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6)
2023(12759)
2022(11059)
2021(10607)
2020(8795)
2019(20751)
2018(20515)
2017(39849)
2016(21333)
2015(24094)
2014(23940)
2013(23892)
2012(21999)
2011(19887)
2010(19636)
2009(17982)
2008(17473)
2007(14946)
2006(13166)
2005(11728)
作者
(60662)
(50271)
(49847)
(47695)
(32037)
(23956)
(22770)
(19884)
(19078)
(17781)
(17124)
(17123)
(16031)
(15789)
(15566)
(15392)
(15063)
(14624)
(14345)
(14236)
(12407)
(12399)
(11947)
(11284)
(11173)
(11086)
(11030)
(10799)
(9996)
(9872)
学科
(90051)
经济(89960)
管理(57232)
(55159)
(43953)
企业(43953)
方法(42747)
数学(37266)
数学方法(36939)
中国(27359)
(25303)
贸易(25290)
(24600)
(23494)
(20053)
业经(18430)
(18130)
地方(17138)
农业(15737)
(15512)
(13609)
环境(13523)
理论(13523)
技术(12549)
(12514)
银行(12476)
(12190)
金融(12189)
(12163)
财务(12102)
机构
大学(307443)
学院(303430)
(132948)
经济(130544)
管理(120687)
研究(106918)
理学(105241)
理学院(104098)
管理学(102516)
管理学院(101987)
中国(78921)
(65940)
科学(63750)
(55941)
(53091)
研究所(48732)
财经(46180)
中心(46082)
(45058)
业大(43294)
(42338)
北京(42271)
经济学(41406)
(41043)
(39481)
(39192)
师范(39147)
经济学院(37450)
农业(35335)
财经大学(34585)
基金
项目(209933)
科学(165825)
研究(154801)
基金(154743)
(134682)
国家(133647)
科学基金(114518)
社会(99258)
社会科(94176)
社会科学(94152)
基金项目(81944)
(78104)
自然(73275)
自然科(71603)
自然科学(71586)
自然科学基金(70332)
教育(70038)
(66704)
资助(64576)
编号(61690)
成果(50082)
(47880)
重点(46765)
(44948)
(43135)
课题(42297)
国家社会(41615)
教育部(41405)
创新(40307)
人文(39987)
期刊
(139246)
经济(139246)
研究(92804)
中国(55173)
学报(46239)
科学(43857)
管理(43828)
(40374)
(39198)
大学(35383)
学学(33213)
教育(30919)
农业(28891)
技术(24826)
经济研究(24209)
(23071)
金融(23071)
财经(22431)
业经(21051)
(20179)
问题(19517)
(19309)
国际(17553)
(15408)
世界(15340)
图书(15055)
技术经济(14969)
理论(14427)
科技(14019)
现代(13443)
共检索到440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牛蕊  
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国工业部门的数据,并将其划分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等3类,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检验了贸易结构变化对中国国内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出口结构变化为贸易就业影响的主要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逐年增强,贸易结构的变化整体而言对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需注意的是,单位劳动投入系数的减少是国内就业变化的重要原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盛斌  牛蕊  
通过新增控制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1997-2006年中国28个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从贸易流量和贸易政策两个方面检验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会减少中高技术部门的就业,但促进了中低技术部门的就业。以进出口额为代表的贸易流量指标对不同技术水平的工业部门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即出口增长拉动了就业,而进口增加对就业则是消极的。但在具体影响程度上,贸易流量对中低技术部门的冲击均大于其对中高技术部门的冲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牛蕊  
笔者利用1997年~2009年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检验了贸易在不同工业行业中对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提高了熟练劳动力在高技术产业的工资收入,降低非熟练劳动力在高技术产业的工资;同时贸易也扩大了产业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贸易对工资的影响不仅依赖于劳动力熟练程度也依赖于行业技术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斌  马涛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生产外包不断扩大,把大量低端中间产品生产的价值链环节转移至中国,充分利用中国丰裕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进行生产,由此中间产品贸易迅速增加。这种贸易模式,不仅提高了中国对不同劳动力的需求,而且还改变了劳动力的就业风险和稳定性。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单独分析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工业总体与分部门的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间产品出口增加了劳动力需求,而其进口对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是负的。此外,中间产品贸易加大了中国制造业就业的风险与不稳定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申  李可爱  鞠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贸易结构不断变动,对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首先建立了一个简明的理论框架,探讨贸易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然后运用投入产出法和偏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2007年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化的就业效应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内偏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结构变动不利于就业,并导致我国的就业结构偏向熟练劳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高越  王学真  
国际生产分割对参与国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生产分割的发展可分为内涵型发展与外延型发展两种类型,前者扩大了对发展中国家高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而后者提高了对发展中国家低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基于中国工业部门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生产分割和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的生产分割相比,前者对高技能劳动相对需求的影响要更大一些;发生在低技能行业的生产分割的外延型发展会提高对低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从劳动力需求角度看,中国近年来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生产分割的外延型发展有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玮  魏艺明  
中国工业部门的就业情况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快速增加发生明显变动。文章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阐明国际贸易自由化与工业部门就业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探讨了工业从业人数与贸易自由化在外部因素冲击下的响应模式。研究结果证实了贸易便利化与工业部门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促进关系。研究结论指出,目前中国国际贸易规模与就业的联动性主要基于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应及时借助这种优势进行就业结构优化升级,以防止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国际贸易变动对就业产生不良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滕瑜  朱晶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深入,我国的中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对我国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分配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我国工业部门31个细分行业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应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first-differenceGMM)方法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贸易对我国工业部门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最终产品贸易对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收入的负向影响,中间产品贸易对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收入具有正向影响。并且,中间产品贸易的影响作用大于最终产品贸易。随着我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中间产品贸易占总体贸易比重的增加会加剧我国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的扩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汉伟  
一、工业部门结构的含义工业部门结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各工业行业之间及工业行业各部分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现代工业生产存在着广泛的技术经联系。现代工业生产建立在严密的分工协作基础上,任何一件产品包含许多部门、行业、企业、设备、人员的共同劳动,部门、行业、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这种客观的技术经济联系,要求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按比例地协调发展。研究工业部门内各行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要求的比例关系,是研究工业部门结构的核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申  杨红彦  
文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显示在1999~2009年期间,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主要是行业内部劳动力再配置的结果;利用中国工业部门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方法对国际贸易、技术变革对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国际贸易具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我国工业部门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而技术进步则存在显著降低工业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这与我国工业部门在研究期内的技术进步具有劳动节约型特征有关。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魏浩  王浙鑫  惠巧玲  
本文利用1992-2007年我国33个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进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出口和进口对就业的作用都为正效应,出口的就业效应大于进口的就业效应;从6类制造业部门来看,不同类型制造业部门的进出口就业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低技术制造部门的出口就业正效应最大,中等技术制造部门的进口就业正效应最大;从33个行业来看,不同行业的进出口就业效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纺织品类产品、机械设备制造类产品的出口就业正效应最大,煤气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行业的进口就业负效应最大。因此,为了长期的经济发展和应对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压力,我国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进出口贸易对国内就业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涛  
研究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全方位考察中间产品贸易、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生产之间的关系很重要。本文是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中国工业总体和分部门的角度研究了上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分析诸多变量对中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影响,如直接投资和垂直专业化生产对中间产品出口的影响是正向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申  杨红彦  李可爱  
本文分析了贸易、技术以及制度对1998年-2009年间中国工业部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工资溢价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工业部门细分行业内部对熟练劳动需求缓慢上升;工业部门细分行业的净贸易额对熟练劳动需求的影响为正,而对非熟练劳动的需求具有负效应;计量分析显示,国际贸易具有扩大中国工业部门熟练劳动对非熟练劳动工资溢价的效应,技术进步具有拉大熟练劳动对非熟练劳动工资溢价的作用,而就业保护则降低了熟练劳动对非熟练劳动的工资溢价。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蒙大斌  杨振兵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测算中国省际工业部门的工资扭曲指数,通过可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对工资扭曲程度的影响,发现中国省际工业部门的工资扭曲程度要比现有研究结论严重得多,工资扭曲程度呈加重态势;西北偏远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较重,东部沿海省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较轻;在控制相关因素后,劳动力市场分割将加剧工资扭曲程度。因此,逐步消除各省市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可有效缓解中国工业部门的工资扭曲程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斌  牛蕊  
本文利用1997~2006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从不同工业行业的技术水平、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以及区域水平三个方面研究了贸易开放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贸易和汇率指标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贸易和汇率主要通过改变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效应来对劳动力需求弹性产生作用,而通过改变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规模效应作用次之。研究支持了文献中关于进口贸易自由化会提高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假说。当加入出口贸易与实际有效汇率因素时,前者对劳动力市场的负面影响被抵消,最终贸易开放的净影响是降低了劳动力的就业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