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2)
- 2023(7888)
- 2022(6420)
- 2021(5761)
- 2020(4953)
- 2019(11300)
- 2018(11061)
- 2017(21527)
- 2016(11053)
- 2015(12401)
- 2014(12186)
- 2013(12069)
- 2012(10845)
- 2011(9352)
- 2010(9503)
- 2009(9131)
- 2008(9376)
- 2007(8473)
- 2006(7532)
- 2005(7241)
- 学科
- 业(70807)
- 企(68218)
- 企业(68218)
- 济(57139)
- 经济(57081)
- 管理(51224)
- 方法(26408)
- 业经(25329)
- 贸(24678)
- 贸易(24669)
- 易(24093)
- 财(22214)
- 农(19626)
- 数学(18156)
- 数学方法(18069)
- 务(17501)
- 财务(17492)
- 财务管理(17481)
- 企业财务(16455)
- 技术(15538)
- 农业(14407)
- 出(13635)
- 策(12367)
- 企业经济(11970)
- 划(11744)
- 理论(11374)
- 和(11145)
- 经营(10961)
- 制(10832)
- 技术管理(10646)
- 机构
- 学院(168573)
- 大学(161348)
- 济(81479)
- 经济(80365)
- 管理(73645)
- 理学(63343)
- 理学院(62897)
- 管理学(62372)
- 管理学院(62080)
- 研究(46725)
- 中国(39127)
- 财(36790)
- 京(31918)
- 财经(29428)
- 经(26758)
- 江(25921)
- 农(25137)
- 经济学(24537)
- 科学(24357)
- 商学(22836)
- 商学院(22634)
- 经济学院(22557)
- 所(21869)
- 财经大学(21514)
- 业大(21433)
- 中心(21375)
- 贸(20743)
- 经济管理(20669)
- 州(20043)
- 农业(19798)
- 基金
- 项目(106129)
- 科学(86642)
- 研究(80385)
- 基金(80332)
- 家(67366)
- 国家(66749)
- 科学基金(60624)
- 社会(54903)
- 社会科(52405)
- 社会科学(52393)
- 基金项目(42529)
- 省(41873)
- 自然(37944)
- 自然科(37196)
- 自然科学(37191)
- 自然科学基金(36613)
- 教育(35053)
- 划(32559)
- 资助(32370)
- 编号(31651)
- 业(29999)
- 创(26174)
- 部(24029)
- 创新(23439)
- 成果(23260)
- 国家社会(23237)
- 发(22946)
- 重点(22684)
- 制(22307)
- 人文(22096)
共检索到253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文韬 杨汝岱
本文探讨国际贸易网络对企业出口动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首先以2000—2016年跨国双边贸易数据为基础构建国别贸易网络指标体系,衡量一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相对位置,并由此对接中国企业层面出口数据构建企业出口网络指标,再进一步在引力模型中研究企业贸易网络对出口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将企业贸易网络指标引入到引力模型后,模型对于企业出口动态的解释力更强。企业当期的一阶、二阶和高阶贸易网络指标提高一个单位,会使得企业—市场下期成功出口的概率分别提升4.86%、4.70%和8.93%,出口额分别增加68.55%、65.25%和128.86%,成功存活的概率分别提升5.97%、5.76%和10.90%。在基准回归中加入扩展地理距离项与控制不同层面固定效应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中国企业的出口会根据不同层面的目的地网络信息进行调整,网络信息对企业出口动态的影响存在产品异质性。动态分析表明,相较于地理距离,企业贸易网络指标对企业出口动态有着更强的解释力。本文提出了将网络分析方法与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贸易网络 出口动态 引力模型 网络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昭玲 高晓彤
全球范围的疫情蔓延和保护主义兴起对中国企业提高出口抗风险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通过构建企业自生贸易网络指标并借助生存分析法,研究了企业贸易网络对贸易关系出口恢复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企业既有贸易网络能通过降低出口恢复时的固定成本和缓解危机期间的受冲击程度,有效提升中断贸易关系在危机后的出口恢复概率。此外,贸易网络对中断贸易关系的恢复程度也具有明显提升作用。本研究为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已有贸易优势,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提供了经验参考。
关键词:
贸易网络 出口恢复 经济冲击 生存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行云 霍伟东 陈若愚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网络分析方法测算了企业层面的贸易网络结构,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贸易网络结构对企业出口市场的进入与退出行为、贸易目的国的选择行为以及出口生存效应一系列出口行为决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强联结的贸易关系网络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降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出口所面临的沉没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的市场进入,尤其有助于企业进入高收入水平国家。此外,本文采用生存分析模型就贸易网络结构对企业出口的生存行为进行分析发现,贸易网络结构的增强促使企业更好地维持其在新市场的贸易关系,降低企业的市场退出风险,从而显著增加其出口持续时间。因此,贸易网络结构的增强无论在出口的短期效应,还是在生存效应方面都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出口行为,贸易网络结构是企业异质性的重要来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陈霜
本文使用2007—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中欧班列开通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方法,基于辐网效应理论实证考察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企业出口韧性的因果效应,并构建了理论模型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欧班列的开通显著提升了核心站点辐网范围内中国企业的出口韧性,同时验证了辐网效应的存在和影响边界;中欧班列主要通过增强内部贸易网络效应提升中国企业的出口韧性;中欧班列开通对产品多样化、所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集和风险敞口较高的中国企业出口韧性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本文为促进中国企业出口安全稳定提供了新的证据,为打通制约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堵点提供了可选路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昭玲 高晓彤
通过构建不确定性下的动态出口决策模型,本文揭示了企业贸易网络对出口扩张的促进作用和影响机制。随后,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与BACI数据库,本文构建了企业自身和邻近企业贸易网络与社群网络强度的指标,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企业自身与邻近企业的贸易网络可以有效促进新贸易关系的实现;第二,贸易网络主要通过降低企业出口中的不确定性发挥作用;第三,企业更倾向于在已出口的目的地社群实现新贸易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企业加强现有贸易网络的维护和共享,提升出口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企业贸易网络 不确定性 出口扩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朝凯 刘宏曼
文章构建了多国多部门贸易网络模型,并基于中国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贸易网络演化对中国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对中国出口贸易韧性具有正外部性。机制检验表明,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能够平抑需求波动、扩大进口规模,间接增强中国出口韧性;但受市场竞争效应影响,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与中国出口韧性总体呈现出“倒U型”关系。这意味着推动全球贸易网络复杂化、均衡化发展有利于重塑中国对外贸易格局,提升中国出口韧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非核心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参与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更有助于增强中国出口韧性,伙伴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对中间品、低技术产品和比较优势产品出口韧性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文章建议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全球贸易网络深度发展,重点提升“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网络的影响力,以此为中国外贸长期稳定增长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关键词:
出口韧性 贸易网络 需求波动 市场竞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理论框架及分解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特征及网络结构两方面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网络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贸易网络中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全球贸易网络不仅是中国发挥制造业大国影响力的媒介,而且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进阶平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实现了由边缘向核心的过渡,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日益增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理论框架及分解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特征及网络结构两方面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网络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贸易网络中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全球贸易网络不仅是中国发挥制造业大国影响力的媒介,而且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进阶平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实现了由边缘向核心的过渡,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日益增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跃刚 郝夏珍
中国企业面临数字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与创新水平“一高两低”并存的现实困境,利用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突破企业创新发展困境是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将多重异质性纳入理论框架,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中国企业在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的中心性、联系强度与结构洞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嵌入对中国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会因企业异质性存在显著差异;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嵌入通过“贸易规模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和“技术吸收能力效应”作用于企业创新;企业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嵌入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创新终止风险率。基于以上结论,应积极推动企业融入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并合理布局企业在网络中的位置,由“被动嵌入”转向“主动利用”,推动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杨琦 赵瑞丰
产能利用率提升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尽管当前关于国际贸易提升产能利用率的研究已引起学界的关注,但尚未从贸易网络的视角对此进行研究。本文深入考察了贸易网络深化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贸易网络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这一结论在处理潜在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稳健。贸易网络深化主要通过降低企业搜寻成本、提高外部知识获取能力和加剧市场竞争渠道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贸易网络深化对内资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非劳动密集型行业内企业有更强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同时,本文还区分进口和出口贸易网络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进出口贸易网络深化均能提升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此外,本文还检验了数字中国对贸易网络深化的产能化解作用的调节效应,发现在互联网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贸易网络深化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效果越强。最后,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研究发现,同行业和下游行业中心度均能够显著提升产能利用率。本文研究为我国促进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提升贸易质量和水平以有效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提供了新的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鑫颖
以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贸易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贸易网络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数字化转型较好的企业中,贸易网络对企业创新促进作用得到强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高技术密集度企业与数字新基建水平较高地区,数字化转型的正向调节作用得以强化。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贸易网络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行业集中度、中间品投入与资本积累实现。
关键词:
贸易网络 企业创新 数字化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鑫颖
以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贸易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贸易网络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数字化转型较好的企业中,贸易网络对企业创新促进作用得到强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高技术密集度企业与数字新基建水平较高地区,数字化转型的正向调节作用得以强化。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贸易网络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行业集中度、中间品投入与资本积累实现。
关键词:
贸易网络 企业创新 数字化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钱昭楚
跨境电商贸易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途径,因而逐渐成为当下各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我国全面发展跨境电商贸易,抢占跨境电商贸易制高点已是大势所趋。而提升跨境电商贸易网络地位则是加强对跨境电商贸易核心资源控制能力、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进而提高我国跨境电商贸易附加值的必然选择。本文将对跨境电商贸易网络地位与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我国政府提升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全球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显示:跨境电商贸易网络中心性、跨境电商贸易网络连接强度、跨境电商贸易网络集聚性三个维度与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志浩
开放经济下的收入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核心问题。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全球双边贸易数据库等,基于佩奇方法估计企业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进而研究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如何作用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研究表明,提升企业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使用混淆变量的影响阈值检验、工具变量和准自然实验等缓解内生性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通过要素成本、技术进步和工资提升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拓展分析发现,加大教育科技支持力度、提高国内上游供给能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规模,有助于缓解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作用。因此,应积极推动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二次分配和以慈善活动为代表的三次分配机制,加大财政、教育、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提升国内供应链的供给能力,积极培育国内市场需求潜能,进而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奋斗目标。
关键词:
中间品 贸易网络 佩奇算法 劳动收入份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