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7)
- 2023(10458)
- 2022(8639)
- 2021(7931)
- 2020(6743)
- 2019(15568)
- 2018(15174)
- 2017(28784)
- 2016(14680)
- 2015(16467)
- 2014(16168)
- 2013(15478)
- 2012(13689)
- 2011(11801)
- 2010(11206)
- 2009(9730)
- 2008(9172)
- 2007(7159)
- 2006(5648)
- 2005(4388)
- 学科
- 济(60797)
- 经济(60746)
- 管理(40279)
- 业(39557)
- 方法(33504)
- 企(31134)
- 企业(31134)
- 数学(30117)
- 数学方法(29757)
- 贸(21033)
- 贸易(21025)
- 易(20442)
- 财(17133)
- 农(16812)
- 中国(14421)
- 业经(12776)
- 农业(11457)
- 地方(10969)
- 收入(9444)
- 务(9383)
- 技术(9363)
- 财务(9352)
- 财务管理(9332)
- 理论(9159)
- 环境(8831)
- 出(8749)
- 学(8720)
- 企业财务(8714)
- 关系(8128)
- 制(7970)
- 机构
- 学院(199837)
- 大学(199298)
- 济(89833)
- 经济(88518)
- 管理(82672)
- 理学(74007)
- 理学院(73346)
- 管理学(72176)
- 管理学院(71815)
- 研究(59487)
- 中国(42186)
- 京(37924)
- 财(36864)
- 科学(34012)
- 财经(31298)
- 业大(29406)
- 经济学(28924)
- 经(28875)
- 农(28847)
- 中心(28600)
- 经济学院(26620)
- 所(26172)
- 江(26154)
- 范(24319)
- 研究所(24295)
- 师范(24065)
- 财经大学(23769)
- 经济管理(23095)
- 农业(22727)
- 商学(22588)
- 基金
- 项目(150087)
- 科学(120911)
- 基金(112898)
- 研究(110581)
- 家(97769)
- 国家(97004)
- 科学基金(85444)
- 社会(74076)
- 社会科(70580)
- 社会科学(70562)
- 基金项目(60309)
- 省(57643)
- 自然(54378)
- 自然科(53244)
- 自然科学(53232)
- 自然科学基金(52300)
- 教育(51711)
- 划(48275)
- 资助(44613)
- 编号(43670)
- 部(34326)
- 重点(33570)
- 成果(32836)
- 创(32505)
- 国家社会(32245)
- 发(32125)
- 教育部(30512)
- 创新(30382)
- 人文(30056)
- 科研(29553)
共检索到262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叶迪 史青 陈启斐
本文以不同年龄的收入差异作为切入点,从贸易开放角度剖析了大龄劳动者就业困难的市场原因。我们先构建一个包含贸易成本、技术革新和劳动者双重技能要素的理论模型,厘清了出口扩张影响年龄收入差异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2-2014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作为出口扩张的典型事件,验证了出口扩张通过提升“迭代型”相对“经验型”技能要素的回报,提升(降低)年轻(大龄)劳动者的相对收入。此外,我们还发现在老龄化更严重的地区中,出口扩张提升年轻劳动者相对收入的幅度较小;出口扩张对年龄收入差异的影响更多体现在产业内和职业内,并未体现出性别差异。
关键词:
出口扩张 收入 年龄 老龄化 就业市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启良
本文利用1992-2009年期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了贸易开放度在不同时期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但在不同时期影响方向不同:1992-2001年期间,由于开放的程度不大,要素流动性不强,贸易开放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的效应;2002-2009年期间,由于开放度的加大,要素流动性加强,对外贸易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鲁晓东
本文利用中国21个省区市1995~200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要素禀赋特征对中国收入差距具有相当的解释力,耕地、资本对收入不平等有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劳动力等因素却倾向于扩大收入差距;对外贸易显著影响了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外贸易与不同的要素禀赋结合对收入分配所产生的联合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对外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呈现出城乡、地区差异性。除此以外,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失业率与以非国有化为特征的经济改革对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收入分配 要素禀赋 贸易开放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柱 陈继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梯度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其中,对外贸易是引致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贸易开放度高低对省际人均实际产出(GDP)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981-2007年间,从全部样本省区来看,贸易开放度较高省区的人均GDP比贸易开放度较低省区的平均要高125-197元,约占样本实际人均GDP的6.1%-9.6%。从贸易开放度较高的省区中随机地挑选一个省区,这个省区的实际人均GDP与假定该省区贸易开放度较低时平均要高856.9-900元,约占样本实际人均GDP的39%-43%。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扩大内需、减少对海外...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地区差距 倾向得分匹配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龚明远 周京奎 张朕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研究了要素禀赋及其配置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配置结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和土地配置效率越高,越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城人口劳均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将会提高人力资本配置结构,进而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土地禀赋提高会降低土地配置效率、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相对于高水平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和高水平土地配置效率,低水平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和低水平土地配置效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各主要因素中,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在其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上述结论意味着,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优化国家在农村地区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加快土地产权改革,同时注重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
关键词:
要素禀赋 配置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曾国彪 姜凌
贸易开放将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这种技术"追赶"将导致发展中国家向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向,增加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提高技能溢价,扩大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差距。本文基于CGSS数据库,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和两阶段GMM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对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工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技术工人相对非技术工人工资提高了17.8%,即技术工人存在明显的工资溢价;(2)关税税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全样本工人工资水平、非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和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将分别提高13.5%,8.91%和30.8%,即中国贸易开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但也是造成技能溢价提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贸易开放 技能溢价 工资差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翔 黄建忠
政府规模的膨胀是否源于贸易开放?在学术界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本文基于中国1997-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和GMM估计研究了贸易开放、要素禀赋对政府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研究中贸易开放和要素禀赋对政府规模的影响被低估,政府在贸易开放中扮演"守夜人"角色,贸易开放对政府规模的膨胀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要素禀赋对政府规模的扩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两者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此外,两者对政府规模的影响呈现显著区域差异。这一结论在考虑到不同的代理指标和样本特征影响后依然稳健。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就贸易开放、要素禀赋和政府规模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
贸易开放 要素禀赋 政府规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傅京燕 周浩
近年来有关贸易与环境的研究围绕着污染避难所假说(PHH)和要素禀赋假说(FEH)逐步展开。本文以我国省际层面的数据资料为依据,对上述假说进行了细致的实证研究,检验贸易开放和经济增长是否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改进。分别使用衡量环境质量的两个指标(污染强度和人均污染排放量)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1998-2006年期间30个省份(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污染强度的回归结果支持PHH但不支持FEH,即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收入使污染强度较低,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资本使污染强度较低。人均污染排放量的回归结果既不支持PHH也不支持FEH,即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收入使污染强度较高,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资...
关键词:
PHH FEH 污染强度 污染人均排放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曾国彪 姜凌
本文基于CHNS调查数据,对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基尼系数和贫困指数进行测度,并构建地区贸易开放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和DID分析方法,检验了贸易开放对城市和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及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拉大了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减少了城市贫困,但对农村贫困没有显著影响;相对劳动力要素流动较低的地区,贸易开放在劳动力要素流动较高的地区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和降低贫困,即劳动力流动障碍是造成我国贸易开放对收入差距和贫困的影响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悖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贸易开放 收入差距 贫困 要素流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华 刘渝琳
本文将外部性因素引入了要素禀赋理论的探讨中,从全新的角度思考“里昂惕夫悖论”存在的原因,以及基于外部性的资源禀赋理论对中国贸易战略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鉴别了“真要素禀赋”和“伪要素禀赋”的差异,并指出以“伪要素禀赋”为依据是“里昂惕夫悖论”存在的根源,而在“真要素禀赋”的基础上,“里昂惕夫悖论”是不存在的。最后,提出了政府应将行业外部性纳入考虑,寻找“真要素禀赋”来发展国际贸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部性 “真要素禀赋” “伪要素禀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薛蕊 苏庆义
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研究要素禀赋是否影响贸易结构的经验文献。首先介绍在标准的HOV理论框架内研究要素禀赋与贸易结构的文献;然后,通过不断放松假设,分别介绍考虑国家间技术差异、中间品贸易、需求差异、贸易成本等因素的文献;最后介绍在其他要素禀赋理论框架内研究要素禀赋与贸易结构的经验文献。通过评述已有文献,本文发现要素禀赋仅是贸易结构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未来的经验研究方向应该关注要素禀赋对贸易结构的贡献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龙珠 耿玉德
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贸易量巨大,双边木质林产品贸易对国际木质林产品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在日益扩大的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中,两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及贸易争端。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森林经营制度,而中国还面临着国内资源匮乏、大量依赖原材料进口的现实问题。通过不同类别的数据对中美木质林产品进行比较,并基于要素禀赋论,探讨中美木质林产品的产业要素优势,研究结果显示:中美木质林产品的出口结构不同,双方具有一定的贸易互补性;根据总产出和劳动力参与度,中国相对美国的产出其劳动生产率较低;根据资本劳动比值,中国在产品生产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而美国属于资本密集型生产;根据劳动者技能进行的劳动力分层数据可知,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低端化程度较高。综上所述,尽管在总额和增速上中国是世界主要木质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但木质林产品出口面临对外依赖性较高、劳动力密集、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因此从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角度未来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应以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出口集中度,加强森林经营,丰富林业资源为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莉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国的数据表明,仅仅利用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能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把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技术差异纳入要素禀赋理论以后,要素禀赋理论的解释力大大加强。也就是说,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的差异这两个因素已经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和8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的成因。
关键词:
要素禀赋 技术差异 H-O-V模型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春明 张群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背景下,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要求中国从价值链增值程度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转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营销、关键零部件生产、管理等生产环节,即由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产业结构和商品贸易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以要素禀赋动态变化特征为基础,分析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正确认识我国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冯贞柏
文章从劳动禀赋结构和技术效应结构视角建立模型,研究中国近20年贸易增长与工资差距的关系。回归、Granger检验和Chow突变点分析发现:工资差距主要受与人均GNI更高国家之间贸易占贸易总额比率的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值占GDP比重关系密切;同时也和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增长有显著的负的线性相关关系;事实表面上有悖于实际却佐证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和S-S定理,而被广为引用的中间产品贸易模型和贸易的科技进步效应理论在某个角度上却缺乏经验支持;全球化与"赶超"式发展必然导致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