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8)
2023(5640)
2022(4715)
2021(4360)
2020(3524)
2019(8101)
2018(7959)
2017(14831)
2016(7908)
2015(9189)
2014(9033)
2013(8846)
2012(8544)
2011(7833)
2010(8024)
2009(7267)
2008(7425)
2007(7194)
2006(6625)
2005(5763)
作者
(24796)
(20721)
(20593)
(19253)
(13262)
(10023)
(9378)
(8014)
(7907)
(7637)
(7031)
(7020)
(6836)
(6834)
(6706)
(6501)
(6262)
(6106)
(6098)
(6017)
(5321)
(5252)
(5130)
(4813)
(4808)
(4675)
(4671)
(4546)
(4305)
(4300)
学科
(31363)
经济(31336)
管理(22265)
(20045)
(17714)
贸易(17705)
(17455)
企业(17455)
(17205)
方法(11231)
中国(10052)
(9452)
地方(9119)
数学(8430)
数学方法(8297)
业经(8127)
(6841)
关系(6804)
(6446)
(6344)
(6309)
(6248)
理论(6150)
农业(5666)
(5487)
出口(5481)
出口贸易(5481)
(5441)
(5240)
技术(5093)
机构
学院(114899)
大学(113939)
(47474)
经济(46373)
研究(44937)
管理(39325)
中国(32690)
理学(32534)
理学院(32122)
管理学(31500)
管理学院(31294)
科学(27287)
(25751)
(23383)
(22322)
研究所(21036)
(20299)
(19725)
中心(19360)
农业(17784)
业大(17505)
(17303)
北京(16294)
(15486)
财经(15325)
(15235)
师范(14981)
(14917)
技术(14758)
经济学(13880)
基金
项目(72281)
科学(54895)
研究(52869)
基金(49791)
(44991)
国家(44606)
科学基金(36093)
社会(31174)
社会科(29438)
社会科学(29428)
(28732)
基金项目(25106)
(24789)
教育(24661)
自然(23689)
自然科(23093)
自然科学(23083)
自然科学基金(22681)
编号(22195)
资助(21113)
成果(18752)
重点(17286)
(17139)
课题(16916)
(15772)
(15091)
创新(14125)
科研(13989)
(13628)
计划(13565)
期刊
(58289)
经济(58289)
研究(36323)
中国(28979)
(21043)
学报(20365)
管理(17821)
科学(17673)
教育(16959)
大学(15282)
(14674)
农业(14584)
学学(14069)
(12742)
国际(11731)
技术(10741)
业经(10359)
(10204)
金融(10204)
经济研究(10169)
问题(8654)
(8166)
图书(7706)
财经(7423)
世界(7058)
(6548)
(6336)
贸易(6336)
(6296)
论坛(6296)
共检索到192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推进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主要任务。基于对国内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总结归纳贸易强国建设四个维度的本质内涵和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的实施路径;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我国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必须把握“优化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深化我国服务业领域开放”和“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突破。贸易强国建设要遵循科学和前瞻的战略思路:推进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加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把握数字化的全新动能,赋能形成国际贸易领域的新优势和新格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钢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各个领域的强国要求,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经济强国、军事强国、外交强国等,在经济强国中又包含制造业强国、经贸强国或贸易强国、金融强国。一国的对外贸易连接国内外市场,其大小、强弱关乎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目前,我国外贸直接和间接带动国内超过1亿人口就业,贡献了全国20%的税收。因此,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鸿凯  
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可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目标的质变提升、发展路径的转型升级、发展内生动力的强化升级和发展水平的持续升级。但目前我国农业强国建设中仍面临政策支持度与适用性不足、制度创新与农业发展创新间存在一定滞后性、政府主导下的监管防控与信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困境。因此,未来应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明确农业强国目标追求;加强科技要素在农业农村的嵌入力度与范围,优化农业强国的路径设计;优化金融服务农村的能力水平,助力农业农村自主性研发创新;创新政府监管模式和引导方式手段,进一步盘活农村生产要素与资源利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冯雷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新型的外贸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进口,提升进口水平是适应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需要。一、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转型的理论支撑(一)我国外贸发展进入主动的战略转型期第一,实现贸易规模全球第一可以看作是我国进入外贸转型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贸易规模的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俊  
"服务因素"是我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的主要差距。必须充分认识服务贸易在建设贸易强国中的核心地位与关键作用。要建设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服务贸易强国,带动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核心竞争力,支撑制造业强国和货物贸易强国建设,实现货物贸易强国和服务贸易强国共同支撑贸易强国建设的总体格局。一、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是贸易强国建设的两大支柱现代意义上的对外贸易不仅包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薛二勇   李健   位钰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科教兴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强国是科教兴国的基础和建成教育强国的龙头。从规模、质量、效益三个维度,科学选取高等教育强国可比较指标进行分析,确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参考基准,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7%,高等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9%、高校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70%,适龄人群接受高等教育比例达到48%,留学生占高等教育规模比例达到6%。在国家战略引导下,以2025、2030、2035、2050为时间节点开展情景分析与预测,基于中国近10年高等教育发展指标历程研判,明确变化轨迹,探索发展规律;同时基于高等教育强国指标比较基准,倒推时间节点指标变化,分别预测关键指标的达成度。根据教育战略和政策分析,分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并重、质量全面提升、强国品质塑造三个阶段,构建愿景、指标、关键举措组成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路线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5月24日,国务院发布《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天津自贸区新一轮的改革正式开始。在新的历史方位里,中国将如何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京津冀将如何建造自由贸易港等热点问题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建设自由贸易港有其必要性,从全球经贸规则竞争来看,自由贸易区战略已经成为各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维城  
我国进口贸易:期待新的突破李维城从国际贸易理论角度考虑,国与国之间不论垂直分工或水平分工,均通过进口贸易行为来实现,而最终则体现在进口给一国带来的经济效应上。相比之下,由于进口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甚多,加上进口管理体制改革因诸多因素,至今进展缓慢。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锋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迎来了创刊30周年纪念日。《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商务学术领域的专业期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的创刊号于1987年11月正式出版,1988年第3季度开始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1989年改为双月刊,1994年更名为《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国际商务》)。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日前,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以我国商务部的依法否决告一段落,这是《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并购案例。作为我国"反垄断第一大案",从公司治理视角来看,此事件无疑对我国尚处于培育中的外部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福林  赵绍全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双方贸易投资及价值观领域争端不断积累的结果,对全球贸易具有重要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的产生与贸易逆差、文明冲突、发展模式差异及美国强硬内阁等众多因素有关。其中,贸易逆差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文明冲突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发展模式差异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原因,美国内阁成员偏鹰倾向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人为原因。中美两国的征税范围均照顾到了国内需求的不可替代性。事实上,仅从贸易角度看,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GDP的负面影响不是很大,但其潜在影响却远远超出贸易领域。贸易摩擦的持续和加剧不仅会加重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负面情绪并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刺激美国运用全球影响力对中国全面施压并形成封锁。中美贸易摩擦的现实也从某种程度上警醒我们,我国与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公认的贸易强国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必须在经济结构、运行机制、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而要更好地化解中美贸易摩擦,我国必须实施贸易强国战略,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开放,参照国际标准改善我国营商环境;进一步坚持市场化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幅减税降费;进一步改善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型国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史广龙  
纽约、伦敦、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形成和发展中都在软环境建设上采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在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商务环境、司法环境等软环境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为实现2020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上海应在软环境建设上寻求突破,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登峰   黄紫微   李博   王文海   陈丛波  
国有企业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的相关研究,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助推链长职能的培育机制提供思想和理论基础。国有企业如何主动培育链长职能已成为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助推链长职能培育的路径与机制也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价值。本文基于资源赋能理论和生态构建机制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并引入“影子案例”设计,深入研究中国建材集团在玻璃新材料产业链中培育链长职能的阶段特征与内在机理,探索链长职能的共同性适用边界与差异性效应显现。研究发现在充分竞争产业链中,国有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面临:“创新组织如何设置”“共同信念如何构建”与“创新联合如何管理”3个问题。这也是“链长”职能培育的3个关键问题,具体培育机制是通过组织生态内部整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生态内部公地资源赋能补链,治理生态内部可持续融合强链。培育路径是动态实现“技术链长—产品链长—产业链长”的身份演化。由此提出的“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现代产业链长职能培育机制模型”,不仅推进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链长职能培育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还为我国充分竞争型国有企业主责主业建设提供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