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2)
2023(7830)
2022(6580)
2021(6546)
2020(5521)
2019(13280)
2018(13049)
2017(24478)
2016(12722)
2015(14752)
2014(14422)
2013(13943)
2012(12704)
2011(11701)
2010(11760)
2009(10925)
2008(10686)
2007(9039)
2006(7859)
2005(7202)
作者
(34038)
(28360)
(28267)
(27173)
(18180)
(13464)
(12923)
(11221)
(10781)
(9975)
(9795)
(9496)
(9065)
(8990)
(8858)
(8832)
(8557)
(8132)
(8119)
(7783)
(7044)
(6854)
(6792)
(6503)
(6371)
(6252)
(6168)
(5794)
(5589)
(5531)
学科
(59485)
经济(59427)
管理(33903)
方法(30166)
(28141)
数学(27582)
数学方法(27105)
(22116)
贸易(22105)
(21955)
企业(21955)
(21554)
中国(19213)
(13007)
(12996)
(11118)
业经(9881)
关系(9767)
地方(9755)
(9646)
(8723)
环境(8496)
(8073)
银行(8072)
农业(8050)
(8036)
金融(8036)
理论(7952)
(7845)
出口(7597)
机构
大学(183872)
学院(181262)
(89887)
经济(88644)
管理(70296)
研究(65354)
理学(61087)
理学院(60491)
管理学(59412)
管理学院(59092)
中国(50615)
(38879)
(38731)
科学(34951)
(31623)
财经(31209)
经济学(30148)
(28835)
研究所(28654)
中心(28283)
经济学院(27301)
北京(25184)
(23633)
财经大学(23571)
(23534)
(22560)
(21836)
师范(21696)
业大(21660)
(20119)
基金
项目(121206)
科学(97284)
基金(92228)
研究(90026)
(80065)
国家(79580)
科学基金(68545)
社会(60948)
社会科(58177)
社会科学(58165)
基金项目(46993)
(42692)
自然(42144)
教育(41383)
自然科(41266)
自然科学(41260)
自然科学基金(40569)
资助(39566)
(36989)
编号(34382)
(29003)
成果(27959)
重点(27362)
国家社会(27295)
(26114)
中国(26072)
教育部(25691)
(25318)
人文(24288)
课题(23942)
期刊
(90450)
经济(90450)
研究(58755)
中国(34874)
(28166)
管理(26190)
科学(23925)
学报(22579)
(19743)
大学(18418)
经济研究(18258)
(17678)
学学(17353)
教育(16559)
财经(15682)
国际(15658)
技术(15486)
(15270)
金融(15270)
农业(14138)
(13668)
问题(13187)
业经(12592)
世界(12275)
统计(11503)
(10007)
技术经济(9344)
决策(9046)
(9019)
(8450)
共检索到270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太明  
针对贸易开放、人口规模和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之间联系究竟是驱动促成还是补偿所致的争论,本文基于中国29个省份1978—2013年三个维度样本数据,首先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地方政府规模具有正向影响,人口规模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不确定,人口规模对贸易开放存在正向影响。采用多种内生性处理方法的估计表明,贸易开放对地方政府规模的正向影响是因果性的。上述结论在不同的估计方法、数据类型、模型设定下均十分稳健。人口规模并未在贸易开放与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正向联系中起到居间驱动作用,贸易开放基于风险补偿机制直接推动了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不断膨胀。因此,伴随"一带一路"的有序推进,适度提高地方政府在民生领域的支出规模可能势在必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月梅  孙群力  
本文利用我国28个省市区1978~2006年的数据,检验了我国贸易开放与地方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与全国各地区的政府规模显著正相关,即随着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地方政府规模随之扩大。分地区的检验结果表明,贸易开放程度最高的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其政府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贸易开放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对政府规模的影响则显著正。即使是采用滞后的数据进行检验,贸易开放度与各地区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依然是稳健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兵  陈少林  乔晶  
通过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基于系统GMM方法和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贸易开放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总量支出具有时间上的路径依赖特征和空间上的策略模仿特征;各财政细分科目支出的路径依赖特征明显,空间策略互动特征各异。人均收入的增加引起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缩减,财政分权导致的政府竞争推动支出规模的扩大,"瓦格纳"法则和"利维坦"假说在中国均不成立。贸易开放能够促进政府效率的改善,有利于抑制地方政府规模的膨胀,但贸易开放存在滞后的补偿效应,会导致未来政府支出规模和结构的调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兵  陈少林  
基于1996-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贸易开放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贸易开放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单一门槛特征,跨越特定开放门槛的地区,贸易开放的政府支出规模增加效应更强。随着贸易开放补偿效应的不断强化,未来可能导致政府支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凌云  毛日昇  
贸易开放如何影响政府支出规模变动?补偿假说和效率假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本文通过强调Rodrick模型忽略的就业调整及调整成本,在指出已有文献得出相互矛盾结论症结所在的同时,还发现:我国地方政府支出的不同细目特点各异,而且不同细目的名义与实际规模也存在不同变化趋势;贸易开放促进了我国地方政府实际投资性、转移支付支出效率的提高;除了政府支出计划性和规模变动的惯性外,实际投资性支出规模的变动主要由预期风险引致的劳动力流动和贸易引起,实际消费性支出规模的变动则是由贸易引致的负向劳动力流动、地区规模和抚养率引起,而显著影响实际转移支付规模的除预期风险引致的正向劳动力流动、贸易、抚养率外,还包括城镇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红  卢现祥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地方政府规模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在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和户籍制度作用下外资开放、人口流动与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LM)实证验证了外资开放、人口流动对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地方政府规模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外资开放促进了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大,而人口流动有利于抑制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翔  黄建忠  
政府规模的膨胀是否源于贸易开放?在学术界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本文基于中国1997-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和GMM估计研究了贸易开放、要素禀赋对政府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研究中贸易开放和要素禀赋对政府规模的影响被低估,政府在贸易开放中扮演"守夜人"角色,贸易开放对政府规模的膨胀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要素禀赋对政府规模的扩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两者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此外,两者对政府规模的影响呈现显著区域差异。这一结论在考虑到不同的代理指标和样本特征影响后依然稳健。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就贸易开放、要素禀赋和政府规模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军  
基于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贸易开放、资本开放与公共支出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本文认为:资本开放对于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高于贸易开放,并且在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劳动分工对于政府公共支出水平的降低效应并没有得到体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桑百川  黄漓江  
从深化改革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开放经济背景下政府的角色与定位,对我国转变政府职能颇具启发价值。文章考察了东欧转轨国家、新兴市场中的金砖国家和发达工业化国家贸易开放对政府规模的影响。在考虑了人均收入、国家规模及政府规模的滞后效应等影响因素后,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东欧转轨国家、金砖国家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政府规模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出现较大差异:东欧转轨国家贸易开放对政府规模具有稳健的正向影响,而金砖国家贸易开放对政府规模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发达工业化国家贸易开放却对政府规模具有稳健的负向影响。三类国家的贸易开放对政府规模的长期影响均大于短期影响。补偿假说在三类国家中并没有得到支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德祥  张权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市区1998~2007年的数据,研究了近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与政府规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与政府规模呈正向关系,在控制了人口、人均GDP等指标之后正向关系依然存在。贸易开放程度高的地区,政府规模也较高。政府规模与滞后一期的贸易开放度依然呈正向关系,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在防范和化解外贸风险,促进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群力  
一、引言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10870.99亿元,消除价格变化的影响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69%,中国经济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月梅  
一、引言根据Musgrave(1959)对财政三大职能划分,他认为,宏观经济稳定与收入再分配职能应由中央政府负责,因为地方政府对宏观经济稳定实施控制缺乏充足的财力,另外经济主体的流动性也严重束缚了地方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尝试;而资源配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朱军  
目前,许多有关公共支出的研究均是默认公共支出的规模是膨胀的。对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验证了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规模膨胀的"存在性"。基于经典的理论模型和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存在明显的支出规模扩张。具体到各省级政府,绝大部分地区的公共支出规模是膨胀的,而且中西部地区的膨胀程度要高于东部地区。最后,面对日益膨胀的地方公共支出规模,本文提出了控制地方支出规模的初步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群力  
本文根据中国28个省区市1978-2004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总量和人均财政支出分权指标,以Brennan和Buchanan(1980)与Oates-Wallis's(1988)的财政分权假设和共谋假设为基础,检验了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以及政府共谋程度的提高都导致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华义  
本文旨在研究城市化及其不同路径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本文证明城市化率、城市密度和人口大城市化率提高对地方政府规模有正向推动作用,且人口大城市化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高于单纯的城市化。产出大城市化率变动对地方政府规模有U型影响。中国大城市化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高行政级别城市的膨胀实现的,产出大城市化率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受人口大城市化率的影响。本文用中国199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对该理论机制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高度吻合,且结果是稳健的。在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本文为中央政府通过优化城市的布局和形态,从而实现对地方政府规模膨胀的控制提供了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