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71)
2023(7651)
2022(6294)
2021(5748)
2020(4657)
2019(10369)
2018(10039)
2017(19849)
2016(9994)
2015(10761)
2014(10237)
2013(9903)
2012(8839)
2011(7847)
2010(7747)
2009(7271)
2008(6742)
2007(5704)
2006(4886)
2005(4207)
作者
(25317)
(21275)
(21157)
(19988)
(13224)
(9966)
(9745)
(8125)
(7884)
(7348)
(7034)
(6922)
(6608)
(6519)
(6437)
(6429)
(6325)
(6242)
(6126)
(5906)
(5151)
(5085)
(5084)
(4758)
(4696)
(4646)
(4536)
(4430)
(4196)
(4092)
学科
(43638)
经济(43608)
(27232)
管理(26919)
(22897)
企业(22897)
(19394)
贸易(19386)
(18694)
方法(17125)
数学(13930)
数学方法(13823)
(12586)
业经(11953)
中国(10862)
产业(10376)
地方(10372)
(10036)
(8286)
(7523)
农业(7380)
技术(7336)
结构(7016)
关系(6942)
理论(6697)
(6629)
(6490)
财务(6480)
财务管理(6470)
(6415)
机构
学院(138250)
大学(132450)
(64602)
经济(63667)
管理(52475)
理学(45999)
理学院(45581)
管理学(44928)
管理学院(44691)
研究(43529)
中国(31507)
(26863)
(25685)
科学(23704)
财经(22050)
经济学(20839)
(19965)
(19941)
中心(19461)
(19275)
经济学院(19121)
研究所(17991)
(17701)
业大(17330)
(16814)
师范(16657)
(16583)
财经大学(16360)
(16055)
(15694)
基金
项目(94169)
科学(75400)
研究(73230)
基金(68277)
(57957)
国家(57523)
科学基金(50120)
社会(48584)
社会科(46413)
社会科学(46405)
(38013)
基金项目(35969)
教育(32722)
(30580)
编号(29987)
自然(29609)
自然科(28943)
自然科学(28938)
自然科学基金(28439)
资助(26894)
成果(22852)
(22711)
重点(21454)
(21136)
(20738)
国家社会(20425)
课题(20293)
创新(19639)
发展(19136)
人文(18915)
期刊
(70994)
经济(70994)
研究(40386)
中国(21088)
管理(19668)
(19600)
(16891)
学报(16183)
科学(16132)
业经(15299)
经济研究(14139)
(13591)
大学(13016)
学学(12547)
农业(11951)
教育(11663)
国际(11381)
技术(10997)
问题(10666)
(10435)
金融(10435)
财经(10394)
商业(10088)
(9277)
世界(7106)
技术经济(6566)
(6563)
贸易(6563)
现代(6545)
商业经济(6539)
共检索到195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龚晓菊  
流通产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国际竞争实力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日益加大。当前,我国流通业结构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流通产业行业结构失衡,物流行业发展不足,新兴业态的发展缺少管制,流通产业规模结构的不平衡性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流通产业空间结构失衡,东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差距较大;流通产业技术结构失衡,传统技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设贸易强国的进程,制约了我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为加快调整流通产业结构,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应推进流通产业政策与制度创新,做好结构调整的制度保障;建立流通企业对外投资审批制度,因地制宜地制定流通行业结构规划和方案;提高流通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多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璇  
自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展开了基于市场需求的结构调整,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基于我国2008-2018年31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与贸易竞争力的关系,说明在流通产业优化过程中我国不同经济区的贸易竞争力变动情况。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面板分析发现:在全国层面,流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流通业的外部优化效应强于内部优化效应;在分区域层面,流通业结构调整的外部优化效应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分布,流通业结构调整的内部发展效应呈现西部、东部、中部的分布。在提升我国区域贸易竞争力的过程中,除了进一步实现流通产业优化外,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实现内外部结构优化的平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房朝君  
本文选取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在研究重庆市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的基础上,选取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制成品进出口额作为变量,根据协整理论,实证分析了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变量间不存在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为促进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对外贸易协调发展,本文建议从优化进口贸易结构、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三个角度予以改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涓  廖进中  
依据转移份额分析法,将产业结构分解为构成效应与竞争效用,并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构成效应与竞争效用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构成与竞争效应都存在显著性的正向作用,即进口贸易的增加不仅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由不协调向协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也有利提高地区产业结构中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保持产业发展中的竞争优势。另外,从地区间的比较分析发现,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的构成与竞争效应影响效果都是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毅  
一 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现状 当前,世界各国均已清楚地认识到一国的经济实力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技术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来自一国自身的研究、开发和运用,还需要依靠吸收和引进别国的先进技术,因此,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技术贸易就成国世界各国加速技术进步增强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它对提高一国劳动生产力并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作用的日益明显,国际技术市场也越来越兴旺,并且技术贸易和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一起形成世界贸易的三大支柱,它们互相影响,连带推动,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的新潮流。 下面试从三个方面粗略分析一下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状况: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一驰  
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和依存,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加深,并从传统的贸易分工向生产体系分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出现了相互支持和相互竞争并存的局面。在国际化过程中,由于世界经济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武群丽  王健  姚金安  
本文通过建立要素分配模型 ,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要素密集性存在差异的产品在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资源流动方向、流动数量 ,以及资源流动对要素收入变动的影响作用。并以此为依据 ,探讨了入世后我国农业生产从以传统产品为主向以高值产品为主的结构性变动趋势、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 ,以及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等问题的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丽  梁鹏  
贸易强国一定是产业强国,贸易发展加速产业发展。中国建设贸易强国,要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政策引导,通过统筹国内外和境内外商品市场、统筹境内外服务市场、统筹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促进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境内外经贸规则有序对接、促进跨国经营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促进内外贸监管方式有机衔接,推动内外贸市场高质量融合发展;要努力构建自主贸易体系,掌握贸易的主导权、渠道的控制权、商品的定价权和市场的话语权;要跳出低附加值层面,让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要打造一流的贸易企业尤其是内贸外贸融合发展的一流企业;要有理论支撑。打造贸易强国,离不开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实现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决好去中间化和再中间化的问题,加快发展物流业。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要更加重视扩大内需,以创造消费者价值为核心重构零售业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一宁  
随着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愈发重大,对流通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的讨论也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对流通效应理论进行分析,同时分别阐释了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以及信息化下的流通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并对其中的观点运用数学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一宁  
随着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愈发重大,对流通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的讨论也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对流通效应理论进行分析,同时分别阐释了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以及信息化下的流通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并对其中的观点运用数学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泓  柴瑜  
90 年代以来, 三资企业的进出口在我国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针对这种态势,本文从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三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与我国国内企业之间的角色转换,进而指出了它们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不论在出口支撑和进口替代产业间贸易,还是在产业内贸易中,三资企业都已取代我国国内企业而处在领头位置, 并起着主导作用。我国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三资企业化”过程,影响远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左勇华  刘斌斌  
通过对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结构及产业结构差异,分析不同出口贸易结构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与合理化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不合理程度差异明显;扩大初级品出口有利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它在有效促进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阻碍其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增加工业制成品出口不仅会加速东、中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且对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更大;但它在加速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与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同时,阻碍中部地区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玲  
出口贸易升级能够客观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进步状况,也能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影响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以长期出口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国家,存在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发展不够稳定等问题也实属正常。本文以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为主要基础背景,研究该背景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变迁的引导作用机制,基于国家现有出口贸易结构变动、相关理论来构建分析模型,探讨国家产业结构变动调整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最后实证分析出口贸易结构升级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及互动反馈机制,证明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并给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左勇华  刘斌斌  
通过对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结构及产业结构差异,分析不同出口贸易结构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与合理化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不合理程度差异明显;扩大初级品出口有利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它在有效促进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阻碍其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增加工业制成品出口不仅会加速东、中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且对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更大;但它在加速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与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同时,阻碍中部地区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