(11428)
基金
项目(61185)
科学(47394)
研究(44661)
基金(43579)
(38988)
国家(38666)
科学基金(31584)
社会(27912)
社会科(26090)
社会科学(26079)
(23782)
基金项目(22635)
教育(20856)
(20765)
自然(20077)
自然科(19447)
自然科学(19438)
自然科学基金(19083)
编号(17647)
资助(17066)
成果(16382)
重点(14770)
(13327)
(13205)
课题(13070)
(12217)
国家社会(11501)
科研(11379)
创新(11348)
计划(11229)
期刊
(45133)
经济(45133)
研究(30984)
学报(21018)
中国(18594)
科学(17550)
教育(15801)
(15499)
大学(14989)
(14613)
学学(13757)
管理(10926)
农业(10592)
财经(8590)
(7402)
图书(7155)
(6626)
业经(6493)
技术(6452)
(6135)
金融(6135)
经济研究(5943)
问题(5912)
资源(5852)
(5713)
书馆(5470)
图书馆(5470)
业大(4768)
科技(4491)
社会(4485)
共检索到150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才宝  
贾思勰从"农本"观念出发,结合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进行反思与整理,最后形成了关于他丰富的农业生态哲学思想,而他的生态哲学又主要凝聚在《齐民要术》一书之中,其内容为:敬天法地的农业环境生态伦理思想、"顺自然"与"骆马首"相结合的农业科技伦理思想、注重主体性的人本伦理思想。因此整合贾思勰农学中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对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学益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阐述的地主家庭经济学由三部分组成:“治生之道”是家庭经营对象或途径的选择及与此有关的理论说明;“治生之理”是私人经营管理的一些原理和规律性认识;“治生之策”是微观经济管理的方法和措施。这三部分构筑而成的理论框架,为中国封建地主家庭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力波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体现为哲学指导经济学研究和对经济学研究作哲学提升这两方面的统一,是构建整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宫敬才编著的《马克思经济哲学微观研究》,认为马克思经济哲学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其经济哲学思想贯穿于全书,并对马克思经济哲学理论思想的实践发展脉络有深远影响。对此,本文深读、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恒通  
论述了建立图书馆学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说明了图书馆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概述了图书馆学哲学的研究内容,指出了图书馆学哲学的学科地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徐长山  陈辉  
对工匠精神进行哲学的阐释,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弘扬工匠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工匠精神进行系统哲学思考,可以从工匠精神的主体性、实践性、结构性、创新性、普适性、价值性、伦理性、文化性、时代性、社会历史性这十个方面展开论述。弘扬工匠精神是使我国从速度时代走向质量时代,由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打造更多中国品牌的有力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水华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抽象精神劳动"和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基础上,明确把实践概念表述为感性的活动,并认为这种感性的活动是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的辩证统一,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相互制约的现实基础,也是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解读马克思实践概念中的生态哲学内涵,对于我们科学分析和应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苗苗  
异化劳动理论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概念,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深刻分析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劳动对象异化、劳动过程异化、劳动主体异化以及劳动关系异化,构成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论域。进入新时代,研究这一理论仍具有深远意义,为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实践指南,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导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可庸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发表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笔者在是年11月一次全国理论讨论会上及随后的一篇短文中尽管也说了:“1.‘计划’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作为社会占有的公有制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相对社会占有制来说,计划是派生的;即有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才使社会性的计划成为可能。”现在看来,这种表述仍有点含糊,仍使“计划”没有摆脱“直接社会化”的烙印。不过笔者也的确又说过:“尽管有本质的区别,当代某些资本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侯鹏  
马克思在对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就业观的借鉴和批判的基础上,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逻辑原则出发,构建了包括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失业理论、劳动力市场配置理论和劳动就业权理论等内容丰富的就业思想体系。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我国就业理论和就业实践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俊峰  马乔恩  
"柯尔施问题"对于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在全球化的现代进程中,只有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才能避免它蜕变成依附理论和殖民理论,否则,这不仅不能从理论上,而且不能在实践上颠覆资本主义制度,更是无法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消灭哲学"意愿,也就无法把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表达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因此,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只有全面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正确性,才能更好地理解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才能正确理解习近平提出打造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忠  
当代城市化日益呈现出复杂性、问题性,建构城市哲学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具有基础意义。城市哲学是城市本质论、城市发展论与城市意义论的有机整合,是对城市是什么、如何发展城市、如何理解城市等问题的系统探索。直面中国城市问题,努力解答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的合理性、合法性、价值性等重大基础性问题,是我国城市哲学的重要建构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德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惯超  
本文对使用价值、有用物品和价格决定进行了思辨,认为使用价值具有空间相对性和时间相对性,二者构成了有用物品价格变动的基础。从短期来看,使用价值的供求竞争决定价格,此为短期价格决定机制;从长期来看,马克思所定义的价值(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价格变动的中心,此为长期价格决定机制。有用物品在任一时点的价格,均是以上短期价格决定和长期价格决定的叠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论述了经济学的两个哲学基础:一是总有一部分有用物品是有限的,二是使用价值具有空间相对性和时间相对性。前者是经济学存在的前提,后者决定了经济学将会持续存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运晓钰  陈丽鸿  
《资本论》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两方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展开了批判,构筑起其生态思想的基本框架。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存在辩证统一关系,劳动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劳动异化,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只有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和谐。《资本论》蕴含的生态思想对指导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