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3)
- 2023(1663)
- 2022(1333)
- 2021(1251)
- 2020(1104)
- 2019(2508)
- 2018(2454)
- 2017(4196)
- 2016(2511)
- 2015(2882)
- 2014(2826)
- 2013(3019)
- 2012(2780)
- 2011(2670)
- 2010(2625)
- 2009(2404)
- 2008(2553)
- 2007(2221)
- 2006(2048)
- 2005(1775)
- 学科
- 济(8177)
- 经济(8171)
- 管理(7376)
- 学(5015)
- 业(4829)
- 资源(4559)
- 和(3505)
- 企(3358)
- 企业(3358)
- 方法(3038)
- 环境(2807)
- 农(2782)
- 生态(2737)
- 数学(2470)
- 数学方法(2429)
- 物(2405)
- 中国(2286)
- 人事(2274)
- 人事管理(2274)
- 地方(2266)
- 农业(2168)
- 发(2139)
- 植(2043)
- 植物(2010)
- 业经(1825)
- 利用(1472)
- 划(1453)
- 森(1453)
- 森林(1453)
- 理论(1446)
- 机构
- 学院(39062)
- 大学(39016)
- 研究(16492)
- 科学(14093)
- 管理(12905)
- 中国(12002)
- 农(11826)
- 济(11264)
- 经济(10907)
- 理学(10792)
- 理学院(10612)
- 管理学(10223)
- 管理学院(10164)
- 所(10025)
- 京(9841)
- 研究所(9438)
- 农业(9323)
- 业大(9185)
- 中心(7140)
- 省(6668)
- 北京(6474)
- 江(6404)
- 资源(6313)
- 科学院(6306)
- 室(6139)
- 院(6072)
- 农业大学(5932)
- 范(5876)
- 实验(5814)
- 师范(5789)
共检索到58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源 熊敏
该文通过建立物种资源数据库 ,分析了贺兰山东坡不同高程段中植物物种资源的构成特征 ,结果表明 :①贺兰山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有随海拔升高先增加 ,随后又减少的变化趋势。海拔 1 4 0 0m~ 2 2 0 0m是植物物种集中分布的地段 ,海拔 1 80 0m~ 2 0 0 0m高程段内的的物种丰富度最大。②地理成分多样性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③海拔 1 2 0 0m以下地段和海拔 30 0 0m以上地段的物种组成与其它各高程段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④植物物种资源构成特征的垂直分异是其现代生境特征和地史变化共同作用于植物区系的结果。
关键词:
贺兰山 植物资源 区系成分分析 垂直分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山 胡天华 赵春玲 林大影 李志刚 崔国发
以2006—2008年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和查阅标本资料,运用数量方法研究了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束植物的濒临消失风险和优先保护级别。以样线分布频度、样地分布频度、现存多度、分布方式和确限度5项指标,对该保护区植物濒临消失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其结果为: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有极易消失种14种,容易消失种28种,可能消失种55种,其余620种为安全种。利用濒临消失风险指数、遗传损失指数和利用价值指数3个指数,对该保护区内各植物物种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综合评定,划分了保护级别,由此确定了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一级优先保护植物有38种,二级优先保护植物有90种,非保护植物共590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章英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学林 田方 戚鹏程
分析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43种野生被子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区干果和肉果分别占65.67%和24.60%,在22种基本果实类型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蒴果(26.56%)、瘦果(12.35%)和核果(12.20%);果实类型及其种数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海拔升高,干果比例上升,肉果比例下降并消失于3800m左右,其中蒴果比例在各海拔段均占据显著优势并呈上升趋势,瘦果和颖果比例先下降后上升,核果和浆果比例下降,梨果和翅果比例先上升后下降。聚类结果表明:海拔2000m左右是基本果实类型种数分布的断点。果实类型垂直分异可能是伴随着相应海拔范围内水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韶华 崔国发 林大影 姚永刚 李惠伶 杨树云
为向北京市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实地样地调查结果,分析了北京山地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各海拔段内物种丰富度相差不大,大部分样地内物种数在35种左右,乔木样地内物种数大部分在35~40种之间,灌丛样地内平均物种数一般低于35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可以很明显的划分为3段,在海拔800m以下小于2.3,海拔800~1700m之间大于2.3,海拔1700m以上又小于2.3。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相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在海拔梯度上存在一个抛物线状的分布规律。Wilson...
关键词:
北京山地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分布规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迎辉 姜成平 赵文飞 韩俊 王迎 王华田
应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了土壤水分连续变化过程中北方常见藤本绿化树种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据此计算分析土壤水分条件对爬山虎释氧固碳和降温增湿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生长季节爬山虎可吸收二氧化碳4.71 g.m-2.d-1,释放氧气3.43 g.m-2.d-1,可以使周围1 000 m3空气温度降低0.45℃,相对湿度提高0.39%。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爬山虎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逐渐下降。表2参17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爬山虎 垂直绿化 生态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永辉 马振华
【目的】研究不同预处理及环境因素对贺兰山杜松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提高杜松种子的萌发效率、促进杜松林实生更新及人工栽培奠定基础。【方法】在气候箱内模拟林间生境条件,研究不同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时间(0,10,24h)、土壤含水量(10%,15%,20%,25%,30%,35%,40%,45%)、埋土深度(0,1,2,3,4,5cm)及超声波时间(0,5,10,15,20,25,30min)和不同质量分数(0%,10%,20%,30%)聚乙二醇(PEG)浸种2种预处理方法对贺兰山杜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下杜松种子萌发率、萌发势和发芽指数差异显著,萌发的适...
关键词:
杜松 种子萌发 环境因素 贺兰山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冉
贺兰山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地理分界线所在,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周边农业、草原绿洲环境存在的地理基础,也是环山区域农牧生产和民众生活的资源依赖,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明清两代作为古代贺兰山开发的深入扩展阶段,是对贺兰山生态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趋势下,贺兰山周边地域实现了从军事对峙到政治一体的历史格局转化,加之在汉蒙族群认知、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阿拉善 环境变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勇 陈林 庞丹波 李学斌 刘瑞亮
【目的】研究凋落物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准确评估森林CO_(2)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势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油松(Pinus tabulaeformnis)林以及油松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每种林分内设置去除凋落物(No litter,NL)、对照(CK)和凋落物加倍(Double litter,DL)3种处理,采用LI-8100A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呼吸和土壤温湿度。【结果】测定期内3种林分土壤温度日动态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不同,受降水影响较大。不同凋落物处理下3种林分土壤温度和湿度在不同月份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自然状态下>去除凋落物,说明添加凋落物会使土壤呼吸作用增强,而凋落物的去除会使土壤呼吸作用减弱。3种林分在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均与土壤温度(T_(10))呈显著正相关(P混交林>青海云杉林,而土壤湿度(W_(10))对土壤呼吸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土壤温湿度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大于单个因子。【结论】凋落物是影响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图分类号:S154
关键词:
凋落物 土壤呼吸 贺兰山 不同林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巫翠华 张利利 乔卫国 周娜娜 康永祥
对陕西省凤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 300~1 900 m地段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该区物种组成和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同时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探明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共调查到植物156种,分属57科129属.其中,种子植物152种,属于55科125属,可划分12个分布区类型5个变型.随着海拔上升,木本植物种数呈双峰变化趋势,草本植物种数呈上升趋势,且植物分布区类型变得更复杂.(2)随着海拔上升,木本植物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双峰变化趋势,草本层呈单峰变化趋势;但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呈小幅度波动.通过分析可知,干扰程度和海拔对不同垂直结构的植物多样性影响最大,冠幅次之,树高的影响最小.其中,海拔与乔木、草本多样性呈正相关;干扰程度与乔木多样性呈负相关,而与灌木多样性呈正相关;乔木的树高、冠幅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
关键词:
海拔梯度 物种多样性 影响因子 紫柏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珍明 石磊 张玉武 罗文敏 林昌虎 刘盈盈
为了对梵净山森林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梵净山林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不同海拔高度的固氮维管束优势植物及其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梵净山不同海拔高度下固氮优势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土壤性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有固氮维管植物10科38属92种,占梵净山种子植物138科的7.25%,440属的8.64%,933种的9.86%;1300 m以下是固氮维管植物的主要分布区,达68种,尤以蝶形花科植物最多;梵净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p H在3.65~4.82,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关系为回香坪北>护国寺>金顶南>九龙池北>转塘,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含...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雨 李登武 秦廷松 刘伟
为了研究杜松Juniperus rigida天然群体在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共调查了6个杜松天然群体,对针叶、球果、种子、树高、胸径和树干通直度等20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杜松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群体间共有11个性状指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群体内共有7个性状指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型分化系数即群体间变异为66.63%,大于群体内的变异(33.37%),群体间变异是杜松表型变异的主要部分。20个表型性状间多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卿明亮 匡顺 张雨佳 李登武
通过测定油松林不同坡位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湿度,研究油松林不同坡位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准确评估该区域油松林土壤CO2排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油松林不同坡位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月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12:00—16:00之间;月变化最大值出现在6—7月,月均值大小表现为下坡(1.66μmol·m~(-2)s~(-1))>上坡(1.53μmol·m~(-2)s~(-1))>中坡(1.40μmol·m~(-2)s~(-1));土壤呼吸年积累量以中坡最低(382.14 gC·m~(-2)a~(-1)),分别比下坡(438.07 gC·m~(-2)a~(-1))和上坡(408.65 gC·m~(-2)a~(-1))低12.76%和6.49%,且坡位间存在显著差异。2)各坡位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均呈指数正相关关系(P <0.05),不同坡位油松林土壤呼吸的差异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影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娟 刘占军 任振强 娜荷芽 赵娅茹 吴梦瑶 陈林 李学斌 周金星 万龙 庞丹波
【目的】探讨贺兰山西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变化、养分循环模式和调节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贺兰山西坡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海拔梯度依次选择荒漠草原(海拔1 349 m)、灰榆Ulmus glaucescens林(1 905 m)、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灌丛(2 134 m)、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2 150 m)、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山杨Populus davidiana混交林(2 160 m)、青海云杉林(2 635 m)和亚高山草甸(2 664 m)等7种典型植被类型。每个植被类型设置3个重复样地,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理化性质(含水率、容重、pH、有机碳、铵态氮、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酶活性(β-葡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α-葡糖苷酶、β-木糖苷酶、蔗糖酶、淀粉酶)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探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质量分数差异,并分析其影响要素。【结果】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有机碳质量分数随海拔上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土壤容重随海拔上升在0~10与10~20 cm土层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全磷、全氮、铵态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以及pH在0~10和10~20 cm土层中随海拔上升无显著变化规律;在不同海拔植被带0~10 cm土层土壤各酶活性高于10~20 cm土层;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与β-葡糖苷酶随海拔升高在0~10 cm土层呈上升趋势,淀粉酶活性随海拔升高在0~10 cm土层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而α-葡糖苷酶、β-木糖苷酶和蔗糖酶活性在不同植被带不同土层之间均变化幅度较小且差异不显著;在0~10与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磷、铵态氮、含水率是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海拔梯度变化引起贺兰山西坡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变化,进而调控森林土壤酶活性沿海拔及土层分布的变化,其中土壤有机碳、pH及含水率是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能较好地解释土壤酶活性的海拔梯度差异。图4表1参36
关键词:
贺兰山 植被类型 土壤酶活性 理化性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