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6)
- 2023(13013)
- 2022(11018)
- 2021(9879)
- 2020(8419)
- 2019(19249)
- 2018(18602)
- 2017(36041)
- 2016(19370)
- 2015(21378)
- 2014(21319)
- 2013(21274)
- 2012(19999)
- 2011(18338)
- 2010(18395)
- 2009(17287)
- 2008(16970)
- 2007(15350)
- 2006(13527)
- 2005(12208)
- 学科
- 济(103066)
- 经济(102984)
- 管理(53956)
- 业(51799)
- 方法(42087)
- 企(40646)
- 企业(40646)
- 数学(37325)
- 数学方法(37079)
- 贸(24349)
- 贸易(24340)
- 农(23608)
- 易(23577)
- 地方(22742)
- 财(22392)
- 中国(22362)
- 学(20808)
- 业经(18753)
- 制(16021)
- 农业(15861)
- 地方经济(14287)
- 环境(13885)
- 务(13487)
- 财务(13472)
- 财务管理(13442)
- 融(13098)
- 金融(13096)
- 银(12783)
- 银行(12723)
- 企业财务(12701)
- 机构
- 大学(294637)
- 学院(293523)
- 济(137044)
- 经济(134730)
- 管理(108585)
- 研究(105565)
- 理学(94565)
- 理学院(93445)
- 管理学(91929)
- 管理学院(91387)
- 中国(77061)
- 科学(64879)
- 京(60267)
- 财(58128)
- 农(57227)
- 所(55062)
- 研究所(50408)
- 业大(47399)
- 财经(47351)
- 中心(46590)
- 农业(45555)
- 经济学(44482)
- 江(43286)
- 经(43030)
- 经济学院(40301)
- 院(37335)
- 北京(37266)
- 范(35483)
- 财经大学(34999)
- 师范(34979)
- 基金
- 项目(196795)
- 科学(154056)
- 基金(145462)
- 研究(135361)
- 家(129773)
- 国家(128754)
- 科学基金(108584)
- 社会(89958)
- 社会科(85531)
- 社会科学(85504)
- 基金项目(77267)
- 省(75954)
- 自然(70930)
- 自然科(69358)
- 自然科学(69332)
- 自然科学基金(68161)
- 划(64232)
- 教育(60646)
- 资助(59294)
- 编号(51137)
- 重点(45022)
- 部(43876)
- 发(43588)
- 创(40715)
- 成果(40369)
- 科研(38604)
- 国家社会(38588)
- 创新(38339)
- 计划(37468)
- 教育部(37247)
共检索到428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未 宁云霞
我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所占地位日益加重,这促使我国成长为世界性的贸易大国。本文以2001-2010年贸易结构为样本,分析研究样本数据域变量,并使用了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单位根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以半成品(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为对象,深入探讨了我国经济增长与我国贸易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振东 周玮庆
本文首先基于关志雄(2002)和Lall等(2006)提出的基于产品技术附加值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法构造出口贸易结构指数,考察了1992~2006年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变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又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深入分析了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出口总量层面上看,出口总量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从出口贸易结构分量层面上看,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影响效应,即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表明出口贸...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忠明 姚星
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服务贸易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根据中国1982~2007年服务贸易的进口、出口和GDP数据,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协整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结果表明:一方面,传统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而传统服务贸易进口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对传统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具有微弱的正效应,长期而言,经济增长对二者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关键词:
服务贸易 结构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秋菊 杨权
文章从贸易增加值角度重新分析欧元区进出口贸易的中国增加值及中欧双边投资对各国人均GDP的影响。门槛效应显示,欧元区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越大、进口贸易的本地增加值越大以及出口贸易的本地增加值越小越有利于本国经济增长。同时,随着失业率的降低和欧元区最终需求产品的本地增加值与中国增加值比值趋于平衡(降低),欧元区最终需求产品的中国增加值对欧元区人均GDP的负向作用有所缓解。研究结论显示,加强中欧经贸合作,尤其是增加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增加值对欧洲经济复苏和稳定增长的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孟庆雷 湛柏明
数理模型证明,在可出口品、可进口品和非贸易品的经济结构中,非贸易品受相对价格变化的需求效应和资源移动效应影响时,其数量变化的增减依赖于供求弹性的大小。统计数据显示,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指数上升趋势相反,按支出法度量的美国非贸易品与可进口品的GDP数量指数呈下降态势;但是按产出法度量的非贸易品与可进口品的增加值指数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指数保持一致的上升趋势。这表明相对价格变化的资源移动效应形成了生产的逆贸易效应。检验影响美国经济增长逆贸易效应的影响要因时,发现影响贸易部门投资的因素多于非贸易部门,贸易部门受投资因素影响的敏感程度大于非贸易部门。
关键词:
美国经济增长 逆贸易效应 影响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贾伟 秦富
文章构建四地区六部门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利用2000-2007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区域及对外贸易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外贸易结构变动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但其影响在下降,区域贸易结构变动分别对2000年和2007年中国GDP贡献了约8个和14个百分点;对外贸易结构变动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较为有利,却放缓对中部经济的影响;区域贸易结构变动在2000年和2007年对农业、采掘业、重工业、服务业的影响保持一致,两者同时变动则加大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域贸易结构及对外贸易结构变动对各地区各产业部门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稍有差异。
关键词:
区域贸易结构 经济增长 CGE模型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韩晶
文章通过对贸易结构变化和经济转型的实证分析 ,证明两者存在着显著的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贸易结构现状 ,即 ,贸易增长主要是数量扩张型增长 ,出口商品的高附加值趋势有所表现 ;我国参与国际水平分工程度有所提高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仍具有较强的垂直分工特征 ;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出口商品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偏低。文章依据实证分析的结论 ,结合我国贸易结构的具体实际 ,提出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贸易结构 经济增长转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吕海霞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与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近30年来贸易方式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贸易方式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两个变量无法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即我国当前以高比例加工贸易为主要特征的贸易模式无法成为GDP增长的稳定因素。因此,我国当前以高比例加工贸易为主要特征的贸易方式结构不利用于经济长期增长。在加工贸易面临较大转型压力背景下,我国应加快加工贸易方式结构转型调整,使加工贸易与经济发展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同时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大的一般贸易。
关键词:
加工贸易 贸易方式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强 魏巍
本文构建包括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等5个二级指标和23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本文探讨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基于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非线性效应,发现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有关。具体而言,对于中等发达地区而言,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而言,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质量呈负相关,制度变迁并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爱红
城镇化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由此人口城镇化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复杂性。本文通过在李嘉图生产函数中引入研发劳动比重、人口城镇化比重揭示城镇化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并整理1991-2011年中国数据对研究命题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阈值协整关系,城镇化规模对经济增长作用阈值为42.2988。因此,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是维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
关键词:
城镇化规模 人口规模 经济增长 阈值协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东伟
本文讨论贸易和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改革开放之前,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不明显;而改革开放之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变得十分突出和重要。贸易发展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是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贸易还通过影响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为中国的非国有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等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坚持市场化导向的经济改革,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成熟的法治市场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贸易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鹤 孔晓旭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方法 (VAR),从人民币升值和贬值两个角度就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非对称性影响,升值对经济的抑制作用要弱于贬值的促进作用。但是,利用直接标价法下美元、欧元和日元对人民币的实际汇率进行稳健性检验时发现结论有较大差异,且都显示贬值的绝对影响大于升值的影响。结论的不稳健性意味着新常态下决策部门不宜高估贬值的刺激效果。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经济增长 非对称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邱巳林
建设陆海新通道,是深化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也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动力。为了研究陆海新通道对外贸易对重庆经济增长的效应,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重庆市1987—2018年的GDP以及进出口数据,得出了重庆市对外贸易变化与重庆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的GDP以及进出口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出口总额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一定程度上重庆市进口以及出口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文后根据研究结果以及陆海新通道的实际情况,对陆海新通道的对外贸易以及重庆市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光耀
本文通过分析进口贸易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肯定了进口贸易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推动作用。并选择在我国进口贸易中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法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四国作为样本国,分析了在不同的进口贸易结构下,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同促进作用。结果显示,扩大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的能源、原材料,促进资源进口的多元化,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关键词:
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单飞 郑义汀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国债负担率为转换变量的平滑转换模型(STR)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对国家层面和省际层面国债负担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在国家层面,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处于低区间,即过重的国债负担会降低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2)在省际层面,国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且呈现非对称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国债负担率的阶段转换会导致国债负担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反应系数具有地区异质性和时变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