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3)
2023(13667)
2022(11077)
2021(9714)
2020(8188)
2019(18729)
2018(18309)
2017(35750)
2016(19003)
2015(21807)
2014(22219)
2013(22004)
2012(20533)
2011(18654)
2010(18832)
2009(17693)
2008(17486)
2007(15965)
2006(14185)
2005(13011)
作者
(56466)
(47607)
(47584)
(45371)
(30271)
(22515)
(21765)
(18557)
(17803)
(16833)
(16183)
(15610)
(15189)
(15020)
(14792)
(14730)
(14089)
(14073)
(13588)
(13572)
(11948)
(11630)
(11630)
(10889)
(10786)
(10652)
(10309)
(10263)
(9583)
(9354)
学科
(106415)
经济(106334)
管理(52109)
(50148)
(40105)
企业(40105)
方法(39258)
数学(33149)
数学方法(32906)
地方(25778)
中国(25447)
(24752)
(23109)
贸易(23099)
业经(22879)
(22305)
(19724)
(19696)
农业(16542)
(15745)
地方经济(15731)
产业(15407)
理论(14459)
(13970)
(13720)
金融(13718)
环境(13313)
(13255)
银行(13229)
(12678)
机构
学院(291768)
大学(291077)
(136839)
经济(134348)
管理(108296)
研究(102629)
理学(93043)
理学院(91975)
管理学(90537)
管理学院(89980)
中国(75694)
(60328)
科学(59548)
(58646)
(51848)
财经(47134)
研究所(46894)
(45785)
中心(45619)
经济学(44516)
(44028)
(42544)
经济学院(40071)
业大(39810)
(38111)
北京(37904)
师范(37790)
(36387)
农业(35870)
(34921)
基金
项目(186414)
科学(147090)
研究(138979)
基金(135212)
(116573)
国家(115638)
科学基金(98775)
社会(91366)
社会科(86738)
社会科学(86716)
(72810)
基金项目(71261)
教育(62102)
(60316)
自然(59871)
自然科(58474)
自然科学(58459)
自然科学基金(57398)
编号(55863)
资助(54091)
成果(45618)
(43510)
重点(42335)
(41537)
(38938)
国家社会(38678)
课题(38533)
创新(36435)
发展(36125)
教育部(36036)
期刊
(157498)
经济(157498)
研究(90228)
中国(52539)
(45237)
(42649)
学报(41887)
管理(40037)
科学(39542)
大学(32073)
学学(30355)
农业(28634)
经济研究(26944)
教育(25910)
(25576)
金融(25576)
技术(25048)
业经(24644)
财经(24453)
问题(22143)
(21449)
(20651)
国际(17460)
技术经济(16679)
商业(15346)
(15275)
世界(15169)
统计(14420)
现代(13642)
经济问题(13308)
共检索到439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苗  李燕  
笔者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发达程度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对产业集聚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响出口和进口成本的贸易自由化过程主要取决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具体采取的贸易政策:当自由化进程中的贸易政策使得更多种类的出口生产企业集聚于发达国家,那么两国的经济增长率会得到改善,贫富差距缩小;自由化政策若使得更多的生产企业集聚于发展中国家,则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但发展中国家的福利会得到改善,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会缩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洁  陈彦煌  
本文整合Harris和Todaro(1970)有关城市失业的观点与Krug-man(1991)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了一个两国两部门的新经济地理失业模型,分析贸易自由化对产业结构、资本流动与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个存在失业现象的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随着资本外移会出现"产业空洞化"趋势;如果运输成本降到一定程度,制造业最终可能完全聚集于外国。这虽然与Krugman关于产业的核心-边陲型态的发现一致,但本文认为形成产业聚集(制造业由存在最低工资的本国移至外国)的重要原因是外国无最低工资且不存在失业现象,外国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此外,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存在失业现象的本国资本外流,制造业萎缩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明倩  臧燕阳  张琬  
文章使用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讨论了产业集聚现象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9—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地区产业集聚的因素。发现:①比较优势仍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前提;②产业一旦在特定区域形成集聚现象,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会促进这种集聚趋势进一步增强;③打破地方贸易保护障碍,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区域的专业化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安虎森  颜银根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大量FDI涌入中国。本文拓展了新经济地理学非对称自由资本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经济封闭的大国随着产品替代弹性降低、工业产品支出比重增加和贸易自由度变大将成为资本的净流入国。中国1983~2006年经验数据的研究表明,中国FDI的净流入与中国的工业化、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中国市场的开放、加入WTO)以及多样化产品偏好的强度成正相关,从而验证了理论假说。此外,研究中还发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FDI净流入产生正反馈效应而非负反馈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能  王群伟  赵增耀  
集聚外部性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机制,不同的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碳排放行为。邻接地区的环境倾销和转嫁效应显著,其中,贸易联系紧密的地区间有着较强的负向环境效应。因此,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空间集聚的"自净效应",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跨地区的环境合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颜银根  安虎森  
通过构建三地区、两部门和两要素的空间均衡模型以及使用2002-2008年期间中国28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FD I流入与进口贸易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主要取决于国家或区域间的贸易自由化水平。在区域间贸易自由度水平较低时,贸易自由化强化了FD I流入对进口贸易的互补作用;只有在区域间贸易自由化水平突破某个"门槛值"时,FD I流入与进口贸易才是替代关系。此外,本文研究还发现劳动力禀赋能够促进进口贸易,本地资本禀赋对进口贸易影响并不显著,而在贸易自由化水平比较低时人力资本禀赋对进口贸易没有影响,但在贸易自由化水平比较高时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永亮  杨子晖  苏启林  
针对我国省份(地区)的企业TFP度量以及相应的核密度分布对比,研究发现集聚(或出口)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程度均弱于非集聚(或非出口)企业,表明"集聚中学习"和"出口中学习"机制导致企业在模仿学习过程中走向生产率同质化。而集聚出口环境下的企业具有生产率优势;双重学习能力和异质性程度均明显,即创新效应大于模仿效应;内资企业的双重学习能力强于外资企业。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发现集聚环境有利于企业增加对"销售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学习能力,出口环境可增加企业的经验值;技术迁入型的外资企业在集聚(或出口)环境下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不足;研究还发现出口型企业更加依赖集聚的专业化经济带来的学习能力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天骄  薛领  
新经济地理发展下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以生产率差异为基石,认为高生产率企业具有低边际生产成本,忽视了产品质量的垂直异质性。本文试图讨论地区生产效率和质量投入双重异质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市场非对称情况下,单独提高质量投入比单独提高生产率更有优势,单独提高质量投入会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而增加市场份额,单独提高生产率则会在运输成本降到一定阈值后导致地区市场份额的削弱;此外,生产率和质量投入“两头兼顾”的方式虽然会增加地区市场份额,但是其所带来的集聚力会弱于单独提高质量投入的方式。总的来看,未来把握好地区的质量投入才是扩大地区产业集聚和空间分布情况的重要途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海斌  
新新贸易理论是以企业异质性、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为特征的国际贸易理论。文章首先从三个方面梳理以往贸易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之后将贸易自由化对新新贸易理论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通过跨企业的再分配效应,贸易自由化在提高总生产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最后提出新新贸易理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人极  顾研  
本文基于全球贸易分析GTAP模型分析了中澳贸易自由化对中新澳经贸的影响。研究显示:总体上,中澳贸易自由化对中新澳的GDP、贸易和福利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行业上,中国的纺织制品、澳大利亚的羊毛制品以及新西兰的乳制品,其行业产出和出口贸易水平增长最为显著,即各国最具比较优势的行业获益最多;此外,中新和中澳的双边进口和出口也都有显著的提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人极  顾研  
本文基于全球贸易分析GTAP模型分析了中澳贸易自由化对中新澳经贸的影响。研究显示:总体上,中澳贸易自由化对中新澳的GDP、贸易和福利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行业上,中国的纺织制品、澳大利亚的羊毛制品以及新西兰的乳制品,其行业产出和出口贸易水平增长最为显著,即各国最具比较优势的行业获益最多;此外,中新和中澳的双边进口和出口也都有显著的提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峰  
在贸易自由化对并购影响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可以发现 ,贸易自由对于潜在的并购者来说有两种意义 :受到保护的市场中的低效企业此时更容易被并购 ,对相对低效企业进行的并购变得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不能实际地融合在一起 ,或者如果已经融合在一起的话 ,就出现了 (资源的 )耗散。无论在哪种意义上贸易的自由化都会激发并购活动的发生 ,但其中并不是所有的都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苏汾  
在西方贸易理论中,自由贸易理论与保护贸易理论的分歧反映了经济社会追求效率与公平目标的冲突。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能够改善资源配置并提高各国福利水平,虽然可能造成利益分配的不公平,但效率更为重要;保护贸易理论则更关注贸易利益在国家间或国内部门间分配的不公平现象,而将保护贸易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问题置于次要考虑。事实上效率与公平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目前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难以推进的症结主要在于未能建立起公平的贸易利益分配机制,从而无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良性互动,因此全球贸易自由化必然是在曲折中前进和发展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瑞林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产业集聚和扩散取决于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市场拥挤效应的共同作用。随着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三种效应之间的权衡会发生变化,从而使产业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企业区位选择的路径依赖、产业区位的粘性、集聚经济利益等的作用,一体化水平提高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和分散,但并不必然能伴随产业在区际间的合理分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范爱军  都春燕  
本文对东盟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992-2008年间面板数据的检验,发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比东盟更快的经济收敛速度,即收入均等化速度更快。由于自贸区的建立,成员国区内贸易额作为贸易自由化的一个重要结果,促进了区内经济的收敛;贸易自由化措施外的其他制度安排对区内成员国经济收敛的作用尚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