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26)
2023(18566)
2022(15325)
2021(14060)
2020(12187)
2019(27613)
2018(27541)
2017(53473)
2016(28943)
2015(32924)
2014(32988)
2013(32502)
2012(29544)
2011(26314)
2010(26456)
2009(24810)
2008(24936)
2007(22598)
2006(19676)
2005(17919)
作者
(81938)
(68794)
(68500)
(65326)
(43821)
(32664)
(31377)
(26787)
(25963)
(24598)
(23173)
(23103)
(21841)
(21729)
(21181)
(21165)
(20736)
(20405)
(19877)
(19703)
(17000)
(16929)
(16900)
(15709)
(15386)
(15377)
(15357)
(15346)
(13822)
(13542)
学科
(127418)
经济(127257)
(105081)
管理(97692)
(92421)
企业(92421)
方法(59184)
数学(48647)
数学方法(48130)
(39359)
(37120)
业经(35898)
中国(31153)
(28155)
贸易(28142)
(27413)
财务(27353)
(27297)
财务管理(27296)
(27217)
企业财务(25807)
农业(25322)
地方(23637)
技术(22671)
理论(22054)
(20460)
(20111)
(19862)
(18966)
(18955)
机构
学院(420712)
大学(415723)
(179394)
经济(175940)
管理(167438)
理学(143979)
理学院(142593)
管理学(140348)
管理学院(139572)
研究(132139)
中国(102951)
(85946)
(85238)
科学(77202)
(67437)
财经(67412)
(65156)
(64579)
中心(62250)
(61021)
业大(59152)
研究所(58298)
经济学(54943)
北京(53292)
农业(52834)
(50667)
(50286)
经济学院(49866)
师范(49786)
财经大学(49625)
基金
项目(274200)
科学(217719)
研究(203091)
基金(200321)
(172020)
国家(170549)
科学基金(148930)
社会(130561)
社会科(124006)
社会科学(123977)
(108256)
基金项目(105892)
自然(95186)
教育(93961)
自然科(93036)
自然科学(93013)
自然科学基金(91390)
(89316)
编号(82877)
资助(81915)
成果(66663)
(61269)
重点(61221)
(59256)
(58984)
课题(56316)
创新(54819)
国家社会(54314)
(53595)
教育部(53406)
期刊
(198618)
经济(198618)
研究(120232)
中国(78718)
(70835)
管理(65657)
(62500)
学报(58262)
科学(55685)
大学(45869)
学学(43414)
农业(42459)
技术(39888)
教育(39494)
(39087)
金融(39087)
财经(34123)
业经(34091)
经济研究(31229)
(29364)
问题(27405)
(24918)
(24489)
技术经济(22807)
统计(21047)
国际(20493)
财会(20316)
商业(20230)
(19739)
现代(19659)
共检索到624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磊  张猛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的出口基地和制造业生产基地,工业制成品出口极大地拉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利用中美数据分别计算了中美两国间贸易成本、垂直专业化指数和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并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成本不断下降,中国对美贸易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逐渐提高。贸易成本的下降和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的扩大,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加剧了中国制造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先锋  胡翠群  
利用1999-2011年我国制造业15个行业数据,将垂直专业化、产业空间集聚与制造业生产率置于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垂直专业化与产业空间集聚的相互作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加深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但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要大于对TFP增长的影响程度;产业空间集聚明显促进了TFP增长,表明产业空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可能由于我国处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和集聚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等相对低端产业,所以垂直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空间集聚的交互作用对TFP增长有相对的削弱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殷宝庆  
在全球生产网络化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广泛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劳动收入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外向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省为例,测算了浙江26个制造业部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并就垂直化专业分工对浙江制造业工资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浙江制造业部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总体上提升了行业工资收入水平;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工资收入的促进作用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更大。本文最后就如何提升浙江制造业工资水平、缩小行业工资差距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臧新  李菡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逐步深入到工序层面。垂直专业化的"产业片段"转移模式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因承接制造转移或国际外包而呈现的产业集聚现象。垂直专业化和产业集聚之间是否存在互动呢?理论分析表明,比较优势、价值链可分、规模经济、国际产业转移可能成为推动两者互动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在垂直专业化指数和Hoover系数衡量的基础上,本文运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ECM)等方法从行业层面以制造业总体和分类两个角度考察了两者长期和短期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总体上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和产业集聚存在互动关系,长期表现为双向因果关系;短期因行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两者的长期互动须在越过自身"门槛值"达到相互...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明志  李敏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对相关指标的计算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发展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出现了新的特征,即产业间升级与产业内升级的背离。这意味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存在着"虚高"现象。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这种产业结构的"虚高"现象与中国深度介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促进中国产业间升级具有积极作用,而对产业内升级具有阻碍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文东伟  冼国明  
基于Hummels et al.(2001)分析框架,本文利用OECD提供的中国1995—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用1995—2006年中国24个行业的贸易数据,描述了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演变趋势,考察了影响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产品部门,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的迅速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中国出口,特别是高技术行业出口规模的爆炸式增长。②中国的比较优势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仍来源于低技术制造业,但高技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呈不断增强的趋势。③垂直专业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海外市场依存度、国内...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先海  韦畅  
本文采用Hummels等人的垂直专业化测度模型和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从9个大类和四大要素密集型产业两个层面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测度。实证结果显示,1992~2003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程度稳步提高,从1992年的16.8%上升至2003年的29.4%。文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对策措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邬丽萍  柴陆陆  
随着产业组织片段化分解及全球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垂直专业化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产能输出及构建自己主导的区域生产网络的重点区域。在综合利用跨境投入产出与国际贸易数据对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进行分行业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影响因素,发现行业市场结构或市场集中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发投入与技术投入密集度、产业开放度也是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良文  杨开忠  
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本理论框架,对我国各省区专业化水平、制造业各行业的集中程度和整个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3—2003年间我国各省份的专业化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制造业大部分行业集中程度提高,整个制造业集聚程度上升。在制造业各行业集中程度和整个制造业集聚程度的测算中,引入SP指数,结果显示这一指标的引进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磊  
笔者借鉴Hummel(2001)的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以及行业净附加值比重,并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考察的7个年份当中,制造业总体及14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都逐渐上升,说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制造业总体以及16个细分行业的净附加值率在考察年份中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通过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升级,但却导致了细分行业净附加值比重的下降,对制造业的产业内升级作用不明显,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咏华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考察垂直专业化出口对中国产业附加值的贡献,从增加值的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体系中的地位。通过对不同技术类别制造业的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体系中,低技术、中低技术制造业占有主导地位,中高技术制造业经历了从缺乏地位到占据主导地位的转变,高技术制造业仍处于附属地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绪兵  钟叶姣  
地区产业规模是影响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数据,以产业规模、专业化指数、企业平均规模等三个指标表示产业集聚,对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规模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较大,而专业化指数、企业平均规模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较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本叶  李泽润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作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指数进行了测算,并运用1992-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研究了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而且这种升级效应在初期效果显著;尽管这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但升级效应的积极作用依然存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瑞琴  张晓涛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出现对我国产业的区位选择带来了诸多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背景下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八个理论假说,然后分别对它们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的结论是:地区要素禀赋仍是决定我国产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模式下,产业的区位选择对该地区交通的便利性、地区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以及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程度非常敏感;同时,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将可能使得本地市场效应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不显著,但这种国际分工会强化地区技术外部性对产业区位选择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伟  马征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最新论题之一是对国际垂直分工以及基于垂直分工贸易的关注,本文在较为系统梳理这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产品内国际垂直分工的角度切入,测算了中国典型年份的垂直专业化贸易程度,并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设备制造业占我国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的30%以上,纺织业其次;关税与垂直专业化贸易扩展呈明显的正相关联系;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居多的部门一般具有较高的垂直专业化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