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3)
- 2023(13186)
- 2022(10690)
- 2021(9838)
- 2020(7972)
- 2019(18482)
- 2018(17967)
- 2017(34337)
- 2016(18129)
- 2015(20293)
- 2014(19917)
- 2013(20150)
- 2012(18907)
- 2011(17230)
- 2010(17509)
- 2009(16313)
- 2008(16534)
- 2007(14717)
- 2006(13351)
- 2005(12820)
- 学科
- 济(98127)
- 经济(98034)
- 业(80370)
- 企(73226)
- 企业(73226)
- 管理(64979)
- 方法(37822)
- 业经(30901)
- 中国(29148)
- 数学(29014)
- 数学方法(28909)
- 财(28797)
- 农(27783)
- 贸(27347)
- 贸易(27330)
- 易(26602)
- 地方(21627)
- 农业(19827)
- 务(19744)
- 财务(19729)
- 财务管理(19710)
- 制(19072)
- 企业财务(18641)
- 技术(18103)
- 策(16345)
- 和(15889)
- 划(15221)
- 体(14988)
- 出(14714)
- 银(14272)
- 机构
- 学院(271174)
- 大学(265676)
- 济(133772)
- 经济(131798)
- 管理(106652)
- 研究(94544)
- 理学(90455)
- 理学院(89551)
- 管理学(88727)
- 管理学院(88201)
- 中国(76769)
- 财(60338)
- 京(56414)
- 科学(49878)
- 财经(47451)
- 所(46470)
- 经(43238)
- 经济学(42610)
- 研究所(41343)
- 江(41122)
- 中心(41023)
- 农(39392)
- 经济学院(38558)
- 北京(36454)
- 财经大学(34883)
- 院(34111)
- 业大(32439)
- 州(32211)
- 范(32040)
- 商学(31918)
- 基金
- 项目(167453)
- 科学(135704)
- 研究(128601)
- 基金(124830)
- 家(106083)
- 国家(105123)
- 科学基金(92172)
- 社会(87653)
- 社会科(83444)
- 社会科学(83426)
- 基金项目(64782)
- 省(63738)
- 教育(56903)
- 自然(54731)
- 自然科(53531)
- 自然科学(53520)
- 自然科学基金(52696)
- 划(52304)
- 资助(50887)
- 编号(49949)
- 发(41069)
- 成果(39639)
- 部(38903)
- 创(37946)
- 重点(37696)
- 国家社会(37576)
- 业(37142)
- 发展(35511)
- 展(34989)
- 课题(34823)
- 期刊
- 济(155767)
- 经济(155767)
- 研究(89538)
- 中国(55044)
- 财(48606)
- 管理(46095)
- 农(37855)
- 科学(34252)
- 学报(31176)
- 融(29189)
- 金融(29189)
- 经济研究(26683)
- 农业(26411)
- 业经(26269)
- 大学(25668)
- 技术(25141)
- 财经(24917)
- 学学(24220)
- 教育(23603)
- 贸(23420)
- 经(21803)
- 问题(21568)
- 国际(20626)
- 世界(17902)
- 技术经济(17036)
- 业(16767)
- 商业(14478)
- 现代(13996)
- 经济管理(13289)
- 经济问题(12766)
共检索到430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鲁晓东 刘京军 王咏哲
本文通过构建出口的多重边际分析框架识别中国出口增长的源泉。然后借助基于交易信息的出口商-产品-目标国-贸易方式的微观数据,研究中国企业出口的市场扩展边际和产品扩展边际,同时从所有权结构、贸易方式以及企业特征等维度解读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差异。研究发现:(1)贸易方式和所有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特征;(2)在加工出口和一般出口两种出口贸易方式下,各种纳入模型的因素对企业的出口边际所产生的影响基本一致,但生产率和杠杆率对于一般出口和加工出口的作用方向相反;(3)国有控股的所有制性质抑制企业出口市场和产品线的拓展;(4)企业规模、年龄、融资能力等因素在不同贸易方式下对出口扩展边...
关键词:
出口边际 贸易方式 所有权结构 生产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胜满 杨筱姝
在中国的出口部门中,低生产率企业的自发出口行为与异质企业贸易理论不符。以贸易距离作为企业出口成本的代理变量,将所有权结构和贸易方式引入标准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研究该"悖论"。大量"纯出口企业"是造成该悖论的主要原因,该类企业贸易距离低于一般出口企业,且大量存在于加工贸易部门和外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通常只负责产品的生产、加工或组装,存在事前的销售渠道,而外资企业同样存在事前的销售经历,即这2类企业的出口贸易距离均由于自身的异质性特征而被缩短,在此条件下,出口成为低生产率企业的自发选择。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是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必然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丹 包群 王永进
本文运用中国工业部门1998~2001年的企业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基础设施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网络基础设施外,其他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中国企业的出口决策和出口数量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从标准化系数来看,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出口决策的影响相对较大。这说明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中国贸易增长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扩展的边际,不是集约的边际。此外,我们还发现:(1)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促进内资企业的出口决策和出口数量的增加,但对外资企业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2)研发投入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所有制差异。研发投入能够促进外资企业的出口决策和出口数量,而对内资企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出口决策 贸易增长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志勇
本文采用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统计库的合并数据将中国出口总量增长分解为出口的扩展边际和出口的集约边际,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中间品进口对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系数标准化发现,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更多体现在集约边际而非扩展边际;分样本检验中,发现中间品进口来源国、贸易方式以及所有制类型会对促进作用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的发现为中国出口贸易扩展主要源于集约边际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解释,也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与转型提拱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 集约边际 扩展边际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涂远芬
本文采用中国海关数据库和OECD编制的TFIs指数,从出口企业-目的地层面分析了出口目的地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显示:目的地贸易便利化的提升对中国企业出口额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企业的出口增长是通过缩小出口产品种类数(扩展边际)、扩大产品平均出口额(集约边际)实现的。拓展分析表明:随着目的地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小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会更多地缩小出口产品种类;低收入经济体贸易便利化提升对中国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消极影响更大。据此,企业应专业化、规模化地生产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不断提升自身生产率,积极应对贸易便利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曾亚敏 张俊生
与传统上通过会计业绩、托宾Q值来研究所有权结构与企业业绩不同,文章以1999~2001年中国1077家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不同所有权结构下企业产出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的所有权结构下,企业的产出效率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这部分支持了Demsetz为代表的所有权结构与企业业绩无关的观点。
关键词:
所有权结构 产出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凤
替代弹性和异质性参数是决定出口固定投入成本对扩展边际影响程度的关键因素。本文借鉴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分析框架,推导出能反应市场结构的结构引力模型,并使用2004—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29个产业的出口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10个产业的结构参数(替代弹性和异质性参数)进行估计,并考察出口固定投入成本对总出口和扩展边际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大部分产业的结构引力模型系数的估计结果符合理论预期;对10个产业结构参数的估计也同理论预期一致;出口固定投入成本对总出口和扩展边际的影响因产业的不同而不同。政策含义上意味着贸易便利化政策和产业政策应相互结合,保证贸易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结构参数 出口固定投入成本 扩展边际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晏涛
基于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考察了研发创新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企业研发创新使其出口概率平均增加8.2%;研发创新投入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才能对企业出口规模扩大产生积极稳定的作用,否则其对出口规模增长的作用不仅有限,甚至可能弱化这一增长效应。这说明研发创新有助于促进企业出口贸易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此外还发现:国有企业研发创新意识和动力显著弱于非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研发创新活力未达到预期的理想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祥荣 胡赛
文章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将融资约束引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进而研究不同贸易方式中企业出口比重变化在融资约束和企业生产率上的差异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出口比重提高有助于降低融资约束。(2)低生产率的企业以加工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高生产率的企业会以一般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实证研究采用海关数据和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结果支持理论假设。中国出口企业主要通过出口比重的边际调整来最大化融资约束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得失,因此若想通过"出口学习效应"更快成长,政府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即松解融资约束和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出口企业 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祥荣 胡赛
文章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将融资约束引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进而研究不同贸易方式中企业出口比重变化在融资约束和企业生产率上的差异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出口比重提高有助于降低融资约束。(2)低生产率的企业以加工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高生产率的企业会以一般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实证研究采用海关数据和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结果支持理论假设。中国出口企业主要通过出口比重的边际调整来最大化融资约束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得失,因此若想通过"出口学习效应"更快成长,政府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即松解融资约束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出口企业 生产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丁一兵 孙艺宁
加快贸易方式转型,对我国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安全高效稳定实现国际循环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匹配2001—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成本调节和创新激励的影响机制,显著削减加工贸易比重,并提高一般贸易比重,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在不同服务要素投入、不同服务要素来源、不同制造业企业、不同时期中存在差异影响。因此,优化国内制度环境、深化服务业开放以及提升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是发挥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贸易方式转型效应的重要战略政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天阳 许和连 王海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品几乎销往所有国家,产品种类则几乎覆盖了国际贸易的所有部门。这一现象虽然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但其原因一直缺乏科学解释。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和CEPII-BACI数据测算了中国企业新增出口关系与企业所在城市其他企业的出口产品关联和市场邻近,实证检验了产品关联、市场邻近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出口范围扩展速度在样本区间呈上升趋势,但新增出口关系多为低技术产品,将已出口种类产品销往新的市场是其扩展出口范围的主要方式。企业在扩展出口范围过程中存在一定路径依赖,与当地其他企业的产品关联和市场邻近有助于提升出口扩展边际表现,并且这一结论非常稳健,而企业与自身的产品关联和市场邻近则表现为替代效应。产品关联和市场邻近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促进作用存在群体差异,依赖于出口扩展边际类型、产品技术密集度、企业所在地区以及贸易类型特点。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提升中国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本文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这一效应随企业加工贸易程度的提高而减弱。传导机制检验表明,贸易自由化通过成本加成提升和研发创新增加渠道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此外,行业层面的研究发现,资源再配置效应是贸易自由化促进行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近年来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政策动因,还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如何利用外贸政策调整来提高贸易利益与出口竞争力提供了有益参考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云舒
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学界目前主要关注的是贸易摩擦带来的宏观以及中观层面的影响,而对企业微观层面的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文章从贸易自由化对企业的核心产品的影响角度研究贸易自由化对微观企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关税的削减会显著的提升企业核心产品的生产与研发,无论是使用加权层面的关税还是分类别的关税,贸易自由化都能够提高企业核心产品份额;市场规模的扩大会提升企业的核心产品份额,加工贸易也会促进企业的核心产品生产,然而企业多样性生产方式会降低在核心产品上的关注程度。故进一步对外开放,是促进企业核心产品生产研发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核心产品 中间品关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项松林
以新-新贸易理论为基础,本文重新考察了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工资溢价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工资溢价存在非对称性。出口企业或进口企业具有明显促进职工实际工资增长的作用,符合工资溢价特征,但进口型出口企业提高职工实际报酬的作用不显著,不存在工资溢价,且上述结论在控制企业生产能力、经营年限、地理位置、所有制结构和样本配对的稳健性检验中都是成立的。进口型出口企业不具备工资溢价的原因,既与企业生产率水平不高有关,也与进出口贸易的双重成本有关。尽管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本文从微观层面发现,中国进口型出口企业仍需要尽快提高生产率水平,以便更好地促进劳动力实际报酬的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