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61)
- 2023(5868)
- 2022(5316)
- 2021(4868)
- 2020(4456)
- 2019(10594)
- 2018(10675)
- 2017(20294)
- 2016(11126)
- 2015(12982)
- 2014(13466)
- 2013(13414)
- 2012(12744)
- 2011(11599)
- 2010(11799)
- 2009(11088)
- 2008(11427)
- 2007(10368)
- 2006(8757)
- 2005(7901)
- 学科
- 济(50764)
- 经济(50722)
- 管理(28384)
- 业(28256)
- 方法(26776)
- 数学(23592)
- 数学方法(23408)
- 企(21678)
- 企业(21678)
- 贸(20010)
- 贸易(20003)
- 易(19407)
- 农(13480)
- 中国(13284)
- 财(11873)
- 地方(10246)
- 学(9793)
- 业经(8883)
- 农业(8552)
- 出(8203)
- 制(8152)
- 关系(7677)
- 务(7399)
- 财务(7386)
- 财务管理(7363)
- 和(7295)
- 理论(7260)
- 融(6969)
- 金融(6967)
- 银(6938)
- 机构
- 大学(170364)
- 学院(169040)
- 济(75296)
- 经济(73852)
- 管理(62522)
- 研究(57769)
- 理学(53803)
- 理学院(53217)
- 管理学(52328)
- 管理学院(52022)
- 中国(42222)
- 京(35338)
- 科学(34873)
- 财(32227)
- 农(30664)
- 所(30128)
- 研究所(27395)
- 中心(26489)
- 财经(26142)
- 业大(25923)
- 江(25563)
- 农业(24590)
- 经济学(24078)
- 经(23589)
- 经济学院(22134)
- 北京(22089)
- 范(21508)
- 师范(21280)
- 院(20355)
- 州(19996)
- 基金
- 项目(108801)
- 科学(83980)
- 研究(79405)
- 基金(78080)
- 家(67743)
- 国家(67214)
- 科学基金(56127)
- 社会(49328)
- 社会科(46766)
- 社会科学(46750)
- 省(42372)
- 基金项目(41241)
- 教育(36936)
- 划(35729)
- 自然(35577)
- 自然科(34731)
- 自然科学(34717)
- 自然科学基金(34108)
- 编号(33330)
- 资助(32715)
- 成果(27578)
- 部(24943)
- 重点(24826)
- 发(23983)
- 课题(22569)
- 创(22352)
- 科研(21359)
- 教育部(21288)
- 大学(21155)
- 创新(20915)
共检索到247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念林
本文通过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失业率主要原因的分析,说明中美贸易触及的三大核心问题,以及应该在合作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解决相关贸易冲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肖光恩 惠欣
用微观产业贸易流量数据和多重差分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分析中美贸易冲突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中美贸易冲突对中国出口贸易不仅具有显著的限制作用,而且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地区转移。欧盟、东盟及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在中美贸易冲突中成为替代美国市场的重要目的地,特别是东盟已经成为承接中国ICT产品出口贸易转移最多的地区。此外,中国通过提高部分受限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美国加征关税的负面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肖亚红 国世平
中美贸易冲突首当其冲的是我国的ICT产业,而ICT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面对我国ICT产业采取的限制措施:一是提高我国产品出口美国的关税,以关税壁垒来阻碍我国ICT产业的发展;二是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以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壁垒阻止我国ICT产品的出口。我国应该采取对策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一是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汇聚新的动能,提质增效和民生改善上,推动科学发展、升级发展;二是中国经济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打造升级版;三是加大力度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四是致力于传统产业"挖潜开荒",推动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
关键词:
中美贸易 冲突 ICT产品 对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泳宏 王璐
国际政治冲突对经济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重点。近年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冲突时有发生,但国内的实证分析较少。本研究以中日关系为例,选取钓鱼岛争端和靖国神社参拜等事件,研究政治冲突对贸易的影响。基本识别、双重差分及配对分析表明,中日间政治冲突对日本向中国的出口造成负面影响,而短期效应相对显著。具体而言,在冲突发生后第一个月,日本出口中国商品额的增长幅度是同期日本出口美国和韩国、以及除中国以外世界其他地区的80%到90%左右。本文所揭示的政治冲突短期效应意味着紧密的经贸关系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政治冲突的影响,也说明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泽荣 帅建林
中美文化之间的相互对立和排斥形成的文化冲突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最深层次。文化冲突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冲突。美国的文化霸权或霸权价值观理念决定了美国国家利益的霸权性和扩张性,从而导致美国在中美贸易关系中频频制造贸易摩擦。美国的霸权均势战略的根本动机和目的是遏制挑战国,维护美国在世界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中国的"和谐世界"理论为中美贸易摩擦的治理指明了方向。中美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是中美贸易摩擦治理的关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汤柳
时下,中美贸易争端硝烟正浓,贸易摩擦的升级可能通过实体经济部门对金融体系产生影响,也可能通过影响市场预期而导致金融市场波动。面对当前严峻的内外部形势,除了在实体经济层面积极应对,还应注意防范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的冲击。美国政府于7月6日正式启动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征税,对第一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国随即公布对同等规模的美国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的决定。从中美贸易冲突的升级可以预见,中美贸易摩擦和对抗的趋势将在一定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宏福 郭百红
2018年3月,美国单边挑起贸易争端,中国顽强反制,中美爆发贸易战,并愈演愈烈。冷战结束以来,中美贸易分歧与摩擦不断,但两国经贸关系总体上依然保持平稳发展。美国对华贸易发难除了政治上原因外,还有更深层的经济逻辑和战略逻辑。中方应对贸易战的短期策略是以打促谈、打谈结合,长期战略是保持战略定力,脚踏实地继续做好自己的事情。
关键词:
贸易战 逻辑 应对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子联
从一个标准的凯恩斯比较静态模型出发,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进出口及就业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是否能够有效地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及提高其就业率,应取决于中美两国贸易产品价格需求弹性的富缺及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利用1999年第1季度以来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第一,中美贸易产品缺乏价格需求弹性,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进出口数量的影响微乎其微;第二,中美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贸易产品的互补性对就业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第三,人民币急剧升值对于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和提高其就业率并非有效,敦促人民币升值不符合中美两国的贸易分工原则。
关键词:
汇率变动 贸易收支 就业率
[期刊] 求索
[作者]
曾炜
在国际法日益碎片化的今天,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制与环境保护、公共道德保护等非贸易规则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一般例外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贸易规则与非贸易规则之间的冲突,但同时必须满足必要性检验的要求。我国今后在保护国内非贸易重要目标时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首先,必须使措施的相关文件与WTO法有关联;其次,必须符合必要性检验的三个要件,亦即权衡争议措施所保护的利益或价值的重要性、该措施对实现目的的贡献程度,及该措施对贸易限制性的大小;最后,更需使相关措施的实施方式,符合GATT第20条前言的要求。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梦
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受地缘政治和中美两国战略调整等因素影响,中美之间出现了频繁的贸易摩擦,两国高层之间也就解决经贸问题进行了多轮对话,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中美两国的矛盾分歧依然较大。面对两国之间不容乐观的贸易形势,我国学者运用地缘政治经济学理论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了解决中美贸易争端模型的均衡策略。该书就是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7月出版的《大国经贸:新国际贸易冲突理论构建与中美经济关系》(周园、刘文革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建国 徐苹苹
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依据中韩两国产品贸易数据,考量萨德事件对中韩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萨德事件引发的中国消费者抵制运动使得韩国向中国的出口损失幅度达到近30%,受影响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替代性较高的日常生活消费品领域,韩国对华电子产品贸易并未受到萨德事件冲突的影响,侧面说明了中国官方表现出相对理性与克制的态度,韩国向中国出口的后果更多地来自民间自发性消费抵制;冲突带来的进口替代效应使得第三方出口国如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从萨德事件中受益,这些国家扩大了对华出口,但是这种进口替代效应具有短期性,随着时间的推延逐渐消失。
关键词:
政治冲突 消费者抵制 萨德事件 贸易转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丁赛赛 谭鸿益
2010年6月30日,世贸组织公布对空客补贴案的初步裁决,认定欧盟国家为空客提供的部分支持构成非法补贴,而且空客公司接受补贴与波音公司遭受的负面影响之间存在一些关联。7月21日欧盟委员会则表示将对世界贸易组织裁决欧盟非法资助空中客车提出上诉,将挑战该判决大部分的关键结论。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缪东玲
近年来,木材非法采伐及其相关贸易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分析了木材非法采伐及其贸易全球治理的进展、成效和局限性。然后在探讨木材及木材制品国际贸易特殊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治理的前景。分析表明:(1)全球治理由实施绿色公共采购政策/负责任采购政策,制定FLEG/FLEGT行动计划和签订国际/双边贸易协议,通过相关法案等三个阶段组成。(2)普遍缺少系统的成效评估。(3)由发达国家主导,并未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林情;木材合法和可持续采购体系十分复杂,不少体系强调独立的第三方认证、全面的可追溯性和众多配套条件,实际上已筑起了非关税壁垒。如无适当规制,贸易争端在所难免。(4)打击木材...
关键词:
木材 非法采伐 贸易 全球治理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谢地 张巩
传统贸易模型和新贸易模型均认为贸易可以产生双赢的结果,通过贸易各国的福利水平都会得到提高。当然,这个结论是建立在规模收益递减、完全竞争市场等严格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对原始模型的假设进行修正,即考虑到产业具有保留性,后来者通过学习技能能够实现追赶的情形,就会发现贸易国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国家利益冲突,对一国最有利的结果往往不利于另一国。这就意味着国际贸易在某些条件下是一种零和竞争的结果。国际贸易中的国家利益冲突使各国频繁使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以应对贸易引发的竞争。当前,从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内在动机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会有更多的产业与美国在贸易领域展开竞争。中美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正逐步被竞争关系取代,遏制中国的崛起与赶超,同时为美国能够在中国发展中谋取更大的利益,是美国的现实诉求。如果美国无法达到这一既定战略目标,中美贸易战就有可能一直处于持续并升级的重复博弈之中。据此,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我们应保持强大且理性的战略定力,制定符合多重博弈特征的博弈应对策略。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国家利益冲突 多重博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能生 洪联英
文化冲突是导致贸易摩擦或冲突的最深层诱因。论文发展了一个文化冲突国际贸易模型,并运用模型考察了文化冲突的贸易效应。研究发现:文化冲突使进口国的贸易数量结构改善,出口国的贸易数量结构恶化;文化冲突使进口国的贸易收益多重化,出口国的贸易收益降低;文化冲突使进口国工人的福利得到增进,出口国工人的福利受到损失。结论表明,文化冲突已成为全球化条件下贸易保护的新手段和贸易发展的显著障碍,这一研究为应对我国贸易摩擦高发问题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文化冲突 贸易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