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69)
- 2023(7857)
- 2022(6621)
- 2021(6121)
- 2020(4951)
- 2019(11277)
- 2018(10879)
- 2017(21956)
- 2016(11461)
- 2015(12595)
- 2014(12684)
- 2013(12469)
- 2012(11636)
- 2011(10708)
- 2010(10783)
- 2009(9799)
- 2008(10004)
- 2007(8848)
- 2006(7912)
- 2005(7256)
- 学科
- 济(47239)
- 经济(47192)
- 管理(35226)
- 业(34139)
- 企(27688)
- 企业(27688)
- 方法(22395)
- 贸(21993)
- 贸易(21984)
- 易(21433)
- 数学(19786)
- 数学方法(19546)
- 财(13804)
- 农(13259)
- 中国(11936)
- 制(9752)
- 业经(9708)
- 策(9137)
- 银(8956)
- 银行(8949)
- 地方(8711)
- 行(8612)
- 出(8487)
- 融(8371)
- 金融(8371)
- 务(8369)
- 财务(8354)
- 财务管理(8343)
- 学(8182)
- 农业(7832)
- 机构
- 学院(168505)
- 大学(165705)
- 济(78472)
- 经济(77035)
- 管理(63989)
- 研究(57193)
- 理学(55063)
- 理学院(54532)
- 管理学(53714)
- 管理学院(53402)
- 中国(44308)
- 财(37354)
- 京(32593)
- 科学(31819)
- 财经(29590)
- 所(28486)
- 经(26959)
- 中心(25971)
- 农(25771)
- 研究所(25591)
- 经济学(25276)
- 江(25035)
- 经济学院(23117)
- 业大(22052)
- 财经大学(22006)
- 院(20855)
- 北京(20278)
- 农业(20249)
- 州(19989)
- 范(19930)
- 基金
- 项目(109006)
- 科学(86847)
- 基金(81503)
- 研究(79809)
- 家(70752)
- 国家(70196)
- 科学基金(60364)
- 社会(52544)
- 社会科(50220)
- 社会科学(50211)
- 基金项目(41678)
- 省(40934)
- 自然(38535)
- 自然科(37719)
- 自然科学(37710)
- 自然科学基金(37089)
- 教育(36610)
- 资助(34878)
- 划(34702)
- 编号(31164)
- 部(25315)
- 成果(25300)
- 重点(24361)
- 发(23315)
- 创(22704)
- 性(22425)
- 国家社会(22329)
- 教育部(22142)
- 课题(21832)
- 人文(21577)
共检索到253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太银 曹家和
文章利用"G—R"模型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非对称性,通过我国汇改前后的比较得出,汇改之前货币政策独立性小于汇改之后,但汇改后,为保持汇率稳定而进行的冲销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通过江苏、山东和四川三省的实证分析得出,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蔚豪
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7年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三大经济区域产出影响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具有中性,短期内具有区域效应,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趋同特征。表现为,一方面,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冲击对各地区经济波动的贡献率随着时间而趋于一致。
关键词:
SVAR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拥政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讨论始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效应不能仅局限于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地区内部。但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地区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整理。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非对称性 区域非对称性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盛荣 李文溥
本文使用二步OLS法及Markov-Switching model对货币政策效应可能存在的双重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仅存在方向上的效应非对称性,而且存在区域间的效应非对称性。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对扩张政策反应弹性小于紧缩政策反应弹性,东部地区对紧缩政策的反应弹性小于扩张性政策的反应弹性,即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于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弹性不同。
关键词:
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非对称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姝怡 陈祥
文章通过构建以消费者信心、消费支出和货币增速三个变量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通过消费方程、脉冲响应等方式考察了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确实存在非对称效应。经济前景乐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调控效应最强。经济前景悲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不仅减弱,政策时滞也会拉长,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柱鲜 邓创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然利率的定量估计,为货币政策紧缩与扩张状态的度量和描述提供了一个"基准":当实际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对应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反之则为扩张性的。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我们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模拟了GDP偏移率与通货膨胀对紧缩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发现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比,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产出效应和较弱的价格效应。对这一检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间的缺口不仅可以合理地度量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静
文章运用VECM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存在明显的纵向和横向非对称性。纵向非对称性表现为:不同方向和不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消费有非对称性影响,并且长期内消费和投资的非对称性均显著,短期内投资的非对称效果明显,消费的非对称性效果不明显。横向非对称性表现为金融机构贷款投资余额数据对各地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有明显区别,西部地区效果最差、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效果最好。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VECM 面板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姝怡 陈祥
文章通过构建以消费者信心、消费支出和货币增速三个变量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通过消费方程、脉冲响应等方式考察了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确实存在非对称效应。经济前景乐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调控效应最强。经济前景悲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不仅减弱,政策时滞也会拉长,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永琴
本文从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和区域非对称性两个层次,对国内学者的研究和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区域差异 形成机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强 赵继鸿
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央行先后采取了紧缩、适度扩张以及稳健的反周期操作,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选取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及危机后三组样本区间,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即存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明显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性货币政策效应居中的现象。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进文 闵捷
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对称与非对称性研究,近年来在国外金融界十分关注。研究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抑制经济过热和治理经济衰退的效果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并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运用效果及特点也有明显差别。KimD .H .( 2 0 0 2 )使用Hanmilton( 2 0 0 1 )提出的浮动法,分析了美国的货币政策。他得出的结论认为,1 979年前美国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即效果不对称,而在其后这一特征则不够明显。Bruinshoofd和Candelon( 2 0 0 4)使用STR模型和LM统计量检验了欧洲几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效力,却得出与美国几乎相反的结论。那么,我...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铖 郭树华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再加上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调控变得异常复杂,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既要调控货币数量维护币值稳定又要调节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要负责内外经济均衡的调节,所以二者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显得异常的重要。然而很多时候,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会出现相互制约的冲突效应,以至于偏离政策预期甚至阻碍经济发展,所以冲突效应的研究对建立完善的政策协调机制意义重大。另外从更为细致的角度来看,这种冲突效应在不同的政策姿态或者经济环境下是否存在差异,即是否存在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的存在将影响政策协调机制建立的精准度。所以本文在进行理论和现实表现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在不同通货膨胀环境下运用STVAR模型研究同一个政策变量在不同方向上相同强度的冲击对另一个政策变量影响的差别,以探索中美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效应的非对称性,以期为建立完善、精准的政策协调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汇率政策 货币政策 冲突效应 非对称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项松林
在最优跨时消费的基础上,建立国际货币政策影响贸易收支的短期和长期理论模型,使用该模型对中国1979—2008年的贸易收支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元的过度发行是造成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因素;短期内,使用人民币升值的办法对平衡中国贸易收支的作用较小;消费不足不能解释中国长期的贸易收支问题,长期的贸易收支是最优跨时贸易的结果,体现出中国与其它国家贸易的互补性、互利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涛
本文主要探讨了货币政策效应在各类消费品价格所表现出的非对称性。本文选取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居民交通和通信消费价格指数、居民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消费价格指数共三类消费价格指数,利用我国2001年1季度至2012年3季度的31个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使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来刻画货币政策与三类价格消费指数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实证结果显示,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对货币政策的变动反应最为敏感,居民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消费价格指数次之,而居民交通和通信消费价格指数的冲击反应敏感度较低。最后,应用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在各类消费品价格变动中产生非对称效应的原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明
本文基于1992年1季度至2005年2季度数据,运用LM检验和t检验,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以及“阀值效应”,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处于-0.08~-0.05之间。同时,研究得出1998年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为-0.09~-0.03,1998年后为0.002~0.026,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减弱。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和“阀值”的存在是由于微观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导致的,“阀值”和“阀值效应”的存在反映了信贷配给的强弱程度,“阀值”因此也可以用作度量信贷配给程度的指标,它间接地反映了信贷市场的完善程度。
关键词:
信贷配给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阀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