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2)
- 2023(13461)
- 2022(11705)
- 2021(10979)
- 2020(9247)
- 2019(21180)
- 2018(21158)
- 2017(40234)
- 2016(21830)
- 2015(24125)
- 2014(23908)
- 2013(23698)
- 2012(21553)
- 2011(19576)
- 2010(19195)
- 2009(17453)
- 2008(17052)
- 2007(14522)
- 2006(12552)
- 2005(10855)
- 学科
- 济(85476)
- 经济(85391)
- 管理(59479)
- 业(57369)
- 企(47200)
- 企业(47200)
- 方法(41330)
- 数学(35602)
- 数学方法(35257)
- 贸(24387)
- 贸易(24376)
- 易(23640)
- 中国(22647)
- 农(22457)
- 财(20696)
- 学(20034)
- 业经(18541)
- 地方(17457)
- 农业(14931)
- 制(14438)
- 理论(14146)
- 技术(13475)
- 务(13356)
- 财务(13296)
- 财务管理(13279)
- 环境(13154)
- 和(13104)
- 企业财务(12515)
- 银(11854)
- 银行(11786)
- 机构
- 大学(312075)
- 学院(308708)
- 济(124181)
- 管理(121932)
- 经济(121734)
- 理学(107326)
- 理学院(106116)
- 研究(105479)
- 管理学(104237)
- 管理学院(103720)
- 中国(74274)
- 科学(67933)
- 京(65872)
- 农(55887)
- 所(53610)
- 财(52293)
- 业大(51515)
- 研究所(49620)
- 中心(46141)
- 农业(44451)
- 财经(43432)
- 江(42530)
- 北京(41088)
- 范(39873)
- 经(39673)
- 师范(39366)
- 院(38399)
- 经济学(37054)
- 州(34478)
- 经济学院(33740)
- 基金
- 项目(220029)
- 科学(171225)
- 基金(159709)
- 研究(155112)
- 家(141787)
- 国家(140647)
- 科学基金(119300)
- 社会(97178)
- 社会科(92159)
- 社会科学(92135)
- 基金项目(85947)
- 省(85710)
- 自然(80077)
- 自然科(78215)
- 自然科学(78191)
- 自然科学基金(76800)
- 划(72810)
- 教育(70553)
- 资助(65602)
- 编号(62029)
- 重点(49484)
- 成果(48943)
- 部(47996)
- 发(46691)
- 创(45873)
- 科研(42816)
- 创新(42778)
- 课题(42298)
- 计划(41414)
- 大学(40668)
共检索到432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申 武汉祥
近年来贸易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影响日益引起关注。分析贸易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一般从工资、就业、劳动收入份额三个方面着手,文章进一步细化之,从传统贸易模型发展演进的不同理论角度、从贸易对劳动力的不同作用机制视角,就贸易对就业结构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研究日益成为学界热点之一。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着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这一传统的新古典范式展开。然而世纪之交,该领域理论研究范式由宏观转向微观,相关的经验研究也有新的进展。论文尝试沿着理论和经验研究两条主线就已有的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影响的文献研究展开历史梳理,并对其最新进展做出评述,以期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为客观认识中国当代贸易开放背景下的收入分配失衡困境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高小红 周茂荣
对贸易开放度的评估和比较最早是从贸易依存度指标开始的,这一指标因其简便易行而被广泛运用。但因为贸易依存度指标存在局限性,国外对贸易开放度的测度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其一是对贸易依存度指标进行修正,其二是在指标体系中引入与贸易政策有关的指标,其三是采用新的计算方法来度量贸易政策和体制、汇率政策乃至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模式、贸易强度、交易效率等因素对贸易开放度的影响程度。国内关于贸易开放度的测度研究,主要是围绕贸易依存度展开的,同时还包括借鉴国外新方法所做的努力。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对贸易开放度测度模型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对有关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俊波
本文首先建立理论模型阐明不同开放环境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不同影响,厘清贸易开放背景下劳动力从正式部门到非正式部门的过渡过程,得出贸易自由化导致非正式劳动力增加的临界阀值,然后运用脉冲响应方法实证研究贸易开放对非正规就业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优于其它变量。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贸易开放 非正规就业 理论实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心怡 纪月清
根据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对外开放会缩小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却并非如此。本文主要对中国的经验研究进行了梳理,综述贸易开放对中国整体收入差距以及对不同技能劳动力收入差距影响中国的经验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 洁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在与各发展水平的贸易伙伴国加强互联互通的过程中,各国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对中国的劳动技能需求带来不同的影响。文章利用2009-2016 年省际面板数据,对贸易伙伴国差异下,贸易开放如何影响技能需求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发现:向低收入国家出口在中、西部地区显著促进了对中、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在东、中部地区显著提高了高、中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份额。贸易伙伴的发展水平对劳动技能需求结构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应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以促进区域内中、低技能劳
关键词:
技能需求结构 贸易伙伴 贸易开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睿雯 徐舒 张川川
本文考察了中国贸易开放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并量化了就业结构变迁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中间产品进口关税的下降导致1998—2007年行业内国有企业5.32个百分点的劳动力移到非国有企业,这解释了该时期劳动力在行业内部不同所有制部门间总流动规模的8.56%。中间产品进口关税下降使非国有企业的中间产品成本以更大幅度下降,同时缓解了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非国有企业获益更多,从而得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引发了劳动力向非国有企业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引致的就业所有制结构调整改进了资源配置效率,能解释同时期源于"企业间"要素配置带来的生产率增长的7.51%,同时,能解释制造业总体生产率增长的1.46%—1.85%,是贸易开放促进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的研究表明,充分释放贸易红利需要打破要素流动壁垒,降低劳动力要素迁移成本,以市场化方式优化资源在不同部门间的配置。同时,建立健全金融配套措施、改善信贷不平等也是最大化贸易红利的重要举措。本文不仅为中国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增长动力的转换提供了新证据,也为理解中国的就业结构变迁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媛媛
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影响一直是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发展中国家非正规就业在就业人口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重。本文从非正规就业的定义及测度、贸易自由化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贸易自由化对非正规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影响三个方面归纳了相关文献,并进一步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非正规就业 发展中国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许和连 亓朋
文章以贸易开放度度量指标的构建方式将贸易开放度的度量方法分为指标体系法和模型构建法进行阐述,并对每类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论;尽管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理论上有较为一致的观点,但是在实证研究方面却出现了不一致的结论,文章就实证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评论。
关键词:
贸易开放度 经济增长 研究进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薛蕊 苏庆义
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研究要素禀赋是否影响贸易结构的经验文献。首先介绍在标准的HOV理论框架内研究要素禀赋与贸易结构的文献;然后,通过不断放松假设,分别介绍考虑国家间技术差异、中间品贸易、需求差异、贸易成本等因素的文献;最后介绍在其他要素禀赋理论框架内研究要素禀赋与贸易结构的经验文献。通过评述已有文献,本文发现要素禀赋仅是贸易结构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未来的经验研究方向应该关注要素禀赋对贸易结构的贡献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阚大学
当前,我国贸易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贸易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化趋势大致表现为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稳中有升,第三产业贸易结构比重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三个阶段,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比重明显上升;二是第三产业贸易结构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力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且影响力和就业起点均有减弱的趋势,第一产业贸易结构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力和就业起点有增加的趋势,第二产业贸易结构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力有减弱的趋势;三是整体上贸易额增加对就业增加影响不大,各产业贸易额增加对就业增加的作用各不相同,且就业结构与产业贸易结构变化存在不协调性,但产业贸易额增加会带动就业增加。
关键词:
贸易结构 就业结构 动态关系 不协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淑瑶 汤吉军 刘达 石玉堂
政府数据开放是数字时代政府治理的重要制度工具,评估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是科学施政的前提。文章以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重差分模型,从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双重视角,实证检验政府数据开放对企业就业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政府数据开放可以刺激企业就业规模增长,并改善企业职能就业结构和技能就业结构,该影响通过刺激企业产出增长、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助推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予以实现,并因企业要素密集程度异质性而存在差异;拓展分析发现,开放质量同样是影响企业就业规模、就业结构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为政府在数字时代更好发挥治理效能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永胜 崔日明 李丹
文章从就业结构角度探讨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政策效应,基于2003~2019年中国23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自贸区设立视为一项准自然试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自贸区设立对制造业就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显著增加了所在城市的服务业就业比重,并降低了制造业就业比重,由此促进了就业结构升级。机制分析表明,自贸区设立能够通过劳动力流动、产业升级和金融发展改变所在城市的就业结构。自贸区设立显著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比重,降低非高技术制造业就业比重,但对非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影响不显著。同时,沿海城市设立自贸区能显著增加服务业就业比重并降低制造业就业比重,而内陆城市设立自贸区的就业效应不显著。空间效应分析表明,自贸区设立会显著减少邻近城市服务业就业比重,产生虹吸效应。文章结论对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区域就业的引导性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萌 陈建先 师磊
本文基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Greenaway et al.(1999)模型,探讨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采用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评估了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就业和就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了经济增长、就业刚性、进出口和工资对就业影响之间的系统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出口贸易对我国存在着显著的劳动就业效应,而进口贸易对我国就业影响不明显;进出口贸易对产业就业的影响存在分化现象。出口贸易显著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就业,也带动了第三产业就业的增加,但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有限;进口贸易对第二产业就业存在着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影响不显著。工资的...
关键词:
进口贸易 出口贸易 就业结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奎倩 武汉祥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贸易对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研究了大量的文献,总结了贸易开放对一国技能结构的影响。首先把全球贸易作为一个整体,研究了参与贸易全球化对国内技能需求的影响;其次,把贸易伙伴国按照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区分,研究了与不同发展水平的伙伴国之间的贸易对国内技能需求的影响;最后,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贸易 技能结构 贸易伙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