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81)
2023(9577)
2022(8195)
2021(7343)
2020(6131)
2019(14254)
2018(14143)
2017(26423)
2016(13981)
2015(15829)
2014(15641)
2013(15651)
2012(14970)
2011(13800)
2010(13833)
2009(12681)
2008(12159)
2007(10649)
2006(9828)
2005(8938)
作者
(43257)
(36457)
(36352)
(34300)
(23154)
(17656)
(16517)
(14159)
(13933)
(12928)
(12709)
(12214)
(12128)
(11526)
(11505)
(11253)
(10785)
(10704)
(10691)
(10438)
(9184)
(9046)
(8879)
(8525)
(8237)
(7977)
(7964)
(7756)
(7557)
(7240)
学科
(81629)
经济(81573)
管理(32019)
(28489)
方法(27045)
数学(23907)
数学方法(23706)
地方(23700)
(20452)
贸易(20440)
(19724)
企业(19724)
(19704)
(18359)
中国(16766)
(16047)
地方经济(14509)
业经(14351)
农业(12922)
(11458)
环境(10836)
(10072)
关系(9771)
(9262)
金融(9259)
(8761)
(8691)
理论(8572)
(8524)
经济学(8454)
机构
大学(207789)
学院(206745)
(97980)
经济(96244)
研究(82245)
管理(70308)
理学(60023)
中国(59548)
理学院(59168)
管理学(58099)
管理学院(57726)
科学(50209)
(44639)
(42866)
(40610)
(39450)
研究所(39082)
中心(35753)
业大(32590)
(32415)
农业(32172)
经济学(31665)
财经(31195)
(29898)
经济学院(28351)
(28184)
北京(28090)
(27906)
师范(27545)
科学院(26002)
基金
项目(137008)
科学(105926)
基金(98725)
研究(96973)
(88589)
国家(87894)
科学基金(72484)
社会(62561)
社会科(59279)
社会科学(59266)
(53100)
基金项目(52094)
自然(46315)
(45140)
自然科(45126)
自然科学(45110)
自然科学基金(44304)
教育(43072)
资助(40509)
编号(37450)
(32489)
重点(31909)
成果(30613)
(29927)
(27646)
课题(26977)
国家社会(26804)
科研(26255)
创新(26038)
发展(25843)
期刊
(115178)
经济(115178)
研究(66990)
中国(42262)
(36743)
学报(36512)
科学(32307)
(29263)
大学(27072)
管理(26233)
学学(25709)
农业(25163)
经济研究(20556)
教育(18412)
(17467)
金融(17467)
技术(17094)
(17090)
问题(16322)
业经(16037)
财经(16009)
国际(15748)
(14144)
(13868)
世界(12534)
技术经济(11232)
资源(10309)
统计(9627)
(9516)
商业(9336)
共检索到327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黄玖立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韩国、香港等东亚“四小龙”相继实现经济“起飞”,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增长速度。从实证的角度,东亚经济快速增长基本可以归结为投入要素的积累。但这种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较小的发展模式也招来 Krugman 等人的猛烈批评。本文回顾了贸易开放条件下的增长理论,通过对各种模型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东亚经济快速增长的机理和作用条件。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东亚经验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笔者采用逐步回归法和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要素结构变动因素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存在但不显著,要素积累特别是资本积累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表明曾经在发达经济体工业化过程中一再演示的社会经济结构上的转变在中国迄今远未完成;这也意味着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要素积累方面转向要素结构变动方面,要素结构变动过程中产生的效率改进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永远  
人力资本积累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外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什么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在经济转型期20世纪80年代呈现收敛而90年代后发散?人力资本究竟是怎样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已有的经验研究没有考虑人力资本积累自身的收敛性,因而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本积累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联立互动关系。本文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估计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增长的联立模型,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存在自身收敛性,人力资本增长率与地区经济增长率存在同向变化特征;同时,人力资本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直接发散和间接收敛双重效应,欠发达地区较高的人力资本增长率是导致20世纪80年代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的一个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燕  
亚洲开发银行12月11日公布报告说,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改善、内部消费需求强劲,今年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将达到6.1%.明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6.6%。 报告指出,今年第三季度东亚国家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大大改善。由于公司收入增加,全球股市继续止跌回升。而且总体来说,美国、日本经济都出现了积极的复苏势头,欧洲经济形势也在好转,这些都为东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育红  赵冉  
教育和人力资本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从教育与劳动力、物质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关系入手,分析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并推导出教育作为要素积累、效率提升和资本互补的三项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教育人力资本既可以作为"要素积累"直接作用于产出,也可以通过"效率提升"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层次教育人力资本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同;教育人力资本还通过与物质资本的互补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为此,要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战略重点推进;加大力度发展精英型高水平大学;加大力度推进大众化普及性高等教育的实践性应用型转型;加速推进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协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金戈  张冰  
我们认为公共政策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本文通过比较研究香港和台湾在其快速增长的年代里的政策实践,来分析不同的公共政策对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这三种投入要素积累的作用,并试图得到一些经验性的结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吕冰洋  于永达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是同时受经济转轨、新古典式增长和二元经济结构三方面影响,通过发展战略转变、产权改革、技术模仿、价格市场化等因素,它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三方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角度出发,运用非参数方法对中国各省市经济增长中这三方面作用进行分解,从而说明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变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钱志权  杨来科  
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使东亚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和主要生产网络,这对东亚各经济体的碳排放效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和东盟1995至2012年间的碳排放效率,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东亚地区碳排放效率有整体下降趋势,各经济体之间碳排放效率差异比较大,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垂直分工、零部件贸易、高排放产业是东亚生产网络的主要特点,贸易开放和投资自由化使这一地区碳排放效率进一步恶化,而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则有助于改善碳排放效率。中国政府必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连玉君  
本文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了影响地区差距的相关要素 ,认为初始人力资本存量、地区间人力资本流动和人力资本的激励制度差别都会显著地影响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因此 ,进行长期的人力资本积累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提出了西部地区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的“两阶段模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瑾  张旭  王硕琦  
本文构建13个东亚样本国家1990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东亚地区的贸易发展和人均收入负相关,存在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加现象;二是东亚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东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可以依据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理论框架进行未来产业升级与调整;三是东亚地区受外部冲击影响较大,需要加强东亚区域政策协调来共同抵御外部冲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肖远  
由日本学者提出的东亚经济合作形式“东亚经济圈”包括中国,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四国;本文所称东亚地区专指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四国。80年代中后期,东亚地区各国在特殊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分别进行结构调整和重视加强区域性经济合作,由此,东亚地区内部市场已出现了既有竞争又有互补的接力机制,以及既有高科技产品又有初级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巩鑫  唐文琳  穆军  
文章利用1990—2016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系统GMM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要素积累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要素积累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且金融发展对要素积累又具有显著作用。现阶段金融发展规模通过要素积累的中介作用,可以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效率通过要素积累却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管怀鎏  
治理整顿结束以后,我国经济再次步入快车道,连续两年的两位数增长率已充分显示出其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诸多矛盾开始初露端端倪,其中,外贸收支失衡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据统计,1992年我国经济增长率由1991年的7.0%跃升到12.8%,实际外贸收支便由1991年的顺差40亿美元跌到逆差40亿美元;1993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3%左右,实际外贸逆差也进一步扩大到121.8亿美元.外贸收支失衡逐步加剧已经开始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顺利运行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尽快制定出有效的对策措施,实属当务之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国有  
中国未来15年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速度和质量仍是发展的焦点。在21世纪的前50年,农村仍然是内需增长、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根据地”。经济增长面临能源资源短缺的挑战,用30年的时间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基础。建设良好的国际交流环境和周边环境,长期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互利共赢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道路。推进民营化进程,从地方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因素出发,增强中国经济活力及其增长的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