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4)
- 2023(11812)
- 2022(9508)
- 2021(8886)
- 2020(7371)
- 2019(16794)
- 2018(16226)
- 2017(31115)
- 2016(16038)
- 2015(18257)
- 2014(17759)
- 2013(17824)
- 2012(16217)
- 2011(14401)
- 2010(14319)
- 2009(13670)
- 2008(13862)
- 2007(12121)
- 2006(10628)
- 2005(10027)
- 学科
- 济(81160)
- 经济(81073)
- 业(80005)
- 企(74167)
- 企业(74167)
- 管理(64353)
- 方法(36596)
- 财(28185)
- 业经(27970)
- 数学(27962)
- 数学方法(27860)
- 贸(26165)
- 贸易(26153)
- 易(25527)
- 农(25075)
- 中国(21633)
- 务(20514)
- 财务(20508)
- 财务管理(20488)
- 企业财务(19209)
- 农业(17919)
- 技术(17059)
- 制(15655)
- 策(15005)
- 划(14480)
- 出(14477)
- 和(13830)
- 理论(12798)
- 体(12642)
- 企业经济(12164)
- 机构
- 学院(241377)
- 大学(236722)
- 济(120568)
- 经济(119017)
- 管理(99284)
- 理学(85376)
- 理学院(84668)
- 管理学(84019)
- 管理学院(83567)
- 研究(78525)
- 中国(65138)
- 财(54483)
- 京(48419)
- 财经(43806)
- 科学(40294)
- 经(40123)
- 经济学(38644)
- 所(37508)
- 农(35243)
- 经济学院(35133)
- 中心(34674)
- 江(34528)
- 研究所(33525)
- 财经大学(32567)
- 北京(30549)
- 商学(30085)
- 商学院(29806)
- 业大(29539)
- 经济管理(28127)
- 院(28085)
- 基金
- 项目(153883)
- 科学(125221)
- 基金(117562)
- 研究(117017)
- 家(100239)
- 国家(99376)
- 科学基金(87762)
- 社会(81180)
- 社会科(77407)
- 社会科学(77392)
- 基金项目(60955)
- 省(56487)
- 自然(52928)
- 自然科(51827)
- 自然科学(51816)
- 教育(51300)
- 自然科学基金(51040)
- 资助(47514)
- 划(46768)
- 编号(44582)
- 部(36505)
- 业(36098)
- 国家社会(35708)
- 创(35597)
- 成果(34495)
- 重点(33976)
- 发(33721)
- 创新(32435)
- 教育部(32396)
- 制(32165)
- 期刊
- 济(132127)
- 经济(132127)
- 研究(74794)
- 财(45713)
- 中国(42542)
- 管理(41849)
- 农(33214)
- 科学(30271)
- 学报(27371)
- 农业(23536)
- 经济研究(22978)
- 大学(22866)
- 财经(22774)
- 融(22491)
- 金融(22491)
- 贸(21997)
- 业经(21986)
- 学学(21894)
- 技术(21750)
- 经(19921)
- 国际(18982)
- 问题(18663)
- 世界(16359)
- 业(15944)
- 技术经济(15580)
- 教育(14903)
- 现代(12549)
- 财会(12424)
- 商业(12212)
- 会计(11084)
共检索到365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蕾 尹翔硕
本文从贸易成本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由于国内市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因此在国内市场经营的固定贸易成本甚至超过出口固定成本。本文拓展了Melitz(2003)的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基于logit(probit)模型,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制造业整体样本及纺织服装制造业样本进行检验,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市场选择的主要因素。国外市场更低的销售费用促进了企业出口,不同市场的贸易成本差异会对企业市场选择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贸易成本 制造业 市场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艳 唐宜红 李兵
本文在理论上结合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国情,修改了Melitz(2003)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的一个主要假设,将国内市场细分为本市市场、本省市场、外省市场和海外市场,并分析了在不同市场进入成本组合中,不同效率企业进入不同市场的次序。在实证部分,主要采用了2005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销售到国内外省市场的企业;在充分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加工企业、资本劳动比等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因素之后,中国市场分割仍然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为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关键词:
生产率悖论 市场分割 出口 中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安虎森 皮亚彬 薄文广
文章基于Melitz(2003)的经典模型,分析了进入成本和市场规模对异质性企业市场进入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两国完全对称时,高生产率企业同时进入国内国外市场,而低生产率企业仅进入国内市场;当本国市场规模较小、进入成本较高时,只有高生产率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低生产率企业则被迫放弃国内市场而选择出口,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内销企业。在考虑了市场规模和进入成本的非对称性后,生产率"悖论"得到了解释。
关键词:
市场进入成本 市场规模 生产率悖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世民 沈琪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已被经验研究所广泛证实,但至今仍未有理论层面的解释。本文通过修正企业异质性理论假设,加入针对中国转轨经济的特点,构建了两国三区垄断竞争模型,开创性地将市场分割和融资约束纳入到统一框架中,证明了市场分割下会产生出"重出口而轻内销"的中国特有的特殊企业类型,融资约束会加剧贸易扭曲现象,并直接形成过度出口,进而最终导致形成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
关键词:
生产率之谜 国内市场分割 融资约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春顶 尹翔硕
本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选取近300万家企业,分20个行业检验了我国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企业生产率反而高于出口企业;并且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即生产率越低的企业出口越多。此结论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我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进一步检验还发现,企业规模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而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笔者认为,导致我国出口企业出现"生产率悖论"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加工贸易较多,且占据了出口贸易的主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怡 王玉 曹利军
本文从贸易中介视角,将出口进一步分为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使用2012年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对"生产率悖论"问题进行再次检验。研究发现,从整体出口来看,中国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问题,但是问题主要来自直接出口企业,间接出口企业不存在明显的悖论问题,并且直接出口企业的出口率也与生产率呈负向关系。因此,本文认为要想使中国企业摆脱生产率悖论问题,主要应对直接出口企业采取相关措施。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戴觅 余淼杰 Madhura Maitra
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在特定行业与所有制中低于非出口企业,存在"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企业—海关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一现象完全是由中国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导致的。在中国,近20%的出口企业完全从事加工贸易,这些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低10%~22%。剔除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就能使我们回到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传统结论中。本文说明区分加工与非加工贸易企业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出口企业的表现至关重要。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出口企业 生产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恩泽 钟腾龙 韩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贸易仍然存在低质、低价和低价格加成的问题。低价和低加成率导致企业低利润,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且低价是国外反倾销诉讼的重要原因。中国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的事实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相违背,构成了中国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悖论"。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的价格加成,从全部企业,以及基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所有制、不同企业规模、不同贸易方式的分样本,全面检验中国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悖论",并从出口规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霍伟东 王明彬
本文通过参数和半参数的方法对中国1998—2007年的制造业生产率进行估计并做横向对比。在分行业考察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后发现:(1)半参数的估计方法能较好的解决同时性偏误和样本选择偏误带来的估计结果有偏的问题,并且OP法优于LP法;(2)从总体来看,除沿用前人将资本和劳动贡献率分别赋值1/3和2/3的方法证实了"生产率悖论"存在外,在其他相对更为准确的估计方法下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3)样本初期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出口企业追赶并超过了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呈现部分行业在特定年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情形。经过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这一现...
关键词:
生产率悖论 出口企业 TFP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聂文星 朱丽霞
依据新新贸易相关理论,本文采用数据包络法测算异质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别研究其对出口率以及出口选择的作用机理。据测算,我国在2005年后出现向"生产率悖论"转化的趋势;并且,用最小二乘回归和逻辑回归对全国、行业以及省际数据的检验结果证明了该悖论的普遍性。基于此,本文依据演化经济学分析思路,指出中国企业的"生产率悖论"根本上是由企业技术和制度的路径依赖所致,具体表现为企业出口决策的自增强效应,以及政策、市场环境等非经济因素对企业出口所造成的外部冲击。文章进一步指出寻找路径依赖的扭转点以解除低效率锁定需要企业和国家政策多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
生产率悖论 全要素生产率 出口 路径依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汤二子 孙振
生产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企业间所存在的主要异质性,基于生产率构建的新新贸易理论是目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最新前沿,而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了"生产率悖论"的结论。本文将主要分析造成这种违背经典理论经验研究的主要原因,首先,重新设定企业异质性,即在生产率外再引入产品质量异质性来重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可以看出,仅仅利用企业产量而忽视产品质量计算的生产率可能会得出"生产率悖论",从而"生产率悖论"很可能只是一个计算问题;接着利用最新的2005~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检验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检验认为大部分行业的确存在"生产率悖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浩 吕锦莎
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检验了集群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运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集群内外企业的出口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集群内企业出口参与决策"生产率悖论"的存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该悖论的原因来自于产业集群引发的出口溢出效应,其中示范/模仿效应和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对集群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均有改善作用;出口信息溢出效应则只提高了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而对集约边际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出口溢出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阵 隋岩
本文运用中国海关数据,从多产品企业的微观视角分解了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发现融入产品维度和市场维度后,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扩展边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略高于集约边际,而随截面静态变化的集约边际在中国出口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发现,贸易成本主要通过扩展边际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长,其中对中国出口企业数量的影响尤为显著。为此,中国应进一步降低多产品企业的出口成本,以扩展边际的增长提高中国出口企业数量并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增长。
关键词:
贸易成本 出口增长 二元边际 多产品企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晴 张燕 张先锋
为何高出口密集度企业的生产率反而更低?通过将出口密集度和固定成本的取舍关系融入经典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本文阐述了出口密集度与企业生产率的关联机制。模型结论表明:低效率企业会通过"低固定成本—高出口密集度"方式参与对外贸易,高效率企业则通过"高固定成本—低出口密集度"方式同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进行规模化销售。当外需减小时,大规模高出口密集度企业可能首先退出市场。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本文为理论模型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出口密集度 生产率 固定成本异质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春顶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同行业中,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于内销企业。然而,我们近期的一个检验发现,中国行业内的出口企业生产率均值普遍低于内销型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本文选取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1998~2007年约33万多家企业数据,全面检验了"悖论"现象,发现加工贸易企业大量存在是背后的重要原因。同时,出口企业中出口规模和生产率负相关,在分析和解释这些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关政策启示和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