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0)
2023(9447)
2022(8083)
2021(7351)
2020(6294)
2019(14993)
2018(14560)
2017(28310)
2016(15429)
2015(17404)
2014(17355)
2013(17246)
2012(16436)
2011(14914)
2010(14860)
2009(13374)
2008(13548)
2007(12407)
2006(10573)
2005(9599)
作者
(45260)
(38247)
(37839)
(36229)
(24215)
(18131)
(17508)
(15105)
(14414)
(13336)
(12879)
(12815)
(12044)
(12018)
(11858)
(11822)
(11780)
(11232)
(11100)
(11073)
(9555)
(9330)
(9269)
(8637)
(8574)
(8435)
(8427)
(8402)
(7760)
(7616)
学科
(67294)
经济(67240)
管理(44167)
(41393)
(33693)
企业(33693)
方法(33378)
数学(28959)
数学方法(28726)
(22698)
贸易(22685)
(22046)
(17480)
(17222)
中国(16416)
(14354)
环境(13840)
业经(13801)
地方(13195)
(12008)
农业(11220)
(11201)
(10846)
财务(10829)
财务管理(10798)
企业财务(10156)
(10031)
(10024)
(9809)
银行(9774)
机构
大学(225602)
学院(223300)
(99147)
经济(97320)
管理(84986)
研究(77595)
理学(73435)
理学院(72642)
管理学(71387)
管理学院(70967)
中国(58145)
(47241)
科学(46939)
(43485)
(39844)
(39588)
研究所(36073)
中心(35931)
财经(34959)
业大(34236)
(33326)
(31855)
农业(31583)
经济学(31482)
北京(29509)
经济学院(28849)
(28116)
(27627)
师范(27321)
财经大学(25948)
基金
项目(149449)
科学(116784)
基金(109443)
研究(107593)
(96286)
国家(95577)
科学基金(80809)
社会(68268)
社会科(64990)
社会科学(64972)
基金项目(57564)
(57102)
自然(52176)
自然科(51008)
自然科学(50992)
自然科学基金(50088)
(48740)
教育(48665)
资助(45424)
编号(43232)
成果(35029)
重点(34074)
(33919)
(32681)
(31049)
科研(29698)
创新(29087)
国家社会(29057)
教育部(29017)
课题(28864)
期刊
(102619)
经济(102619)
研究(63015)
中国(39893)
学报(37195)
(35086)
(33813)
科学(32174)
管理(28987)
大学(27991)
学学(26366)
农业(23823)
(19486)
金融(19486)
教育(18756)
(18212)
技术(17928)
经济研究(17897)
财经(17139)
业经(16419)
国际(15768)
问题(15272)
(14859)
(14232)
世界(12142)
技术经济(11494)
商业(11154)
统计(10922)
理论(10821)
图书(10771)
共检索到329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兵兵  田曦  朱晶  
首先通过构建的两国家理论模型,对贸易竞争力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解析。然后,基于全球66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竞争力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对全样本国家,贸易竞争力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倒"U"型关系;从国家分类来看,贸易竞争力的非线性变化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上述结论在发展中国家成立,而在发达国家并不成立;分阶段来看,针对同一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阶段不同,贸易竞争力的非线性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同质性。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其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依然具有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姬世东  吴昊  王铮  
分析城市化进程、贸易开放程度对中国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特征,对于中国调整城市增长方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利用中国32个城市1999~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面板协整模型,分析和检验中国城市化水平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对其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城市能源消耗增加100%,将导致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117.1%;二氧化碳排放的贸易开放度弹性为-0.151,表明城市对外贸易总额增加100%,导致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15.1%。但从估计结果也可以看到,城市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礼辉  张朕  朱磊  
本文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GMRIO),在充分考虑中间投入结构系数差异和行业化石燃料氧化率差异的基础上,对2003—2014年中国工业行业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及CO_2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利用面板数据全面客观地考察不同GVC嵌入方式与CO_2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工业行业前后向GVC嵌入度总体波动上升,并呈现出明显的"M"型变化态势;(2)中国工业行业CO_2排放总量逐步增长,其中电力燃气热力及空调系统供应业、基本金属制品业等四个行业CO_2排放量占比高达73. 64%;(3)基于前向关联的GVC嵌入度与中国工业行业CO_2排放呈U型关系,而基于后向关联的GVC嵌入度与CO_2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4)前后向GVC嵌入度对中国工业行业CO_2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上述结果通过了工具变量法、关键变量替换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卫国  刘颖  韩青  
改革开放对中国政府体系最突出的影响就反映在中央对地方的分权,这种分权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已是一个研究共识。在当地消费水平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对地方政府来说发展本地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提高当地的投资水平,地方政府投资在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依据中国199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投资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地方政府投资偏差与CO2排放偏差显著正相关。同时,地方政府投资对于中国CO2排放具有倒U型影响,即地方政府投资初期促进了CO2排放,而随着地方政府投资的逐渐增大,CO2排放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态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乌力吉图  王东亚  
通过投入产出SKYLINE分析法,探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具有污染逆差特征。分行业看,净出口二氧化碳排放比例排在前八位的产业部门分别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钊  于寄语  
基于潜在类别的STIRPAT模型,运用我国199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活动的环境效率会提高,在城市化的中期,降低能源使用强度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更有效;提高第三产业占比会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整体而言,贸易开放度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但适度提高贸易开放度将会对环境产生有利影响;在城市化的早期加快城市化发展速度,在城市化的后期减慢城市化发展速度,均可提高经济活动的环境效率。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国志  李宗植  
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二氧化碳减排问题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93-2006年度,70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口、经济、技术对世界整体及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间差异呈扩大趋势,对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地区),人口、经济、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时也证实了经济快速增长是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钱志权  杨来科  林基  
东亚生产网络的发展带动了区域内产业的垂直化分工,由此带来的产业及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区域内各经济体的碳排放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以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东盟10国为样本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1995-2011年东亚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产业内贸易、贸易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东亚地区不仅存在"倒U形"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污染避难所"假说的现象,而且由于特殊的生产分工和产业内贸易的大量增加,这种现象有强化的趋势。中国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既保证能够有效地参与东亚地区的分工,又要避免成为国际碳排放的目的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卢现祥  张翼  
本文认为政府与社会间的分权有利于政府关于二氧化碳减排治理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强化,基于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地方政府减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通过完善司法体系来加强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公众参与政府的环保治理均有利于促进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的降低,通过精简政府规模以及加强政府的腐败治理也有利于提高减碳治理的效率,而现行的环境管制工具对于激励企业二氧化碳减排的作用已不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翼  卢现祥  
文章分析了公众和企业在二氧化碳减排中的集体行动困境及减碳治理中的"政府失灵"问题。计算整理了1997~2008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众以信访的形式参与环保对于降低中国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政府与公众参与的联合治理机制对于碳减排的作用比较有限;另外,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与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之间均体现了倒U形关系;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居民家庭平均规模的扩大也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洋  
吉林省作为联系辽黑两省的纽带,对其碳排放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充分认识和了解整个东北地区碳排放现状和趋势,进而促进东北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全国视角对吉林省近年来二氧化碳净排放现状、各个驱动因素的变化趋势的研究表明,近年来吉林省二氧化碳净排放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是增幅小于全国总体增幅。我国二氧化碳净排放主要受人均GDP和人口数量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人均GDP的驱动作用大于人口数量的驱动。吉林省二氧化碳的增加也同样受人均GDP和人口数量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但是人均GDP的驱动作用更强。为了保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洋  
吉林省作为联系辽黑两省的纽带,对其碳排放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充分认识和了解整个东北地区碳排放现状和趋势,进而促进东北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全国视角对吉林省近年来二氧化碳净排放现状、各个驱动因素的变化趋势的研究表明,近年来吉林省二氧化碳净排放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是增幅小于全国总体增幅。我国二氧化碳净排放主要受人均GDP和人口数量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人均GDP的驱动作用大于人口数量的驱动。吉林省二氧化碳的增加也同样受人均GDP和人口数量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但是人均GDP的驱动作用更强。为了保证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吉林省应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不断降低单位GDP能耗,同时大力植树造林,减少碳汇,并制定和实施积极、稳健的人口控制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基  
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城市化对我国二氧化碳(CO2)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并就外商直接投资与城市化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模型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因变量模型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因变量,用碳排放总量(TC)和人均碳排放量(PC)作为因变量指标作为因变量指标;自变量则以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指标。研究发现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和城市化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均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国志  李宗植  
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并且这些因素对碳排放量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文章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与人口、经济、技术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其中人口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双向性,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二氧化碳排放。另外,二氧化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当期经济增长将至少对未来1~3年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建议,以适应中国的低碳经济道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炳南  林基  
在传统的EKC模型中引入腐败因素,建立了一个包含腐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扩展EKC模型,利用1998~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腐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腐败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的碳排放量,腐败程度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成立,中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外资在中国存在"碳光环"效应,而贸易开放会增加碳排放量,存在"碳泄露"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碳排放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无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