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5)
2023(2077)
2022(1844)
2021(1779)
2020(1615)
2019(3724)
2018(3575)
2017(7098)
2016(3998)
2015(4316)
2014(4202)
2013(4151)
2012(3880)
2011(3502)
2010(3516)
2009(3180)
2008(3154)
2007(2810)
2006(2437)
2005(2329)
作者
(12702)
(10582)
(10577)
(10050)
(6682)
(5271)
(4883)
(4092)
(4060)
(3873)
(3720)
(3659)
(3575)
(3525)
(3518)
(3306)
(3281)
(3240)
(3135)
(3067)
(2928)
(2676)
(2605)
(2457)
(2423)
(2340)
(2332)
(2287)
(2248)
(2171)
学科
(15950)
经济(15942)
(10771)
管理(9919)
(9793)
企业(9793)
方法(7696)
数学(6724)
数学方法(6595)
(5326)
结构(4834)
(4475)
产业(3932)
中国(3885)
(3752)
(3372)
业经(3196)
地方(3165)
(3105)
(3052)
财务(3040)
财务管理(3036)
技术(3018)
理论(2982)
企业财务(2950)
产业结构(2909)
体制(2764)
(2212)
(2163)
银行(2143)
机构
大学(56856)
学院(56461)
(21710)
研究(21368)
经济(21282)
管理(19701)
理学(17459)
理学院(17224)
管理学(16643)
管理学院(16543)
科学(15347)
中国(14832)
(12825)
(12077)
(12011)
研究所(11235)
业大(10658)
农业(10220)
(9580)
(8824)
中心(8784)
(8264)
财经(7809)
北京(7601)
(7322)
(7312)
师范(7138)
(7086)
技术(7035)
经济学(6846)
基金
项目(40805)
科学(31648)
基金(29199)
(27076)
国家(26882)
研究(26569)
科学基金(22376)
(16813)
自然(15862)
社会(15859)
自然科(15534)
自然科学(15528)
自然科学基金(15264)
基金项目(15233)
社会科(15119)
社会科学(15117)
(14021)
教育(12892)
资助(12748)
重点(9862)
编号(9466)
(8839)
计划(8739)
(8706)
(8637)
科技(8348)
创新(8231)
科研(8222)
成果(7750)
课题(7545)
期刊
(21827)
经济(21827)
研究(15189)
学报(13815)
科学(11325)
(10737)
中国(10708)
大学(9873)
学学(9548)
管理(7909)
(7409)
农业(7192)
教育(6310)
技术(5220)
财经(4073)
业大(4015)
经济研究(3949)
(3897)
林业(3753)
(3649)
金融(3649)
(3558)
科技(3401)
统计(3372)
业经(3299)
(3255)
(3182)
农业大学(3176)
技术经济(2990)
问题(2965)
共检索到80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文  郭春阳  杨佳喆  詹萍萍  徐善良  王春琳  
为探讨贻贝足的结构与足丝的发生特征,以紫贻贝、条纹隔贻贝和偏顶蛤为实验材料,比较了不同盐度(20,22,24,26,28,30)下3种贻贝足丝分泌速率,详细描述了3种贻贝足组织学结构及足丝分泌过程,探讨了足结构与足丝分泌的关系。结果显示:(1)3种贻贝自足丝剪断2 h后开始分泌新足丝,24 h内3种贻贝的足丝分泌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偏顶蛤平均分泌足丝数量为(28.45±6.14)根,紫贻贝和条纹隔贻贝分泌足丝分别为(15.43±2.9)和(6.87±1.67)根;(2)盐度对3种贻贝的足丝分泌有显著影响,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书荣  周曦杰  崔潇  章守宇  王凯  
本研究于枸杞岛西北部贻贝筏式养殖区海藻生长繁盛时期采集11种大型海藻,并对每种海藻及其藻栖钩虾、麦秆虫生物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海藻上钩虾种群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海藻上麦秆虫种群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钩虾最高种群密度和最大个体均出现在厚网藻上;麦秆虫最高种群密度出现在殖丝藻上,最大个体则出现在缢基蜈蚣藻上。同时,对于生物量较小的海藻,其藻栖钩虾、麦秆虫种群密度均更高,钩虾体型无显著变化,但麦秆虫体型更小;另外,比表面积值更高的海藻,其钩虾种群密度更高,个体也更大,但麦秆虫种群密度和个体均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贻贝筏式养殖生境中不同种类的海藻在藻栖端足目种群特征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的功能角色存在一定差异,而海藻自身多样化的生物特征则可能是该差异形成的内在影响因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中盛   贺楚晗   林倩   梁箫   杨金龙  
为了探究生物活性肽对海洋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实验首先通过紫贻贝肽直接刺激厚壳贻贝稚贝,观察其对稚贝附着的诱导能力;随后选用具有不同诱导能力的海洋细菌海假交替单胞菌和南海雷辛格氏菌,在形成生物被膜过程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紫贻贝肽,分析其对生物被膜形成及膜成分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生物被膜的变化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结果显示,紫贻贝肽可显著诱导稚贝附着,1.0 g/L的紫贻贝肽诱导效果最高,且显著提高生物被膜细菌密度和被膜胞外蛋白含量;10.0 g/L的紫贻贝肽诱导效果最低,且显著降低生物被膜细菌密度和被膜胞外蛋白含量。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紫贻贝肽对细菌生物被膜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使生物被膜诱导稚贝附着能力受到影响。综上,紫贻贝肽可以直接诱导厚壳贻贝稚贝附着,也能通过影响海洋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和被膜胞外蛋白含量间接影响厚壳贻贝稚贝附着。本研究可为探究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贻贝稚贝附着阶段的调控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书成  李德涛  高加龙  黄斌勇  章超桦  郝记明  张丽  
分析3种贝类的脂类成分,以期为贝类的高值化加工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近江牡蛎、波纹巴菲蛤和马氏珠母贝中的脂质成分,分析脂质中的胆固醇和磷脂含量,采用液液萃取技术分离中性脂和极性脂,并用GC-M 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3种贝类的粗脂肪含量基本在1%左右;脂质成分中胆固醇含量在0.07~0.12mg/g;脂质中磷脂含量在14%~34%,极性脂含量在27%~45%;脂质中EPA和DHA总含量在12%~22%,近江牡蛎和波纹巴菲蛤脂质中EPA含量高于DHA,而马氏珠母贝脂质中DHA含量高于EPA。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志铮  周光锋  朱荟瑾  何杰  
2007年8月间开展了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和敌敌畏对厚壳贻贝幼贝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和敌敌畏对厚壳贻贝幼贝24、48、72和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依次为105.065、1537.437和3.796mg/L;103.518、1493.609和3.612mg/L;102.057、1433.898和3.3473.347mg/L;97.150、1357.158和3.067mg/L。厚壳贻贝幼贝对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和敌敌畏对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9.715、135.716和0.307mg/L。各药物对厚壳贻贝幼贝的毒性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敌敌畏、三唑磷和乙酰甲胺磷。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头足类是古老而高等的海生软体动物,贝壳是其重要的硬组织之一,可分为外壳和内壳。其中内壳根据质地不同又可分为角质、石灰质和软骨质3种类型,三者在形态和组成成分上差异明显。头足类贝壳不仅是重要的分类性状,而且在生物学、生态学上应用广泛。可利用外壳、石灰质内壳和软骨质内壳的形态特征在属分类水平上进行应用;角质内壳的形态特征在各种间细微结构差异明显,需要不断积累资料和归类分析。角质和石灰质内壳是年龄和生长研究的重要材料,其生长纹的日周期性证实和选择合适角质内壳部位是研究的关键,其日纹形成与水温、食物丰度等因子关系密切。贝壳的形态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头足类的栖息环境,可通过对其同位素含量及其组成分析来揭...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远明  刘琴  顾捷  尤炬炬  孙秀梅  刘士忠  
为研究4种海洋贝类(泥蚶、菲律宾蛤仔、缢蛏、单齿螺)对海水中铜(Cu)的富集效应。设置Cu浓度分别为0.015、0.020、0.025、0.035、0.065和0.115 mg/L 6个试验组,采用半静水法进行泥蚶、菲律宾蛤仔、缢蛏、单齿螺对海水中Cu的富集试验,分别在0、1、3、5、10、15、20、25、30 d取出部分贝类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含量。结果表明:4种贝类均对Cu表现出了一定的富集效应,单壳类对Cu的富集效应明显大于双壳类。水体中Cu浓度达到0.035 mg/L时,泥蚶和单齿螺对Cu的富集效应明显。水体中Cu浓度达到0.025 mg/L时,菲律宾蛤仔和缢蛏对Cu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洪  吕青  Khalid Jamil  薛长湖  欧阳昌荣  王海英  
对紫贻贝、栉孔扇贝、褶牡蛎、杂色蛤、缢蛏、毛蚶六种贝类的磷脂作了比较研究 ,对它们的出肉率、总脂、中性脂、极性脂、磷脂及其组分、脂肪酸的组成做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 ,六种贝类的磷脂特性有一定的差异 ,牡蛎中磷脂酰肌醇含量特别高。心磷脂只在牡蛎和毛蚶中被检出 ,毛蚶中只含EPA ,而无DHA。六种贝类共同特点是磷脂酰胆碱与磷脂酰乙醇胺之和在 70 %左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汉良  彭永兴  王芳  孟学平  阎斌伦  董志国  
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青蛤(Cyclina sinensis)、江户布目蛤(Protothaca jedoensis)、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紫石房蛤(Saxidomus purpuraus)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6种帘蛤科(Veneridae)贝类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并测序,以期获得这一序列的基本特征,评估其种间变异程度,探讨这一序列在种类鉴定和分子系统发育等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文蛤、青蛤、江户布目蛤、薄片镜蛤、紫石房蛤和菲律宾蛤仔18S rRNA基因序列全长分别为19...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赵俊梅  方建光  包振民  张继红  王巍  蒋增杰  
20 0 3年 4月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法 ,研究了长牡蛎、紫贻贝、栉孔扇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清滤率 (CR)和摄食率 (IR) ,实验时间持续 3d ,水温 17℃。实验中每 1种贝都分别投喂 :(1)叉鞭金藻 (对照藻 ) ,(2 )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去藻过滤液 1.5L ,(3)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结果表明 ,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 ,对 3种贝的清滤率的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3种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叉鞭金藻混合液的清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晓  孙福新  王颖  吴志宏  刘天红  孙元芹  卢珺  
以文蛤(Meretrixmeretrix)、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3种经济贝类为试验生物,应用生物富集双箱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暴露在不同浓度的As3+溶液中3种贝类对无机砷的耐受性。通过对富集与代谢过程中贝类体内无机砷含量的监测及对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得出3种贝类富集无机砷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系数(BCF)、生物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常数。试验结果显示,双箱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3种经济贝类对无机砷的富集与代谢情况。3种贝类对无机砷的吸收速率常数(k1)随着外部水体中As3+浓度的增大基本上...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帅帅  姚琳  马丽萍  周德庆  赵峰  
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是诺如病毒(NoVs)的结合受体,本研究假设贝类中也存在类似的HBGAs并且特异性地富集NoVs,利用HBGAs单克隆抗体,建立贝类中3种HBGAs的ELISA检测方法,分析牡蛎(Crassostrea giga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等6种双壳贝类中HBGAs...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董兆鹏  岳晓雪  田中旭  侯思凡  姜立盛  
基于YOLO的贻贝(Mytilus edulis)识别与检测技术,是实现贻贝分级、分苗等作业环节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关键。然而,贻贝因外部特征不够清晰明确,给识别准确率的提高带来了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算法的贻贝目标检测模型(CST-YOLO)。该算法融合CoordAttention注意力机制,以增强特征表达能力;采用SIoU作为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以减少边界框回归损失,提高模型的检测速度;将Head替换为改进的解耦头TSCODE Head来提高检测准确率。并在自制的贻贝数据集上进行算法测试,实验结果显示:相比YOLOv5算法,CST-YOLO算法准确率P提高了0.428%,mAP_0.5:0.95达到92.221%,提高了1.583%。实验表明CST-YOLO算法在保证检测速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贻贝目标的检测精度。本研究有助于机器视觉技术在贻贝养殖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尚贵  章超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尚贵  章超桦  黄晋  
研究了双酶法水解技术水解翡翠贻贝并制作海鲜调味料。研究结果表明 :(1 )水产品快速自溶技术不能应用于翡翠贻贝贝肉蛋白的水解 ;(2 )翡翠贻贝贝肉蛋白可以用外源酶对其水解 ;(3)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都可以对贝肉蛋白水解 ;(4)利用正交试验分别确定了两种酶的最适水解条件并用双酶法水解新技术对贝肉蛋白水解 ;蛋白质水解率达到 82 % ;(5 )试验中确定的酶的水解条件为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pH7.5 ,温度 45℃ ,酶浓度 0 .2 % ,钙离子浓度 0 .1 % ,水解时间 2 .5h ;胃蛋白酶∶pH4.0 ,温度 5 5℃ ,酶浓度0 .2 % ,水解时间 2 .0h。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