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20)
- 2023(18481)
- 2022(15804)
- 2021(14792)
- 2020(12323)
- 2019(28818)
- 2018(28424)
- 2017(54558)
- 2016(28930)
- 2015(32680)
- 2014(32626)
- 2013(32180)
- 2012(29422)
- 2011(26439)
- 2010(26420)
- 2009(24456)
- 2008(23666)
- 2007(20226)
- 2006(17904)
- 2005(15924)
- 学科
- 济(134051)
- 经济(133920)
- 管理(82732)
- 业(77887)
- 企(63720)
- 企业(63720)
- 方法(57212)
- 数学(50090)
- 数学方法(49514)
- 中国(33891)
- 农(31823)
- 财(30967)
- 贸(28957)
- 贸易(28941)
- 易(28095)
- 地方(27651)
- 业经(27004)
- 学(24908)
- 制(21587)
- 农业(21542)
- 理论(19549)
- 务(19471)
- 财务(19395)
- 财务管理(19359)
- 环境(18810)
- 和(18636)
- 融(18560)
- 金融(18557)
- 银(18352)
- 银行(18311)
- 机构
- 大学(414999)
- 学院(412594)
- 济(181452)
- 经济(178053)
- 管理(163129)
- 理学(141344)
- 研究(141092)
- 理学院(139879)
- 管理学(137556)
- 管理学院(136835)
- 中国(106456)
- 京(87298)
- 科学(82184)
- 财(80054)
- 所(69195)
- 财经(64693)
- 中心(63024)
- 研究所(62938)
- 农(60382)
- 经(59048)
- 江(57869)
- 业大(57261)
- 经济学(56137)
- 北京(55483)
- 范(52942)
- 师范(52474)
- 院(51405)
- 经济学院(50483)
- 财经大学(48249)
- 农业(47018)
- 基金
- 项目(279097)
- 科学(220660)
- 研究(206034)
- 基金(204739)
- 家(177604)
- 国家(176216)
- 科学基金(152083)
- 社会(132586)
- 社会科(125874)
- 社会科学(125839)
- 基金项目(107791)
- 省(105733)
- 自然(97171)
- 自然科(94961)
- 自然科学(94940)
- 教育(94480)
- 自然科学基金(93252)
- 划(89229)
- 资助(85065)
- 编号(83146)
- 成果(66942)
- 部(62954)
- 重点(62106)
- 发(59823)
- 创(57791)
- 课题(56481)
- 国家社会(55569)
- 教育部(54757)
- 创新(54047)
- 人文(53147)
- 期刊
- 济(196422)
- 经济(196422)
- 研究(125649)
- 中国(74999)
- 管理(61018)
- 财(60941)
- 学报(59840)
- 科学(56700)
- 农(54255)
- 大学(46736)
- 学学(44032)
- 教育(42444)
- 农业(38139)
- 技术(37230)
- 融(35847)
- 金融(35847)
- 经济研究(33437)
- 财经(32138)
- 业经(29400)
- 经(27676)
- 问题(25926)
- 贸(25311)
- 国际(22497)
- 技术经济(21326)
- 世界(20592)
- 业(20470)
- 图书(19276)
- 统计(19072)
- 理论(18818)
- 商业(18305)
共检索到609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盘为龙 冯湜
本文采取以制度分析为基础的"Krueger—Bhagwati"范式作为理论依托,以Dollar系数作为衡量贸易开放度的指标,对1953~2004年中国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在于消除国内市场价格扭曲,减少非生产性寻利行为,提高了投资效率。同时,中国的确存在出口导向型增长,但这种增长方式为满足国外部门需求而挤压国内消费,容易产生经济波动。因此,对进出口采取一致激励的中性贸易体制是现阶段更为理想的体制选择。
关键词:
贸易开放 投资效率 经济增长 制度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包群 许和连 赖明勇
本文结合国外关于贸易开放度度量方法的新进展 ,选取 5种指标具体测算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开放度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 ,不同的度量方法、不同的贸易开放度指标导致了不同的结论 ,而且在这 5种度量指标中 ,只有外贸依存度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的增加 ,相对而言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远淼
本文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从贸易开放度视角对中国与印度经济增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国贸易开放度存在明显结构差异,中国以商品贸易为主,而印度服务贸易份额远高于中国;中国的总体贸易开放度高于印度,但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印度外贸加速发展而缩小;两国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略高于印度,但中国面临着由贸易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和外部失衡冲突问题。
关键词:
贸易开放度 经济增长 长期均衡 比较研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盘为龙
贸易开放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变迁。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在Krueger、Bhagwati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贸易体制与经济增长的制度分析框架,并以Dollar系数作为贸易开放度的指标,对1953—2004年中国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在于提高投资效率。同时,中国的确存在出口导向型增长,但这种增长方式为满足国外部门需求而挤压国内消费,容易产生经济波动。因此,研究证实,中性贸易体制是现阶段更为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
贸易开放 经济增长 制度分析 投资效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新飞 舒元
本文利用最新文献提出的"异方差识别法",研究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问题。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方法,对1992~200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通过影响要素使用效率促进省份经济增长,而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关系数为正数,中国省份经济仍以投资拉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微乎其微。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促进效应最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动态面板GMM估计较好地克服了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洁 张天顶
为了探求中国的开放政策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以及开放政策对不同区域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大陆地区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海南、重庆、西藏除外)1984-200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PanelData模型对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论认为开放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且通过研究发现这一促进作用存在着地区差异,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促进作用更大。
关键词:
贸易开放度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圆 赵莲莲
考虑到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的系统关联性,本文构建包含技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的环境质量方程,并将其中的收入变量内生化,从而通过相应的弹性系数反映出国际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直接和间接效应、长期和短期效应。利用中国跨省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影响的短期作用要小于长期,虽然短期内会带来环境的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间接引致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将超过规模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利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祺 范氏银
本文构建了1987-2011年中国省际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贸易开放对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在控制空间效应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是东中西部贸易开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和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存在空间异质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和连 包群 赖明勇
本文结合国外关于贸易开放度度量方法的新进展,选取5种指标具体测算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开放度,并且分析了各种指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度量方法、不同的贸易开放度指标导致了不同的结论,而且在这5种度量指标中,只有外贸依存度较好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贸易开放度 经济增长 外贸依存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新飞 舒元
许多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进一步的协整分析和改进的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贸易开放度对中国经济增长并不存在直接的长期作用机制。为解释上述问题,本文构造了产业专业化指数来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以生产率为权重的产业专业化指数能够较好地刻画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贸易开放度的增加,加快优势行业的技术进步,导致生产率较高行业的专业化生产,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蒋坦
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只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吗?本文在产品种类增加型的内生增长模型中,集中考察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产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在理论上论证了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此外,运用平滑转换回归(STR)方法对中国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贸易开放程度的高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效应;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而减少,但两者始终保持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贸易开放 经济增长 非线性 STR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包群 刘蓉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贸易开放是否与其他配套性政策形成有效协调,从而共同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第一类配套性政策指标包括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物价稳定、基础设施建设与研发投入等5种宏观经济因素;第二类配套性指标包括政府与市场关系、产品市场发育度、要素市场发育度、法制环境等5种市场化进程指数。结果发现,物价稳定、市场化进程与我国贸易开放形成了较好的政策互补,同时人力资本、金融发展等其他指标并未与贸易开放形成有效结合。
关键词:
贸易开放 经济增长 配套性指标 政策协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继勇 梁柱
关于贸易开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经济学界一直存在分歧,尤其表现在Rodriguez和Rodrik(2000)的评论中。在过去的十年中,数据的丰富和数据质量的提高,新的工具变量的发现以及新的计量方法的运用,使得该领域成为国际经济学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贸易开放的内生性表现,然后从工具变量法、倍差法、配对法和其他识别方法等四个部分展开介绍近年来在这些领域中控制贸易开放的内生性方法,重点关注新的工具变量的构造。应用这些控制内生性方法的研究表明,贸易对于人均收入具有显著地正效应,并且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全球化对收入的总体影响中,约有一半的效应是来自于纯粹的货物贸易的影响,另一半是来自于全球化的其...
关键词:
贸易开放 经济增长 内生性 工具变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立光 郭妍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作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贸易开放度对于GDP的直接拉动作用尚不明显,其主要是通过对总供给的影响间接带动经济增长,即通过促进资本形成、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要素生产率等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具有负效应,因此,提高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应该成为我国未来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