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3)
- 2023(6531)
- 2022(5810)
- 2021(5327)
- 2020(4383)
- 2019(10201)
- 2018(10258)
- 2017(18777)
- 2016(10033)
- 2015(11254)
- 2014(10885)
- 2013(10529)
- 2012(10013)
- 2011(9160)
- 2010(8816)
- 2009(8123)
- 2008(8156)
- 2007(6915)
- 2006(6304)
- 2005(5715)
- 学科
- 济(38561)
- 经济(38523)
- 管理(27783)
- 业(22004)
- 贸(18013)
- 贸易(18003)
- 企(17819)
- 企业(17819)
- 易(17428)
- 方法(15846)
- 数学(13132)
- 数学方法(13001)
- 环境(12312)
- 地方(11023)
- 农(11006)
- 学(9397)
- 中国(8797)
- 财(8503)
- 业经(8346)
- 划(7656)
- 关系(7427)
- 制(6882)
- 出(6862)
- 农业(6589)
- 和(6144)
- 理论(6020)
- 体(5900)
- 口(5702)
- 出口(5691)
- 出口贸易(5691)
- 机构
- 大学(140749)
- 学院(139835)
- 济(58094)
- 经济(56896)
- 研究(53191)
- 管理(48242)
- 理学(41454)
- 理学院(40932)
- 管理学(40177)
- 管理学院(39954)
- 中国(38464)
- 科学(33969)
- 京(30926)
- 所(27206)
- 农(27026)
- 研究所(24949)
- 财(24135)
- 中心(23702)
- 业大(22708)
- 江(21942)
- 农业(21682)
- 院(20584)
- 财经(19319)
- 北京(18955)
- 范(18870)
- 师范(18593)
- 经济学(17880)
- 经(17461)
- 州(17060)
- 科学院(16305)
- 基金
- 项目(98138)
- 科学(75602)
- 基金(70404)
- 研究(69652)
- 家(63638)
- 国家(63149)
- 科学基金(52058)
- 社会(43712)
- 社会科(41265)
- 社会科学(41250)
- 省(38356)
- 基金项目(37395)
- 自然(34415)
- 自然科(33474)
- 自然科学(33462)
- 划(32912)
- 自然科学基金(32823)
- 教育(30653)
- 资助(28543)
- 编号(27534)
- 重点(22997)
- 发(22352)
- 成果(21902)
- 部(21424)
- 创(20261)
- 科研(19515)
- 课题(19507)
- 创新(19120)
- 计划(18932)
- 国家社会(18411)
共检索到213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余官胜
在经济全球化和环保理念的推动下,贸易开放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较为热门的议题,然而以往的文献却仅集中于分析贸易开放对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而忽视了对污染治理的影响。本文则着眼于分析了贸易开放和FDI对污染治理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发现贸易开放和FDI能通过影响产品价格和资本利率对污染治理产生影响;并且利用工业废水治理数据通过实证发现进口贸易会提高污染治理水平,而出口贸易和FDI则会降低污染治理水平。针对理论和实证研究所得的结论,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贸易开放 FDI 污染治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司言武 全意波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安国 蒋美英 杨开忠 史季铧
本文以中国工业废水排放治理为例,以1993~2007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经济计量模型针对环境政策与环境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和交叉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环境政策和环境技术创新对于工业企业的废水减排行为具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环境政策和环境技术创新之间具有双向促进作用;从全国和区域层次来看,环境政策的边际减排效果与环境技术创新的边际减排效果之间并无大的差别;环境政策的边际减排效果与环境技术创新的边际减排效果依中部地区高、东西部地区低的规律分布;单位GDP工业废水减排量随工业经济活动水平的上升而递减。
关键词:
环境政策 技术创新 交叉效应 区域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晓叶 米彦香 许东海
利用2005—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工业废气排放量与工业废气治理投资的双向模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工业废气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地区性差异,以深入研究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的耦合性。研究发现:工业废气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之间存在双向非线性关系,即双向的倒"U"型关系,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工业废气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之间存在一个优化区间,即工业废气治理投资的对数大于10.583和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对数大于12.992。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双向性倒"U"型关系显著且稳定,而中部地区却为"U"型和倒"U"型互存的情况,既不显著也不稳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建华 吴林香 吴儒练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鄱阳湖区面临着人口剧烈增长、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趋势,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日益变得严重。湖泊富营养化现象的出现,生态系统面临恶化,对当地人体健康、生态安全以及生产、生活和旅游业发展已构成重大威胁,也成为当前鄱阳湖区生态安全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安全现状,工业废水排放量大、重复使用率低和工业废水中的多种不达标因素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对鄱阳湖工业废水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对监测系统加强管理的办法。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安全 工业废水 治理措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随军 王雅芬
一、产业集聚与污染严重同时并存,小城镇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 1.产业集聚是小城镇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来看,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及中期阶段,工业化起着城市化的“发动机”和“孵化器”作用。1998年的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浙江全省897个小城镇(不包括县所在的城关镇)的镇区面积为1672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64%;总人口447.02万人,占全省的10.1%,人口密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16倍;镇区共有企业45458家,企业从业人员达168.19万人,占小城镇总人口的37.62%,而这些人员中,从事第二产业的154.20万人,比例高达91.7%。这是因为城镇对经济社会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匀
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成了严重的问题;最近十几年来,环境污染进一步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性甚至全球性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环境污染是没有国界的。经济越开放,环境越易受外因造成的变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探讨开放、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开放经济中环境污染的发生、传递的机制和治理对策,对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和保护环境,对于转变发展战略和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海良 王若梅 庞庆华
区域经济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给我国带来巨大社会福利的同时,其背后隐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威胁问题也愈发严重。基于2003~2012年中国工业废水污染的5类污染物,利用熵值法计算工业废水污染指数,然后构建工业废水污染弹性系数和综合变动系数,考察我国工业废水污染与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污染弹性系数总体上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综合变动系数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说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不能主动促使工业废水污染情况自发好转,生态建设需要国家其他宏观政策的约束和驱动。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国家需要通过政策的约束和驱动来协调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推进绿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宁 阳景
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2007—2013年浙江省各工业行业工业废水完全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指数分解模型将工业废水流量变化分解为技术效应、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以此来分析工业废水流量变化的规律和行业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废水直接排放强度与完全排放强度差异显著,时间序列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排放强度体现的技术效应和各工业行业产值比例体现的结构效应对浙江省工业废水流量呈现出正向减排作用,而规模效应则是工业废水排量增加的最大助推因素。以此结果为根据,提出治污减排的相应政策建议及发展方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惠茹 陈志国
环境污染投资的基本任务,就是降低和消除环境破坏,使污染状况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从而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因此,需要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应的界定和测度,形成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为实现环境质量的真正改善提供科学依据。一、重视提升污染治理投资效应的现实意义党十八大强调指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邓柏盛 宋德勇
本文通过对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FDI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对外贸易则恶化了我国环境,发达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向我国转嫁污染,"污染避难所"假说在我国得到证实。通过对比分析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得出:我国的环境污染与人均GDP之间呈现出正"U"形关系,不符合EKC假说,但是面板数据选择的样本符合EKC假说。以上结论与之前的大量实证研究结果不一致,本文给出了合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罗经华 徐少君
通过对我国1993-2006年间29个省市的对外贸易、FDI对环境污染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分析,发现我国环境污染存在着显著的一阶滞后正向动态性,当期和滞后期出口加剧了环境污染,而进口则更大程度地抑制了环境污染,FDI却仅仅显示了对环境污染的滞后作用,同时也体现了环境污染的规模效应和技术效用;在三大地区中,东部地区的进口对环境污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贸易与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促进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钟凯扬
基于PVAR模型,采用我国近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对外贸易、FDI和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为提高分析结果的稳健性,采用工业三废为污染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带动了环境污染,并有多期滞后影响;FDI对环境的直接影响较小,但通过带动对外贸易增长,间接增加了环境污染;近20年对外贸易和FDI对环境污染的总体效应较小,但污染排放具有较强惯性,当期排放会有多期影响,而且长期来看对FDI和对外贸易有一定抑制作用。
关键词:
对外贸易 FDI 环境污染 PVAR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沈克颖 罗冬林 刘红
面对环境污染危机,根据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任务的复杂性以及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提出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模式的选择路径,即在跨界水污染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以政府治理为主导、柔性地融合运用科层治理模式、市场治理模式和网络治理模式。研究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基础,对这三种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加以对策性选择和柔性运用,以期实现利益补偿下的区域利益共享,从而促进区域产业、能源等合理调整,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区域 大气污染 治理模式 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