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1)
2023(15128)
2022(13054)
2021(12139)
2020(10145)
2019(23285)
2018(23302)
2017(43338)
2016(23829)
2015(26944)
2014(27043)
2013(27015)
2012(24990)
2011(22559)
2010(22833)
2009(20783)
2008(20478)
2007(18422)
2006(16555)
2005(14962)
作者
(71066)
(58607)
(58399)
(55193)
(37560)
(28010)
(26701)
(23114)
(22373)
(21212)
(20049)
(19877)
(18846)
(18808)
(18087)
(18022)
(17529)
(17521)
(16803)
(16776)
(14803)
(14726)
(14190)
(13368)
(13354)
(13246)
(13125)
(12896)
(11982)
(11630)
学科
(97746)
经济(97652)
管理(76224)
(70521)
(59338)
企业(59338)
方法(39352)
数学(32733)
数学方法(32338)
中国(28720)
(26368)
地方(25065)
(24066)
业经(23889)
(21127)
技术(20102)
(19398)
农业(18183)
理论(17402)
(16706)
贸易(16691)
(16648)
银行(16600)
(16417)
(16120)
(15820)
(15684)
金融(15683)
(15601)
环境(15556)
机构
大学(337604)
学院(336820)
管理(134256)
(129615)
经济(126274)
研究(116312)
理学(113307)
理学院(111990)
管理学(110135)
管理学院(109487)
中国(88742)
(74847)
科学(73020)
(60725)
(59615)
(55541)
研究所(53800)
中心(53194)
(52619)
业大(50058)
北京(48277)
财经(46731)
(46430)
师范(45949)
(43071)
农业(43039)
(42480)
(42362)
技术(38763)
(37862)
基金
项目(223089)
科学(173905)
研究(165212)
基金(157864)
(137489)
国家(136241)
科学基金(116364)
社会(100752)
社会科(95416)
社会科学(95390)
(89215)
基金项目(84036)
教育(75955)
自然(75524)
(74534)
自然科(73685)
自然科学(73669)
自然科学基金(72321)
编号(68517)
资助(65010)
成果(55952)
(51042)
重点(50105)
课题(48464)
(48083)
(46745)
创新(43556)
科研(42096)
项目编号(41957)
大学(40921)
期刊
(155560)
经济(155560)
研究(103104)
中国(76470)
管理(54125)
学报(52718)
(50601)
科学(49483)
(46721)
教育(45022)
大学(39855)
学学(37014)
农业(35475)
技术(33665)
(31946)
金融(31946)
业经(25855)
经济研究(22868)
财经(22353)
图书(20583)
(20155)
问题(19077)
(19064)
技术经济(17861)
科技(17760)
理论(16793)
现代(16106)
实践(15351)
(15351)
(15219)
共检索到523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治建  龚乃培  陈京元  陈卫文  林亲雄  
1990~ 1994年在赤壁市官塘林场对贺氏线盾蚧 (KuwanaspishowardiCooley)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虫在我省 1a发生 2代为主 ,少数 1a 1代和 1a 3代。大部分以第 2代受精雌成虫越冬 ,小部分以第 1代雌成虫、第3代 1龄若虫和雌性 2龄若虫越冬。其天敌主要有草蛉、寄生蜂、寄生真菌等。该虫主要发生于北坡、山脚、密林及 6a生以上老竹 ,立竹 3m以下虫口达 93 3%。 5月下旬第 1代若虫孵化高峰期 ,采用 2 0 %敌杀死喷杆、4 0 %乐果注干、3%呋喃丹根施 ,防治效果分别达 79 2 %、85 7%和 93 1% ,但由于若虫孵化期较长 ,竹林整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师光禄  刘贤谦  李捷  李连昌  杨富斗  
梨笠圆盾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是枣林的重要微小害虫,在山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的2龄若虫于1—3年生的枝条上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雌雄若虫均为两龄,第2代和第1代成虫分别于5月上旬和7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和8月上旬分别产出第1代和第2代若虫。雌雄性比分别为1:0.26和1:0.35。本文也研究了寄主不同部位、不同方位与各代虫口密度、自然死亡率的变化规律;若虫在叶面的分布规律;寄主枝龄与寄生密度对种群的影响;各虫态发生的起迄日期;发育进度与温湿度的关系;发育所需天数。为测报成虫羽化盛期和产仔盛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金水  
在1989—1993年,对沿海防护林木麻黄新害虫皮暗斑螟(EuzopherabatangensisCaradja)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51个不同的木麻黄地理种源的虫害率及生长情况,应用IBM-PC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发现C38、C39、C44种源属绝抗类群。自然界有拟小腹茧蜂、蚂蚁等10余种天敌。次暗斑螟幼虫多寄居在树干的2m以下部位,郁闭度0.3、林龄2年以下林木虫害发生轻。通过8个昆虫病原斯氏线虫品系的侵染力测定,筛选出SteinernemafeltiaeAgriotos为最佳品系,林间喷洒200条/ml线虫水液,死亡率为72.0%在室内,新发现的白僵菌对害虫感染率为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有奎  傅辉恩  胥明肃  刘贤德  袁虹  
采取室内饲养观察与林间调查观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杉阿扁叶蜂(Acanthloy-dapiceacolaXiaoetZhou)的生活史、习性、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种群动态等特性;进行了多种措施的防治对比试验;提出了综合治理的策略与技术措施;并开展了大面积人工地面防治与航空喷药防治,全面有效地控制了大黄山林区虫害的发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春明  周德荣  吴小毅  
对柏牡蛎蚧形态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蚧主要寄生在杨梅的叶片和一、二年生枝条上。在江苏太湖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受精雌成蚧越冬,越冬代雌成蚧的平均产卵量为93.21粒,第一代雌成蚧的均卵量少于越冬代雌成蚧,为60.22粒。其发育适温为20~26℃,当平均气温高于27℃,相对湿度低于80%时,不利于其卵与若虫的生长发育。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在第一代一龄若虫期使用机油乳剂或扑虱灵防效较好。优势天敌有轮盾蚧长角跳小峰和江原钝绥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振刚  路子云  赵聚莹  张小风  李建成  李辉利  赵朋伟  
为了明确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与观察的方法,防治技术研究用喷雾和撒颗粒剂两种方法对不同药剂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河北省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发生始期在6月底7月初,发生高峰期为7月6-26日,末期为8月10日。成虫有短暂的假死性,白天阳光照射比较强时,喜欢躲藏在玉米心叶内为害,早晚在叶片上为害的习性。用48%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氯.辛乳油、2.5%功夫菊脂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成虫期喷雾防治效果均在87.08%以上;撒5%毒死蜱颗粒剂防效达96.56%,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治建  龚乃培  陈京元  雷耀峰  
贺氏线盾蚧在湖北省主要分布于赤壁、崇阳、咸安等县 (市、区 ) ,1a发生 2代为主 ,少数 1a 1代或 3代 ;大部分以第 2代受精雌成虫越冬 ,小部分以第 1代雌成虫、第 3代 1龄若虫和雌性 2龄若虫越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健  王坚  
朝鲜球坚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于1987~1991年在上海大观园大量发生,最严重时株为害率达90%.每年由于球坚蚧为害引起的梅树死亡数占梅树死亡总数的80%~85%.经多方请教并不断引进新型农药进行防治试验,并推广应用,1991年株为害率小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朝红  王跃进  李琰  
对渭北地区酥梨缺铁黄化症年周期发生规律和自流式树干注射防治缺铁黄化症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新梢速生期为黄化症迅速发生期 ,新梢完全停长期为缺铁黄化症的发病高峰期 ;在年周期内 ,防治时间愈早 ,防治效果越好 ;在试验注射量下 ,Fe SO4 以 5 g/ L的浓度为好 ,既能复绿又可避免药害 ;在不同含铁化合物中 ,有机铁、Fe2 +和 Fe3+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以 Fe2 +最为理想 ;不同 p H注射液 ,其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顺立  杜瑞卿  余培旺  范正章  
为探明萧氏松茎象的种群变化规律,于2005年4月—2007年9月,在武夷山风景区选择11块标准地进行定位观测,采用综合相关系数法分析该虫种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分因子对萧氏松茎象的种群动态有极显著影响(R=0.8619,P<0.05),其重要性依次为:平均湿度、总降雨量、平均温度、极端温差和气压。萧氏松茎象主要为害胸径为21~60cm区段的松树,松树胸径与虫口密度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综上,环境因子对萧氏松茎象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的综合相关系数分析法,具有一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秀丽  谭万忠  付卫东  张国良  陈艳  
黄顶菊是中国近年来新记录的一种外来入侵恶性杂草,入侵后迅速蔓延并造成大面积危害.综述近年来对黄顶菊的分类学地位、生长、光合及遗传特性、防控措施及其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黄顶菊具有喜光喜湿、耐盐碱贫瘠、生长繁殖迅速、结实量大等特点,环境适应性极强,其种子易于随气流传播和混在农产品中人为传播扩散.预期黄顶菊在未来10~20年内将可能扩散到更大范围危害,对该杂草应加强研究,创制出经济安全而有效的持续控制技术措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贾克锋  陈雁  王利忠  
近年来在浙江衢县林场日本甜柿苗木和大树上发生了严重的炭疽病。该病使苗木和柿树枝条大量枯死,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了苗木和柿果的产量和质量。该病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发生,一直到果实采收期。病害的发生与气温、湿度、降水量和雨日有关。降水量大,雨日长,发病严重,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病害发生。在病害发生期使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及50%代森锰锌600倍液,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达89.3%,83.4%和85.7%。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久霞  赵璐  
公共财政的安全与稳定关系到国计民生,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仅实行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已无法满足报告使用者的需要,权责发生制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呈现出很大的优势,已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化发展总体趋势。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来进行优化选择。从权责发生制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的重要意义入手,就其现阶段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伯葵  褚祥如  张明海  薛梦澜  姚长林  
由松球壳孢菌引起的松梢枯病在江苏普遍且严重地发生。该病菌只在病死针叶、叶鞘和鳞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器。越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为初次侵染的重要来源。孢子藉雨水传播,生长季节里持续2h以上的降雨均能使孢子大量释放。 孢子有4个释放高峰,分别侵染湿地松、火炬松的春、夏、秋梢和过冬芽。嫩梢初期最易感病,其时嫩梢长约为成长梢全长的1/3左右。病菌以直接侵入为主,不能从气孔侵入。20年生以上国外松抗病性明显下降,但接种体多时幼林亦严重发病。各树种对该病的抗性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刚松、短叶松、火炬松、湿地松、黑松、云南松、马尾松。瘠薄林地病害严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周怀  陈川  惠伟  石晓红  谌有光  
套袋苹果黑点病是苹果套袋后产生的一种新病害 ,严重影响优质苹果生产。对此病害的病菌及其与果园海拔高度、育果袋质量、结果部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套袋苹果黑点病是由真菌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 L k.ex Fr.)引起的。套袋苹果黑点病在海拔 10 0 0 m以上的果园发病轻 ,海拔 10 0 0 m以下的果园发病重 ;用透气性好、表面吸水性弱、柔软、抗张性好的育果袋发病轻 ,反之发病重 ;另外在树冠的不同部位发病情况也不一致 ,树冠的中部发病重于下部 ,下部重于上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