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09)
- 2023(18088)
- 2022(15006)
- 2021(13602)
- 2020(11528)
- 2019(25935)
- 2018(25659)
- 2017(48610)
- 2016(26626)
- 2015(29720)
- 2014(29442)
- 2013(28763)
- 2012(26348)
- 2011(23552)
- 2010(23841)
- 2009(22670)
- 2008(22395)
- 2007(20260)
- 2006(17617)
- 2005(15875)
- 学科
- 济(110139)
- 经济(110009)
- 管理(75529)
- 业(71882)
- 企(58938)
- 企业(58938)
- 方法(51138)
- 数学(44117)
- 数学方法(43690)
- 财(30400)
- 农(30342)
- 中国(29668)
- 贸(27094)
- 贸易(27084)
- 易(26248)
- 学(24229)
- 业经(24128)
- 制(21475)
- 地方(20374)
- 农业(19924)
- 务(19409)
- 财务(19363)
- 财务管理(19319)
- 理论(18642)
- 企业财务(18348)
- 银(17552)
- 融(17531)
- 金融(17523)
- 银行(17486)
- 行(16628)
- 机构
- 大学(385039)
- 学院(383445)
- 济(157244)
- 经济(154102)
- 管理(141932)
- 研究(130697)
- 理学(122720)
- 理学院(121364)
- 管理学(118982)
- 管理学院(118314)
- 中国(97209)
- 科学(81106)
- 京(80337)
- 财(73270)
- 农(71725)
- 所(67182)
- 研究所(61085)
- 业大(60676)
- 中心(59461)
- 财经(58609)
- 江(57732)
- 农业(57035)
- 经(53301)
- 北京(49855)
- 范(49376)
- 经济学(49111)
- 师范(48732)
- 院(47135)
- 州(45752)
- 经济学院(44584)
- 基金
- 项目(256454)
- 科学(200158)
- 基金(186092)
- 研究(181916)
- 家(164705)
- 国家(163374)
- 科学基金(138452)
- 社会(116016)
- 社会科(109981)
- 社会科学(109947)
- 省(100530)
- 基金项目(97787)
- 自然(90306)
- 自然科(88332)
- 自然科学(88302)
- 自然科学基金(86737)
- 教育(84930)
- 划(84881)
- 资助(76305)
- 编号(73000)
- 成果(59579)
- 重点(58348)
- 部(56358)
- 发(54637)
- 创(53305)
- 课题(50988)
- 科研(49990)
- 创新(49844)
- 国家社会(48580)
- 教育部(48141)
- 期刊
- 济(169422)
- 经济(169422)
- 研究(108924)
- 中国(72446)
- 学报(69149)
- 农(65276)
- 科学(58473)
- 财(58074)
- 大学(51257)
- 管理(50916)
- 学学(48421)
- 农业(43779)
- 教育(40422)
- 融(34235)
- 金融(34235)
- 技术(31319)
- 财经(29470)
- 经济研究(28931)
- 业经(27977)
- 经(25346)
- 贸(23824)
- 业(23761)
- 问题(23529)
- 国际(20743)
- 版(20413)
- 统计(18286)
- 技术经济(18266)
- 商业(18135)
- 图书(17555)
- 科技(17243)
共检索到565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蓓文
本文从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角度,通过关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产生的原因"的理论分析和"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探讨了FDI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影响。研究指出,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的利益分配、美国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规模、结构及其产生的贸易效应等都是形成美中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而统计误差则放大了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在实证检验中,本文采取对全样本(1985-2007)和子样本(2003:1-2008:1)分别进行回归并加以比较的分析方法,找出了结构突变的原因。实证检验的结果和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美国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美国出...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贸易 一体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邱斌 唐保庆 孙少勤
美中贸易逆差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出现以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以往对此问题的研究视角有汇率论、转口贸易论、美国因素论,以及新近出现的国民贸易统计论等。本文从制造业FDI的投资程度及加工贸易视角出发,就美中贸易逆差问题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并运用VDI生产非一体化指标和VST垂直专业化贸易指标对美中贸易逆差分别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FDI及其所主导的加工贸易是两国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生产非一体化与垂直专业化贸易对关中贸易逆差具有单向促进作用。如果不改变关中两国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角色,两国贸易逆差很可能继续维持甚至逆差幅度会进一步扩大。在此基础上,本文简要给出了相关结论并指出了...
关键词:
FDI 加工贸易 生产非一体化 贸易逆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玉梅 桑百川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中贸易逆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中贸易逆差根源在于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是国际产业分工深化和美国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并非汇率问题,即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1)美国贸易逆差与美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扩大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关。(2)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同时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美中贸易逆差随着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沈国兵
1998 年 ~2003 年月度数据计量表明,美中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依据美中两国月度统计数据计量的结论是相一致的。由此,人民币汇率浮动并不能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美中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原料制品、机械与运输设备,以及杂项制品贸易上,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真正原因是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易耗性产品对美贸易上发挥出比较优势,而美国在高技术产品对华贸易上由于出口管制政策没有发挥出比较优势。政策建议是,美国要想缩减美中贸易逆差,就必须逐步取消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上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对于中国来说,在鼓励出口的同时,应重视从美进口,采取以出口带动进口,以进口促进出口的贸易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殷越男
近年来,随着美中经贸关系的日益深入,贸易不平衡的状况也愈益显现出来,美中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将原因主要归结在中国方面,这是不公正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美中贸易逆差背后的美中不合理的产业分工因素,提出美中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将能耗大、污染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从而造成美中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所形成的落差的结果。此外,美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的结果同样也导致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状况的加剧。对于这一基本事实,美国应有清醒的认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永红
文章基于VAR模型的研究方法,应用季度数据,分析2001—2007年间汇率和需求等因素对中日两国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中汇率与中日贸易收支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短期内实际汇率对贸易逆差的调节作用很小。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真正影响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因素是日本的国内需求和政治因素。葛兰杰因果检验显示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原因。
关键词:
贸易逆差 实际收入 实际汇率 VAR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培源 胡日东
运用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在商品分类层面研究美中贸易逆差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从长期和短期来看,中国制成品的出口都是美中贸易逆差的"因",中国制成品的出口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之间具有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美国进入中国的FDI,尤其是进入制造业的FDI越多,美中贸易逆差就越大;美中贸易逆差是结构性的,它不仅不会在短期内消除,而且会随着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的进一步转移而加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斯德斌
本文以我国部分省区经济贸易逆差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在该理论影响下部分省区的经济增长趋势,此外,运用软件Eviews对所选取的原始数据进行了协整检验与格兰杰检验,试图探索出我国部分省区经济贸易存在逆差的真实原因,以期为这些省区的经济发展趋势逐渐步入正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部分省区 贸易逆差 现状经济评价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金丹 冯飞云
中越作为当今世界两大新兴经济体,两国经贸关系的协调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但当前中越贸易失衡问题日趋突显,已严重影响双边政治互信与经贸合作的发展。基于越南对华贸易逆差现状以及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链视角,文章认为越南供应链面临出口需求激增与对华进口依赖局面,而越南制造业常年位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本土配套产业基础薄弱,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使其不得不增加对中国进口的需求,从而形成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局面。最后结合RCEP为两国贸易带来的机遇,文章分析出可扩大中越贸易规模、改善贸易失衡的产品,并进一步为缩小两国贸易逆差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RCEP 中国 越南 贸易逆差 经贸合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峰
中美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中美两国已相互成为对彼此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作用的贸易伙伴。美中双边贸易长期逆差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中统计上的差异是其主要根源。本文以香港转口贸易作为切入点,分析了香港转口贸易对美中贸易统计差异的重要影响,并对统计差异进行了修正。
关键词:
贸易逆差 双边贸易 转口贸易 原产地规则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心颖
文章根据1983~2009年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和同期美国的就业人数的数据,利用协整检验、脉冲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对中美贸易与美国就业数量的关系做长期动态分析,得出当前中美贸易的逆差局势不仅为美国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了外部条件,而且对美国总体就业稳定增长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美国将近年失业形势恶化归咎于对中美贸易逆差过大,与事实不符,其失业率攀升应从本身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层面找原因。
关键词:
中美贸易 逆差 就业 动态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予青 Neal Detert
本文以iPhone为例,来阐明即使那些由美国公司发明的高科技产品,也可能不会增加美国出口,反而会扩大美国贸易逆差。2009年中美iPhone贸易逆差约为19亿美元。空前的全球化、组织良好的全球生产网络、迅速发展的国际分工以及廉价的运输成本,都可能影响跨国公司如Apple公司的经营决策,而这些经营决策可能直接恶化美国的贸易逆差。全球生产网络与高度专业化的生产过程,明显改变了贸易形态: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出口iPhone这样的高科技产品,而像美国这样的工业化国家则进口原本由自己发明的高科技产品。此外,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无法识别制造业产品价值的跨国分配,极度夸大了被跨国公司作为出口平台的国家与目...
关键词:
iPhone 国际生产链 中美贸易失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红枫
美中持续的贸易逆差使人民币遭受了巨大的升值压力。1985年至2009年月度数据的计量结果表明,美中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2005年7月汇改之后两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开始出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中美贸易差额会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却不会引起中美贸易差额的变化,因此人民币汇率仍然并非导致中美贸易差额的真正原因。除此之外,对美中商品分类贸易顺差和逆差的进一步分析显示,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真正原因是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易耗性产业上所发挥的比较优势,而美国在土地密集型等产业上的顺差则表明美国可以通过发挥其在土地及高新技术等产业上的比较优势来缩...
关键词:
美中贸易逆差 人民币汇率 贸易结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楠 胡小娟
文章讨论了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产生的主要渠道,在此基础上构建VEC模型并进行协整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入和中国贸易一体化总体水平的上升对欧盟对华贸易赤字具有显著促推作用,人民币实际汇率并非导致贸易逆差上扬的主要因素,而中国国内消费需求扩大有利于双边贸易趋于平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雄 胡小文
目前,我国在农产业方面的发展暴露出严重的问题。从2004年之后,我国农产品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一直呈现持续贸易逆差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伴随着时间的延长,还有着继续恶化的趋势。其中在粮油、玉米等农产品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在水果、水产品以及蔬菜方面呈现大量出口的情况。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国内各种农产品的需求将会一直处于刚性矛盾的状态,导致贸易逆差的产生。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格局的变化,国内农产品应及时调整发展结构,重新布局农产品在国际木贸易中进出口的战略。
关键词:
贸易逆差 进口 农产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