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3)
2023(10315)
2022(8940)
2021(8327)
2020(7208)
2019(16832)
2018(16625)
2017(31621)
2016(16556)
2015(18613)
2014(18282)
2013(17840)
2012(15971)
2011(14155)
2010(13621)
2009(12311)
2008(11992)
2007(9794)
2006(8222)
2005(6818)
作者
(45557)
(38627)
(38302)
(36137)
(24214)
(18422)
(17564)
(15313)
(14502)
(13139)
(12925)
(12870)
(11964)
(11925)
(11698)
(11654)
(11521)
(11488)
(11027)
(10921)
(9259)
(9199)
(9186)
(8679)
(8656)
(8462)
(8254)
(8079)
(7619)
(7581)
学科
(72696)
经济(72643)
管理(48994)
(47614)
方法(41786)
(39256)
企业(39256)
数学(37445)
数学方法(36928)
(21553)
贸易(21544)
(20946)
(17693)
(17223)
中国(15527)
业经(13704)
(12420)
(12321)
财务(12285)
财务管理(12260)
地方(12176)
企业财务(11630)
农业(11446)
理论(11236)
技术(10692)
环境(9867)
(9759)
(9501)
(9272)
关系(9237)
机构
大学(234593)
学院(233130)
(102643)
经济(100985)
管理(95945)
理学(85430)
理学院(84573)
管理学(82834)
管理学院(82427)
研究(71732)
中国(53130)
(46499)
科学(43135)
(42859)
(36592)
财经(36326)
业大(36047)
中心(33937)
(33727)
(33353)
经济学(32530)
研究所(31254)
(31186)
经济学院(29764)
农业(29055)
北京(27767)
财经大学(27529)
(27499)
师范(27187)
(26590)
基金
项目(169732)
科学(136072)
基金(128328)
研究(119870)
(112420)
国家(111581)
科学基金(97563)
社会(79779)
社会科(76051)
社会科学(76033)
基金项目(67888)
自然(64599)
(64478)
自然科(63246)
自然科学(63233)
自然科学基金(62124)
教育(56200)
(54547)
资助(53246)
编号(46187)
(38636)
重点(37928)
(35921)
(35080)
成果(34732)
国家社会(34491)
教育部(33796)
创新(33609)
科研(33608)
人文(33044)
期刊
(94577)
经济(94577)
研究(60134)
中国(36086)
学报(35745)
管理(33578)
科学(33427)
(32429)
(30390)
大学(28284)
学学(27151)
农业(21417)
技术(21382)
教育(17814)
财经(17470)
经济研究(17030)
(16158)
金融(16158)
(15555)
业经(15291)
(15021)
统计(14820)
问题(14056)
(13150)
国际(13063)
技术经济(12521)
决策(11947)
(11857)
商业(11175)
理论(10710)
共检索到315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下海  
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对我国1981~200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VAR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贸易开放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长期趋势过程;(2)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贸易开放将产生同步的和持久的积极影响;(3)人力资本积累除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贡献之外,还能对贸易开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翔  朱高峰  李德山  
论文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法测算了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的提高更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增速最大,中部地区的技术效率较高;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贸易开放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更明显的促进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翔  朱高峰  李德山  
论文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法测算了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的提高更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增速最大,中部地区的技术效率较高;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贸易开放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强  王文杰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从贸易开放、公共人力资本的视角入手,分析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构建空间自相关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贸易开放、公共教育人力资本、公共健康人力资本三个变量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贸易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以公共教育人力资本、公共健康人力资本为单一门限变量的非线性曲线变化特征,跨越门限值后,贸易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促进效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下海  
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本文重点考察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度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从全国范围看,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较弱的即期效应,而贸易开放度则表现为滞后效应;②这两个因素在各分位点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只有在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才具有较强的即期效应,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且滞后期相对较长,而中部地区与全国整体表现较为相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和连  亓朋  祝树金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通过一个用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内生化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及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直接,它主要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而作用于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原毅军  刘浩  白楠  
在构建1997-2005年中国27个省市区生产性服务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原因、地区差异与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仍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但下降的速度在逐年放缓;分析期内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不同,前期为技术进步,后期为技术效率;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速度要远低于中西部地区;相对而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宫俊涛  孙林岩  李刚  
在构建1987~2005年中国28个省区市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构造区域制造业生产前沿,考察制造业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分析期内制造业的生产要素结构经历了一个资本相对密集化的过程;制造业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表现为负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在1988~1990年和1994~1997年两个时间段出现了负增长,1987~2002年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没有增长。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莉侠  刘荣茂  孟令杰  
本文运用中国乳制品业1998~2005年的省际面版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乳制品业增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表明,1998~2005年,中国乳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0.6%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的下降不足以抵消技术进步的增长;五大奶业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均为正值,技术进步的增长支撑着各地区乳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立军  何萍  
通过构建出口贸易、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模型,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GMM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出口行业存在要素配置效应,其中制成品出口的要素配置效应大于初级产品出口的要素配置效应。中国出口产业技术水平高于非出口行业,对非出口行业产生了技术外溢,人力资本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因其与出口产业发展不相匹配,出口行业不能通过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智勇  胡永远  
文章选取要素投入及其使用效率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根据人力资本主要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结合技术进步对要素边际生产率、要素积累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构建了"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要素边际生产率—要素积累—经济增长"综合分析框架。并运用1978~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贡献率远高于其他因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永涛  钱水土  
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Malmquist指数对我国1983-2007年的技术进步情况进行了估算,并建立VAR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三者之间存在长期正向的协整关系;(2)综合长期和短期来看,对外贸易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强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且为从前者指向后者;(3)脉冲效应函数表明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均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对技术进步也表现出长期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美弄  彭学君  
人力资本结构、技术外溢是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因素,人力资本积累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物质基础,技术外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要素提高的速度。本文利用199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将人力资本分为四个类别前提下,考察不同维度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衡量技术外溢的两个变量技术进步、技术效率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基础人力资本、知识人力资本两个维度人力资本的积累明显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技能人力资本积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负向作用,制度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最后笔者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美弄  彭学君  
人力资本结构、技术外溢是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因素,人力资本积累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物质基础,技术外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要素提高的速度。本文利用199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将人力资本分为四个类别前提下,考察不同维度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衡量技术外溢的两个变量技术进步、技术效率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基础人力资本、知识人力资本两个维度人力资本的积累明显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技能人力资本积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负向作用,制度人力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郑光豹  
以2005-2012年物流行业数据为基础,根据投入-产出表将R&D溢出分为前向和后向溢出,然后通过数据包络方法计算物流行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考查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部分。通过建立模型,对行业技术特征等变量进行控制,分析人力资本、R&D、R&D前向和后向溢出对物流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影响,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