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5)
- 2023(12532)
- 2022(10403)
- 2021(9517)
- 2020(7969)
- 2019(17761)
- 2018(17760)
- 2017(33152)
- 2016(17501)
- 2015(18772)
- 2014(18376)
- 2013(18383)
- 2012(16643)
- 2011(14823)
- 2010(14917)
- 2009(14287)
- 2008(14603)
- 2007(13241)
- 2006(11722)
- 2005(10335)
- 学科
- 业(89022)
- 济(76755)
- 经济(76662)
- 企(72047)
- 企业(72047)
- 管理(63051)
- 农(45321)
- 方法(32199)
- 农业(30053)
- 业经(29994)
- 贸(24050)
- 贸易(24036)
- 财(23994)
- 数学(23768)
- 数学方法(23669)
- 易(23403)
- 技术(19972)
- 中国(18689)
- 务(17984)
- 财务(17980)
- 财务管理(17968)
- 企业财务(16966)
- 制(16377)
- 策(15298)
- 划(13705)
- 技术管理(13639)
- 地方(13439)
- 理论(13041)
- 体(12975)
- 和(12396)
- 机构
- 学院(257379)
- 大学(247961)
- 济(116447)
- 经济(114720)
- 管理(106569)
- 理学(92706)
- 理学院(91922)
- 管理学(90905)
- 管理学院(90459)
- 研究(79718)
- 中国(63890)
- 农(60714)
- 京(49267)
- 财(48870)
- 科学(46981)
- 农业(46792)
- 业大(44420)
- 江(39413)
- 所(39327)
- 财经(39310)
- 中心(37306)
- 经(35806)
- 研究所(35549)
- 经济学(34264)
- 经济管理(31833)
- 经济学院(31328)
- 商学(30505)
- 州(30349)
- 商学院(30250)
- 北京(29604)
- 基金
- 项目(172157)
- 科学(137207)
- 基金(126728)
- 研究(125712)
- 家(110616)
- 国家(109485)
- 科学基金(95147)
- 社会(84337)
- 社会科(79873)
- 社会科学(79852)
- 省(70067)
- 基金项目(68383)
- 自然(60566)
- 自然科(59283)
- 自然科学(59265)
- 自然科学基金(58319)
- 划(56084)
- 教育(54164)
- 编号(49646)
- 资助(48699)
- 创(42752)
- 业(42337)
- 创新(38966)
- 发(38725)
- 部(37862)
- 重点(37686)
- 成果(37123)
- 国家社会(35231)
- 制(34055)
- 农(34043)
- 期刊
- 济(132840)
- 经济(132840)
- 研究(68611)
- 农(63149)
- 中国(48565)
- 农业(42388)
- 管理(41454)
- 学报(38946)
- 财(38808)
- 科学(37601)
- 大学(30498)
- 业经(29797)
- 学学(29790)
- 融(25133)
- 金融(25133)
- 业(22657)
- 技术(21670)
- 经济研究(19828)
- 问题(19440)
- 财经(19168)
- 贸(17636)
- 经(16587)
- 教育(16143)
- 技术经济(15566)
- 世界(15137)
- 国际(15135)
- 商业(14420)
- 科技(14147)
- 农村(13996)
- 村(13996)
共检索到379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小洁 刘鹏程 陈梅 李红阳
本文利用RUMIC2007数据,实证研究了贸易开放对农民工自雇创业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开放显著降低了农民工自雇创业率。然而对于不同技能水平农民工的影响存在差异,表现在贸易开放对低技能群体创业,影响不显著,对高技能群体创业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从产业内部看,贸易开放显著降低了第三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创业率,而对第二产业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探讨扭转贸易开放抑制作用的机制,发现通过提高城市金融发展程度、健全制度建设和完善区域基础设施水平,能够减轻贸易开放对农民工自雇创业的抑制效应,提升其促进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小洁 李磊 刘鹏程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课题组2007年外来务工人员的个体调查数据,将贸易开放引入工时方程,实证研究贸易开放对农民工工时的影响程度、内在机制以及群体差异。研究发现,总体上贸易开放显著降低了农民工工时,进一步的计量分析确认了技术吸收能力作为贸易开放技术溢出的中间机制引起农民工工时下降。贸易开放对较高技能农民工工时的负向影响显著高于对低技能农民工的影响,这意味着高劳动强度的低技能农民工反而受到了更少的工时下降影响。文章指出,增强城市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是发挥贸易开放对农民工工时负向效应的关键。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农民工工时 技术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佩刚 曹馨予
本文利用2002—2014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相关数据,研究贸易开放对创业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可以显著地促进中国创业的产生,并且与出口贸易相比,进口贸易开放对创业的正向影响作用更大。此外,市场化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是贸易开放促进中国创业的重要影响机制。本文还通过工具变量方法有效处理了贸易开放对创业影响机制与效应的内生性问题,纠正了以往研究中未考虑内生性问题而造成估计结果的偏差,实证结果在进行多维度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创业 市场化 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晶 滕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非农收入呈整体上升趋势,而贸易开放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增加具有推动作用;并且,无论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对农民的非农收入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分析了贸易开放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增长速度及地区收敛的影响,两种参数检验证明1992年贸易全面开放后,全国、东中部、东西部地区农民非农收入都存在收敛行为。贸易开放有利于非农收入的增长,对地区间的非农收入收敛有正向影响,有利于缩小非农收入的地区差距。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农民非农收入 收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闯 白兵
本文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自雇就业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雇农民工的消费收入弹性比受雇农民工高0.06;自雇就业对农民工的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自雇农民工与反事实的受雇情形相比,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增加39.93%~44.33%,消费率提高17.42~18.21个百分点;按消费结构来看,食品消费支出增加14.85%~15.84%,住房消费支出增加123.21%~136.67%;自雇就业促进消费的结论在模型设定上以及不同特征农民工群体中都具有稳健性;农民工的自雇就业是基于比较优势的选择,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提升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意愿,从而促进了消费的提升。
关键词:
农民工 自雇就业 消费 内生转换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邹一南
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讨农民工自雇就业对其实现举家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自雇农民工比受雇农民工更倾向于举家迁移,这一现象在女性、新生代、未受过高等教育、跨省迁移和高收入的农民工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运用工具变量控制潜在内生性、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选择性偏误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同时,自雇就业也有利于农民工选择其他家庭化迁移程度较高的迁移模式,自雇就业对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正向影响随着家庭化迁移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农民工自雇就业促进举家迁移主要是通过城市独立居住和农村土地转出的家庭空间资源再配置机制实现,而配偶不工作和老人随迁等家庭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机制的作用相对较弱。研究结论表明,通过积极扶持自雇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工实现举家迁移,为自雇就业农民工提供城市居住、农地转出等方面的便利有助于这一机制的实现,而城市则应针对性地制定符合自雇就业农民工特点的公共服务政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恭军 田维明
本文利用1998—2010年的分省面板数据构造了一个综合考虑贸易开放、国内农业政策改革及宏观经济变动等多方面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评估在控制其他因素作用的条件下扩大农业贸易开放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贸易开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外向型农业发达地区和沿海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内陆相对封闭地区;农业出口贸易扩大、农产品生产价格提高、实施国内农业支持政策以及非农产业发展都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产生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入世 农民收入水平 事后评估 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德水
自雇已成为农民工城市就业中日益普遍的方式。本文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分析了自雇对农民工健康权益可及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自雇对农民工健康权益可及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这一现象存在性别、代际和区域的异质效应,对于男性、老一代农民工和东部地区更显著。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在低分位点上,自雇的影响不明显,但随着分位点的上升,自雇的影响程度显著提高,与农民工健康权益可及性呈现高阶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自雇既通过影响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与医疗服务可及性对健康权益可及性产生正向作用,又因社会保障的相对缺失对健康权益可及性产生削弱作用。在采用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农民工 自雇 健康权益可及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晶 洪伟
本研究利用1978—2005年的数据,对工农产品价格比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考察,并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与工农产品相对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相对价格即农产品相对于工业产品的贸易条件并没有走低趋势,同时,贸易的全面开放对农产品相对价格的提升有着正面的影响,因此,从国内工农产品贸易条件的角度分析,全面的贸易开放事实上对农产品生产者的相对购买力提高和福利增加有正向作用。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农产品相对价格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邹芳芳 黄洁
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创业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多半利用打工积累的资金、打工获得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在农村拥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在农村和城市积累的各种人脉,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创业。本研究从资源基础理论和创业资本理论出发,运用多元调节回归方法,基于大样本数据,就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两大创业资源来源和三种创业资源类型对其创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自有社会资源、自有财务资源以及外部财务资源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创业绩效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同时,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手段导向理性是创业资源与创业绩效关系的重要调节变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立新 林令臻 孙凯丽
基于山东省东营市10个农村368份农民工个案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态度、社会性动机、成就性动机、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政策环境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而生存性动机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间接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实质上是农民工外出务工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等特质在发挥作用。为进一步增强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应该引导农民工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价值观;营造尊重知识和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激发农民工的成就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探索农民工培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长峰 庄晋财
作为创业活动的最初阶段,创业行业选择对创业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引导农民工创业者选择合适的行业是其创业成功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利用江西、安徽两省141位农民工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民工创业初期行业选择影响因素。调查表明:先前经验、创业资本、社会资本、资本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制度环境因素对农民工创业者在创业初期进行行业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性别、年龄、学历水平以及社会网络环境等因素影响不显著。因此,为农民工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创业网络环境、根据地区产业优化和升级需要调整行业环境、设立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途径应成为政府部门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新思路。
关键词:
农民工 创业 行业选择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文超 陈雯 江立华
文章通过对2 949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1)年龄和教育对农民工创业行动的影响并不呈线性关系;中年人及拥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农民工比其他年龄阶段或其他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更容易选择返乡创业。(2)与市场利益、政策刺激和地位获得等因素相比,家庭因素对个体返乡创业的影响更为突出。(3)当社会扶助力度较小时,优惠的政策难以成为刺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因素;当政府扶助力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真正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因此文章认为,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出发,应该制定以中年和中等受教育水平的农民工为对象,以家庭发展和稳定为核心的政策,并不断深化政策的实施力度,而非简单完善政策内容。
关键词:
农民工 返乡创业 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兰冰 刘泽宇
推进农民工城市创业是破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市民化难题以及应对工业智能化对就业冲击的重要举措。基于2013-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工业智能化对农民工城市创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对农民工城市创业决策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农民工城市创业的质量提升效应还有待提高;就业替代与非认知能力提升、知识溢出以及消费需求拉动是其重要作用渠道;工业智能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收入较高、省际间流动、流入时长超5年、完成宅基地退出和土地流转的农民工城市创业促进效应较大;城市外部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可及性在工业智能化促进农民工城市创业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利用工业智能化技术变革红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才凤伟
农民工创业问题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与以往重视结构性作用的研究不同,本文主要从主体性视角讨论了影响农民工城市创业的诸多因素。基于实证调查的数据,研究发现:个人的客观条件和内在动机构成了创业发生的必备要素。从客观条件看,个人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都会对创业产生影响,同时个人拥有的资源也会影响其创业与否的选择;从内在动机来看,对自身处境的重视和对子女未来的考虑成为农民工创业的双重推动力。在具体时空背景下,研究中对主观性的强调并不排斥结构性因素的作用,某一方面因素的重要性在特定的情境可能会被突显,因而只
关键词:
农民工 创业 主体性 客观条件 创业动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