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22)
- 2023(17312)
- 2022(14339)
- 2021(13464)
- 2020(11461)
- 2019(26087)
- 2018(25780)
- 2017(49063)
- 2016(25939)
- 2015(29017)
- 2014(28551)
- 2013(28369)
- 2012(25762)
- 2011(22718)
- 2010(22603)
- 2009(21296)
- 2008(21078)
- 2007(18562)
- 2006(16193)
- 2005(14870)
- 学科
- 济(115285)
- 经济(115126)
- 业(98098)
- 管理(90705)
- 企(85623)
- 企业(85623)
- 方法(53109)
- 数学(43590)
- 数学方法(43143)
- 财(36302)
- 农(35653)
- 业经(32412)
- 中国(30583)
- 贸(28157)
- 贸易(28141)
- 易(27426)
- 制(25392)
- 农业(24777)
- 务(24659)
- 财务(24612)
- 财务管理(24576)
- 企业财务(23224)
- 技术(20127)
- 地方(18617)
- 和(18513)
- 理论(18506)
- 体(18505)
- 策(18259)
- 划(18239)
- 银(17481)
- 机构
- 学院(370378)
- 大学(368670)
- 济(169094)
- 经济(166326)
- 管理(150831)
- 理学(130045)
- 理学院(128863)
- 管理学(127145)
- 管理学院(126440)
- 研究(118695)
- 中国(95461)
- 财(79367)
- 京(75476)
- 科学(64796)
- 财经(63150)
- 经(57639)
- 所(56547)
- 农(55462)
- 中心(54985)
- 江(54129)
- 经济学(52888)
- 研究所(50487)
- 业大(49164)
- 经济学院(47703)
- 北京(47183)
- 财经大学(46885)
- 农业(43141)
- 院(42911)
- 范(42359)
- 商学(42145)
- 基金
- 项目(243319)
- 科学(196053)
- 基金(182985)
- 研究(181916)
- 家(157043)
- 国家(155754)
- 科学基金(136782)
- 社会(121768)
- 社会科(115728)
- 社会科学(115706)
- 基金项目(96232)
- 省(91344)
- 自然(85827)
- 自然科(83961)
- 自然科学(83935)
- 教育(82815)
- 自然科学基金(82525)
- 划(76484)
- 资助(74000)
- 编号(71751)
- 成果(57476)
- 部(56418)
- 重点(53805)
- 创(53152)
- 国家社会(52104)
- 发(51553)
- 制(50650)
- 教育部(49798)
- 创新(49118)
- 人文(48842)
- 期刊
- 济(184712)
- 经济(184712)
- 研究(110664)
- 中国(71043)
- 财(64953)
- 管理(60738)
- 农(51868)
- 科学(48515)
- 学报(47227)
- 大学(38681)
- 学学(36859)
- 农业(35721)
- 融(35436)
- 金融(35436)
- 技术(33349)
- 财经(32241)
- 教育(30665)
- 业经(30269)
- 经济研究(30250)
- 经(27831)
- 问题(25193)
- 贸(24672)
- 国际(21901)
- 业(21198)
- 技术经济(20196)
- 世界(19902)
- 现代(17652)
- 统计(17511)
- 财会(17302)
- 商业(17186)
共检索到555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志明 崔日明 代鹏
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分行业增加值贸易数据,考察贸易开放和《劳动合同法》实施对中国制造业用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用工短缺现象日益凸显,贸易开放所引致的激烈竞争促使中国制造业企业纷纷采取"增强劳动强度,减少劳动人数"的用工行为,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显著地抑制贸易开放对劳动者权益产生的不利影响,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监管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升中国开放型制造业的劳动者权益,进一步分行业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在中高技术制造行业的实施效果更为凸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志明 崔日明 代鹏
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分行业增加值贸易数据,考察贸易开放和《劳动合同法》实施对中国制造业用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用工短缺现象日益凸显,贸易开放所引致的激烈竞争促使中国制造业企业纷纷采取"增强劳动强度,减少劳动人数"的用工行为,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显著地抑制贸易开放对劳动者权益产生的不利影响,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监管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升中国开放型制造业的劳动者权益,进一步分行业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在中高技术制造行业的实施效果更为凸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廖涵 谢靖
环境规制会对制造业的贸易比较优势产生先抑制再促进的"U"型动态影响;技术引进、人力资本、外资参与均显著地促进了贸易比较优势的提高;自主研发、人均资本和企业规模并未发挥出预期的积极作用;环境规制对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机制在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上存在差异,对自主研发主要表现为"抵消效应"和"约束效应",对技术引进则主要表现为"倒逼效应"和"补偿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廖涵 谢靖
环境规制会对制造业的贸易比较优势产生先抑制再促进的"U"型动态影响;技术引进、人力资本、外资参与均显著地促进了贸易比较优势的提高;自主研发、人均资本和企业规模并未发挥出预期的积极作用;环境规制对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机制在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上存在差异,对自主研发主要表现为"抵消效应"和"约束效应",对技术引进则主要表现为"倒逼效应"和"补偿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威 刘德学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中间产品是主要的贸易对象,研究分工地位的传统方法将不再适用。本文借鉴了Koopman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欧盟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0个经济体1995-2011年制造业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和国际分工地位指数,并进行跨国跨行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价值链参与程度国别差异较大;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的位置,有被"锁定"的风险;国际分工地位较高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行业;高技术行业的分工地位指数为负,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威 刘德学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中间产品是主要的贸易对象,研究分工地位的传统方法将不再适用。本文借鉴了Koopman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欧盟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0个经济体1995-2011年制造业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数和国际分工地位指数,并进行跨国跨行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价值链参与程度国别差异较大;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的位置,有被"锁定"的风险;国际分工地位较高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行业;高技术行业的分工地位指数为负,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咏华
文章从增加值贸易入手,利用1995-2009年的国际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出口规模和中美贸易失衡程度进行了分年度、分技术类别测算,并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做了对比。研究表明,传统的总量贸易统计方法夸大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和中美贸易失衡程度,运用增加值贸易方法核算的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和中美贸易失衡程度大幅度减小,平均分别减小50%和46%,其中,中高和高技术行业减小幅度更大。
关键词:
国际投入产出表 增加值贸易 中美贸易失衡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韦倩青 张朝帅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货物贸易的中间产品贸易存在逆差,而最终产品贸易存在顺差。那么中国货物贸易的贸易竞争力究竟如何?研究结论认为:第一,中国制造业整体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并基本呈现不断攀升趋势;制造业分行业之间的贸易竞争力差别很大。第二,总贸易口径下的贸易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大部分制造业的实际情况。第三,造成总贸易口径衡量的贸易竞争力偏离实际情况的原因与该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有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水军 袁凯华 韦韬
研究目标:把握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基于MRIO模型的贸易增加值核算及结构分解分析。研究发现:如果考虑中国贸易的二元结构,则制造业服务化悖论并不存在,19952011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出口中的服务增加值占比由33.54%上升至33.74%,上升幅度很小,但国内服务增加值对于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创造的重要性在快速提高,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呈现出"以国内服务替代国外服务"的趋势;从不同贸易方式来看,制造业加工出口的国内服务化水平较低但其提升幅度大大超过了一般贸易出口;市场分割弱化了国内产业关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红林 许越
基于增加值贸易指数的核算框架测算并比较使用总量核算与增加值核算两种方法下的38个世界主要国家的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排名,以分析增加值贸易对制造业的竞争力的影响,并判断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准确地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资源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增加值贸易分析能反映出总量分析无法得出的劳动力、原材料及技术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对于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制造业,增加值贸易能反映出总量分析无法得到的中间品贸易对该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从趋势分析及对比结果中可以发现,我国在传统资源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水军 袁凯华 韦韬
研究目标:把握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基于MRIO模型的贸易增加值核算及结构分解分析。研究发现:如果考虑中国贸易的二元结构,则制造业服务化悖论并不存在,1995~2011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出口中的服务增加值占比由33.54%上升至33.74%,上升幅度很小,但国内服务增加值对于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创造的重要性在快速提高,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呈现出"以国内服务替代国外服务"的趋势;从不同贸易方式来看,制造业加工出口的国内服务化水平较低但其提升幅度大大超过了一般贸易出口;市场分割弱化了国内产业关联、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服务部门增加值系数下降,以及来自于亚太地区出口市场的低端俘获,这些都是抑制一般贸易出口的国内服务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研究创新:利用OECD-ICIO区分加工贸易的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中的服务增加值进行再测算,并比较分析两种不同贸易方式下国内服务化转型的变动趋势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价值:为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出口利得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邓军
在全球化生产模式下,传统贸易统计方式无法反映各国的实际收益。基于增加值贸易数据来评估中国制造业实际出口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的制造行业高度集中于纺织品、皮革和制鞋,电气、电子和光学设备以及其他工业和回收等行业;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国前两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上升,且位居国际前三名;中国纺织品、皮革和制鞋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电气、电子和光学设备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科技发达国家;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通常是主要贸易伙伴国具有竞争劣势的行业,而中国具有竞争劣势的行业却是主要贸易伙伴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两者之间是互补型贸易。此外,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仍主要是低...
[期刊] 改革
[作者]
辛娜 袁红林
采用WIOD数据库中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的相关指标,从增加值贸易视角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对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中心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中心地位,但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贸易规模和自由度呈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高嵌入会降低一国在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中控制核心资源的能力。中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强化价值链中高端的攀升能力,提升网络贸易中控制核心资源的能力。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盈盈 盛斌
从增加值视角构建了制造业服务化指标以及基于产业部门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的两个测度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新指标。利用上述指标,测算了1995—2009年40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整体以及按要素密集度分类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并研究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制造业服务化有利于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以及国内生产技术水平。(2)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影响依次减弱,而对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作用依次加强。(3)生产性服务离岸外包能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而对发达国家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吕云龙 吕越
制造业出口服务化是实现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的关键。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1995-2009年40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行业的样本,研究了制造业出口服务化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出口服务化会显著提高制造业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口电信化和金融化对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出口零售化和交通运输化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在岸服务外包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相对于离岸服务外包的影响更大,国内服务投入会显著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国际竞争力 增加值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