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44)
2023(16410)
2022(14338)
2021(13562)
2020(11229)
2019(26390)
2018(25675)
2017(49373)
2016(26278)
2015(29412)
2014(29369)
2013(28751)
2012(26269)
2011(23556)
2010(23125)
2009(21102)
2008(20784)
2007(17589)
2006(14974)
2005(13005)
作者
(74084)
(61992)
(61081)
(58403)
(39354)
(29635)
(27968)
(24207)
(23372)
(21898)
(21116)
(20667)
(19480)
(19261)
(19150)
(18892)
(18346)
(18222)
(17710)
(17709)
(15076)
(14962)
(14859)
(14083)
(13746)
(13665)
(13632)
(13415)
(12480)
(12104)
学科
(106824)
经济(106716)
管理(75708)
(72013)
(60070)
企业(60070)
方法(54769)
数学(48115)
数学方法(47537)
(27939)
(27145)
贸易(27131)
中国(27103)
(26675)
(26301)
业经(22522)
(21760)
地方(19908)
(18675)
财务(18604)
财务管理(18568)
(18417)
企业财务(17640)
农业(17472)
理论(17332)
(16819)
金融(16817)
(16436)
技术(16423)
银行(16397)
机构
大学(370635)
学院(367491)
(152978)
经济(150004)
管理(148782)
理学(129722)
理学院(128364)
管理学(126025)
管理学院(125371)
研究(121119)
中国(91433)
(77147)
科学(73129)
(69315)
(59170)
(56979)
财经(56646)
中心(55892)
业大(54373)
研究所(53997)
(51804)
(50978)
北京(48073)
经济学(46893)
(46423)
师范(45972)
农业(44773)
(44653)
财经大学(42629)
经济学院(42567)
基金
项目(258432)
科学(204145)
基金(190461)
研究(187068)
(165989)
国家(164678)
科学基金(142563)
社会(119019)
社会科(113047)
社会科学(113020)
基金项目(100671)
(98742)
自然(93951)
自然科(91819)
自然科学(91796)
自然科学基金(90134)
教育(85959)
(83747)
资助(79446)
编号(75293)
成果(59656)
(57696)
重点(57502)
(53793)
(53654)
课题(50545)
科研(50194)
创新(50126)
教育部(50022)
国家社会(49632)
期刊
(155691)
经济(155691)
研究(107020)
中国(63652)
学报(58057)
管理(53264)
(53075)
科学(53068)
(49544)
大学(44599)
学学(42070)
教育(35836)
农业(34521)
(33492)
金融(33492)
技术(31539)
财经(27728)
经济研究(26680)
业经(25115)
(23690)
(21314)
问题(21055)
理论(18864)
图书(18683)
国际(17977)
(17957)
技术经济(17563)
统计(17283)
实践(17179)
(17179)
共检索到529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余华义  陈东  
理论分析研究及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顺差导致了流动性过剩和资产市场的膨胀,且流动性过剩自身也导致了资产的膨胀。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控制贸易顺差,防止其继续扩大。而仅依靠人民币升值来解决我国贸易顺差问题是不可取的,明智的政策选择应该是: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优化进口结构、适当扩大进口规模、鼓励企业和民众进行海外投资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志雄  周倩  
在对我国贸易顺差和国内通货膨胀状况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探究了我国贸易顺差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发现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通过引致外汇储备增加,对以外汇占款形成的基础货币投放产生扩增影响,从而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利用1994年~2014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贸易顺差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发现长期贸易顺差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会表现得比较明显,我国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形成。在未来,我国需要缩减贸易顺差的扩增,也需要合理控制和利用外汇储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元全  
关于过多的流动性和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早在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时就被提出,当时宽松的信贷被认为推动了股票市场的高涨。当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被指责导致了市场的崩溃和大萧条时,流动性和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又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中。而现在,随着人们对资产价格巨幅波动的恐惧被低利率环境下货币供给和信贷的持续增加重新点燃,这一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佳  王义中  金雪军  
文章针对经典理论不能解释的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还能产生持续贸易顺差"现象,将贸易信贷纳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框架,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中国货币供给影响贸易收支的通道主要是"贸易信贷"以及"通过汇率影响贸易信贷"。借此给出了我国"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产生贸易顺差之谜"的一个解释,强调紧缩性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政策有助于消除内外均衡冲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金成晓  王猛  王继莹  
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和流动性过剩是我国近年来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流动性过剩是造成资产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通过资产价格上涨,更多的富余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最终可能导致金融泡沫的风险。因此,应利用流动性过剩为企业融资创造便利环境,鼓励资金流入实体经济。而为了保证企业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需要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国内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以使实体经济稳定发展,从而吸收过剩的流动性,并对资产价格起到稳定的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乐一  杨依筠  
21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在流动性过剩持续加剧的背景下,缓慢上升的物价水平与过快增长的资产价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运用TVP-SV-VAR模型,探讨了1995—2019年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三者之间的时变关系。研究发现,高货币供给与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早期可以归因于货币化过程,中期主要是因为货币传导的滞后性,后期资本市场在与消费品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了吸收流动性的优势地位,挤压了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空间,造成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为优化货币政策、减缓资产价格上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货币传导的滞后性,将稳定资产价格列入货币政策目标。同时,还应当全面促进消费,引导流动性从资本市场转向消费品市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钻石  李丹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各种度量方法和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变量,然后采用中国季度数据,在多变量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ECM等方法发现,在长期内流动性每提高1%,会带来通货膨胀上涨0.79%。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表明流动性过剩和经济过热冲击对我国通胀有持久的正向影响,而国外通胀冲击对我国外溢效应甚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文政  
笔者阐述了超额外汇储备下的流动性过剩及其表现,根据经济学供需模型的原理机制,对当前超额外汇储备下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根据中国1997年~2009年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我国的物价确实带来了冲击,但是影响很小,然而汇率的变动会带来我国物价的剧烈波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光明  邓露  
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快速升值,而2008年之后我国贸易顺差出现明显下降。本文基于1982-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加工贸易比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货物贸易顺差存在关联性,货物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越大,人民币升值对总体贸易顺差的负向冲击程度就越被削弱,考察期内平均加工贸易占比达到或超过约30%时,汇率对顺差的作用将偏向于不显著甚至出现正相关。鉴于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原因导致的FDI动机阶段性转变,加工贸易比重将持续降低并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对总体贸易顺差的负面冲击更趋于显著。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毕玉江  
文章选取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韩国作为研究对象,使用1999年1月到2010年1月的月度数据,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趋势性变动与波动风险对双边贸易差额的影响,考查了中国加入WTO和2005年的第二次汇改对双边贸易差额调整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趋势性变动对贸易顺差的调整效应是不显著的,其作用结果对不同贸易伙伴存在差别,而汇率波动率风险总体而言对双边贸易差额具有显著影响。贸易伙伴国(地区)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是双边贸易差额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对贸易顺差的形成及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加入WTO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但第二次汇率制度改革对国别(地区)贸易顺差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会清  王剑  
近年来中国的物价水平上涨较快,少数国家认为中国的出口扩张正在对外输出通货膨胀,引发全球性的通胀压力。针对这种言论指责,本文基于详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与进口国通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出口扩张不仅没有输出通胀,反而是稳定全球价格的重要力量。最后,对全球通胀的影响因素作了进一步的计量分析,发现进口国自身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国际市场中能源、原材料及运输价格的上涨才是全球通胀之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其堂  谭志雄  
文章基于1982-2007年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进口贸易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和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转移和进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互补关系,但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短期替代关系并不强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进口贸易的影响说明,贸易的J曲线效应存在。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加剧贸易不平衡,给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众多不稳定因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丹  汤棠  
本文采用汇改后中国对6个主要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的确导致了中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但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并不是影响我国贸易收支的唯一变量,中国的实际收入增加也会导致我国贸易收支恶化,中国实际GDP上升1%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减少0.0835%;贸易伙伴国实际收入的增加则会改善我国贸易收支,贸易伙伴国GDP上升1%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增加0.138%。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文军  于津平  
本文首先在跨时最优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以中国贸易收支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模型,然后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检验法及VEC模型对中国在1978—2006年间贸易顺差的成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而言,中国实际资本存量和实际资本使用成本与贸易顺差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中国居民实际财富和政府实际消费支出与贸易顺差显著负相关;中国实际资本存量高速增长和居民实际财富缓慢爬升是贸易顺差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短期内,实际资本存量与居民实际财富的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甚至会出现与长期关系相反的现象。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魏蓉蓉  崔超  
利用我国2006年12月~2010年12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短期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效应相反;货币供应并不影响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无关,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之间正相关;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具有负效应,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证实我国存在托宾效应;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作用相反,通货膨胀损害经济增长的弗里德曼假说在我国适用。同时得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非中性和内生性特点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