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42)
- 2023(14903)
- 2022(12664)
- 2021(11651)
- 2020(9839)
- 2019(22538)
- 2018(22288)
- 2017(42503)
- 2016(22582)
- 2015(25141)
- 2014(24742)
- 2013(24117)
- 2012(21780)
- 2011(19666)
- 2010(19456)
- 2009(17963)
- 2008(17529)
- 2007(14932)
- 2006(13099)
- 2005(11611)
- 学科
- 济(100320)
- 经济(100192)
- 管理(71544)
- 业(61731)
- 企(51329)
- 企业(51329)
- 方法(47324)
- 数学(42164)
- 数学方法(41732)
- 财(26839)
- 中国(25530)
- 贸(24113)
- 贸易(24101)
- 农(23793)
- 地方(23362)
- 易(23347)
- 环境(20523)
- 业经(20299)
- 制(19709)
- 务(16870)
- 财务(16827)
- 财务管理(16787)
- 学(16685)
- 企业财务(15922)
- 农业(15503)
- 划(14736)
- 融(14387)
- 金融(14383)
- 和(14137)
- 银(14009)
- 机构
- 大学(317036)
- 学院(316867)
- 济(137707)
- 经济(135072)
- 管理(126693)
- 理学(110448)
- 理学院(109330)
- 管理学(107621)
- 管理学院(107038)
- 研究(101821)
- 中国(76928)
- 京(64925)
- 财(63516)
- 科学(59531)
- 财经(51107)
- 中心(48015)
- 所(47764)
- 经(46495)
- 江(45616)
- 经济学(43664)
- 研究所(43313)
- 业大(43130)
- 农(42854)
- 北京(39721)
- 经济学院(39645)
- 范(39594)
- 师范(39245)
- 院(38296)
- 财经大学(38137)
- 州(36514)
- 基金
- 项目(222711)
- 科学(179100)
- 基金(166135)
- 研究(163614)
- 家(143384)
- 国家(142333)
- 科学基金(124988)
- 社会(108673)
- 社会科(103457)
- 社会科学(103433)
- 基金项目(88241)
- 省(85624)
- 自然(79651)
- 自然科(77790)
- 自然科学(77776)
- 自然科学基金(76351)
- 教育(74314)
- 划(71791)
- 资助(67123)
- 编号(64977)
- 成果(50926)
- 重点(50245)
- 部(50038)
- 发(48059)
- 创(46790)
- 国家社会(46470)
- 制(45147)
- 创新(43939)
- 教育部(43856)
- 课题(43472)
- 期刊
- 济(141761)
- 经济(141761)
- 研究(89587)
- 中国(55600)
- 财(49384)
- 管理(45078)
- 学报(42727)
- 科学(41455)
- 农(36793)
- 大学(34215)
- 学学(32471)
- 融(27573)
- 金融(27573)
- 技术(26732)
- 教育(26201)
- 财经(25153)
- 农业(25085)
- 经济研究(23277)
- 业经(22897)
- 经(21532)
- 问题(21346)
- 贸(19599)
- 国际(15861)
- 资源(15856)
- 统计(15836)
- 策(14904)
- 理论(14633)
- 技术经济(14537)
- 商业(14535)
- 现代(13692)
共检索到455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豫新 曹梦渊
文章基于2009—2019年黄河流域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城市的生态效率水平,进而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环境规制与城市生态效率的动态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在波动中有所提升,整体水平不高;贸易开放和环境规制均能促进城市生态效率提升,但环境规制的促进作用缺乏可持续性,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并不会使政府降低环境规制强度,贸易开放在受到城市生态效率的冲击时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上、中、下游地区差异化明显;此外,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贸易开放在环境规制促进城市生态效率提升的直接作用过程中产生了遮掩效应,这种遮掩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环境规制对城市生态效率的直接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力 程一凡 朱坤林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黄河流域34城市的生态效率,显示近年来沿黄城市生态效率偏低且呈下降趋势,动态上具有“上升—波动—下降”的阶段特征,空间异质性为下游>中游>上游,存在高值区与低值区的空间趋同分布,下游城市的纯技术效率提高较快,但是规模效率持续下降。经济增长、城镇化能显著提升生态效率,城市规模、财政支出占比对生态效率产生倒“U”型影响。据此提出中、下游城市群地区应强化创新驱动与生态技术转型,发挥集中治污的规模效应;沿黄特大城市要按照“瘦身健体、减量增效”要求调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游生态脆弱区或资源富集区城市应减弱政府财政依赖,在招商引资中强化环境规制,加强生态保护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 生态效率 黄河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力 程一凡 朱坤林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黄河流域34城市的生态效率,显示近年来沿黄城市生态效率偏低且呈下降趋势,动态上具有“上升—波动—下降”的阶段特征,空间异质性为下游>中游>上游,存在高值区与低值区的空间趋同分布,下游城市的纯技术效率提高较快,但是规模效率持续下降。经济增长、城镇化能显著提升生态效率,城市规模、财政支出占比对生态效率产生倒“U”型影响。据此提出中、下游城市群地区应强化创新驱动与生态技术转型,发挥集中治污的规模效应;沿黄特大城市要按照“瘦身健体、减量增效”要求调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游生态脆弱区或资源富集区城市应减弱政府财政依赖,在招商引资中强化环境规制,加强生态保护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 生态效率 黄河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刘茹迪 马红坤
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市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GIS空间分析、Moran’s I指数、ML指数等方法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演变特征,并进行空间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但正处于由低水平迈向高水平的“爬坡”阶段,其中下游地区的效率增长最快;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为技术进步,流域内农业规模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空间关联格局上,效率的空间依赖性不固定,但空间聚集性总体增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收敛特征,且工业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密度、财政支农力度、农业市场化程度会促进效率的空间收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刘茹迪 马红坤
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市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GIS空间分析、Moran’s I指数、ML指数等方法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演变特征,并进行空间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但正处于由低水平迈向高水平的“爬坡”阶段,其中下游地区的效率增长最快;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为技术进步,流域内农业规模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空间关联格局上,效率的空间依赖性不固定,但空间聚集性总体增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收敛特征,且工业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密度、财政支农力度、农业市场化程度会促进效率的空间收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明亮 刘芳毅 王欢 孙威
文章利用黄河流域65个重点城市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L指数,测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区位、时期差异特征,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①2001—2010年,上游城市增长动力源于绿色技术效率,中下游城市源于绿色技术进步,2011年以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普遍呈现增长趋势。②从全样本回归结果看,FDI全时段、第二阶段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第一阶段正向影响源于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阶段的影响系数略小,且对绿色技术效率的影响为负。③上游城市FDI在全时段、第一阶段影响为正,中下游城市在全时段、第二阶段影响为负,环境规制有正向影响,绿色技术效率提升仍是短板。相应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优化要素配置,注重规模效应,着力提升绿色技术效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制定差异化引资战略,提高FDI质量和水平;健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同监控机制,保障经济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加强绿色科技研发、提高投资成效和金融服务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建春 张安录
为了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演进与收敛特性。文章利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客观评估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值,分析基于区位邻接下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演化和收敛性,利用收敛性模型分析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离散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0.465,下游>上游>中游,省会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且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呈现增长趋势,但不存在完全的经济规模等级递增效应;黄河流域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性;黄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满足σ收敛性与β收敛性,各城市之间具有"追赶效应"并趋于各自的稳态,中游平均收敛速度最高。研究得出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偏低,且纯技术效率值高于规模效率值,各城市要积极考虑资源环境的胁迫效应,加强互鉴与学习,充分发挥"追赶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建春 张安录
为了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演进与收敛特性。文章利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客观评估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值,分析基于区位邻接下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演化和收敛性,利用收敛性模型分析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离散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0.465,下游>上游>中游,省会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且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呈现增长趋势,但不存在完全的经济规模等级递增效应;黄河流域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性;黄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满足σ收敛性与β收敛性,各城市之间具有"追赶效应"并趋于各自的稳态,中游平均收敛速度最高。研究得出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偏低,且纯技术效率值高于规模效率值,各城市要积极考虑资源环境的胁迫效应,加强互鉴与学习,充分发挥"追赶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岳立 任婉瑜 姚小强
水资源效率低导致的黄河流域水资源供求关系紧张是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阻碍。本文基于2007~2019年黄河流域56个城市面板数据,从河流生态水文分区视角进行划区。通过Super-DDF模型测度城市绿色水资源效率,构建Tobit模型来分析影响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流域整体绿色水资源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不同分区效率值差异明显;(2)城镇化、环境规制、水资源可用度和人力资本水平显著促进效率值的改善,水资源供求和水资源禀赋影响显著为负,经济发展水平对效率的影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曲线关系;(3)各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效率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本文对提升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效率,缓解该流域用水矛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永姣 王耀辉
核算产业贸易所引致的流域省区之间隐含碳流动及明确各省区间生态补偿对于黄河流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制定生态补偿条例具有现实意义。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率先测度了黄河流域九省区之间2015年与2017年隐含碳排放,并进一步明确测算出了黄河流域九省区间由于产业贸易带来的二氧化碳转移情况及生态补偿额度。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九省区碳排放总量呈现由东到西梯度递减,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呈现由东到西梯度递增。(2)黄河流域九省区主要碳排放部门为基础能源及二次能源生产部门、矿产品生产部门以及金属冶炼加工部门。(3)东中部省份是流域九省区之间转移和承接隐含碳排放转移最多的省份,流域九省区之间隐含碳转移呈现出明显的地理邻近效应和产业结构互补效应。(4)进一步对九省区生态补偿额度测算表明,生态补偿额度上并不呈现出明显的梯度赤字,而是由东向西的赤字—盈余空间格局转向中间赤字、两头盈余格局。这些结论为公平合理地制定以碳排放为基准的流域间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永姣 王耀辉
核算产业贸易所引致的流域省区之间隐含碳流动及明确各省区间生态补偿对于黄河流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制定生态补偿条例具有现实意义。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率先测度了黄河流域九省区之间2015年与2017年隐含碳排放,并进一步明确测算出了黄河流域九省区间由于产业贸易带来的二氧化碳转移情况及生态补偿额度。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九省区碳排放总量呈现由东到西梯度递减,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呈现由东到西梯度递增。(2)黄河流域九省区主要碳排放部门为基础能源及二次能源生产部门、矿产品生产部门以及金属冶炼加工部门。(3)东中部省份是流域九省区之间转移和承接隐含碳排放转移最多的省份,流域九省区之间隐含碳转移呈现出明显的地理邻近效应和产业结构互补效应。(4)进一步对九省区生态补偿额度测算表明,生态补偿额度上并不呈现出明显的梯度赤字,而是由东向西的赤字—盈余空间格局转向中间赤字、两头盈余格局。这些结论为公平合理地制定以碳排放为基准的流域间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依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倩 林映贞
基于中国2007—2018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科技创新、双重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呈“U”型特征,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不一;科技创新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体现在高级化而非合理化上,并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正式环境规制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分组研究表明,双重环境规制、科技创新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门槛模型显示,正式环境规制会由于科技创新水平高低变化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不同影响。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变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杰英
环境规制对不同来源、不同污染密度、不同性质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不同。论文将环境规制分为环境政策和执行力度两个方面,并将执行力度引入理论框架,分析环境规制对不同类型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进而用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实证分析发现:第一,环境规制对低排放行业外商投资企业不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高排放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二,环境规制对港澳台投资企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非港澳台投资企业不具有显著的影响;第三,环境规制对非独资企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独资企业具有非负的影响。论文结论在高污染行业监管、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环境政策 环境执行 FDI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杰英
环境规制对不同来源、不同污染密度、不同性质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不同。论文将环境规制分为环境政策和执行力度两个方面,并将执行力度引入理论框架,分析环境规制对不同类型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进而用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实证分析发现:第一,环境规制对低排放行业外商投资企业不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高排放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二,环境规制对港澳台投资企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非港澳台投资企业不具有显著的影响;第三,环境规制对非独资企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独资企业具有非负的影响。论文结论在高污染行业监管、环境政策执行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环境政策 环境执行 FDI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然 曹雅慧 陈东景 邹卓
为测度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现状及环境规制效果,文章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应假设,基于黄河流域沿线9省(区)面板数据,在测算生态福利绩效基础上采用PSTR模型研究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选择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传导作用。结果显示:(1)2009-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区)生态福利绩效均值处于非有效状态,分区域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格局;核密度图显示2015年后黄河流域沿线9省(区)之间两极化趋势有所减弱。(2)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非线性影响,但两者作用效果不同,其中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3)间接传导作用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在较低强度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作用中存在遮掩效应。(4)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实证结果稳健,且人均森林面积增加可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提升。基于结论提出建议:一是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作用,协调各省生态投入要素;二是统筹沿线资源,减少生态福利区域差异;三是把握环境规制强度阈值,完善环境规制措施;四是在保证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强制作用的同时,向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适当倾斜;五是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合理规划并有序推进城市公园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环境规制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实证检验:来自黄河流域的证据
贸易开放对我国不同区域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
污染产品贸易会诱使环境规制“向底线赛跑”?——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环境规制能否推动产业区域转移?——基于中国26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碳减排——基于180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以黄河流域为例
环境规制能否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环境规制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影响机理及门槛效应
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基于三大自由贸易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