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2)
- 2023(10429)
- 2022(8533)
- 2021(7637)
- 2020(6533)
- 2019(14408)
- 2018(14173)
- 2017(27596)
- 2016(14765)
- 2015(16436)
- 2014(16417)
- 2013(16168)
- 2012(14657)
- 2011(13024)
- 2010(13315)
- 2009(12719)
- 2008(13198)
- 2007(12017)
- 2006(10831)
- 2005(10268)
- 学科
- 业(79478)
- 企(74891)
- 企业(74891)
- 济(68510)
- 经济(68395)
- 管理(66534)
- 业经(27945)
- 方法(27395)
- 财(27136)
- 农(23836)
- 贸(21550)
- 贸易(21537)
- 易(20947)
- 务(20642)
- 财务(20625)
- 财务管理(20605)
- 制(19519)
- 企业财务(19478)
- 数学(18865)
- 数学方法(18764)
- 农业(16663)
- 技术(16543)
- 体(14953)
- 中国(14661)
- 划(14395)
- 策(14210)
- 体制(13297)
- 理论(12832)
- 和(12476)
- 企业经济(12284)
- 机构
- 学院(220337)
- 大学(212430)
- 济(102259)
- 经济(100584)
- 管理(89885)
- 理学(76433)
- 理学院(75798)
- 管理学(75100)
- 管理学院(74685)
- 研究(67627)
- 中国(56042)
- 财(50383)
- 京(43324)
- 财经(38833)
- 农(35639)
- 科学(35334)
- 江(35098)
- 经(35024)
- 所(32902)
- 经济学(31029)
- 中心(30639)
- 业大(28999)
- 研究所(28734)
- 财经大学(28316)
- 经济学院(28074)
- 农业(27771)
- 商学(27029)
- 州(26945)
- 商学院(26793)
- 北京(26741)
- 基金
- 项目(135701)
- 科学(109189)
- 研究(104193)
- 基金(100417)
- 家(84974)
- 国家(84179)
- 科学基金(74494)
- 社会(69523)
- 社会科(66083)
- 社会科学(66070)
- 省(53696)
- 基金项目(52736)
- 教育(46361)
- 自然(45655)
- 自然科(44609)
- 自然科学(44600)
- 自然科学基金(43909)
- 划(42863)
- 编号(41445)
- 资助(40054)
- 业(34335)
- 制(32952)
- 成果(32802)
- 创(32267)
- 部(31114)
- 重点(30005)
- 发(29584)
- 创新(29264)
- 国家社会(29166)
- 课题(28124)
- 期刊
- 济(120580)
- 经济(120580)
- 研究(66860)
- 财(44294)
- 中国(43175)
- 管理(40494)
- 农(35085)
- 科学(26474)
- 学报(25385)
- 农业(24271)
- 融(22618)
- 金融(22618)
- 业经(22016)
- 大学(21260)
- 技术(21004)
- 学学(20548)
- 财经(20309)
- 经济研究(19126)
- 贸(17628)
- 经(17611)
- 问题(16797)
- 教育(15995)
- 业(15617)
- 国际(15195)
- 技术经济(13595)
- 世界(13197)
- 财会(12916)
- 现代(12180)
- 商业(11893)
- 会计(11109)
共检索到342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玉良 孙楚仁 徐美娜
加工贸易企业生产控制方式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它不仅同加工贸易方式有关,更与所有制性质有关。从全国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看,存在着苏州模式、东莞模式和晋江模式,其中以苏州模式为主,由此基本决定了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路径,但是也并不排斥拥有销售权的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关键词:
加工贸易 贸易方式 生产控制 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凌学岭 沈玉良 孙楚仁
中国加工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加工贸易产生开始,理论界就对是否要进行加工贸易进行了争论。2000年来,随着外国直接投资(FDI)以加工贸易方式的进入,理论界开始讨论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等问题,同时讨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控制模式。本文在对加工贸易企业生产控制模式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就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加工贸易 生产控制模式 外国直接投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仰焰 沈玉良
光伏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永久利用的清洁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的生产已经有20多年历史,但是真正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是在2003年以后,民营企业陆续在海外上市融资,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而在国内形成生产基地,并将最终产品通过自己的网络销售到发达国家。在全球光伏产业价值链中,我国光伏企业集中于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的制造环节。由于我国在上游的多晶硅环节缺乏生产能力,企业需要进口大量料件,同时,因光伏发电成本较高,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从而形成了加工贸易的生产方式。这种商业模式使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光伏产品制造商不仅拥有料件的采购权,而且拥有产品的销售权和自主品牌,因而当国内...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楚仁 沈玉良
本文基于六省(市)加工贸易企业水平调查数据对加工贸易生产控制模式(企业所有权、采购权和销售权的配置模式)同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同跨国企业参与加工贸易企业程度越高则该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更高的直觉想悖,在给定采购权和销售权配置的情况下,外商独资企业生产效率最低,合资企业生产效率最高。在其他权力配置给定的情况下,采购权或者销售权掌握在中方手中比掌握在外方手中效率更高。这意味着外商独资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并不能带来中国加工贸易生产技术和效率的快速提升,它们不可能成为将来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体。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龚唯平 董华
从动力、能力、市场、政策和企业家精神五大基本条件来看,大多数的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并不具备升级转型的条件,因而不能对所有企业一刀切的都要求升级转型,应该针对不同企业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措施,以局部升级转型促进整体升级转型。淘汰关闭、产业转移、升级转型,是企业整体升级转型的三大基本路径;价值链攀升、整合集群、腾笼换鸟、资源替代和改制内销则是推进升级转型的五种具体模式。
关键词:
加工贸易 企业升级 企业转型 价值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杰英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传统加工贸易生产方式面临生存挑战,广东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从加工贸易产业发展规律出发,从把握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发展趋势、加工贸易生产方式本质再认识、广东加工贸易企业转型战略路径选择等方面入手,厘清当下存在的不少似是而非的认识误区,把握科学转型的实质,结合广东实际,探索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新思维。
关键词:
加工贸易企业 转型升级 战略研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璇
选取代表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现状的电子和纺织行业2008年~2013年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治理层面,无形资产对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高管持股能更有效地发挥无形资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力;加工贸易企业规模和企业转型升级效果呈反向特征运行;民营企业应当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中扮演主导角色。基于这些结论,提出了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努力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晓晨
自转型升级战略提出以来,加工贸易在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增值率提高等方面效果显著,在区域转移方面效果不够明显,在国内采购率、产业关联度和产业链延伸等方面进展缓慢。为了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鼓励内资企业积极参与,改变加工贸易主体结构失衡的状况;调整中间投入品国产化的鼓励政策,提高加工贸易配套率;顺势发展,推进加工贸易的区域转移;增加加工贸易企业分类评估指标,完善加工贸易商品分类制度。
关键词:
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 效果评价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杭生
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之一,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已经从来料加工为主转向以进料加工为主,正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仍然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本土化程度不高,区域分布也不合理,而且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属于"两高一资",必须要加快转型升级。只有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才能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 应对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艳慧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在阐述加工贸易与价值链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东莞加工贸易现状、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关键词:
东莞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 价值链理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龚震
加工贸易,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而产生的一种经济贸易现象。作为一种贸易形式,它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居功至伟。可以说,在我国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中,没有哪种贸易形式发挥了加工贸易这样重要的作用。通过发挥加工贸易的外溢效应,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进而成功带动了全国特别是东南沿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晴 徐蕾
本文在经典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中国经济结构特征和出口贸易事实为依据的异质性企业分类模型。模型的主要结论表明:贸易自由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福利水平的影响机制大相径庭。尽管加工贸易会降低行业的平均生产率水平,但仍可能通过吸收二元经济结构中的剩余劳动力改善社会福利水平。该模型可以解释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和"劳动力需求悖论"。本文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政府辅助加工贸易转型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田燕梅
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给加工贸易企业带来了巨大生存压力。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以山东省加工贸易企业为例,深入分析了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困境,同时结合山东省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实际,研究了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而提出了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浩然
使用2000—2006年海关和工业企业数据,从企业出口水平角度对2003年以来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策效应进行评估,并且分析了政策影响企业出口水平的微观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研究发现:(1)转型升级政策降低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平均出口水平。从微观层面发现,企业生产率和出口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出口水平的重要渠道,政策通过降低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进而降低了企业的平均出口水平。(2)政策通过提高企业的进入、退出概率和降低新进入企业的存活概率,进而降低了企业的平均出口水平,市场调节机制的结果与不同经营主体企业的动态调整过程有关。(3)加工贸易企业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效应和转变贸易方式提升企业出口水平,但是提升幅度没有超过企业进入和退出带来的降低幅度。研究认为,转型升级政策降低了加工贸易企业平均出口水平,内在原因在于企业面临调整成本,进而降低了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与企业动态变化的市场调节机制密切相关。政策促进了贸易方式的转化,这说明转型升级政策优化了贸易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