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9)
2023(8656)
2022(7153)
2021(6952)
2020(5920)
2019(14075)
2018(13805)
2017(26033)
2016(13628)
2015(15896)
2014(15679)
2013(15361)
2012(13739)
2011(12688)
2010(12749)
2009(11739)
2008(11523)
2007(9775)
2006(8514)
2005(7665)
作者
(38282)
(31815)
(31792)
(30204)
(20194)
(15076)
(14533)
(12582)
(12098)
(11195)
(10876)
(10749)
(10060)
(10043)
(9822)
(9773)
(9597)
(9100)
(9095)
(9061)
(7891)
(7746)
(7654)
(7151)
(7094)
(7046)
(6864)
(6612)
(6354)
(6255)
学科
(64596)
经济(64548)
管理(35185)
方法(33431)
(31018)
数学(30705)
数学方法(30192)
(23808)
企业(23808)
(22787)
贸易(22776)
(22197)
中国(18692)
(15070)
(12738)
业经(11415)
(11089)
关系(9750)
地方(9697)
(9691)
(9621)
农业(9489)
理论(8903)
环境(8730)
(8645)
银行(8628)
(8468)
金融(8468)
(8397)
技术(8054)
机构
大学(200406)
学院(198026)
(95392)
经济(94044)
管理(76678)
研究(70209)
理学(66952)
理学院(66270)
管理学(65045)
管理学院(64699)
中国(53607)
(42073)
(39608)
科学(39482)
(34248)
财经(32163)
研究所(31379)
经济学(31321)
中心(30472)
(29656)
(29549)
经济学院(28399)
业大(27143)
北京(26929)
(26185)
(25216)
财经大学(24168)
(24010)
师范(23807)
农业(23279)
基金
项目(134090)
科学(107007)
基金(101242)
研究(97788)
(88593)
国家(88013)
科学基金(75359)
社会(65399)
社会科(62457)
社会科学(62442)
基金项目(51981)
(48485)
自然(47155)
自然科(46180)
自然科学(46172)
自然科学基金(45390)
教育(45347)
资助(43203)
(41816)
编号(37455)
(31605)
重点(30444)
成果(30160)
国家社会(29048)
(28831)
(28065)
教育部(27673)
中国(27433)
创新(26441)
人文(26169)
期刊
(95116)
经济(95116)
研究(60208)
中国(37058)
(28475)
学报(28220)
管理(27724)
科学(27634)
(25834)
大学(22430)
学学(21168)
经济研究(18906)
教育(18768)
农业(18328)
(18056)
技术(17215)
财经(16053)
国际(16011)
(15708)
金融(15708)
(14024)
问题(13824)
业经(13618)
世界(12555)
统计(12421)
(11143)
(10910)
技术经济(10450)
决策(9866)
商业(9128)
共检索到289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翔  黄建忠  
政府规模的膨胀是否源于贸易开放?在学术界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本文基于中国1997-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和GMM估计研究了贸易开放、要素禀赋对政府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研究中贸易开放和要素禀赋对政府规模的影响被低估,政府在贸易开放中扮演"守夜人"角色,贸易开放对政府规模的膨胀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要素禀赋对政府规模的扩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两者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此外,两者对政府规模的影响呈现显著区域差异。这一结论在考虑到不同的代理指标和样本特征影响后依然稳健。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就贸易开放、要素禀赋和政府规模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鲁晓东  
本文利用中国21个省区市1995~200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要素禀赋特征对中国收入差距具有相当的解释力,耕地、资本对收入不平等有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劳动力等因素却倾向于扩大收入差距;对外贸易显著影响了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外贸易与不同的要素禀赋结合对收入分配所产生的联合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对外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呈现出城乡、地区差异性。除此以外,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失业率与以非国有化为特征的经济改革对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傅京燕  周浩  
近年来有关贸易与环境的研究围绕着污染避难所假说(PHH)和要素禀赋假说(FEH)逐步展开。本文以我国省际层面的数据资料为依据,对上述假说进行了细致的实证研究,检验贸易开放和经济增长是否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改进。分别使用衡量环境质量的两个指标(污染强度和人均污染排放量)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1998-2006年期间30个省份(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污染强度的回归结果支持PHH但不支持FEH,即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收入使污染强度较低,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资本使污染强度较低。人均污染排放量的回归结果既不支持PHH也不支持FEH,即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收入使污染强度较高,一个地区较高的相对人均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京燕  
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在导致贸易壁垒不断削减的同时,各国的环境规制却随之不断提升。本文使用世界银行的产业污染排放系统(IPPS)对我国制造业进行细分,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方法,把环境规制因素和要素禀赋因素同时引入到对贸易模式的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使我国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这表现为更多地专业化于清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即使总的污染排放有所增加,但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强度会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贸易开放使外资的流入增加,而资本累积是影响污染排放强度的主要因素,这必将导致我国的制造业结构更多地转向污染产业。因此,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污染排放必呈上升态势。针对污染排放增加的原因,有效地利用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莉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国的数据表明,仅仅利用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能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把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技术差异纳入要素禀赋理论以后,要素禀赋理论的解释力大大加强。也就是说,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的差异这两个因素已经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和8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的成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雄浪  胡运禄  杨林  
传统经济学认为,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差异的产生归结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认为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将形成中心—外围空间经济结构。以多地区自由资本模型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表明,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要素禀赋质量以及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市场规模因素,虽然要素禀赋数量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毕竟不起主要作用。由此,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在于扩大落后地区的市场规模与提高要素禀赋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叶迪   史青   陈启斐  
本文以不同年龄的收入差异作为切入点,从贸易开放角度剖析了大龄劳动者就业困难的市场原因。我们先构建一个包含贸易成本、技术革新和劳动者双重技能要素的理论模型,厘清了出口扩张影响年龄收入差异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2-2014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作为出口扩张的典型事件,验证了出口扩张通过提升“迭代型”相对“经验型”技能要素的回报,提升(降低)年轻(大龄)劳动者的相对收入。此外,我们还发现在老龄化更严重的地区中,出口扩张提升年轻劳动者相对收入的幅度较小;出口扩张对年龄收入差异的影响更多体现在产业内和职业内,并未体现出性别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月梅  孙群力  
本文利用我国28个省市区1978~2006年的数据,检验了我国贸易开放与地方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与全国各地区的政府规模显著正相关,即随着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地方政府规模随之扩大。分地区的检验结果表明,贸易开放程度最高的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其政府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贸易开放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对政府规模的影响则显著正。即使是采用滞后的数据进行检验,贸易开放度与各地区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依然是稳健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俊  张家峰  
Ethier(1982)提出,在存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要素禀赋理论仍然成立,并且产业内贸易是国际要素流动的一个补充;然而,该文的分析依然存在诸如缺乏解析解等一些不足之处。沿袭Ethier(1982)的建模思想,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规模收益递增的2×2×2国际贸易理论模型,获得各内生变量的解析解,并对产品转换曲线的形状和要素禀赋理论的四个基本定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文以更加严谨的方式证实了Ethier(1982)的观点,并且得出一些新鲜结论,尤其发现即使在两国完全专业化分工状态下,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依然成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太明  
针对贸易开放、人口规模和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之间联系究竟是驱动促成还是补偿所致的争论,本文基于中国29个省份1978—2013年三个维度样本数据,首先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地方政府规模具有正向影响,人口规模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不确定,人口规模对贸易开放存在正向影响。采用多种内生性处理方法的估计表明,贸易开放对地方政府规模的正向影响是因果性的。上述结论在不同的估计方法、数据类型、模型设定下均十分稳健。人口规模并未在贸易开放与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正向联系中起到居间驱动作用,贸易开放基于风险补偿机制直接推动了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不断膨胀。因此,伴随"一带一路"的有序推进,适度提高地方政府在民生领域的支出规模可能势在必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曲如晓  杨修  
本文基于中国与8个主要文化贸易伙伴2000—2010年的文化产品贸易数据,从本地市场效应与要素禀赋优势的角度,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决定了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相对规模,并逐渐取代传统的要素禀赋优势成为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发展的新源泉。本地市场效应主要存在于印刷类和视觉艺术品贸易中,对贸易相对规模的影响明显高于要素禀赋优势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炳南; 段芳;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区1999~2009年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动态面板模型,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从全国与区域两个层面就国际生产分割、要素禀赋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际生产分割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促进了东部与中部工业集聚,阻碍了西部工业集聚,影响程度依次由强变弱;各区域的要素禀赋差异对工业集聚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其中,金融要素、政府要素在东中部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影响程度递减,在西部则无显著作用。技术要素促进了东部工业集聚,本地市场效应、自我集聚能力促进了所有区域的工业集聚,服务要素与人力资本要素则不能促进工业集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炳南  段芳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区1999~2009年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动态面板模型,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从全国与区域两个层面就国际生产分割、要素禀赋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际生产分割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促进了东部与中部工业集聚,阻碍了西部工业集聚,影响程度依次由强变弱;各区域的要素禀赋差异对工业集聚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其中,金融要素、政府要素在东中部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影响程度递减,在西部则无显著作用。技术要素促进了东部工业集聚,本地市场效应、自我集聚能力促进了所有区域的工业集聚,服务要素与人力资本要素则不能促进工业集聚。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晨  余威健  
本文运用中国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考察了FDI和劳动力要素禀赋的环境污染效应。结果表明,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劳动力要素禀赋会导致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显著提高,环境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得到改善。交互效应表明FDI与劳动力要素的共同作用会加剧环境污染,FDI有利于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而不是生产技术"清洁化"。进一步的区域异质性模型证实了劳动力要素禀赋优势会使中西部地区沦为"污染天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玉楠  李廷  
环境规制和要素禀赋均会影响某地区的比较优势,但环境规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污染密集型产业来说。文章建立产业环境污染指数来定义污染密集型产业,同时建立环境规制强度评价体系来计算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并以HOV模型为基础建立动态面板方程,对我国污染最为密集的四个行业的环境规制和出口贸易进行估计。估计的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是显著的,出口量和环境规制程度之间呈现出"U"型的关系,而且在现有经济水平下大多数制造业处于拐点左侧,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仍不利于产业发展和出口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