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7)
- 2023(14326)
- 2022(12089)
- 2021(11327)
- 2020(9527)
- 2019(22198)
- 2018(21672)
- 2017(41214)
- 2016(21542)
- 2015(23901)
- 2014(23261)
- 2013(22949)
- 2012(21013)
- 2011(18896)
- 2010(18428)
- 2009(16920)
- 2008(16352)
- 2007(13458)
- 2006(11568)
- 2005(10238)
- 学科
- 济(98666)
- 经济(98582)
- 管理(61404)
- 业(56202)
- 方法(49329)
- 企(45355)
- 企业(45355)
- 数学(44559)
- 数学方法(44131)
- 中国(28101)
- 贸(25855)
- 贸易(25841)
- 易(25111)
- 财(23698)
- 农(22378)
- 地方(18511)
- 业经(18395)
- 环境(17656)
- 制(15868)
- 学(15852)
- 务(14667)
- 财务(14635)
- 财务管理(14606)
- 农业(14589)
- 融(14230)
- 金融(14229)
- 企业财务(13901)
- 银(13475)
- 银行(13460)
- 划(13362)
- 机构
- 大学(305505)
- 学院(301543)
- 济(140282)
- 经济(138051)
- 管理(121044)
- 理学(106368)
- 理学院(105306)
- 管理学(103717)
- 管理学院(103166)
- 研究(102098)
- 中国(78561)
- 京(63347)
- 财(60424)
- 科学(57934)
- 财经(50057)
- 所(48001)
- 中心(46904)
- 经(46081)
- 经济学(45855)
- 研究所(43958)
- 经济学院(41740)
- 农(41369)
- 业大(40617)
- 江(40300)
- 北京(39352)
- 院(38045)
- 财经大学(37865)
- 范(36655)
- 师范(36302)
- 商学(33395)
- 基金
- 项目(213166)
- 科学(171761)
- 基金(162438)
- 研究(154184)
- 家(141333)
- 国家(140330)
- 科学基金(122680)
- 社会(104468)
- 社会科(99584)
- 社会科学(99562)
- 基金项目(85128)
- 自然(78238)
- 省(77635)
- 自然科(76564)
- 自然科学(76549)
- 自然科学基金(75211)
- 教育(69816)
- 资助(67162)
- 划(66788)
- 编号(58768)
- 部(49248)
- 重点(47739)
- 国家社会(46076)
- 成果(45884)
- 发(45296)
- 创(44372)
- 教育部(43322)
- 创新(41745)
- 人文(41739)
- 科研(41430)
- 期刊
- 济(135814)
- 经济(135814)
- 研究(87679)
- 中国(49802)
- 财(44811)
- 管理(42895)
- 学报(41790)
- 科学(41229)
- 农(34765)
- 大学(33448)
- 学学(31696)
- 融(26327)
- 金融(26327)
- 经济研究(25073)
- 技术(24639)
- 财经(24623)
- 农业(24221)
- 贸(21829)
- 教育(21782)
- 经(21246)
- 问题(20806)
- 业经(19984)
- 国际(18609)
- 统计(16795)
- 世界(16056)
- 策(15081)
- 技术经济(14572)
- 业(14153)
- 商业(13764)
- 资源(13604)
共检索到429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曹毅
本文基于2005-2010年中国25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所引致的结构效应对中国三类地方性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提高有助于降低烟尘的排放量,而对二氧化硫和废水排放量以及三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也都存在负向影响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从弹性值来看,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普遍较小,而经济增长的规模和技术效应、直接结构效应以及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各类污染物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通过引入交叉项进一步识别决定贸易结构效应的比较优势来源,结果发现,对于二氧化硫和烟尘指标,存在贸易开放带来的污染避风港效应,但由于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龙 潘安
论文沿用经典EKC分析框架,在现有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研究基础上加入了出口贸易开放度、利用外资水平、研发水平及污染治理水平等因素。分析基于2005—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包括115个资源型城市和170个非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GMM估计的方法,实证考察了出口贸易和FDI是否加剧了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研究表明,出口贸易显著地加剧了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FDI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中国主要地级城市的人均收入和环境污染呈"倒U型"的库兹涅茨关系;环境影响因素对各类资源型城市污染排放产生的作用具有异质性,原因在于不同类型城市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光旗 踪家峰
将财政压力作为核心切入点,就其与边界污染及环境规制的内在联系给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并对空气污染的边界效应以及财政压力与边界空气污染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越靠近省域边界的地级市,空气污染情况越严重;财政压力越大,空气污染的边界效应就越显著。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财政压力对环境规制力度具有负向影响,存在较大财政压力的地区官员对边界污染的影响更大,故加大边界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提升区域内联防联控水平,对于遏制边界污染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韩清 张晓嘉
工业集聚是否加剧了环境污染?这种发展形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本文从产业专业化集聚角度出发,探讨产业专业化集聚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对2003-2020年中国27个工业2位码行业面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存在显著抑制作用,这一结论在3位码行业层面也同样成立。为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本文还使用了德国分行业空间基尼系数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稳健分析,其结论仍然成立。此外,产业专业化集聚通过三种机制: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溢出影响工业污染排放。其中,产业专业化集聚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加重了工业污染排放,但通过调整产业污染结构和绿色技术革新降低污染排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占华 于津平
本文基于2003-2011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了省际以及三大经济圈内贸易对工业废水、工业SO_2、工业烟(粉)尘等三类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并检验了现阶段中国是否存在库兹涅茨假说、污染避风港效应及要素禀赋效应等。结果显示:中国省际及三大经济圈内贸易开放度的提高有助于中国环境质量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各省通过经济合作的加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自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引入交叉项进一步发现贸易对环境分别存在负收入效应及正结构效应。同时,中国的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污染避风港效应与要素禀赋效应则随污染物指标选取、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代丽华 林发勤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增长的速度有目共睹。然而随着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贸易活动对资源的不断需求使得人们开始认为贸易扩张或许是我国环境污染状况难以改善的原因之一。关于贸易开放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尽管有很多实证研究,但结论并非一致,至今尚存争议。笔者在中国31个省份(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1993—2012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研究贸易开放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影响,考虑到污染物质的排放存在连续性,使用了动态面板模型进行系统GMM估计。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是积极的。而进一步分地区回归的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中国中西部地区污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本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空间纠正系统GMM法实证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和环境污染均存在空间自相关,环境污染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要素市场扭曲延迟了经济规模和行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成倒U型的临界点的到来,不利于环境质量改善;分区域和分行业类型,要素市场扭曲均加剧了三大地区和三类行业环境污染,但要素市场扭曲对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影响最小,要素市场扭曲通过抑制技术进步、行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提升和加剧腐败提高了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程度,通过影响经济规模、增加出口、吸引外资减少了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而要素市场扭曲通过上述渠道导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占华
本文利用中国23个省(市、区)1997—2010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均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来衡量污染,分别从全国及地区角度考察了收入增长及分配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诸如人均能源消费量等相关变量后,在全国范围内存在人均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拐点处的人均收入遥不可及,而碳排放强度则不然。同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环境质量改善不利。按地理标准分区域估计结果显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与否与所选区域以及污染物指标息息相关,且收入差距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性差异。进一步按人均收入高低及资源禀赋标准进行分类的估计结果支持了以上结论,且对于人均收入高或资本丰裕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对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文章基于1992~2009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发现,腐败加剧了环境污染也加剧了对外贸易的环境污染效应,当控制腐败作用于对外贸易的环境污染效应后,对外贸易降低了环境污染;当腐败水平低于2.97时,对外贸易才会改善环境质量,当腐败水平高于2.97时,对外贸易会加剧环境污染。我国只有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的对外贸易改善了环境质量,而其他省份的对外贸易则加剧了本地的环境污染。即当腐败水平较低时,对外贸易改善了当地的环境质量,而腐败达到一定水平时,对外贸易加剧了当地环境污染。进一步计算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腐败水平可知其值分别约为2.89、3.64和3.91,因此,东部地区的对外...
关键词:
对外贸易 腐败 环境污染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贺唯唯 张亚斌
文章采用手工查找的2005—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工业化背景下贸易开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贸易开放提高本地人均收入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有利于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且该结果经过工具变量法、系统GMM法等方法处理后仍然具有稳健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FDI流入以及形成工资溢价影响城乡共同富裕。在贸易开放提高收入水平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FDI以及工资溢价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贸易开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溢价发挥了积极作用,FDI作用则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进、出口开放对城乡共同富裕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出口开放的促进作用更强。贸易开放对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带动更强;贸易开放通过缩小城乡居民个体收入比与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入城”两种方式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文章最后提出了深化贸易开放、加快投资自由化、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等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方达 张广辉
本文研究以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相应回归模型,考察了居民消费、环境污染与人口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对居民消费影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第一,对不同地区居民消费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物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地区,对该地区城乡居民消费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物也不尽相同。第二,农村居民消费对环境污染的反应更为敏感。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共同作用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影响。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上述效应会日益凸显。
关键词:
环境污染 人口结构 居民消费 面板数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培材 王忠
以2003-2010年中国261个地级市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官员更替对地区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官员更替对地区环境有短期的负面影响;更替发生当年,地区污染加重;在接任官员的任期内,官员对辖区环境有积极影响。同时,地区环境状况也受官员特征的影响,如异地调任的市长对地区环境的消极影响更大;地区污染程度随着官员任期的延续先下降后上升,呈U形变化。因此,在我国城市污染的治理中,应合理调整官员的调任制度,改变以往单一的官员考核指标,应是治理城市污染的重要治本措施之一。
关键词:
官员更替 环境污染 更替类型 激励扭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江 刘渝
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进行了扩展,选取1998~200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6类环境污染指标同城市化水平及控制变量间的计量模型,并运用Eviews软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4类污染物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另外2类污染物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正U形曲线关系,目前中国大体上已经进入U形曲线的右半段,但由于地区发展差距的存在,各地进入曲线右半段的时间不同;控制变量的加入不仅改变了转折点出现的时间,而且改变了某些污染指标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U形曲线关系;贸易开放并不一定造成环境的恶化,"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不成立;产业结构变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爱军 方先明
中国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导致高能耗、高污染。本文将工业生产总值、用电量、环境污染等纳入一个分析框架,构建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应用我国30个省域2000~2009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省域层面的用电量变化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原因,工业污染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时滞性,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说明工业经济增长不以电力需求无限增加为前提,也不以污染无限加重为结果,各省应积极实施节电减排措施,以顺利实现新型工业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德凤 彭飞 刘华
基于2003~2013年26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扩张、财政分权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城市人口密度衡量的城市扩张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以建成区面积衡量的城市扩张显著加重了环境污染;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不断增强,但是空间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仍表现较强的持续性;随着人口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财政分权由加剧环境污染向遏制环境污染方向转变,而在空间城市化的不同阶段,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均保持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