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67)
2023(8200)
2022(6786)
2021(6173)
2020(5095)
2019(11803)
2018(11322)
2017(20286)
2016(10835)
2015(11979)
2014(12174)
2013(12023)
2012(11088)
2011(10160)
2010(10085)
2009(9213)
2008(9298)
2007(8067)
2006(6947)
2005(6384)
作者
(32692)
(27948)
(27494)
(26020)
(17338)
(13377)
(12479)
(10653)
(10237)
(9774)
(9589)
(9153)
(8927)
(8646)
(8595)
(8409)
(8389)
(8032)
(7930)
(7910)
(6810)
(6788)
(6642)
(6283)
(6219)
(6148)
(6027)
(5903)
(5716)
(5593)
学科
(47710)
经济(47634)
(28623)
管理(26939)
方法(21759)
(20323)
企业(20323)
数学(19107)
数学方法(18923)
(18741)
贸易(18732)
(18280)
(18197)
(14035)
中国(12648)
农业(12599)
业经(11597)
(9987)
地方(9795)
(9440)
收入(9088)
(7671)
(7651)
金融(7651)
(7448)
银行(7424)
关系(7353)
(7169)
(6777)
理论(6548)
机构
大学(164752)
学院(163200)
(72985)
经济(71676)
管理(58511)
研究(58161)
理学(51315)
理学院(50658)
管理学(49807)
管理学院(49474)
中国(41255)
科学(34636)
(33091)
(32784)
(31757)
(29261)
研究所(26784)
财经(26274)
业大(26047)
中心(25474)
农业(24852)
经济学(24106)
(23991)
(23635)
经济学院(21995)
(21425)
师范(21181)
(20948)
北京(20089)
财经大学(19536)
基金
项目(113135)
科学(89205)
基金(84337)
研究(80717)
(75057)
国家(74438)
科学基金(62487)
社会(54131)
社会科(51361)
社会科学(51348)
基金项目(44289)
(42621)
自然(39206)
自然科(38339)
自然科学(38328)
自然科学基金(37700)
教育(36656)
(36212)
资助(33879)
编号(30868)
重点(25888)
(25835)
成果(25420)
(24367)
国家社会(23860)
(23367)
教育部(22213)
科研(22035)
(21992)
创新(21880)
期刊
(76564)
经济(76564)
研究(47411)
中国(31088)
(30957)
学报(29739)
科学(26089)
(24035)
大学(22904)
学学(21961)
农业(21157)
管理(19366)
教育(14629)
(14103)
金融(14103)
(14035)
经济研究(13691)
财经(13391)
业经(13208)
国际(11964)
问题(11893)
(11603)
技术(10751)
(10154)
(9063)
世界(8364)
业大(7988)
商业(7864)
统计(7378)
技术经济(7004)
共检索到237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启良  
本文利用1992-2009年期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了贸易开放度在不同时期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但在不同时期影响方向不同:1992-2001年期间,由于开放的程度不大,要素流动性不强,贸易开放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的效应;2002-2009年期间,由于开放度的加大,要素流动性加强,对外贸易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春玲  
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深入进行,我国不断发展外向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商品出口额最多的国家。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中国经济在近三十年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已经跃居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是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阶段收入差距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不断增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关系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以及国家经济安全,如果不能切实解决好收入不平衡的问题,将严重影响经济健康长久的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喻美辞  郑金铃  
将农村劳动力流动纳入贸易开放的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框架,研究了贸易开放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分配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动在贸易开放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中的作用。研究得出,如果没有农村劳动力的充分流动,纯粹依靠贸易开放难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沿海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较大,促进了贸易开放发挥收敛城乡收入的作用,然而在内陆地区,由于劳动力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除价格机制外,贸易开放还通过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引导外向型产业布局扩散、吸引外资流入等机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伍兴国  
国际贸易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国分工与专业化生产,互通有无,以提升全球人民的利益与福祉。时至今日,贸易与投资两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通过国际间的合资、授权、投资设厂、技术合作,使得世界各国的关系与互动愈来愈紧密,国际间服务贸易与投资也愈来愈多,此情形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好的生活。若一国只欲由它国得到好处,而不愿同等地开放市场,且利用一些限制性贸易措施阻止或延缓它国服务供给者进入当地,可能会恶化该国与其它国家的关系,不利于贸易发展。本文基于我国2007-2014年经济数据,采用实证检验的方式,通过引入多个控制变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伍兴国  
国际贸易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国分工与专业化生产,互通有无,以提升全球人民的利益与福祉。时至今日,贸易与投资两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通过国际间的合资、授权、投资设厂、技术合作,使得世界各国的关系与互动愈来愈紧密,国际间服务贸易与投资也愈来愈多,此情形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好的生活。若一国只欲由它国得到好处,而不愿同等地开放市场,且利用一些限制性贸易措施阻止或延缓它国服务供给者进入当地,可能会恶化该国与其它国家的关系,不利于贸易发展。本文基于我国2007-2014年经济数据,采用实证检验的方式,通过引入多个控制变量,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进入2000年后,逐渐成为重要的国民经济增长点之一,并推动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华臣  焦勇  
本文在贸易开放条件下重新审视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通过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并灵活设定计量模型形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贸易开放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贸易开放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显著弱化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分区域看,地方政府竞争扩大了东部和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中部地区收入差距,贸易开放对地方政府竞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阻碍作用中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基于变换模型形式、考察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采用工具变量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叶迪   史青   陈启斐  
本文以不同年龄的收入差异作为切入点,从贸易开放角度剖析了大龄劳动者就业困难的市场原因。我们先构建一个包含贸易成本、技术革新和劳动者双重技能要素的理论模型,厘清了出口扩张影响年龄收入差异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2-2014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作为出口扩张的典型事件,验证了出口扩张通过提升“迭代型”相对“经验型”技能要素的回报,提升(降低)年轻(大龄)劳动者的相对收入。此外,我们还发现在老龄化更严重的地区中,出口扩张提升年轻劳动者相对收入的幅度较小;出口扩张对年龄收入差异的影响更多体现在产业内和职业内,并未体现出性别差异。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茜  石大千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以铁路提速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升级,是否会影响收入分配?通过将始于1997年的铁路提速事件视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提升的准自然实验,文章基于要素流动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铁路提速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铁路提速通过促进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表明,铁路提速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大约5%-7%。铁路提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主要来自于促进了人的流动、物的流动和技术流动,从而证实了要素流动机制。从城乡收入分配的角度而言,铁路提速显著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动态效应表明,铁路提速初期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缩小作用递减;在2003年之后,铁路提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这一过程中,2003年之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主要在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居民,从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2003年之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大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扩大。这一动态效应的背后主要是由要素流动机制所致。基于多种稳健性检验,文章结论依然十分稳健。文章结论为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打破地区分割促进要素流动、提升农村地区要素集聚能力等政策提供了直接证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任晓红  张宗益  
本文将交通基础设施对产品的运输成本、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及土地租金等空间成本的影响整合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理论框架之中。分析显示,当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能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并缩小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但随着生产要素不断地向城市集聚,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对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影响不再显著,当集聚到城市的生产要素增至某一临界值时,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则呈现出反向扩大的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玉兰   贺建风   陈能军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因此,基于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并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间接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且存在地区和年份异质性。同时,数字经济会通过创新人力要素流动提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阈值效应,使倒“U”型拐点右移,也会通过创新资本要素流动削弱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前半段的正向效应和后半段的负向效应,并使拐点向左移。因此,各地区应依据地区特色和优势,制定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化策略;通过加大对农村企业的研发经费补贴等措施完善R&D资本市场;通过制定向农村地区倾斜的创新人才政策等措施加速R&D人才向农村流动。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怀民  王子睿  
通过构建加工装配、收入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实证研究了加工贸易及其引起的劳动力流动和收入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表明,加工贸易活动引起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流向城市部门,这些外出打工者又将在加工企业的打工报酬汇回农村老家,提高了农村的人均收入。但是,如果以户籍人口来计算人均收入的话,在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和加工贸易增值率上升的情况下,加工贸易活动引起的劳动力流动未能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农民工的代际更替,加工贸易活动将会进一步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俞林  徐立青  
贸易开放后,因贸易开放而扩张的部门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将得到更多的收益,因贸易开放而收缩的部门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益将会减少,收入差距因此而发生变化。然而,贸易自由化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并不确定。文章选取1995年-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贸易自由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以实证方法得出贸易自由化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沈颖郁  张二震  
本文利用我国大陆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3—2008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贸易、FDI等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以往文献中讨论的有关我国对外贸易、FDI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倒U形关系是不确定的。就目前而言,对外贸易和FDI的增加均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但不能因为对外开放带来的收入差距拉大现象而否定对外开放。要使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能逐步缩小,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政策,使得对外贸易、吸引FDI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完善,进而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状况。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姚丹  毛传新  
本文采用2001-2010年全国31省、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就国际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各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全国和东部地区,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两者之间呈现转折点之左的"正U型"曲线,即在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缩小的速度会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放缓;而在中、西部地区,受制于我国对外开放的非均衡战略,贸易发展比较落后,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则表现为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少晔  应瑞瑶  
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过产业转移效应和S-S效应两种机制发挥作用。采用分时期和分地区的面板模型研究表明,产业转移效应是导致贸易开放扩大城乡劳动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S-S效应虽然具有一定的抵消作用,但需要满足较为苛刻的前提条件,随着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在劳动力市场相对完善的时期和地区能够发挥这一机制。因此,完善劳动力市场并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充分发挥S-S效应以抵消产业转移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是现阶段重要的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