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5)
2023(5089)
2022(4179)
2021(4110)
2020(3387)
2019(8137)
2018(7912)
2017(14457)
2016(7221)
2015(8595)
2014(8259)
2013(8478)
2012(8025)
2011(7567)
2010(7261)
2009(6809)
2008(7019)
2007(5812)
2006(5175)
2005(4855)
作者
(19769)
(16730)
(16714)
(15868)
(10779)
(7850)
(7662)
(6661)
(6330)
(5906)
(5587)
(5564)
(5403)
(5288)
(5211)
(5164)
(5065)
(4878)
(4685)
(4404)
(4226)
(3939)
(3930)
(3732)
(3724)
(3582)
(3551)
(3324)
(3307)
(3285)
学科
(38997)
经济(38973)
管理(20269)
(19535)
贸易(19524)
(19050)
方法(18593)
(17199)
数学(16783)
数学方法(16746)
中国(13588)
(12755)
企业(12755)
关系(9179)
(8454)
(8150)
(7684)
出口(7365)
出口贸易(7365)
(7365)
(6431)
(6418)
金融(6418)
(6216)
银行(6216)
(6085)
业经(5889)
环境(5467)
对外(5449)
地方(5203)
机构
大学(114896)
学院(110847)
(64655)
经济(64048)
研究(44312)
管理(40928)
中国(35640)
理学(35177)
理学院(34835)
管理学(34586)
管理学院(34385)
(25667)
(24335)
经济学(22843)
科学(21329)
财经(21299)
(21233)
经济学院(20762)
(19790)
研究所(19381)
中心(18123)
北京(16191)
财经大学(16122)
(16051)
(15893)
科学院(13860)
(13287)
研究中心(12912)
社会(12898)
商学(12817)
基金
项目(71354)
科学(57636)
基金(56422)
研究(53999)
(48952)
国家(48681)
科学基金(41221)
社会(38925)
社会科(37145)
社会科学(37141)
基金项目(28549)
资助(23997)
教育(23763)
自然(23546)
自然科(23042)
自然科学(23037)
自然科学基金(22693)
(22061)
(20017)
中国(19471)
编号(19164)
(18653)
国家社会(18416)
教育部(16725)
重点(16188)
(15954)
成果(15824)
人文(15496)
社科(15117)
(14768)
期刊
(65044)
经济(65044)
研究(38524)
中国(20574)
(17938)
(16286)
管理(15684)
国际(14847)
科学(14478)
经济研究(13739)
学报(13602)
财经(11600)
(11355)
金融(11355)
大学(11281)
(11260)
学学(10619)
世界(10511)
问题(10447)
(10206)
农业(8257)
(8107)
贸易(8107)
业经(7882)
技术(7486)
教育(6845)
国际贸易(6805)
技术经济(5944)
(5761)
经贸(5529)
共检索到171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连阁  钟搏  
文章从贸易开放对中国能源消耗产生的影响这一基本问题出发,将人力资本纳入分析视角,研究了贸易开放、人力资本对中国能源消耗的直接效应和交互效应。利用中国2001-2012年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能源消耗的直接效应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贸易开放水平较低时,提高贸易开放水平将增加能源消耗量并提高能源消耗强度;当贸易开放水平较高时,提高贸易开放水平反而能促使能源消耗量和能源消耗强度降低。人力资本对能源消耗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提高人力资本要素积累将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从物质资本驱动型向人力资本驱动型转变。贸易开放与人力资本对能源消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光耀  
文章基于加权前向能耗关联系数和后向能耗关联系数,研究了2017年中国能源消耗关键行业的识别。结果发现:食品和烟草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业等行业是2017年中国能源消耗的关键行业。由于对关键行业来说,不但生产一单位该行业最终产品的能源消耗量较大,而且该行业形成一单位增加值引起关联行业的能源消耗量也较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启荣  
本文首先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活动能源消耗量;然后,实证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本文的研究表明:"入世"后,我国出口贸易活动能源消耗呈现迅速增长态势;高能耗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在我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我国目前的出口贸易结构不利于国内节能目标的实现。研究还表明,我国以煤作为生产与发电主要能源的成本相对较低,使得我国的能源密集型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娜  张瑾  王震  陈向东  
本文通过应用设计的投入产出模型考察了1997年我国国际贸易36个部门商品的能耗密集度,计算和比较了各类商品的进出口能源消耗量,从能源消耗角度考察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果表明,1997年我国出口总的能耗量为37068.53万吨标准煤,进口能耗量为39036.25万吨标准煤,比出口多1967.72万吨标准煤。贸易商品中流入和流出的能耗分别占全国同期总能耗的28.25%和26.83%。从能源消耗角度看,1997年我国是一个净进口国,且进口单位产值的商品中包含的能耗量比出口单位产值商品中包含的能耗量多27%左右。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与贸易问题的改善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申  李可爱  任希丽  
建立贸易结构变动影响能源消耗的理论框架,运用投入产出法和两极分解法对我国1998~2009年工业部门贸易结构变化的能耗效应进行分析。将贸易中结构性因素的能耗效应分解为贸易结构变动、单位产出耗能变动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动的能耗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以2007年我国推行出口节能政策为分界点,在此之前贸易结构总体朝不利于能源节约的方向变动,此后则开始向有利于节能降耗的方向演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可爱  周申  任希丽  王奎倩  
本文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考察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变动对我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将贸易中结构性因素的能耗效应分解为贸易结构变动的能耗效应、单位产出能耗实物量变动的能耗效应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动的能耗效应。结果显示,1998~2009年中美17个细分行业双边贸易是净输出能源的,而贸易中结构性因素变动总体上是朝着节约能源的方向发展的,尤其是2007年我国推行出口节能政策以来,双边贸易结构朝着有利于节能降耗的方向转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丁刚  
经测算,2005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近3亿吨标准煤,比2001年的1.45亿吨标准煤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9.7%。以外商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国际产业转移加大了中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平均每年增加38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但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元华  吴玉峰  李新  程会强  韦子超  夏宾  
本文通过构建能源消耗增量结构分解模型将能耗增量影响因子分解为产出因子、效率因子、结构因子、产出效率因子、产出结构因子、人口因子、生活方式因子和人口生活方式因子。文章通过1995-2009年的数据测算了各因子对中国能耗增量的贡献量,结果表明产出因子是目前中国能耗逐年增长的决定因子,生活方式正在成为能耗增加的显著推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中国当前促进能源节约的主要方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德山  张淑英  
根据中国2000—2007年的可比价能源投入产出表,分析6部门的完全能耗系数变化趋势,并采用因素分解法,将能耗强度变动分解为直接能耗变化、产品技术变化和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因素在各个部门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工业对煤、石油的完全能耗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煤和石油的能耗强度总量呈负向变化,主要原因是其直接能耗强度变动;天然气和电力的能耗强度总量呈正向变化,主要原因分别是最终需求结构变动和产品技术变化;产品技术变化不利于农业、工业、建筑业、交运仓邮和其他非物质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尚红云  蒋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也大幅度增加,如何有效节能降耗,实现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人类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推导能源消耗变动的一种前沿性结构分解分析形式,将能源消耗变动分解为能源强度变动、技术进步变动和最终需求变动3种影响因素。利用中国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表数据首先测度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耗总量变动的影响程度,然后分别测算28个行业的3种影响因素变动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消耗变动的贡献与特点,结果发现:能源强度变动并没有使所有行业能源消耗都减少;技术进步导致所有行业的每种能源消耗之和都是增加的;28个行业中,最终需求变动的方向与四种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冯烽  叶阿忠  
基于29个省份1995~2011年能源平衡表核算出各省份生产性能源消耗总量,构建考虑地区经济空间溢出以及能源-经济非线性关系的面板数据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在测算各省份历年能源产出弹性的基础上对技术进步导致的能源消耗回弹效应进行了估计,考察回弹效应对能源消耗总量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耗回弹效应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并非所有年份均会出现回弹效应,回弹效应相对集中出现在东部省份,而经济欠发达省份回弹效应难以呈现;大部分省份所出现的回弹效应主要集中在2001年以前;能源消耗总量攀升并非是回弹效应所致,乃是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低下造成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星星  
文章构造中国能源消耗产出效率模型,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各省份的能源消耗产出效率,分析政府规模、第二产业增加值、城镇化率、开放度对能源消耗产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能源消耗产出效率逐年下降;省份间能源消耗产出效率差异较大;政府规模、城镇化率、开放度对我国能源消耗产出效率有正向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对能源消耗产出效率有负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庆龙  
基于IPAT理论,利用GRAPH(1,1)模型比较分析了1991~2011年间中国的能源强度、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解因素等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人口的增加是最主要推动因素,反弹效应的存在使得能源强度的下降未能减少能耗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低,国际贸易增加了能源消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肇涵  
本文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方法,将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从能源消耗强度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能耗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是中国能耗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更加关注其对能源与环境的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基于我国1980—2004年的经济与能源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现有能源消耗强度完全分解模型的求解方法,开展六部门结构变化及其能源消耗强度变化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影响方向及影响份额研究表明:用简单平均微分PDM2方法分解计算的结果误差是相当小的,效果满意;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部门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其中,工业部门的技术改进是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主导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