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4)
- 2023(15459)
- 2022(13228)
- 2021(12579)
- 2020(10467)
- 2019(24128)
- 2018(23658)
- 2017(45297)
- 2016(24521)
- 2015(27388)
- 2014(26913)
- 2013(26892)
- 2012(24741)
- 2011(22384)
- 2010(21937)
- 2009(20062)
- 2008(19469)
- 2007(16687)
- 2006(14440)
- 2005(12666)
- 学科
- 济(98906)
- 经济(98803)
- 管理(65191)
- 业(63281)
- 企(50286)
- 企业(50286)
- 方法(46815)
- 数学(40884)
- 数学方法(40530)
- 中国(28560)
- 贸(26976)
- 贸易(26963)
- 农(26781)
- 易(26218)
- 财(23088)
- 学(22595)
- 业经(20701)
- 地方(18751)
- 农业(18083)
- 制(17248)
- 环境(15466)
- 和(14923)
- 技术(14718)
- 理论(14645)
- 银(14189)
- 银行(14110)
- 务(14102)
- 财务(14040)
- 财务管理(14021)
- 融(13737)
- 机构
- 大学(352887)
- 学院(349077)
- 济(146359)
- 经济(143703)
- 管理(135173)
- 研究(125528)
- 理学(118457)
- 理学院(117052)
- 管理学(115050)
- 管理学院(114456)
- 中国(91566)
- 科学(79808)
- 京(75830)
- 所(64336)
- 农(63582)
- 财(61140)
- 研究所(59684)
- 业大(56922)
- 中心(54133)
- 财经(50699)
- 农业(50517)
- 北京(48002)
- 江(47480)
- 经(46508)
- 院(45702)
- 经济学(45100)
- 范(45040)
- 师范(44492)
- 经济学院(40851)
- 州(38283)
- 基金
- 项目(248219)
- 科学(194120)
- 基金(182116)
- 研究(174230)
- 家(162708)
- 国家(161464)
- 科学基金(136399)
- 社会(111079)
- 社会科(105391)
- 社会科学(105363)
- 基金项目(97064)
- 省(93832)
- 自然(90748)
- 自然科(88667)
- 自然科学(88639)
- 自然科学基金(87085)
- 划(81098)
- 教育(78636)
- 资助(75191)
- 编号(68120)
- 重点(56464)
- 部(55084)
- 成果(53821)
- 发(53088)
- 创(51264)
- 科研(48174)
- 创新(48040)
- 课题(46994)
- 国家社会(46625)
- 教育部(46542)
- 期刊
- 济(150277)
- 经济(150277)
- 研究(100468)
- 学报(63935)
- 中国(62188)
- 科学(56628)
- 农(56573)
- 管理(47234)
- 大学(47074)
- 学学(44788)
- 财(42981)
- 农业(39478)
- 教育(32227)
- 技术(26680)
- 经济研究(26438)
- 融(25921)
- 金融(25921)
- 财经(24419)
- 业经(23606)
- 贸(21207)
- 业(21204)
- 经(21016)
- 问题(20903)
- 国际(18682)
- 科技(17827)
- 版(16836)
- 资源(16767)
- 业大(16654)
- 世界(16300)
- 技术经济(16187)
共检索到496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俊玲 郑燕霞
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一国劳动力结构的调整,而现有研究忽略了不同贸易伙伴的影响差异。因而,本文重点从贸易伙伴的视角分析不同类型贸易对我国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与发达贸易伙伴国之间进行的中间品类出口贸易和最终品类进口贸易对我国高技能劳动力结构优化所起的带动作用明显高于与不发达贸易伙伴国之间进行的同类贸易;然而,并非与之进行的所有贸易均能起到带动作用,其中最终品类出口贸易、用于国内生产的中间品类进口贸易和用于出口生产的中间品类进口贸易并未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不能忽视不发达贸易伙伴国所存在的带动作用,与之进行的用于出口生产所需的中间品类进口贸易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贸易格局 技能结构 劳动力 贸易伙伴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官华平 郭滨华 张建武
数字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技能偏向性,数字贸易将对劳动力技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文章构建一个包括数字贸易和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均衡模型,基于世界71个国家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贸易能够显著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2)数字贸易更加有利于低收入国家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优化,且数字贸易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还会受到不同贸易自由度、市场规制程度以及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3)数字贸易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文章还根据研究结论对我国发展数字贸易以及完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志龙
通过梳理FDI影响东道国就业技能结构的理论机制,将原始数据归口到直接消耗系数表中的15个相应行业,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FDI拉动了我国制造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无明显影响,恶化了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FDI水平效应抑制了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不明显,是恶化就业技能结构的渠道;FDI前、后向关联效应拉动了制造业总体就业,优化了就业技能结构;随着行业FDI进入程度的提高,FDI前、后向关联对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均逐渐提高。
关键词:
FDI 产业关联 劳动力技能 就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惠树鹏 单锦荣
基于中国工业智能化背景,分析归纳了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并以中国大陆30个省份为案例样本,运用fsQCA系统考察了工业智能化与地区发展水平、生活成本、人口老龄化及产业结构升级四个因素交互对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智能技术带动”型、“智能—产业双驱动”型和“其他因素驱动”型三条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路径。进一步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不同路径的边际效应发现,三条路径中,“智能—产业双驱动”型路径对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最大,“其他因素驱动”型路径次之,“智能技术带动”型路径最弱。且变量的“组合影响”大于其“净影响”之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儒煜 高明宇
工业智能化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本地视角,往往忽略了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的空间配置作用。本文基于劳动力迁移视角,将包含智能化资本的生产函数纳入空间均衡模型,演绎了工业智能化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的机制,利用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实证检验了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拓展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研究证明:工业智能化能够通过影响劳动力空间配置而重塑劳动力技能结构,具体体现为提升了地区高技能劳动力占比,降低了地区低技能劳动力占比;工业智能化能够产生技能溢价效应,影响技能异质性劳动力收入以及区位选择,进而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生活成本对工业智能化提升高技能劳动力占比、降低低技能劳动力占比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分化。为此,政府应加强社会就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数据培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斌 马涛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生产外包不断扩大,把大量低端中间产品生产的价值链环节转移至中国,充分利用中国丰裕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进行生产,由此中间产品贸易迅速增加。这种贸易模式,不仅提高了中国对不同劳动力的需求,而且还改变了劳动力的就业风险和稳定性。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单独分析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工业总体与分部门的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间产品出口增加了劳动力需求,而其进口对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是负的。此外,中间产品贸易加大了中国制造业就业的风险与不稳定性。
关键词:
中间产品贸易 劳动力需求 动态面板数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娟
随着国际贸易专业化的发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对劳动收入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基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形势的演变及现状分析,探讨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对劳动收入带来的冲击影响,从完善进出口贸易监管政策、根据国际形势优化各区域产业布局、大力开发新贸易产业缓解劳动收入差异、推动企业积极创新进出口贸易合作方式、加大对农产品的投资及出口份额等方面,提出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增加劳动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中国进出口 贸易结构调整 劳动收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玮 郝威亚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8年28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从劳动力技能结构与技术水平匹配的角度解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单纯的技术进步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技术水平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同步提升才能有效促进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提高。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的技术进步才能有效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绩效,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劳动力技能结构的提升。
关键词:
适宜技术 劳动力技能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颜迪 刘盼 袁璐璐 罗楚亮
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背景下,探究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内生劳动供给和异质性劳动力的世代交叠(overlapping generations, OLG)模型,来考察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对劳动力市场就业以及不同技能劳动力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会增加经济中的劳动供给,并且低技能劳动力的劳动供给增加得更多。基于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的经验研究发现,养老保险缴费率与企业雇佣人数之间呈现显著的反向变动关系,而与企业员工技能结构呈现显著正向变动关系;异质性结果表明,养老保险缴费率对非国有控股企业的雇佣规模影响更大。本文的结论意味着,“减税降费”导致的养老保险缴费率下调有助于增强企业雇佣规模,尤其是促进低技能人员的就业,从而有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
关键词:
养老保险缴费 就业 劳动力结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牛蕊
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国工业部门的数据,并将其划分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等3类,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检验了贸易结构变化对中国国内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出口结构变化为贸易就业影响的主要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逐年增强,贸易结构的变化整体而言对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需注意的是,单位劳动投入系数的减少是国内就业变化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贸易结构调整 就业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等多重维度;制造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文章以199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但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二是劳动力供给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却不利于制造业高度化发展;三是反映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老年、少儿抚养比上升显著抑制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发展,且老年抚养比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少儿抚养比。此外,文章还通过更换样本与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基本支持了文章上述的研究结论。因此,我们建议既要通过调整与优化人口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负向冲击;又要着力培养为产业发展所需的各层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进而以创新驱动制造业结构优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等多重维度;制造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文章以199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但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二是劳动力供给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却不利于制造业高度化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戴觅 张轶凡 黄炜
本文采用2002~2007年城镇住户调查(UHS)微观数据,研究中国加入WTO后的进口关税削减如何影响各城市工资的相对增长,从而从区域劳动力市场角度考察了贸易自由化的收入分配效应。利用各行业关税削减幅度的差异以及各城市"入世"前产业结构的差异,本文构建了地区层面的关税削减指标并对贸易自由化的效果进行识别。研究表明:(1)受关税冲击较大的城市工资增长相对较慢。关税下降一个百分点,工资的相对增长率下降约1%。(2)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可贸易品部门,不可贸易品部门受影响相对较小。(3)低技能工人工资受到冲击较大。关税下降一个百分点,低技能工人和高技能工人的工资增长率分别下降1.2%和0.4%。因此技能溢价在关税削减程度大的城市出现更快的增长。本文结论意味着中国"入世"的过程伴随着不可忽视的调整成本和分配效应。居住在受关税冲击较大的城市,并受雇于可贸易部门的低技能劳动力,是受关税削减冲击最明显的群体。因此,在进一步开放进口,降低关税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群体的利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牛蕊
笔者利用1997年~2009年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检验了贸易在不同工业行业中对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提高了熟练劳动力在高技术产业的工资收入,降低非熟练劳动力在高技术产业的工资;同时贸易也扩大了产业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贸易对工资的影响不仅依赖于劳动力熟练程度也依赖于行业技术水平。
关键词:
贸易 工资 委托工资回归法 中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喻美辞 喻春娇
本文基于中国城镇家庭调查数据,运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对外贸易及其引致的技术创新效应对劳动力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从平均工资来看,进口贸易不仅直接有利于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收入,而且通过技能偏向的技术创新效应扩大了技能工资差距;出口贸易本身有助于缩小技能工资差距,但未通过技能偏向的技术创新效应显著影响技能工资差距。从工资分布的不同分位点来看,进口贸易及其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对高技能劳动力工资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低技能劳动力,出口贸易及其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对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没有显著影响;对于高技能劳动力而言,工资收入位于低端和中间位置的群体更容易从进口贸易中受益,同时也更容易从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