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7)
- 2023(13263)
- 2022(10822)
- 2021(9888)
- 2020(8072)
- 2019(18614)
- 2018(18358)
- 2017(33736)
- 2016(17926)
- 2015(20707)
- 2014(20720)
- 2013(20528)
- 2012(19283)
- 2011(17876)
- 2010(17826)
- 2009(16908)
- 2008(16503)
- 2007(14678)
- 2006(13507)
- 2005(12873)
- 学科
- 济(99636)
- 经济(99555)
- 管理(45408)
- 业(39930)
- 方法(33959)
- 数学(29770)
- 数学方法(29578)
- 企(29521)
- 企业(29521)
- 中国(29301)
- 贸(24469)
- 贸易(24452)
- 易(23706)
- 地方(22881)
- 农(22758)
- 业经(18640)
- 学(18463)
- 财(17521)
- 制(16989)
- 融(15670)
- 金融(15663)
- 银(14696)
- 农业(14683)
- 银行(14671)
- 行(14285)
- 地方经济(14061)
- 体(13748)
- 关系(13121)
- 发(12925)
- 环境(12651)
- 机构
- 大学(269292)
- 学院(264930)
- 济(130938)
- 经济(128762)
- 研究(105186)
- 管理(93581)
- 中国(82467)
- 理学(78523)
- 理学院(77592)
- 管理学(76369)
- 管理学院(75866)
- 京(58656)
- 财(58371)
- 科学(57280)
- 所(53142)
- 研究所(47637)
- 中心(45829)
- 财经(45540)
- 经济学(43512)
- 农(42008)
- 经(41583)
- 江(39998)
- 经济学院(39018)
- 北京(38152)
- 院(37673)
- 范(34844)
- 师范(34504)
- 财经大学(33627)
- 业大(33598)
- 农业(32547)
- 基金
- 项目(165618)
- 科学(130833)
- 研究(123660)
- 基金(122738)
- 家(107194)
- 国家(106421)
- 科学基金(89638)
- 社会(82498)
- 社会科(78342)
- 社会科学(78324)
- 基金项目(62469)
- 省(60155)
- 教育(55345)
- 自然(53328)
- 自然科(52152)
- 自然科学(52136)
- 划(51437)
- 自然科学基金(51238)
- 资助(50922)
- 编号(47888)
- 成果(40737)
- 部(38264)
- 重点(38125)
- 发(37865)
- 国家社会(36571)
- 中国(34361)
- 课题(34341)
- 创(33372)
- 教育部(33228)
- 性(31827)
- 期刊
- 济(152496)
- 经济(152496)
- 研究(92885)
- 中国(60375)
- 财(43859)
- 学报(40021)
- 农(39447)
- 管理(38125)
- 科学(37418)
- 大学(31241)
- 融(30534)
- 金融(30534)
- 学学(29038)
- 教育(27957)
- 经济研究(27689)
- 农业(26599)
- 财经(24593)
- 贸(23528)
- 技术(22520)
- 国际(22013)
- 经(21574)
- 问题(21217)
- 业经(21067)
- 世界(18220)
- 业(15332)
- 技术经济(14260)
- 统计(13533)
- 经济问题(12246)
- 商业(12135)
- 图书(11878)
共检索到439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斌 毛其淋
本文基于中国198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GMM方法对贸易开放、国内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经验检验。研究克服了变量内生性问题,纠正了传统研究中贸易开放和国内市场一体化因素对省际经济增长影响的低估问题。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和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人均GDP的平均贡献度分别为7.2%和17.9%,并且前者的作用随时间增强,而后者的影响有所减弱。此外,二者之间在促进增长方面存在替代关系,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别,即:贸易开放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而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内陆地区的影响更重要,这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统筹国内外市场,实现内外需平衡增长,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黄解宇 徐璋勇 翟艳
本文构建了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利用1995~2010年省际面板数,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并不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然而,在金融集聚不断深化的制度条件下,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得以显现,金融集聚程度越高的地方,能从市场一体化获得更多的收益。市场一体化程度高的地方,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越明显,二者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已显现。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银行业的集聚。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市场一体化改革和金融集聚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市场一体化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认真
该文通过对新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研究了国际贸易投资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分析了国际贸易投资一体化对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障碍,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国际贸易投资一体化 经济增长 传导机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柯善咨 郭素梅
本文利用相对价格方差法测度中国省级商品市场的对内开放程度,建立商品市场对内开放和地区经济增长联立方程,检验1995~2007年期间两者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内开放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方程估计结果显示商品市场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均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商品市场对内开放和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内生关系,这种相互促进的作用机制在经济不发达省份尤为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韬 闫中晓
本文探讨产业的规模经济性如何影响国内市场一体化的福利收益。基于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性的贸易模型,本文将国内制度性贸易摩擦降低的福利效应分解为贸易成本变动效应和规模经济强化效应,并重点评估规模经济强化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省份而言,制度性贸易摩擦降低的规模经济强化效应占总福利效应的比重超过25%。从全国尺度来看,规模经济强化效应占全国总福利的比重达32.6%。机制分析表明,制度性贸易摩擦降低引发的产业空间分工深化和地区产业专业化均为规模经济强化效应的重要来源。此外,投入产出关联对规模经济强化效应强度具有关键影响,服务业可贸易性和国际循环畅通程度也会影响规模经济强化效应的强度。拓展分析发现,降低空间摩擦和降低制度性贸易摩擦在提升规模经济强化效应上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本文为破除地区间制度性壁垒,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提供了政策依据。
关键词:
规模经济 市场一体化 贸易成本 福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菲 朱虹锟
省际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各地区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技术联系和互补依存关系,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通过采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在考察省际贸易的发展格局及主要特征基础上,利用基于引力方程的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边界效应系数的绝对值在1997—2002年增大,2002—2012年持续减小,2012—2017年继续增大,说明省际贸易壁垒呈现出先加深后减轻之后继续加深的波浪形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则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应加强省际贸易合作,打破行政边界壁垒,加强省份之间沟通,同时建议拥有开放优势的区域利用资源和信息优势,充分发挥自身高水平的发展力量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新飞 舒元
本文利用最新文献提出的"异方差识别法",研究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问题。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方法,对1992~200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通过影响要素使用效率促进省份经济增长,而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关系数为正数,中国省份经济仍以投资拉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微乎其微。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促进效应最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动态面板GMM估计较好地克服了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崔远淼
本文结合金融一体化研究最新进展与我国实际情况,从跨境资本流动视角建立起衡量我国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流量和存量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以存量指标衡量的金融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认为金融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进一步脉冲响应分析表明,金融一体化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体现出投资拉动型的粗放增长模式。
关键词:
金融一体化 测度 经济增长 理论与实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澈元 刘祯
中国的和平崛起及其责任意识使其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因此而逐渐形成以"隐性主导"为特征的中国角色。然而,国内市场的非一体化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角色的有效发挥。对中国而言,充分利用区域一体化的"改革创造效应"而尽力避免其"改革损害效应",保持国家对内对外的一体化进程协调一致,是应当采取的发展战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超亚 张卫国
基于2003—2021年中国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城市群内部和人口密度较低的城市中,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促进效应较为明显;市场一体化通过推动经济集聚、促进城市创新和助力产业分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中国省际贸易与省际投资”课题组
中国是一个正在改革开放的国家,其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梯度状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中国国内市场将面临着区域市场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建设问题,为此,确立合理的省际投资与省际贸易的格局及其发展方向,将有利于促进中国国内市场的发育。
[期刊] 预测
[作者]
孙博文 李雪松 伍新木 王磊
本文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法探讨了内生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利用199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经验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内生因果关系;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这种互动关系在中西部内陆地区表现更为显著。另外,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这意味着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东部沿海倾向于选择对外开放而不是促进本地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内陆地区则相反。政策启示是应进一步加强削弱地方市场分割的顶层设计,在提高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同时,建立缓解本地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之间"替代效应"的平衡发展机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子琦 罗长远
出口放缓这一现象开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受全球经济低迷和外部需求紧缩的冲击,中国进入了出口放缓的阶段。随着中美“脱钩”愈演愈烈,叠加紧张的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未来中国出口贸易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中国出口放缓的经济效应值得关注。文章以商品市场为例,利用1999—2019年省级出口贸易和商品价格数据,考察了中国出口放缓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为了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估计结果发现,出口放缓会倒逼和加快地区间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在采用更换解释变量、缩尾处理、长差分检验和更换工具变量等方法后,文章的结果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一效应尤其表现在沿海、加工贸易占比高和国有经济占比低的省份。文章还使用省份铁路货运量数据进行拓展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一省的出口放缓后,其省内,以及它与其他省份间的铁路货运量均显著增加。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是中国出口放缓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要顺势而为,破除行政边界对经济活动的束缚,为盘活国内循环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出口放缓 双循环 市场一体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龙志和 林志鹏 吴梅 吴小节
为研究珠三角商品市场一体化对珠三角各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效应,提出空间面板数据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商品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时滞性,并存在两类不对称性:相对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之间的不对称,相对落后地区之间的不对称。其中,商品市场一体化对相对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更有利,对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此外,商品市场一体化对研究对象的经济增长影响存在拐点,当商品市场一体化达到一定程度,其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发生反转。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秦柳方
一年来,世界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有了新的进展,有些区域经济贸易的合作发展,相当活跃;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也有新的进展,情况如下: 欧盟7国《申根协定》生效。1994年12月22日,《申根协定》执委会在波恩决定,欧洲联盟中的7国德、法、荷、比、卢、西、葡人员自由流动,这是欧洲一体化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个协定从倡议到实施,走过了10年的历程。从此,7国取消了相互间的边境身分检查,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