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5)
- 2023(13363)
- 2022(11015)
- 2021(10101)
- 2020(8363)
- 2019(19110)
- 2018(18705)
- 2017(36486)
- 2016(19484)
- 2015(22142)
- 2014(21688)
- 2013(21745)
- 2012(20315)
- 2011(18630)
- 2010(18276)
- 2009(17217)
- 2008(16947)
- 2007(14793)
- 2006(13258)
- 2005(12114)
- 学科
- 济(90872)
- 经济(90775)
- 业(52310)
- 管理(51915)
- 方法(41428)
- 数学(37669)
- 数学方法(37515)
- 企(37080)
- 企业(37080)
- 中国(29905)
- 农(27083)
- 贸(26695)
- 贸易(26681)
- 易(25978)
- 财(22906)
- 业经(18180)
- 农业(18175)
- 制(18056)
- 地方(16786)
- 银(15736)
- 银行(15698)
- 行(15152)
- 融(14898)
- 金融(14897)
- 学(14231)
- 环境(12950)
- 出(12712)
- 体(12439)
- 发(12025)
- 技术(11722)
- 机构
- 大学(293920)
- 学院(290173)
- 济(137655)
- 经济(135625)
- 管理(108335)
- 研究(105229)
- 理学(94042)
- 理学院(93002)
- 管理学(91846)
- 管理学院(91327)
- 中国(81454)
- 财(62025)
- 京(61857)
- 科学(59782)
- 所(53060)
- 农(50747)
- 财经(50251)
- 研究所(48210)
- 经(46115)
- 中心(45897)
- 经济学(45489)
- 业大(42055)
- 经济学院(41601)
- 农业(40160)
- 江(39725)
- 北京(39567)
- 财经大学(37687)
- 院(37332)
- 范(35709)
- 师范(35307)
- 基金
- 项目(191945)
- 科学(151749)
- 基金(144026)
- 研究(138122)
- 家(127492)
- 国家(126517)
- 科学基金(106504)
- 社会(93811)
- 社会科(89193)
- 社会科学(89173)
- 基金项目(75396)
- 省(69414)
- 自然(66122)
- 自然科(64624)
- 自然科学(64602)
- 自然科学基金(63536)
- 教育(61942)
- 划(60403)
- 资助(58753)
- 编号(52431)
- 部(45024)
- 重点(43646)
- 成果(42864)
- 发(42466)
- 国家社会(41420)
- 创(39596)
- 教育部(38829)
- 中国(37586)
- 创新(37304)
- 人文(36973)
- 期刊
- 济(143388)
- 经济(143388)
- 研究(90742)
- 中国(51128)
- 学报(47073)
- 农(46582)
- 财(43487)
- 科学(42856)
- 管理(38465)
- 大学(35979)
- 学学(34162)
- 农业(31756)
- 融(30401)
- 金融(30401)
- 经济研究(26540)
- 财经(25619)
- 贸(23765)
- 教育(22533)
- 业经(22239)
- 经(22106)
- 问题(21540)
- 国际(20753)
- 技术(20309)
- 业(17572)
- 世界(16746)
- 商业(14373)
- 技术经济(14166)
- 统计(13560)
- 版(12880)
- 理论(12787)
共检索到430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伟力
文章基于协整的VAR模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地区收入不平等、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增长对于关注参数而言是弱外生变量;(2)贸易自由化在长期内减缓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在短期内却导致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上升;(3)经济增长长期内趋于提高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短期的影响方向不确定;(4)地区收入不平等是一个随机游走过程,不是一个含有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清如 蒋业恒 董鹂馥
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贸易自由化对71个制造业的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产成品进口关税和有效保护率的下降显著地降低了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程度。另外,外资开放度的提高对收入分配均衡有着不利影响,而出口导向程度的增强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收入分配效应。采用不同的工资不平等度量指标并不会对基本结论产生影响。贸易自由化的作用机制在于其提高了企业生存门槛,降低了行业内生产率差异,进而反映为行业内工资差距的减小。本文的研究发现表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行业内工资不平等 中国制造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枫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与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贸易自由化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力图验证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的结果显示,以基尼系数表示的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与以对外贸易依存度表示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取滞后期为1时,贸易自由化水平是收入不平等程度的Granger原因。最后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主要途径,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贸易的角度去采取一些措施缓解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本文采用中国各省的经验数据,考察了腐败对中国各部门内部(城镇和农村)以及部门间(城乡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腐败对不同来源收入集中率的影响。中国的腐败显著地扩大了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但其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不显著的;针对城镇部门的研究还发现,腐败主要是扩大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的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平等,它对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只是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对理解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而且对抑制和降低收入不平等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性含义。
关键词:
腐败 收入不平等 基尼系数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鲁元平 王韬
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对中国收入不平等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发现,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它对农村居民和低收入者的负面影响要显著大于城市居民和高收入者。此外,收入不平等除了自身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负面影响外,还通过社会犯罪间接地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社会犯罪 主观幸福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余丹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许多国家或地区对跨境金融交易限制不断降低,资本账户开放度指数稳步上升。采用1970~2010年间149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探讨资本账户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增加,基尼指数显著上升,收入不平等加剧。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机制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是存在差异的,资本账户开放加剧收入不平等的效应在发展中经济体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渠道主要包括两条:一是当金融市场欠发达、金融包容性低时,资本账户自由化的不平等分配效用会显著增强。当金融包容性很低时,资本账户自由化将无法有效降低贫困率。二是金融危机时期资本账户自由化的不平等分配效应会显著增加。基于此,建议我国在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再考虑开放资本账户。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保昌 刘凤娟 刘鹏程
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企业利润是关系到未来贸易自由化程度进一步提升背景下企业能否持续经营和有效成长的关键因素。为有效厘清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及其内在影响机制,本文在理论机制和影响渠道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制造业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重点评估和检验了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渠道。研究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有助于企业利润提升,稳健性检验表明这一结论在分样本回归以及工具变量回归的情形下均保持稳定。进一步影响渠道检验表明,贸易自由化可以通过提升企业成本加成和企业生产率促进企业利润提升。本文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程度提升对于改善本国企业绩效更为有利,未来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国与国应该在避免"贸易战"的同时,积极提升贸易自由化程度进而推动双边经济和企业发展。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企业利润 制造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秀英
进口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消费者福利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进口贸易自由化提升了消费者福利效应,但表现出东部和南方区域较为显著的特征;相比食品和衣着,日用品的福利效应相对显著;年龄增加福利效应也相应增加;收入水平的提升可能导致福利效应边际递减。因此建议:主动应对全球经济形势放缓和贸易摩擦,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尤其注重北方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行力度;提升食品和衣着的福利效应,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适当减免与物流行业相关的税费;多元化进口产品等。
关键词:
进口贸易自由化 商品质量 消费者福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冰 周申
本文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外生事件为背景,利用2000和2010年的关税与就业数据,通过构建Bartik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并将就业划分为正规与非正规就业,研究了最终品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区域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最终品还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均促进了非正规就业的扩张,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的地区,非正规就业增加越多,且这种效应也会导致地区总就业增加。但贸易自由化对正规就业不存在类似的区域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贸易自由化对不同贸易部门非正规就业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对不可贸易部门非正规就业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可贸易部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王宝珠 赵治成 李俊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国际分工形态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国际不平等问题的内在机理发生了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不平等理论也因此面临新的挑战。基于此,文章从国际分工新形态出发,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性放到"交融"的统一框架下进行考察,分析国际不平等问题如何由单一领域的不平等转变为多领域相互交融的不平等,提出国际不平等交融的概念,并进一步构建国际贸易利益不平等交融的数理模型。理论模型表明,一种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不平等都融合着其他国际形式的不平等,在量上体现为某一种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国际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王宝珠 赵治成 李俊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国际分工形态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国际不平等问题的内在机理发生了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不平等理论也因此面临新的挑战。基于此,文章从国际分工新形态出发,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性放到"交融"的统一框架下进行考察,分析国际不平等问题如何由单一领域的不平等转变为多领域相互交融的不平等,提出国际不平等交融的概念,并进一步构建国际贸易利益不平等交融的数理模型。理论模型表明,一种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不平等都融合着其他国际形式的不平等,在量上体现为某一种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国际剩余价值转移量因其他国际经济活动的交融而增加或减少。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文章以我国贸易不平等为例,探究了三大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不平等交融问题。研究表明:(1)国际投资不平等和实际有效汇率相对差异对国际贸易不平等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与国际金融领域中的不平等存在长期双向因果关系,即三者的确存在交融影响。因此,政府应将不同国际经济领域的情况综合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审视,为减少某一领域中的国际不平等也需辅之以其他两个领域的政策制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万军 郑建明 孙诗璐
本文以1990—2014年42个国家(地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总体关系、作用渠道和跨国异质性等方面考察了实际汇率变动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汇率变动会对贸易公司的投资产生显著影响,实际汇率贬值会显著地促进贸易公司新增投资;而实际汇率变动对非贸易公司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劳动份额对产出贡献越大、融资约束越低和风险承担水平越高的贸易公司,实际汇率贬值对其投资的正向影响越强烈,表明实际汇率变动会通过内源融资、风险承担和融资约束渠道作用于公司投资,且三种渠道中内源融资渠道解释能力最强。贸易自由化越高的经济体,实际汇率贬值对贸易公司投资的正向影响越强烈。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实际汇率变动 贸易公司投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彤进 郭正燕 李鑫
基于中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城市面板数据以及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测算我国市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收入机会不平等,在考虑内生性基础上,评估数字经济对收入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降低收入机会不平等。在东部地区、财政科技支出较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较好的地区,数字经济的作用尤为明显。就传导机制而言,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提升农民社会资本,有效改善劳动力需求侧环境,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进而缩小收入机会不平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靖祥 王贤彬
长期以来,消费理论研究是宏观经济增长研究的重点内容,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微观经济学消费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分析延续从消费差异论到消费决定论,最后回归消费增长论的逻辑主线。借助1978~2007年的城乡居民消费及相关经济数据,依据消费的持久收入假设,估计了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发现两者差异主要来自持久收入和自发性消费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城乡消费不仅在消费水平和增长率决定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自身冲击和收入冲击的效应方面亦存在显著差异;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增加的众多因素中,收入增加成为关键因素。城乡收入不平等以及农村内部的不平等都使得刺激农村消费需求面临困境,而回归...
关键词:
消费增长 城乡差异 VAR模型 农村经济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欣泽 高源 刘凡 李静怡
数字乡村建设是突破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瓶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不同于以往文献主要关注数字乡村对收入水平和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构建相对剥夺指数,从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角度拓展了数字乡村与家庭收入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具有明显的益贫性特征,能够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这一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内生性之后依然稳健成立。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创业机会和扩大非农就业来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此外,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对中西部县域、山地丘陵县以及国家级贫困县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缓解效果更强,这意味着未来应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地区收入不平等如何影响家庭债务?——基于信贷供求视角的经验证据
中老年消费不平等的度量与分解:来自CHARLS的经验证据
收入不平等对逆社会行为的影响:双重实验证据
收入不平等、健康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老龄化背景下的经验证据
贸易自由化与人力资本积累:来自中国的证据
金融发展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双重机制分析——来自中国的证据
贸易自由化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贸易自由化、技术进步与行业内工资不平等——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
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贸易自由化、加工贸易与成本加成——来自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