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4)
- 2023(12158)
- 2022(10387)
- 2021(9722)
- 2020(8081)
- 2019(18489)
- 2018(18014)
- 2017(34999)
- 2016(18875)
- 2015(21118)
- 2014(21180)
- 2013(20887)
- 2012(19618)
- 2011(17484)
- 2010(17786)
- 2009(16675)
- 2008(17189)
- 2007(15003)
- 2006(13197)
- 2005(12029)
- 学科
- 济(77921)
- 经济(77807)
- 管理(65042)
- 业(60278)
- 企(50570)
- 企业(50570)
- 方法(36765)
- 财(36600)
- 数学(32664)
- 数学方法(32368)
- 贸(23474)
- 贸易(23462)
- 易(22814)
- 制(22122)
- 中国(21512)
- 农(21104)
- 务(19828)
- 财务(19797)
- 财务管理(19740)
- 企业财务(18820)
- 业经(16345)
- 银(15215)
- 银行(15204)
- 地方(15106)
- 财政(14749)
- 体(14660)
- 融(14414)
- 金融(14412)
- 行(14396)
- 策(13115)
- 机构
- 学院(269228)
- 大学(269217)
- 济(122199)
- 经济(119904)
- 管理(103473)
- 研究(88896)
- 理学(88872)
- 理学院(88040)
- 管理学(86922)
- 管理学院(86396)
- 中国(69308)
- 财(68366)
- 京(53855)
- 财经(50249)
- 科学(47510)
- 经(45590)
- 所(43272)
- 江(41532)
- 中心(40674)
- 经济学(39474)
- 农(38229)
- 研究所(38038)
- 财经大学(37050)
- 经济学院(35814)
- 业大(33769)
- 北京(33641)
- 院(32601)
- 州(31962)
- 范(31581)
- 师范(31313)
- 基金
- 项目(172079)
- 科学(137265)
- 研究(130337)
- 基金(127922)
- 家(109045)
- 国家(108141)
- 科学基金(93881)
- 社会(85977)
- 社会科(81842)
- 社会科学(81825)
- 基金项目(65911)
- 省(65169)
- 教育(60734)
- 自然(57848)
- 自然科(56524)
- 自然科学(56512)
- 自然科学基金(55551)
- 划(54359)
- 资助(53793)
- 编号(51682)
- 成果(44194)
- 部(40814)
- 重点(38465)
- 制(38210)
- 性(36441)
- 国家社会(36425)
- 课题(36368)
- 教育部(36249)
- 发(36189)
- 创(36164)
- 期刊
- 济(133271)
- 经济(133271)
- 研究(87046)
- 财(57881)
- 中国(53503)
- 管理(39225)
- 学报(35894)
- 农(35011)
- 科学(33050)
- 融(32031)
- 金融(32031)
- 大学(29143)
- 学学(27650)
- 财经(26456)
- 教育(26392)
- 经济研究(23330)
- 农业(23190)
- 经(22579)
- 技术(20853)
- 贸(20804)
- 业经(20439)
- 问题(18448)
- 国际(17404)
- 世界(13577)
- 财会(13401)
- 会计(13213)
- 技术经济(12424)
- 商业(12421)
- 理论(12243)
- 业(11844)
共检索到416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勇 周星含
笔者借助状态空间模型测度了48个国家的财政政策持久性,以中国加入WTO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回归合成法构造中国财政政策持久性的反事实框架,推断贸易开放对财政政策持久性的因果效应,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贸易开放对财政政策持久性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财政政策持久性略低于发展中国家,各国财政政策持久性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贸易开放对财政政策持久性存在显著的负向因果效应,一国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倾向于降低其财政政策持久性;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会通过“补偿效应”和“中介效应”扩大政府规模;政府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升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提高政策逆周期调节特征和效率,降低经济波动和不确定性,从而倾向于降低财政政策持久性。本文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勇 赵姝洁
笔者定量测度我国31个省份的财政政策波动性,使用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财政透明度对财政政策波动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借助中介效应分析框架分析财政透明度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透明度呈现不断上升态势,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在不断加强,但财政透明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单个省份不同年份的财政透明度波动较大,不同省份之间的财政透明度差异较大;财政透明度与财政政策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财政透明度对财政政策波动性存在负向影响,即随着一个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高,该地区的财政政策波动性将下降;财政透明度对财政政策波动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低透明度地区和财政政策波动性较高地区的财政透明度影响更强;财政透明度的提高,有利于约束政府行为,降低预决算偏差度,从而达到降低财政政策波动性的效果。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朝阳 张祎 张璐
财政收支的货币效应理论,在财政与金融之间搭建了一座理论桥梁,对新时期中国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采用部门资产负债表法,通过构建“多元双层”货币供给理论模型,分层揭示基础货币供给与存款货币供给的一般规律。采用联立方程模型、SVAR模型和梁氏因果检验法对财政收支的货币效应命题开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消长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即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具有“扰动效应”,财政收入引起基础货币与存款货币同时、等量湮灭,财政支出引起基础货币与存款货币同时、等量创造。相比于对存款货币的影响,财政收支对基础货币供给的扰动效应更剧烈。中国存款货币实际供给量已接近现存基础货币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共同决定的货币上限,进而财政收入缴库引起基础货币湮灭可能会诱发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基于此,应建立财政部门与央行部门的常态协调沟通机制,完善国库现金管理存款制度和国库现金余额目标管理制度,财政主动有为,更好发挥在稳金融、稳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建武 刘晓辉
识别财政政策对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对于理论检验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经验研究普遍存在内生性问题或狭小样本量问题,难以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基于1990—2018年14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局部投影工具变量法,以军费支出作为政府支出工具变量,识别财政政策对经常账户的影响。研究发现,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导致经常账户逆差,这一效应较明显且具有持续性。在经过军费支出排他性、外生性以及其他一系列讨论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影响在较为固定的汇率制度和较高的经济开放水平下更大。研究为更好地利用财政政策进行国际政策协调治理全球失衡和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雄奇 张宗益 康继军
中国财政赤字与贸易差额的关系不能用利率、汇率的变动予以解释,而与储蓄-投资缺口密切相关。本文以此为基础,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在5变量系统内检验了中国财政赤字与贸易差额的关系。结果显示:贸易差额、财政赤字、利率、汇率及 GDP(PPP)等5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财政赤字、GDP 对贸易差额具有 Granger 影响,财政赤字的增加导致贸易顺差增加,GDP 的增加导致贸易顺差减少;利率、汇率对贸易差额无 Granger 影响。其政策含义在于,通过控制包括财政赤字在内的有关宏观经济变量可以有效地调节中国的贸易收支。同时,解决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高储蓄、低消费、外资的“超国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立勇 祝灵秀
本文采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中国1993-2016年各省财政支出周期性,借助PSM-DID方法研究贸易开放对财政支出周期性的因果效应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第一,中国财政支出总体上呈顺周期态势,但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近年来财政支出顺周期性程度有所降低,东部地区降低程度最为明显,并表现出一定的逆周期性,而西部地区的顺周期性特征较为显著且较为稳定。第二,贸易开放显著影响财政支出周期性,贸易开放度越高,财政支出越倾向于顺周期。第三,贸易开放对财政支出周期性的因果效应具有持续性和动态异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程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第四,政府规模是贸易开放影响财政支出周期性的中介变量和内在机理,即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增加了政府规模,使财政支出更加倾向于顺周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雒敏 聂文忠
本文采用435家公司自1999年到200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法和广义线性模型(GLM)的Logit最大似然估计(Logit QMLE)方法,实证检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政府财政支出能加快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降低企业所得税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显著降低了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降低利率能明显加快实际财务杠杆低于目标财务杠杆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降低了实际财务杠杆高于目标财务杠杆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而增加货币供给量能加快所有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研究发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方向,并不会因为企业的产权性质而发生...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资本结构 动态调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海生 才国伟 李泽槟
"中国特色联邦主义"、"晋升锦标赛"从财政分权和政治晋升的角度解释中国的增长奇迹,然而无论在哪种机制下,地方官员的更替都会造成地方经济政策的不连续,进而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与财政效率损失。本文首先建立了一套财政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随机前沿法对1999~2012年31个省份的地方财政效率进行测算,然后搜集了同时期各个地级市党政领导的简历资料,采用地级市官员变更比例作为政策不连续性的代理变量,考察了政策不连续性对财政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由地方官员变动导致的政策不连续性显著降低了地方的财政效率,这种影响以地级市市长变更最为显著。每有一位市长更替,将导致该省份财政效率下降约0.15个百分点。(2...
关键词:
地方官员变更 政策不连续性 财政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秀珍 唐海燕
中国提出计划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这成为中国量化减排的环境规制新要求,中国作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国,对外经济发展与经济低碳转型关系密切。文章以中国工业部门20个细分行业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外商投资和贸易开放对中国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尝试推导SRIO模型计算出口净隐含碳强度划分外贸高低碳行业,并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工业部门整体和分类行业的贸易开放度提高有助于减少行业碳排放强度,行业整体和高碳行业的外商投资规模扩大会增加碳排放强度和总量,而低碳行业的外商投资规模扩大则有助于降低行业碳排放强度,且存在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KC)"。文章从中国工业部门差异化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飞 蔡靖 吴华清
优化财政分配格局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地方政府财政激励差异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变化,本文以2016年增值税分成比例调整作为地方财政激励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市县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强度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财政激励对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激励能显著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且这一效应具有持续性特征。对于改革前经济发展不平衡较高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财政激励发挥着“雪中送炭”的作用。而在税收征管强度较高的城市,财政激励效应更加明显。机制证据表明,财政激励通过加强税收竞争和扩大政府投资两种渠道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激励推进了城市共同富裕发展进程,是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善的主要表现。本文不仅拓展了税收分成的经济效应研究,而且从财政激励角度廓清了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成因和内在机制。本文结论为新发展阶段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了经验参考和决策方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景先 苑泽明
以非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企业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财政政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政策中的政府资助与税收优惠两种工具对企业创新能力都具有激励效应。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两种工具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初创期企业中政府资助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大于税收优惠,而成熟期企业中税收优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大于政府资助。因此,建议加大财政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小平
财政政策是助力企业创新的坚实保障,如何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激励企业创新,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本文基于政策组合视角,以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财政政策组合对企业创新的共同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政策组合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激励作用,且财政政策组合对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产业化生产创新等不同阶段创新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财政政策组合对高研发强度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财政政策组合对高风险承担水平企业、高内部控制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大。对此,本文建议:探索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协同组合,完善政府补贴政策制度,构建覆盖整个创新周期的税收优惠体系,制定行业异质性的政府采购政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孝松 田思远 李玏
在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对外贸易对国内污染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结构分解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全面考察了环境规制和对外贸易对国内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技术进步是制造业污染物排放减少的主要原因,我国自“十一五”规划起开始实施的总量控制法显著减少了国内生产和进出口贸易造成的污染物排放;第二,由于出口贸易结构升级速度落后于制造业产业升级速度,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且加工贸易的污染效应强于一般贸易;第三,进口贸易尤其是污染产品进口能够替代本国的污染产品生产,随着中间品进口规模扩大,进口贸易对国内企业生产及生产过程减少污染排放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政府需要合理制定并实施阶梯性的环境规制政策,在加强环境规制的总体趋势下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对外贸易 污染排放 投入产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民春 刘曈 袁瀚坤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构建了包含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在内的企业生产决策模型,使用2014—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库中的制造业企业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结论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企业加成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高企业生产率提升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不同特征企业的加成率具有非对称影响,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主要提升了非国有、东部及中部地区、成长期及成熟期制造业企业的加成率;调节效应检验表明,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环境强化了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本文的政策意蕴是中国应积极推动数字服务贸易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以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在奋力实现制造业总量跨越的同时,力求“质效提升”。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开放 企业加成率 数字化转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立勇 胡睿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贸易开放对不同群体工资收入的动态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显著提高了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这一影响呈先增大后变小的动态趋势。贸易开放对不同群体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动态异质性,贸易开放早期对高工资群体的影响显著强于低工资群体,扩大了工资差距;而随着开放程度提高,这种现象趋于缓和且出现倒U型特征,即贸易开放对中等工资群体的影响最强,对工资差距起到一定调节作用。这种异质性影响可以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机制来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