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85)
2023(11694)
2022(9585)
2021(8637)
2020(6811)
2019(15691)
2018(15181)
2017(28522)
2016(14891)
2015(16315)
2014(16442)
2013(16227)
2012(15482)
2011(14099)
2010(14160)
2009(12855)
2008(12744)
2007(11156)
2006(9882)
2005(9156)
作者
(43970)
(37136)
(36787)
(34847)
(23442)
(17661)
(16654)
(14320)
(13910)
(13168)
(12705)
(12192)
(12041)
(11692)
(11640)
(11278)
(11008)
(10784)
(10600)
(10516)
(9250)
(9151)
(8973)
(8422)
(8239)
(8205)
(8136)
(8030)
(7568)
(7334)
学科
(73168)
经济(73111)
(39516)
管理(39076)
(30181)
企业(30181)
方法(24130)
地方(23331)
中国(22371)
(21468)
贸易(21453)
(20750)
数学(19938)
(19896)
数学方法(19769)
业经(18020)
农业(13391)
(13356)
地方经济(13276)
(13231)
(12911)
金融(12911)
产业(12800)
环境(12580)
(12462)
银行(12444)
技术(12411)
(12166)
(12049)
(12000)
机构
学院(218658)
大学(215162)
(98114)
经济(96333)
研究(81114)
管理(79489)
理学(67878)
理学院(67048)
管理学(66021)
管理学院(65610)
中国(59641)
科学(48069)
(45503)
(42344)
(40980)
(37287)
研究所(37107)
中心(35839)
财经(33513)
(33433)
业大(31092)
经济学(30965)
(30456)
(29855)
(29667)
师范(29543)
农业(29172)
北京(28656)
经济学院(28029)
(27263)
基金
项目(145939)
科学(115711)
研究(108215)
基金(105211)
(92012)
国家(91232)
科学基金(77797)
社会(70994)
社会科(67697)
社会科学(67686)
(58457)
基金项目(55320)
(48302)
自然(47611)
教育(47516)
自然科(46534)
自然科学(46524)
自然科学基金(45700)
编号(42199)
资助(41682)
(38630)
成果(33877)
重点(33623)
(31590)
发展(31587)
(31512)
(31063)
课题(30268)
国家社会(30255)
创新(29507)
期刊
(112925)
经济(112925)
研究(67847)
中国(45667)
(35829)
学报(33239)
科学(31172)
管理(30682)
(30214)
大学(25332)
农业(24857)
学学(24077)
教育(23262)
(23032)
金融(23032)
业经(20710)
经济研究(19402)
技术(17980)
(16701)
问题(16384)
财经(16320)
国际(14675)
(14358)
(13210)
商业(12005)
世界(11527)
技术经济(10728)
科技(10705)
现代(10116)
经济问题(9692)
共检索到338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卢飞  刘明辉  孙元元  
基于C-D函数和CES生产函数,本文模拟了产业地理的演变逻辑,构建了一个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模型,阐释了贸易开放、产业地理与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对产业地理的形成具有异质性作用,二者的交互效应对绿色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依据《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本文对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借助2004—2015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贸易开放的效用是进口和出口之间作用力相互抵消或彼此增强的结果,二者对不同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力表现出线性、U型和倒U型特征,异质性体现明显,且存有"渗透边界",对一些产业区位的影响在现阶段不显著;第二,与贸易开放对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相比,贸易开放与产业地理的交互作用随所处产业地理情境的不同会导致直接效应被增强或弱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沈鸿  顾乃华  
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加工贸易是我国外贸出口蓬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关注渐进式开放战略下,以政策引导为主要推力的产业集聚对出口企业贸易方式的影响。对产业集聚进行多指标、多层次的度量后,以大样本的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并未促进企业由加工贸易向产业链分工位置更高的一般贸易转型,产业政策加剧了集聚对贸易方式升级的阻碍作用。由政府制定主导产业目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在开发区内大量集聚的发展方式,虽然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却不利于集聚正外部性的发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外资的依赖和产业政策的过度干预,为国内企业创造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环境和自发集聚条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沈鸿  顾乃华  
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加工贸易是我国外贸出口蓬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关注渐进式开放战略下,以政策引导为主要推力的产业集聚对出口企业贸易方式的影响。对产业集聚进行多指标、多层次的度量后,以大样本的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并未促进企业由加工贸易向产业链分工位置更高的一般贸易转型,产业政策加剧了集聚对贸易方式升级的阻碍作用。由政府制定主导产业目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在开发区内大量集聚的发展方式,虽然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却不利于集聚正外部性的发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奕静  戴钰慧  
厘清流通产业集聚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对于实现我国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研究产业集聚与绿色发展的因果关系,本文首先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了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特征的我国城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随后,利用2008-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了流通产业集聚与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流通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实现机制是通过提高流通产业技术创新、加强政府干预和优化产业结构来促进城市的绿色经济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经济越发达、资源依赖程度越低、产业集聚程度越高的地区,流通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为此,本文提出强化政府干预产业集聚的协调联动机制、建立绿色发展政绩观以及因地制宜的差异化产业政策等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樨樨  曹正旭  徐士元  
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与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结合点的绿色创新效率问题,运用SBM模型,构建以高技术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测算2008—2018年我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实证分析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稳步提升但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其中绿色创新效率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创新质量对东、中部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基于产业集聚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636、0.944,而西部当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跨越0.363门槛值时,创新质量对绿色创新效率才会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劳动者素质、政府行为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显著抑制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综合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充分发挥协同优化作用、积极实施人才引进战略等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类骁  韩伯棠  
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数据,构建Super-SBM模型测度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利用门槛面板模型,以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溢出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效率值来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增长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严重,东部地区的效率值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2)从门槛结果来看,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溢出显著存在环境规制、产业集聚的双门槛效应。(3)从作用机制来看,环境规制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溢出的挤出效应逐步转为激励效应,影响由负变正且作用逐渐增大;产业集聚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关系,仅当产业集聚水平跨过第二门槛时,影响显著为正;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和间接门槛作用,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仅表现为间接门槛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岳书敬  邹玉琳  胡姚雨  
采用SBM方向距离函数测度了中国96个地级市2006-2011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并以其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综合效应。结果显示:2006-2011年全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显著提升,但变异系数增加;绿色发展效率高的城市多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相对较低;产业集聚和绿色发展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产业集聚的增强,绿色发展效率先降低后升高,当产业集聚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提升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对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梁雯  钟惠波  王玲  
以2004-2020年中国30个省级数据为样本,探讨专业化与多样化两种异质性高技术产业集聚模式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差异性影响,以及创新网络对该影响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存在倒“U”型影响,多样化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正“U”型影响;创新网络强化了高技术产业多样化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各省市需因地制宜选择高技术产业集聚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创新网络与高技术产业多样化集聚的协同作用,培育和释放创新网络在绿色经济效率提升过程中的动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源明  
“双碳”目标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为零售产业重新定义了绿色化转型的目标路径与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愿景。但关于如何加速零售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化转型,仍是各地方政府与企业自身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借力互联网推动服务载体与发展模式逐步从线下转变为线上,能够促进零售产业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推动零售产业集聚,能够促进零售企业共享资源,提高运行效率。由此可知,产业集聚与互联网发展均是影响零售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的潜在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双碳”目标驱动下零售产业集聚与互联网发展影响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的机理,旨在为各地方政府引导零售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显著抑制零售产业集聚;零售产业集聚具有明显滞后性;互联网发展水平与零售产业集聚的协同效应显著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效率和零售产业结构合理化,其中对环境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强;互联网发展水平与零售产业集聚协同效应无法显著影响零售产业结构高级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文涛  
文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三项互补性指标,定量分析了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区域异质性,并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决定方程基础上,利用Shaply分解方法,实证估算影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区域异质性各因素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区域异质性主要受到产业集聚、收入水平、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影响,在异质性贡献方面,产业集聚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区域异质性的首要原因,其次为收入水平,再次为资本要素,而劳动力及土地等投入要素的贡献率较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文涛  
文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三项互补性指标,定量分析了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区域异质性,并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决定方程基础上,利用Shaply分解方法,实证估算影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区域异质性各因素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区域异质性主要受到产业集聚、收入水平、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影响,在异质性贡献方面,产业集聚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区域异质性的首要原因,其次为收入水平,再次为资本要素,而劳动力及土地等投入要素的贡献率较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立新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统称。这是我国独创的概念。与美国、日本的有机食品、欧洲的生态食品相类似。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绿色食品产业化,而对...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琳  廉永辉  曹红  
基于2007~2017年中国34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并利用《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提供的分省绿色发展指数,考察了绿色发展对绿色信贷与银行财务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发放绿色信贷投放有助于改善其财务绩效,并且这种改善效应主要来自绿色信贷对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的提升作用;绿色发展水平能够增强银行投放绿色信贷的经济效益,并且这种增强效应主要与地方经济增长绿化度和地方政府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度有关。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政府部门应加强和完善绿色信贷激励政策,以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平宇  陈建军  
本文在整合和分析现有文献资料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背景,探讨了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治理体系。虽然产业集聚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有益平台,但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还须发挥相关治理主体的积极作用。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包括政府、行业协会和核心企业三个治理主体的治理体系,其中政府主要发挥着引导治理功能、行业协会发挥着协调治理功能、核心企业发挥着网络治理功能。本文建议政府一方面严守环保红线,同时要注重营造有利于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挥行业协会和核心企业的治理主体功能,畅通产业集聚的正外部性,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实现污染治理的规模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志升   石佳弋  
面对环境和资源的现实制约,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意义重大。随着集群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未来会形成更强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但经济集聚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会给产业绿色发展带来何种影响尚未可知。因此,本文以商贸流通业为研究对象,选择使用2007-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商贸流通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经济集聚对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经济集聚对我国“本地-邻地”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均存在积极影响,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区间商贸流通业协同绿色升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支持经济集聚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