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0)
- 2023(10244)
- 2022(8712)
- 2021(7836)
- 2020(6721)
- 2019(15151)
- 2018(14995)
- 2017(28565)
- 2016(15128)
- 2015(17274)
- 2014(16561)
- 2013(16500)
- 2012(15342)
- 2011(13961)
- 2010(14024)
- 2009(13328)
- 2008(13461)
- 2007(12044)
- 2006(10634)
- 2005(9659)
- 学科
- 济(66643)
- 经济(66538)
- 管理(52401)
- 业(49607)
- 企(41775)
- 企业(41775)
- 方法(32552)
- 数学(28628)
- 数学方法(28450)
- 财(23261)
- 贸(21506)
- 贸易(21494)
- 易(20867)
- 中国(17293)
- 制(17190)
- 农(16411)
- 技术(14685)
- 业经(14303)
- 务(12324)
- 财务(12306)
- 财务管理(12268)
- 银(12063)
- 银行(12034)
- 融(12016)
- 金融(12014)
- 体(11752)
- 企业财务(11601)
- 行(11474)
- 地方(11354)
- 技术管理(10883)
- 机构
- 大学(224433)
- 学院(221090)
- 济(103049)
- 经济(101355)
- 管理(84770)
- 研究(75193)
- 理学(73187)
- 理学院(72494)
- 管理学(71584)
- 管理学院(71168)
- 中国(57244)
- 财(50327)
- 京(45628)
- 科学(40866)
- 财经(39258)
- 所(36714)
- 经(35744)
- 经济学(34163)
- 农(34154)
- 江(33877)
- 中心(33620)
- 研究所(32713)
- 经济学院(31023)
- 业大(30051)
- 财经大学(29303)
- 北京(28393)
- 院(27746)
- 农业(26792)
- 州(25885)
- 商学(24907)
- 基金
- 项目(145970)
- 科学(116686)
- 基金(109467)
- 研究(107311)
- 家(95176)
- 国家(94446)
- 科学基金(81369)
- 社会(72385)
- 社会科(68952)
- 社会科学(68936)
- 基金项目(56632)
- 省(55360)
- 自然(50590)
- 自然科(49481)
- 自然科学(49465)
- 教育(49407)
- 自然科学基金(48658)
- 划(46614)
- 资助(45253)
- 编号(40433)
- 部(34249)
- 成果(33874)
- 创(33346)
- 重点(33116)
- 制(33001)
- 创新(31536)
- 国家社会(31529)
- 发(30908)
- 教育部(30360)
- 人文(29104)
共检索到338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立勇 胡睿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贸易开放对不同群体工资收入的动态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显著提高了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这一影响呈先增大后变小的动态趋势。贸易开放对不同群体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动态异质性,贸易开放早期对高工资群体的影响显著强于低工资群体,扩大了工资差距;而随着开放程度提高,这种现象趋于缓和且出现倒U型特征,即贸易开放对中等工资群体的影响最强,对工资差距起到一定调节作用。这种异质性影响可以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机制来解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新业 张阳阳 马本 张莉
本文以地方政府行为为切入点,探究全球化过程中FDI的流入通过地方政府行为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进而评估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两个内在传递机制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贡献额度。基于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全球化背景下,FDI的进入会扩大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并且FDI对收入分配的总影响有近一半是通过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这两个渠道间接实现的。通过贡献分解可知,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在FDI收入分配效应中的平均相对贡献分别为5%和40%左右。FDI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降低企业实际执行的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流产生异质性冲击,是导致收入分配恶化的重要原因。由此可知,为抑制FDI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强化对地方政府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的监管应成为重要选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纪玉俊 牛亚新
基于空间集聚是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典型化事实,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布局的驱动作用,针对从数字经济催生的新特征角度来分析其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缺乏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路径。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环境3个维度建立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基于我国2011—2019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内在机制,同时对政策、城市等级和地理区位的异质性影响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集聚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以及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可以通过虚拟集聚与人工智能双重路径对制造业集聚产生影响,其中虚拟集聚对制造业集聚的互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人工智能对制造业集聚的作用以集聚力所形成的引力效应为主导;在政策影响异质、城市等级差异以及地理区位区别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基于研究结论,建议平台企业与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加深合作,推动制造业“上平台”发展,且不同等级、区位的城市应因时、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数字经济管理策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涛
运用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1993—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贸易开放对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中国贸易开放的不断深入,行业间工资收入不平等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这与传统贸易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相对工资差距的预测是不一致的。从要素密集度的层面来看,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来说,相对于其他行业,进出口总额扩大了行业间的收入不平等,而出口变量的影响不明显;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来说,相对于其他行业,进口与出口都扩大了行业间的收入不平等。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工资收入差距 制造业 面板数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涛 林季红
文章运用CHIP1988、1995和2002年的数据,从工资收入的技能溢价和行业溢价方面考察了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者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收入差距扩大,且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工资收入的组间不平等主要来源于具有较高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对于较高学历的劳动者来说,工资收入技能溢价的增长还受到所处行业的影响,并且行业内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差距是减小的,验证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提出的贸易开放缩小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收入差距。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工资收入差距 技能溢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姚鹏 孙久文
贸易开放能塑造一个国家的內部经济地理么?目前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的空间效应的实证研究还很有限。本文试图利用中国2010年324个地级行政单元(市、州、盟)和直辖市数据来回答贸易开放对中国区域收入的影响,文章引入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引入人力资本、人均资本投入、政府扶持等控制变量,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不仅能够提高本区域收入水平,同时也能相应提高相邻区域的收入水平;相反,人均资本投入和政府扶持只能提高本区域人均收入水平,对相邻区域会产生负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贸易开放 区域收入空间 杜宾模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军
利用1995~2007年中国16个制造行业的数据,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探讨影响中国行业内工资收入差距的原因。研究发现,在国际生产分割条件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大量进口中间产品,利用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进行加工和组装,并最终出口到发达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偏好高技能的劳动力,相应地,高技能劳动力工资收入比低技能劳动力增长的更快,国际生产分割扩大了行业内工资收入差距。企业的研发活动增加了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对行业内工资收入差距扩大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影响程度要高于其他因素。
关键词:
制造业 工资 比较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杜若 张明志 蔡宏波
本文使用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和大样本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贸易开放对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和技能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住个体微观特征、产业特征及地区特征后,贸易开放对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制造业的贸易开放对工人技能溢价有显著的降低效应;教育对我国制造业工人工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国有单位工人获得更高工资,女性受到显著的性别歧视,同工不同酬现象明显存在。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制造业工人 工资水平 技能溢价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建良
在开放经济下 ,随着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 ,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货币政策实施难度与外汇市场干预风险加大 ,政府出口津贴的财政负担加重 ,对外贸易摩擦凸显等。为此 ,应加大人民币汇率体制市场化改革力度 ,重新调整贸易政策和贸易发展战略 ,建立新的汇率体制与贸易政策协调机制 ,从而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提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和减少对外贸易摩擦。
关键词:
开放经济 汇率体制 贸易政策 协调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汤学敏 黄卫平
国际贸易的发生引发国家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缩小,国家内部的工资收入差距扩大,不仅仅发生在发达国家内部,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这与新古典理论,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H-O模型与S-S定理相悖。贸易全球化对中国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入世之后,产业内贸易,外包以及技术溢出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金融危机爆发后,新的国际贸易格局逐渐形成,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表现出了更加明显的特殊性,本文将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与探索。
关键词:
收入差距H-O模型 贸易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董志勇
产业内贸易常被作为支持“新贸易理论”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这一观察提出了若干质疑。建立在68个国家数据基础上的静态和动态计量模型结果显示,经济规模、消费者偏好、地理位置、贸易不均衡以及贸易环境(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等因素,在短期和长期都对产业内贸易产生影响。这些发现促使“新贸易理论”重新去审视支持它的“证据”。
关键词:
新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 计量经济学模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勇 周星含
笔者借助状态空间模型测度了48个国家的财政政策持久性,以中国加入WTO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回归合成法构造中国财政政策持久性的反事实框架,推断贸易开放对财政政策持久性的因果效应,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贸易开放对财政政策持久性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财政政策持久性略低于发展中国家,各国财政政策持久性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贸易开放对财政政策持久性存在显著的负向因果效应,一国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倾向于降低其财政政策持久性;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会通过“补偿效应”和“中介效应”扩大政府规模;政府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升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提高政策逆周期调节特征和效率,降低经济波动和不确定性,从而倾向于降低财政政策持久性。本文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光溪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光溪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下称世贸组织,即WTO)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运转。虽说二战后形成的关贸总协定(下称“总协定”)将与世贸组织共存一年,但从监督、协调和管理今后新多边贸易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事实上世贸组织已取代总协定成为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得以运转的基础和法律载体,作为在过去近半个世纪的世界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凌宇 杨钋 刘鑫桥 蒋凯
随着当前不断推进的英语高考制度改革,关于英语学习对个人未来发展的影响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英语教育学习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其个人收入?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从劳动力市场角度探究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对其就业工资收入的影响,发现英语能力对毕业生工资收入产生了显著影响;在考虑院校选拔性因素后,211院校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收入贡献率低于非211院校毕业生,证明了英语能力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信号功能。同时,毕业生就业公司规模作为中介变量,在英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工资收入的影响作用中产生了部分显著中介效应。
关键词:
英语能力 收入 院校选拔性 职业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