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2)
2023(11678)
2022(10154)
2021(9342)
2020(8288)
2019(19365)
2018(19326)
2017(37320)
2016(19869)
2015(22744)
2014(22842)
2013(22562)
2012(20909)
2011(18736)
2010(18454)
2009(17096)
2008(17186)
2007(15017)
2006(12459)
2005(10904)
作者
(56562)
(47579)
(47532)
(45080)
(30176)
(23005)
(21968)
(18698)
(17886)
(16672)
(16107)
(15932)
(14945)
(14888)
(14759)
(14580)
(14574)
(14078)
(13732)
(13622)
(11615)
(11565)
(11551)
(10807)
(10733)
(10568)
(10492)
(10272)
(9605)
(9385)
学科
(89804)
经济(89714)
管理(58082)
(56419)
方法(49438)
(46577)
企业(46577)
数学(44296)
数学方法(43797)
(24557)
贸易(24549)
(23805)
(23628)
(21251)
中国(19758)
业经(16770)
地方(16396)
(15584)
财务(15541)
财务管理(15504)
(15427)
企业财务(14665)
(14241)
农业(13810)
(12856)
金融(12853)
理论(12617)
技术(12561)
(12504)
(12413)
机构
大学(291119)
学院(289025)
(127709)
经济(125502)
管理(116503)
理学(101956)
理学院(100981)
管理学(99303)
管理学院(98782)
研究(92030)
中国(68427)
(58725)
(55978)
科学(53681)
财经(46181)
(44934)
(44862)
中心(43841)
业大(42153)
(42060)
(41057)
研究所(40874)
经济学(40188)
经济学院(36799)
北京(36226)
农业(35700)
(35033)
师范(34647)
财经大学(34604)
(33543)
基金
项目(198139)
科学(157235)
基金(147037)
研究(143113)
(127187)
国家(126242)
科学基金(109760)
社会(92543)
社会科(88077)
社会科学(88052)
基金项目(77765)
(76312)
自然(71576)
自然科(70010)
自然科学(69993)
自然科学基金(68758)
教育(66927)
(64291)
资助(61662)
编号(57069)
(45518)
成果(45143)
重点(44457)
(42024)
(41477)
教育部(39637)
科研(39017)
国家社会(38973)
创新(38918)
人文(38388)
期刊
(125203)
经济(125203)
研究(78532)
中国(45680)
(43654)
学报(42133)
管理(40006)
科学(38702)
(38009)
大学(32540)
学学(30861)
农业(25979)
技术(25637)
(24423)
金融(24423)
教育(24209)
财经(22537)
经济研究(21738)
业经(20085)
(19669)
(19299)
问题(18174)
统计(16734)
国际(16570)
技术经济(15024)
(14957)
(14573)
商业(14442)
决策(13719)
理论(13678)
共检索到405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许启钦  孙浦阳  陈思阳  
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和对外贸易大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日益凸显,成为了我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的新难题。本文运用了Antweiler等提出的理论模型,使用31个省份1995-2008年的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进行计量回归,探讨贸易自由化与我国各省份的能源消费情况的关系。结果显示,对外贸易通过规模、技术和结构效应对能源的消费产生了程度和效果各异的影响。其中,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则由各省的比较优势所决定并通过对外贸易影响当地的能源消费情况及变化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寿华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比较优势理论在现代国际贸易发展中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易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本文基于比较优势、贸易条件等相关理论,对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现有的比较优势、贸易条件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比较优势、贸易条件及其与中国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判中国纺织服装贸易是否面临落入比较优势陷阱的威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丽娟  
对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劣势非常明显,绝大多数服务行业都呈现出较强的比较劣势,只有旅游、通信和其它商业服务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阶段的约束,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薄弱以及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的制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燕春蓉  
欧盟是中国近年来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笔者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方法,选择了中国和欧盟中的七个主要国家分别作了比较优势总体变化的分析,进而对各国2008年SITC细分三位数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中国和欧盟主要国家商品的贸易比较优势的情况,并且根据分析提出了如何促进中国与欧盟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凤娇  
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对中新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产业内分工、相似需求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内互补成为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特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重力  刘德江  
本文通过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对开放以来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在产业层次上测算比较优势。二是选取与中国出口产品相竞争的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三是以美国、日本、欧盟作为目标市场,比较中国和竞争国在这几大市场上的表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姗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究竟是比较优势还是本地市场效应决定了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和贸易类型。研究发现,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和贸易类型由比较优势决定;且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对国内需求的反应远大于东部地区生产对需求的反应。结论表明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对中国地区间贸易做出解释,该理论并未过时。因此,中国应实行能够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的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此外,那些实行区域产业转移的企业应积极适应国内市场,调整产品性能和属性,适应国内消费者偏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增艳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从产品层面延伸到了产品内不同工序层面,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这种新型产品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作为产品内分工的表现形式——加工贸易目前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以2000~2005年中国各省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样本,利用Egger(2005)的方法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比较优势仍是加工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尚涛  
本文应用对称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Lafay指数等指标,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贸易模式演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服务贸易在结构上以一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密集型服务为主,在一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密集的部门具有比较优势;而在资本和技术密集的现代服务业部门具有长期稳定的比较劣势;Lafay指数及其截面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服务贸易部门在向中间状态收敛,并且我国服务贸易整体上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模式变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国安  范昌子  
自中欧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快速进展。经过2004年东扩的欧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成为了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不断扩大的双边贸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欧贸易的互补性。本文利用近十几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分别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对中欧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中欧双边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主要以产业间的垂直分工为主,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欧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正逐步向水平方向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伶  
借助TII指数、RCA指数、TCI指数、TSC指数,利用2004年~2013年中非贸易数据,定量分析了中非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各自的比较优势、互补性的强弱以及互补的性质。结果表明,中非之间具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但不同行业有很大差异,且主要是产业间互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鸿  
一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该国的比较优势。本文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纯出口比较优势指数NEPR,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进行了评估与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基本符合比较优势原理,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洪世勤  何暑子  
笔者从进出口总量、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3个角度,应用对称性RCA指数、特化系数等指标,对于21世纪以来中、日、韩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贸易结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逆差较大,且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对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需求急剧增长;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在整体上比较优势弱,与日本、韩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分项目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来看,中国位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低端,中国弱势行业多为2国强势行业,中国通讯贸易与韩国通讯贸易在出口上存在竞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求光  霍学喜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也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本文结合资源禀赋条件和竞争力指数反映的水产品生产优势与出口能力的拟合度,实证分析了水产品的商品结构、方式结构和区域结构的特征及动态变化。研究显示,水产品的资源禀赋条件比较好,但竞争力趋于缓慢下降;出口贸易存在产品比较单一、深加工不够、出口区域过度集中等问题,必须要采取措施优化水产品贸易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舒燕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研究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形成和转换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从服务贸易总量、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结构三个方面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迅速,远超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总体竞争力低,结构不平衡。运用1982-2006年的数据,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影响因素的多要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FDI对服务贸易出口显著正相关。其中,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