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8)
2023(5674)
2022(4692)
2021(4519)
2020(3638)
2019(8781)
2018(8552)
2017(15735)
2016(7923)
2015(9319)
2014(8927)
2013(9231)
2012(8700)
2011(8060)
2010(7728)
2009(7151)
2008(7146)
2007(5940)
2006(5279)
2005(4977)
作者
(21590)
(18342)
(18242)
(17551)
(11693)
(8666)
(8273)
(7154)
(6997)
(6525)
(6260)
(6041)
(5939)
(5838)
(5776)
(5686)
(5531)
(5368)
(5203)
(4851)
(4595)
(4342)
(4296)
(4131)
(4080)
(4066)
(3907)
(3669)
(3651)
(3631)
学科
(42409)
经济(42373)
方法(20984)
(20458)
贸易(20448)
(19964)
数学(19361)
数学方法(19313)
(18000)
管理(16663)
中国(15480)
(11937)
(9942)
企业(9942)
(9810)
(9040)
关系(9003)
农业(8329)
收入(8300)
(7629)
出口(7628)
出口贸易(7628)
(6622)
(6314)
银行(6305)
(6255)
金融(6255)
(6184)
业经(6109)
对外(5442)
机构
大学(123685)
学院(119533)
(70458)
经济(69842)
研究(48277)
管理(42618)
中国(37749)
理学(36884)
理学院(36520)
管理学(36189)
管理学院(35974)
(28195)
(25926)
经济学(25647)
科学(23584)
(23445)
经济学院(23430)
财经(23386)
(21859)
研究所(21379)
中心(19826)
财经大学(17767)
北京(17144)
(17123)
(17082)
(15947)
科学院(14949)
(14540)
社会(14274)
研究中心(14051)
基金
项目(78266)
科学(63011)
基金(61794)
研究(58762)
(53987)
国家(53660)
科学基金(45195)
社会(42538)
社会科(40673)
社会科学(40668)
基金项目(30853)
资助(26680)
教育(25754)
自然(25732)
自然科(25212)
自然科学(25205)
自然科学基金(24823)
(24313)
(21916)
编号(21025)
中国(20874)
国家社会(20383)
(20192)
教育部(18034)
重点(17653)
成果(17340)
(17241)
人文(16686)
社科(16446)
大学(16014)
期刊
(68997)
经济(68997)
研究(42036)
中国(23429)
(18585)
(16645)
科学(15935)
学报(15706)
管理(15526)
国际(15071)
经济研究(14954)
(14362)
大学(12916)
财经(12280)
学学(12232)
(11455)
金融(11455)
问题(11180)
世界(10999)
(10848)
农业(10338)
业经(8599)
(8228)
贸易(8228)
技术(8145)
教育(7388)
国际贸易(6890)
统计(6672)
(6536)
技术经济(6341)
共检索到184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熊永莲  谢建国  
本文采用2001—2013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贸易开放对中国生育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对中国的生育率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收入水平的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提升以及城镇化的发展都显著的降低了中国生育水平。结果表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城镇化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中国未来的人口生育率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在生育率下降、人口红利消散的今天,如何维持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晓磊  谢建国  张二震  
在一般均衡框架内构建了一个贸易"引力模型",采用我国和160个国家(地区)间14年的进口贸易数据,研究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与进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每提升1%,将引起进口下降1.97%~4.61%。这主要是由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以非消费品为主和进口企业融资严重依赖内源性融资导致的,因此在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初次收入分配结构改革中,应辅以刺激居民消费性进口需求和多元化企业进口融资渠道等政策措施,以稳定我国进口贸易规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美琴  祝平燕  王雅鹏  
国际上的许多实证研究都发现女性生育子女的数量与其劳动力供给是负相关的,然而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与生育率呈现正相关关系。目前,我国理论界尚未给出为何会员呈现正相关关系的合理解释。本文的研究表明,在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我国女性生育率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正相关关系是由制度原因造成的,而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初步形成条件下,正相关关系主要是由女性的议价能力提高造成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冯其云  朱彤  
基于2001—2011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重点探讨了贸易开放的作用。在实证分析中为了有效控制变量的内生性,依据地理特征构造了工具变量。实证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具有显著并稳健的负向效应,导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主要因素还包括资本产出比的提高、城镇失业率的上升及步入婚姻,而增加职工平均工资和提高技术女性劳动力的比重则会促进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上说,女性作为弱势群体较难被包含在贸易开放利益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抑制贸易开放的发展,而是要趋利避害,综合实施各种措施,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因此,增加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及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娟  
随着国际贸易专业化的发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对劳动收入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基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形势的演变及现状分析,探讨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对劳动收入带来的冲击影响,从完善进出口贸易监管政策、根据国际形势优化各区域产业布局、大力开发新贸易产业缓解劳动收入差异、推动企业积极创新进出口贸易合作方式、加大对农产品的投资及出口份额等方面,提出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增加劳动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宗省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并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程度也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中国劳动收入分配的整体状况。结合中国国情,对贸易自由化发展对居民劳动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居民的劳动收入分配差距随之扩大,但在对中国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依次进行分析后发现,进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会在整体上导致中国居民劳动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但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会逐渐缩小这一差距。因此,进出口贸易发展对中国居民劳动收入分配有着反向且互相协调的作用,必须区别对待。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秋运  魏下海  张建武  
本文试图为理解当前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下,研究国际贸易、工资刚性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表明,国际贸易会提高世界水平的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替代弹性,工资刚性促使要素在部门间重新配置,这使得这种影响进一步恶化。利用1995—2007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确认了上述理论预期,也即国际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工资刚性进一步恶化了这种影响。即便在控制其他潜在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种因素后,上述结论仍是显著且稳健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玖立  张龙  
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及关税数据,本文采用倍差法(DID)考察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报酬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显著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分所有制进行回归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主要是由私营企业带动的。进一步研究揭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源于在位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及低劳动生产率企业的进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少晔  应瑞瑶  
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过产业转移效应和S-S效应两种机制发挥作用。采用分时期和分地区的面板模型研究表明,产业转移效应是导致贸易开放扩大城乡劳动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S-S效应虽然具有一定的抵消作用,但需要满足较为苛刻的前提条件,随着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在劳动力市场相对完善的时期和地区能够发挥这一机制。因此,完善劳动力市场并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充分发挥S-S效应以抵消产业转移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是现阶段重要的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宁  李永杰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女性在家庭、就业等方面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女性劳动参与率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女性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是对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平等问题的衡量。文章利用1990~2012年82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贸易全球化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贸易发展对女性劳动参与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对于出口贸易,进口贸易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在不同年龄段,女性劳动参与率受到的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贸易开放度对55~64岁女性的劳动参与影响为正,促使该年龄段妇女"退而不休",而对15~24岁、25~34岁、35~54岁的女性劳动参与则存在负面影响,说明贸易对这些年龄段的女性劳动参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其云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中国2001-2010年贸易开放、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可见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正影响,技术进步则表现为负影响。除此之外,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效应的因素还有国有经济、产业结构及人力资本;而外商投资、资本产出比及银行部门扩张对其有负影响。从空间溢出效应看,贸易开放、技术进步、外商投资和银行部门扩张在空间上具有溢出效益,其他变量的空间溢出效益不显著。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怡  邵军  阚哲涵  
基于1990~2014年的跨国数据,实证研究贸易开放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分析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均值下降了5%以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的实证分析表明,整体上贸易开放抑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制度环境分组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高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资本密集型国家、资源密集型国家、制度环境良好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负影响,但是对于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劳动密集型国家、制度环境不佳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向中国贸易开放能够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特别是对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积极影响较强。上述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瑞琴  
本文在借鉴Jones与Kierzkowski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从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要素禀赋情况、发生国际产品内贸易行业的要素密集度以及相应行业的价格效应等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给发展中国家不同性质的劳动者带来的收入分配的影响,并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给出了缩小中国熟练劳动者和非熟练劳动者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东波  王洁华  
本文分析了1995~2007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并着重考察了贸易扩张和金融危机等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并未对这一作用机制产生实质性影响,实证分析验证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结论;劳动市场的双重工资弹性条件难以满足,是导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总体上呈现逆周期性特征的原因;此外,人民币汇率升值和人口因素也不利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围绕全球化贸易和双重工资弹性条件,我们提出了继续坚持开放、加快产业升级和降低工资刚性等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志浩  
开放经济下的收入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核心问题。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全球双边贸易数据库等,基于佩奇方法估计企业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进而研究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如何作用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研究表明,提升企业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使用混淆变量的影响阈值检验、工具变量和准自然实验等缓解内生性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通过要素成本、技术进步和工资提升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拓展分析发现,加大教育科技支持力度、提高国内上游供给能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规模,有助于缓解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作用。因此,应积极推动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二次分配和以慈善活动为代表的三次分配机制,加大财政、教育、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提升国内供应链的供给能力,积极培育国内市场需求潜能,进而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奋斗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