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84)
2023(17486)
2022(15039)
2021(14111)
2020(11870)
2019(27535)
2018(27172)
2017(51856)
2016(27511)
2015(31285)
2014(31267)
2013(30902)
2012(28416)
2011(25814)
2010(25433)
2009(23663)
2008(22895)
2007(19595)
2006(17297)
2005(15451)
作者
(78723)
(65990)
(65124)
(62169)
(41851)
(31319)
(29740)
(25842)
(24934)
(23090)
(22478)
(22020)
(20815)
(20754)
(20280)
(20116)
(19502)
(19015)
(18782)
(18691)
(16304)
(15988)
(15613)
(14976)
(14707)
(14587)
(14289)
(14061)
(13245)
(12746)
学科
(129318)
经济(129165)
管理(78061)
(72239)
(58833)
企业(58833)
方法(55160)
数学(48226)
数学方法(47651)
中国(32558)
(30476)
(28276)
(28094)
贸易(28078)
(27251)
地方(26647)
业经(25611)
(25579)
(21697)
农业(20374)
(18232)
环境(18183)
理论(18071)
(17616)
金融(17614)
(17367)
银行(17325)
(16730)
财务(16654)
财务管理(16618)
机构
大学(401769)
学院(397174)
(175048)
经济(171784)
管理(156145)
研究(138356)
理学(135484)
理学院(134013)
管理学(131775)
管理学院(131057)
中国(103144)
(84672)
科学(81441)
(76888)
(68288)
研究所(62257)
财经(62135)
中心(61369)
(59525)
(56653)
业大(56196)
(55384)
经济学(54492)
北京(53811)
(51036)
师范(50570)
(50404)
经济学院(48928)
农业(46421)
财经大学(46248)
基金
项目(270594)
科学(213501)
基金(198954)
研究(198521)
(173066)
国家(171722)
科学基金(147544)
社会(128001)
社会科(121417)
社会科学(121388)
基金项目(104696)
(101814)
自然(94392)
自然科(92179)
自然科学(92158)
自然科学基金(90519)
教育(90298)
(86369)
资助(82645)
编号(79368)
成果(64267)
(61042)
重点(60355)
(57914)
(55659)
课题(54036)
国家社会(53762)
教育部(52889)
创新(52118)
科研(51617)
期刊
(189978)
经济(189978)
研究(121233)
中国(71462)
学报(59574)
管理(57838)
(57391)
科学(56167)
(53558)
大学(46229)
学学(43627)
教育(38673)
农业(37369)
技术(34392)
(33036)
金融(33036)
经济研究(32135)
财经(30891)
业经(28272)
(26576)
问题(25364)
(24151)
国际(21278)
技术经济(20267)
世界(19902)
(19471)
统计(18646)
图书(18331)
理论(18253)
科技(17471)
共检索到585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远淼  
本文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从贸易开放度视角对中国与印度经济增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国贸易开放度存在明显结构差异,中国以商品贸易为主,而印度服务贸易份额远高于中国;中国的总体贸易开放度高于印度,但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印度外贸加速发展而缩小;两国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略高于印度,但中国面临着由贸易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和外部失衡冲突问题。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洁  张天顶  
为了探求中国的开放政策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以及开放政策对不同区域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大陆地区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海南、重庆、西藏除外)1984-200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PanelData模型对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论认为开放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且通过研究发现这一促进作用存在着地区差异,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包群  许和连  赖明勇  
本文结合国外关于贸易开放度度量方法的新进展 ,选取 5种指标具体测算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开放度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 ,不同的度量方法、不同的贸易开放度指标导致了不同的结论 ,而且在这 5种度量指标中 ,只有外贸依存度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的增加 ,相对而言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和连  包群  赖明勇  
本文结合国外关于贸易开放度度量方法的新进展,选取5种指标具体测算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开放度,并且分析了各种指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度量方法、不同的贸易开放度指标导致了不同的结论,而且在这5种度量指标中,只有外贸依存度较好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新飞  舒元  
许多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进一步的协整分析和改进的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贸易开放度对中国经济增长并不存在直接的长期作用机制。为解释上述问题,本文构造了产业专业化指数来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以生产率为权重的产业专业化指数能够较好地刻画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贸易开放度的增加,加快优势行业的技术进步,导致生产率较高行业的专业化生产,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立光  郭妍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作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贸易开放度对于GDP的直接拉动作用尚不明显,其主要是通过对总供给的影响间接带动经济增长,即通过促进资本形成、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要素生产率等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具有负效应,因此,提高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应该成为我国未来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所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许和连  亓朋  
文章以贸易开放度度量指标的构建方式将贸易开放度的度量方法分为指标体系法和模型构建法进行阐述,并对每类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论;尽管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理论上有较为一致的观点,但是在实证研究方面却出现了不一致的结论,文章就实证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评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新飞  舒元  
本文利用最新文献提出的"异方差识别法",研究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问题。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方法,对1992~200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通过影响要素使用效率促进省份经济增长,而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关系数为正数,中国省份经济仍以投资拉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微乎其微。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促进效应最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动态面板GMM估计较好地克服了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宏  蔡宏波  
本文通过引入货物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开放度三个开放度指标,而后采用两变量VAR模型分析1984-2003年20年间我国各对外贸易开放度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而且二者长期响应作用的程度更显著、更稳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强  徐康宁  
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对外开放和区际开放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机理及其效应,研究发现:(1)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都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重塑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所在;(2)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区际开放则显著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外开放和区际开放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异质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出台鼓励我国区际间贸易的优惠政策,依托国内巨大市场规模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傅强  黎秀秀  
本文引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指标,通过VAR模型建立脉冲响应分析我国贸易开放度、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实证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能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对贸易开放度并无明显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庆君  
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开放提高了投资效率,从而带动了经济增长。本文在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采用贸易开放度内生化技术进步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度对投资效率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贸易开放度通过提高投资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这种促进作用的变动趋势是呈倒"U"形的,即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扩大这种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立光  史有军  李华  
对我国外贸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作实证检验表明 ,目前我国贸易开放度对于GDP的直接拉动作用尚不明显 ,贸易开放度主要是通过对总供给的影响间接带动经济增长 ,即通过促进资本形成、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要素生产率等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具有负效应 ,因此 ,提高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应该成为我国未来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所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强  徐康宁  
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对外开放和区际开放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机理及其效应,研究发现:(1)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都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重塑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所在;(2)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区际开放则显著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外开放和区际开放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异质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出台鼓励我国区际间贸易的优惠政策,依托国内巨大市场规模发展我国区际间的贸易,进而实现我国外易和内贸的协同发展;(3)研究还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全要素生产率是制度质量和贸易开放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其中人力资本积累是其中重要的传导机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莉  
利用1987年-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国内现有研究未能解决的地区间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及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通过多变量VAR系统的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度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在各地区的因果关系不一致。其中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是贸易开放的格兰杰原因,而中西部地区则是贸易开放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直接关系,中西部地区应该立足于本地区情况,加快贸易结构的优化,形成规模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