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64)
2023(15613)
2022(12984)
2021(12091)
2020(10049)
2019(22982)
2018(22543)
2017(41923)
2016(22930)
2015(25670)
2014(25310)
2013(25074)
2012(23617)
2011(21768)
2010(21818)
2009(20476)
2008(20297)
2007(17851)
2006(16224)
2005(15142)
作者
(67482)
(56876)
(56335)
(53533)
(36113)
(27210)
(25502)
(22111)
(21599)
(19963)
(19687)
(18813)
(18561)
(18175)
(18024)
(17548)
(16832)
(16450)
(16275)
(16235)
(14416)
(14170)
(13601)
(12933)
(12783)
(12728)
(12495)
(12104)
(11394)
(11126)
学科
(110239)
经济(110107)
管理(64021)
(56739)
(45755)
企业(45755)
方法(41641)
数学(36643)
数学方法(36364)
中国(30322)
(26516)
贸易(26502)
(25978)
(25756)
(25037)
(24030)
地方(22593)
(21973)
业经(21519)
(18188)
金融(18186)
(17821)
银行(17763)
(17388)
(17115)
农业(16057)
环境(15891)
地方经济(14030)
(13908)
(13811)
机构
大学(337714)
学院(332157)
(155164)
经济(152561)
研究(127531)
管理(119310)
理学(102089)
理学院(100815)
管理学(99280)
管理学院(98653)
中国(97737)
科学(73975)
(72123)
(71417)
(65714)
研究所(59444)
(59109)
财经(55764)
中心(55395)
(50868)
经济学(50441)
(49332)
业大(48931)
农业(46439)
北京(46340)
(45503)
经济学院(45222)
(42304)
师范(41788)
财经大学(41475)
基金
项目(217220)
科学(171023)
基金(161389)
研究(153961)
(143766)
国家(142656)
科学基金(119653)
社会(102948)
社会科(97720)
社会科学(97700)
基金项目(84061)
(80048)
自然(76062)
自然科(74275)
自然科学(74250)
自然科学基金(72994)
教育(69946)
(69514)
资助(66463)
编号(57608)
重点(50228)
(50127)
成果(47867)
(47309)
国家社会(44722)
(44559)
教育部(43064)
(42507)
创新(42159)
科研(41695)
期刊
(174625)
经济(174625)
研究(108648)
中国(71636)
学报(57107)
(54848)
(53057)
科学(51590)
管理(46117)
大学(43406)
学学(41133)
农业(35276)
(35253)
金融(35253)
教育(31223)
经济研究(30822)
财经(29484)
(25583)
技术(25315)
(24864)
业经(23952)
问题(23765)
国际(23158)
世界(19941)
(19806)
技术经济(16594)
(15793)
统计(15586)
理论(14475)
商业(14423)
共检索到524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亮  黄斌全  吴浜源  
本文首先通过一个小型开放经济模型从理论上探究了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更有利于减小贸易条件冲击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然后以2005年7月为界,对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前后贸易条件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差异性进行实证检验。建立在VAR模型基础之上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汇改后贸易条件冲击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比汇改前固定汇率下的更为剧烈。因此,中国在选择汇率制度调整的力度和速度上应充分考虑经济的可承受度和成本,与此同时积极寻求相关对策避免贸易条件的过度恶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志明  郭予锴  
汇率传递效应不仅影响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而且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本文以2005年7月为界,对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应均较低,而且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明显变小,而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略有增大。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传递效应明显变小的原因在于传递路径中成本机制的效应被弱化,对消费者价格指数传递效应略有增大的原因是传递路径中预期机制的效应明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宁国玉  叶祥松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宏观经济正不断受到来自国外的冲击。如何合理处理贸易伙伴相关经济活动,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中日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对两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建立中日贸易与GDP增长率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EGARCH)模型,分析发现中日贸易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同步性具有正相关性。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均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常鑫鑫  陈瑞远  
根据传统的贸易条件理论,本币升值会导致本国贸易条件①的改善,有利于增加本国居民的福利。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本文采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数据进行了VAR建模,计量结果发现人民币的升值没有显著改善中国居民的福利。主要原因是中国出口厂商出口定价方式的选择(当地货币定价),应对措施是中国需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车维汉  贾利军  
本文将国际贸易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分解为供给冲击、国外需求冲击和名义冲击三个方面,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贸易冲击效应进行经验检验,识别了国际贸易结构性冲击,并考察了各种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期内,在国际贸易三种结构性冲击中,国外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能在较大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波动,所不同的是前者为正效应,后者为负效应,前者短期效应较明显,而后者长期效应较明显;名义变量(贸易条件)对经济波动的冲击效应则不显著。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变,贸易条件冲击成为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应引起重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明兴  马晓野  
一、导论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个直观感受是: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也日益呈现出诸多的市场化特征,各种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变量均对贸易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随着国际贸易相对于世界总产出的比重的不断上升,贸易在传播国际经济波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加深使得有关的政策和经济分析必须考虑国际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和国内、国际的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联动,国内的诸般宏观政策及其与各国间的协调,都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理论经济学界面临的全新课题。 在传统的国际经济学中,往往孤立地讨论贸易或者经常性帐户与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贸易自由化使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建辉  靳涛  
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革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这一经验事实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中国经济转型的制度变革指数,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转型式制度冲击波动的关联性和互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自我国经济转型以来,制度变革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明显。转型制度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周期更长,同时其冲击影响具有递减性;在各个转型变革中,非国有化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贡献率最大;转型式制度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冲击需要一定的时滞,这符合制度变量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性质特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日东  李文星  
本文利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若升值1%,22个月后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和20个月后消费者价格分别下降0.746%和0.252%;从历史分解的结果看,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期间,人民币升值对降低国内通货膨胀有比较显著的解释力。此外,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且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国内的需求过盛,可能是出现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现象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晨婕  温铁军  
以往30年集体林区三次林权改革表现了"分-合-分"循环的经验过程,所表达的主要是具有产业特性的林区业态下农户理性选择,及林区发展与外部财政金融等宏观制度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的相关性。随2007年在南方集体林区全面推进林权改革而来的情况,也再次体现了这种相关性的作用。因此,建议以既照顾农民生计又保护生态环境的"社区林业"作为集体林区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谈判地位的前提下形成引入外部资本规模进入的条件,实现集体林区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志帆  
中国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体制改革道路,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最根本的制度变迁之一。市场化进程所释放的制度红利,不仅激活了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力,更有效的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然而,对于市场化进程究竟如何影响了中国宏观经济,尤其是经济波动的问题,理论界的研究尚不深入。本文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时间将转型期划分为增量改革阶段和存量改革阶段,并利用HP滤波法对1978~2010年中国经济37个主要宏观经济运行指标进行剔除趋势处理,进而从波动性、共动性和粘滞性三个特征维度提炼出全样本时期和市场化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研究发现,随着经...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昌  李词婷  
厘清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周期和制度性激励因素的关系,是治理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基于29家上市钢铁企业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行业产能利用率,通过构建P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探究了经济增长以及政府补贴、金融支持等制度性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冲击,利用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各影响因素对产能过剩的"贡献度",结果显示:产能利用率的变动趋势与GDP周期不完全一致,在经济下行周期产能过剩有所加剧;在经济上行周期,产能过剩受到抑制,但该抑制效果不具有可持续性。冲击效应方面,产能过剩对自身的影响在各期都是最高的,说明产能过剩具有很强的逐期积累效应。除自身冲击以外,政府补贴对产能过程的冲击最明显;金融支持在短期内缓解了产能过剩,但长期内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实证结果说明,制度性因素在导致产能过剩症结中的作用很强,解决产能过剩的关键是改变政府治理模式。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防止制度性因素激励企业过度投资,彻底改变无效产能难以退出的体制基础。同时,要明确政府补贴的范围和用途,评估补贴效应。此外,应注意金融支持政策的进入、退出时机选择,防止企业对金融支持的过度依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苏芳  郑川辉  叶芳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实证分析国际贸易冲击、汇率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广义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需求冲击对中国GDP影响较大,波动周期长;中国GDP对欧元区需求冲击反应迅速,波动较小。而广义预测方差分解发现欧元区需求冲击对中国GDP波动的贡献率高于美国需求冲击。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净出口下降,从而使GDP下降,但GDP下降幅度小于净出口,同时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缓解国内通货膨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有效应对贸易冲击、汇率冲击的关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雷鸣  葛敬光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传染和溢出效应是当下国际宏观经济学的热点和核心问题,而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正在向纵深发展,在危机传染机制下的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各种外部条件的冲击。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波及效应,文章基于开放经济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动态均衡模型并对中国经济波动特征进行了研究,模型引入了反映国际经济传导的两类关键冲击,即国际贸易条件冲击和国际融资利率冲击。参数校准后的数值模拟显示,开放经济模型能够较好地匹配我国实际经济的主要二阶距波动特征,进一步的波动性分解发现国际贸易条件冲击和国际融资利率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有很强的解释力。政府在开放经济框架下应该加强对经常账户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使得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走向纵深的背景下稳定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一、不同汇率制度对一国国内宏观经济的不同影响在浮动汇率下,与本国有重要贸易关系的国家发生较高通货膨胀时,对本国而言,相对通货膨胀率的降低会使本币汇率上浮,而本币升值会使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价格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因通胀而引起的出口国产品的价格上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