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0)
- 2023(6088)
- 2022(4675)
- 2021(4427)
- 2020(3693)
- 2019(8985)
- 2018(8946)
- 2017(17942)
- 2016(9145)
- 2015(10569)
- 2014(10604)
- 2013(10195)
- 2012(8959)
- 2011(8056)
- 2010(8306)
- 2009(7557)
- 2008(7396)
- 2007(6539)
- 2006(5707)
- 2005(5252)
- 学科
- 济(42314)
- 经济(42289)
- 管理(25982)
- 贸(24485)
- 贸易(24476)
- 业(24263)
- 易(23923)
- 方法(23402)
- 数学(21075)
- 企(20993)
- 企业(20993)
- 数学方法(20594)
- 出(13121)
- 出口(10154)
- 出口贸易(10154)
- 口(10154)
- 农(9295)
- 中国(9164)
- 财(8769)
- 业经(8600)
- 理论(7281)
- 地方(6904)
- 关系(6434)
- 制(5917)
- 学(5907)
- 供销(5677)
- 销(5677)
- 技术(5619)
- 环境(5307)
- 农业(5197)
- 机构
- 学院(131174)
- 大学(128533)
- 济(60432)
- 经济(59445)
- 管理(52312)
- 理学(45573)
- 理学院(45198)
- 管理学(44205)
- 管理学院(44002)
- 研究(38862)
- 中国(30296)
- 京(25991)
- 财(25096)
- 科学(21293)
- 财经(20350)
- 经济学(19429)
- 江(18621)
- 经(18505)
- 所(18233)
- 经济学院(17784)
- 中心(17734)
- 业大(16899)
- 研究所(16287)
- 农(16243)
- 北京(16057)
- 贸(15747)
- 财经大学(15082)
- 州(15012)
- 范(14781)
- 商学(14681)
- 基金
- 项目(86176)
- 科学(68313)
- 研究(63517)
- 基金(63470)
- 家(54392)
- 国家(54047)
- 科学基金(47250)
- 社会(41140)
- 社会科(39388)
- 社会科学(39375)
- 省(33181)
- 基金项目(32289)
- 自然(30234)
- 教育(30059)
- 自然科(29639)
- 自然科学(29635)
- 自然科学基金(29108)
- 资助(27937)
- 划(27378)
- 编号(25953)
- 成果(19765)
- 部(19420)
- 重点(19053)
- 创(18293)
- 发(18257)
- 课题(17457)
- 国家社会(17293)
- 教育部(17266)
- 创新(17139)
- 人文(16925)
共检索到191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祝平
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转型,既是出口价值链的转型,也是出口交易模式的转型。在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已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在许多制造业国际市场越来越趋于垄断竞争和寡占竞争的条件下,制造业的出口,需要转向适应资本国际化和体现产业资本垄断优势的营销交易模式,原有的适应商品国际化、体现自由竞争和比较优势的贸易交易模式已经不再适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先锋 张莉
文章应用我国1980—2006年相关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技术进步、资本积累、FDI与出口商品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技术进步与我国对外贸易模式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双向联系。
关键词:
贸易模式 技术进步 因果关系检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超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使中国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地位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经济格局的改变,使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愈加密切且复杂。传统的贸易计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和准确反映现今各国的贸易和获利情况,传统的金融机制也不能有效应对当今复杂经济市场结构的发展条件。因此,金融集聚现象和贸易附加值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为新时代构建更科学、完善的经济生态体系,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明洁 姜静
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外需萎缩导致出口下降,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加大了出口难度,新兴经济体国家汇率降低以及各种资源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蒙英华 黄建忠
在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时,政府往往忽略服务贸易提供模式之间存在的交互效应,从而导致贸易政策的效果产生偏差。本文通过1986—2006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数据对服务贸易四种提供模式之间的交互影响进行实证检验,以及采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技术深入剖析了不同服务贸易提供模式之间交互影响的变动规律及其贡献率的大小。
关键词:
服务贸易 提供模式 交互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易先忠 欧阳峣
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体制"有待讨论澄清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发展外贸才能形成有力促进可持续增长和外贸转型升级的内生机制?从外贸起源和其"增长引擎"本质作用的终端视角看,依托国内大市场的内需驱动出口模式不仅可发挥大国国内需求这一"国家特定优势",持续推动外贸转型升级;也可通过出口部门与本土产业部门的强有力关联,更好地发挥出口作为"增长引擎"的本质作用。因此,在相同发展阶段,大国比小国更加偏向内需驱动出口模式。但中国的外贸发展明显背离大国经验,深层原因在于,致使"国内需求——本土供给——出口结构"不能有效衔接的市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玲 吴根宝
中国生产性服务出口贸易技术水平总体不太高,其中中低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但同时也是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出口生产性服务业竞相争夺的部分。中国要在保持这一产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快中高技术通讯和计算机及信息业、高技术金融保险和专利及所有权业的发展,可考虑从增加人才储备、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法制环境和加强产业融合等方面下功夫。同时,政府要加快推进中国优化生产性服务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和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实力的进程。这对于中国有效实现贸易升级和产业转型都将产生有益的连带效应。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贸易 出口技术结构 国际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韦琳 罗小明
小岛清认为,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贸易,而美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替代贸易。受此观点的启发,本文对日、美两国在我国的直接投资与我国向两国出口贸易的关系分别做了实证分析。另外,对小岛清的观点加以引伸,将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过程在时间上也划分为两个阶段,通过实证分析,既对两个国家进行横向比较,也对两个时间段进行纵向比较,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中小企业主导的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促进程度要大于跨国公司主导的直接投资;我国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整体上正由中小企业占主导的“日本式直接投资”,向以跨国公司占主导的“美国式直接投资”演变,从而使得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促进程度下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林俐
2007年7月份我国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公布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主要涉及塑料原材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列入限制类的商品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行实转管理。该文件的出台引起政府、企业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安礼伟 杨夏
中国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主要扮演着加工装配地的角色,即从日本、韩国等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进口中间品,经过加工装配后再将最终产品出口至以美国、欧盟为主的发达国家或地区,从而形成了三角贸易模式。中国对美出口的快速增加与三角贸易模式的发展密切相关,文章研究表明,中间品进口的增加和三角贸易模式的发展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对美出口的增加,因此中美贸易失衡主要不是一种双边贸易现象,而是一种结构性现象。
关键词:
对美出口 三角贸易 进口RCA指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易先忠 欧阳峣
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体制"有待讨论澄清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发展外贸才能形成有力促进可持续增长和外贸转型升级的内生机制?从外贸起源和其"增长引擎"本质作用的终端视角看,依托国内大市场的内需驱动出口模式不仅可发挥大国国内需求这一"国家特定优势",持续推动外贸转型升级;也可通过出口部门与本土产业部门的强有力关联,更好地发挥出口作为"增长引擎"的本质作用。因此,在相同发展阶段,大国比小国更加偏向内需驱动出口模式。但中国的外贸发展明显背离大国经验,深层原因在于,致使"国内需求——本土供给——出口结构"不能有效衔接的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晓凤
传统要素驱动贸易模式存在着内生的摩擦因素,而技术驱动贸易模式展示了国际贸易的新型合作、超越了传统要素的限制、创造了新型贸易的双赢。因此,化解国际贸易摩擦的有效方法就是要通过加速科学技术的扩散和建立激励相容的自由贸易机制等途径实现贸易模式从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
关键词:
贸易模式 要素驱动 技术驱动 贸易摩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韩琳琳 田博
笔者从贸易商品结构的角度,借助引力模型度量了跨境电子商务相关因素对不同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升中、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将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通关效率、物流效率的提升对中、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拉动作用大于对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拉动作用;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拉动各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思萌
中德两国同是出口大国,中国遭受严重的贸易壁垒,德国则很少。本文以贸易摩擦与出口方式有关联为假设,分别从出口价格和数量两个角度,利用中德两国2013年出口的HS六分位数据,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和德国的出口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出口价格低、数量多,以低价高量取胜;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低端,且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这是两国出口方式的差异性,而中国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和产能过剩也是中国低价出口竞争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出口模式 贸易摩擦 引力模型 中德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