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89)
2023(12042)
2022(9557)
2021(8773)
2020(7309)
2019(16549)
2018(16168)
2017(32152)
2016(16498)
2015(18394)
2014(18257)
2013(17381)
2012(15196)
2011(12975)
2010(12474)
2009(11167)
2008(10326)
2007(8434)
2006(7072)
2005(5974)
作者
(41794)
(35204)
(35031)
(33325)
(22247)
(16648)
(16030)
(13853)
(13348)
(11977)
(11748)
(11723)
(10996)
(10929)
(10642)
(10557)
(10502)
(10183)
(10076)
(10044)
(8508)
(8317)
(8301)
(8131)
(7900)
(7873)
(7458)
(7356)
(6804)
(6796)
学科
(71714)
经济(71650)
管理(45650)
(44790)
(35763)
企业(35763)
方法(34730)
数学(30859)
数学方法(30498)
(21584)
贸易(21575)
(20976)
(19568)
中国(18615)
(17447)
业经(15694)
地方(14493)
农业(13126)
(11077)
财务(11036)
财务管理(11017)
(10547)
(10462)
企业财务(10325)
技术(10172)
理论(10067)
环境(9770)
(9657)
金融(9656)
(9385)
机构
学院(221255)
大学(219960)
(100950)
经济(99469)
管理(89296)
理学(78820)
理学院(78126)
管理学(76839)
管理学院(76440)
研究(68568)
中国(50640)
(43429)
(43042)
科学(38011)
财经(36103)
(33236)
经济学(32983)
中心(32583)
(30550)
(30518)
业大(30270)
经济学院(30236)
(29997)
研究所(27948)
财经大学(27291)
(26982)
师范(26732)
(25826)
北京(25406)
商学(25016)
基金
项目(160109)
科学(129119)
基金(120473)
研究(118969)
(103834)
国家(103055)
科学基金(90854)
社会(80168)
社会科(76385)
社会科学(76372)
基金项目(63711)
(60993)
自然(56996)
自然科(55812)
自然科学(55803)
教育(54825)
自然科学基金(54804)
(50865)
资助(47793)
编号(46892)
(36625)
重点(35951)
成果(35892)
国家社会(34948)
(34927)
(34257)
教育部(32609)
人文(32229)
创新(32100)
科研(31066)
期刊
(98176)
经济(98176)
研究(61272)
中国(33693)
(33473)
管理(32214)
学报(29300)
科学(28072)
(27564)
大学(24177)
学学(23057)
技术(19851)
农业(19296)
教育(18448)
经济研究(18052)
(17612)
金融(17612)
财经(17396)
业经(16960)
(16009)
(15132)
问题(14945)
国际(13920)
商业(10965)
技术经济(10520)
世界(10437)
(10213)
统计(10181)
(9545)
现代(9522)
共检索到304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运胜  李之旭  朱佳纯  
中美贸易摩擦深化引发学者们对"逆全球化"原因的思考。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2000—2014年数据,从增加值视角构建贸易利益指数,并结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全球化指数,研究贸易失衡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研究表明:(1)总体来看,一国贸易利益受损是其"逆全球化"行为的重要动因。(2)贸易失衡会影响国家间的贸易政策、政治行为以及金融活动,进而导致"逆全球化"。(3)当面临贸易利益受损时,发达国家倾向于采取政治手段来保护自身利益,而发展中国家更多采取经济政策。本文为我国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下的全球治理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鹏杨  冯阔  唐宜红  
本文基于增加值转移视角,从理论模拟和经验检验两个层面分析一国先后实施贸易保护之间的引致关系和原因。研究发现:美国反倾销会显著提升非涉案经济体对美国出口中来自涉案经济体涉案行业的增加值,存在贸易保护下增加值“迂回”转移效应;贸易保护的增加值转移效应既存在经济体内转移和跨经济体转移,也存在行业内转移和行业间转移;非涉案经济体对美国出口中来自反倾销经济体涉案行业的增加值上升会提高美国对其实施新贸易保护的概率,表现出先后实施贸易保护的引致关联,增加值转移是造成该引致关联的原因。本文对揭示全球价值链下贸易保护的实施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东伟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1995~2009年的国内增加值出口比率,并从增加值贸易和总值贸易的角度对比分析中国的贸易失衡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利用OECDWTO开发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和估计。研究发现:中国的国内增加值出口比率显现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V"形反转趋势。与增加值贸易统计相比,传统的总值贸易统计显著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失衡程度。分行业来看,中国制造业整体的贸易顺差规模被夸大了40%左右,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贸易顺差规模分别被夸大了50%和60%以上。分市场来看,中国对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规模被夸大了30%左右,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逆差规模被夸大了近80%。研究创新:从增加值贸易的角度测算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趋势。研究价值:揭示了中国在全球增加值创造中的地位。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韩中  王刚  刘榴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1995~2011年中美增加值出口和双边贸易失衡规模。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贸易出口规模,1995年和2011年中国增加值出口分别减少16.06%和24.24%;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中美贸易失衡,同期中美制造业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分别为传统贸易顺差的5%和10%,而中美农业贸易则由传统贸易逆差转变为增加值贸易顺差,中美服务业贸易则由传统贸易顺差转变为增加值贸易逆差;分要素密集度行业来看,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表现为增加值贸易顺差,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为逆差,且逆差规模逐步扩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秦雪阳   郭王玥蕊  
将全球价值链多阶段生产这一重要因素纳入贸易模型中,运用结构引力模型和具有多重高维固定效应的泊松回归方法(PPMLHDFE),选取2012—2017年66个经济体贸易便利化水平和17个制造业双边增加值出口数据,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1)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具有积极影响,且这种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成本节约渠道实现;(2)贸易便利化对处于全球价值链上不同生产阶段的中间品和最终品增加值贸易具有异质性影响,贸易便利化对最终品增加值贸易的影响效应更大;(3)贸易便利化会影响不同收入经济体的增加值贸易构成,中高收入经济体的相对变化最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愧  张定胜  邹恒甫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重视对新兴市场在全球价值链及增加值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研究。笔者在系统梳理新兴市场与全球价值链的现有文献基础上,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弥补了已有文献的不足。研究发现:(1)因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及巨大的需求市场,新兴市场是全球价值链兴起和发展的基础,并且为其继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2)虽然新兴市场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已经很高,但是基于产品、行业和企业层面的研究均显示新兴市场出口的增加值率很低,加工贸易比重较高,且服务贸易含量低,这导致其在世界增加值贸易中的份额较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亟待提高。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以加快新兴市场在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葛阳琴  谢建国  李宏亮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本文从增加值贸易视角运用分层式结构分解法研究了2011—2014年全球贸易减速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全球贸易减速既有周期性的因素,也有结构性的因素,且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大于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最终需求变化是影响全球贸易减速的关键性因素,可解释86.1%的全球贸易减速,主要受需求水平下降影响;全球生产分工变化是影响全球贸易减速的重要因素,可解释20.6%的全球贸易减速,主要由全球价值链分工下降导致,其中,中国参与全球生产分工下降幅度最大;增加值系数下降幅度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球贸易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中  
研究目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总出口的价值来源、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方法:基于WIOD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和社会经济账户(SEA),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测算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国外增加值率较高,国外增加值主要来源于东亚、欧盟和北美地区,制造业行业出口国外增加值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中国增加值出口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从增加值出口实现方式来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增加值出口分别以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出口为主要方式,而初级产品和能源产品行业、服务业则主要通过参与国内价值链生产分工来实现本行业的增加值出口;传统贸易数据严重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失衡规模;相比于传统贸易失衡,中国与欧美、东亚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和逆差均大幅降低。研究创新:依据增加值"来源地"和"吸收地"原则测算了中国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价值:克服了传统贸易数据由于"重复核算"所呈现的贸易假象,厘清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位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焱  赵晨熙  张海燕  
随着服务贸易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的份额越来越大,科学分析两国双边服务贸易失衡特征、剖析失衡产生的原因,对于深刻揭示中美贸易真实情况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利用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对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失衡状况进行了重新测度,并从贸易限制、垄断地位和话语权等视角剖析了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失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美国协商相互对等开放市场、提升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制度环境、减少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对外依赖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述忠  张洪胜  Meng Bo  
中国持续对外贸易顺差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文献大都基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没有考虑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间品多次跨越国界的重复计算问题,无法反映中国真实的贸易顺差水平。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1995—2011年的数据,采用投入产出领域的贸易增加值(TiVA)方法,测算出中国与38个贸易伙伴之间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加入WTO之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较小而且不显著,而加入WTO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以有效降低中国的贸易顺差。在华FDI总额对贸易顺差的影响呈现出相似的特点,即加入WTO之前,总体FDI不显著,加入之后影响显著。FDI来源地区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振宇  徐鹏  
在全球价值链时代,中间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日益扩大,致使传统贸易核算方法无法准确评估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贡献。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通过传统和增加值两种核算方法,对中日双边贸易收支情况,双边贸易重要性差异,出口结构变化以及优势产业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增加值核算方法下的双边贸易更趋平衡;双边贸易重要性对中国而言在下降,对日本而言则在上升;双边中间品出口增长显著,产品内的国际分工在两国之间不断深化;传统贸易核算方法高估了中日贸易结构的优化程度,尤其是制造业贡献率;中日贸易互补性明显,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优势,而日本的优势则表现在资本密集型产品和知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咏华  
文章从增加值贸易入手,利用1995-2009年的国际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出口规模和中美贸易失衡程度进行了分年度、分技术类别测算,并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做了对比。研究表明,传统的总量贸易统计方法夸大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和中美贸易失衡程度,运用增加值贸易方法核算的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和中美贸易失衡程度大幅度减小,平均分别减小50%和46%,其中,中高和高技术行业减小幅度更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惠娟  蔡伟宏  
基于增加值贸易,测算中美两国服务贸易的GVC地位指数,同时探讨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比美国低,但是分工地位攀升速度高于美国;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而美国相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正向经济效应小于美国,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惠娟  蔡伟宏  
基于增加值贸易,测算中美两国服务贸易的GVC地位指数,同时探讨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比美国低,但是分工地位攀升速度高于美国;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而美国相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正向经济效应小于美国,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福耀   孟珊珊   冯阔  
近年来,数字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注入了新的创新活力。本文结合双边出口增加值核算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WIOD数据和USPTO数据库的国际专利数据,将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解构为国内增加值网络和国外增加值网络,分析了不同增加值网络的结构特征,检验了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国际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的PageRank中心度攀升趋势明显,但对比美国尚有差距;(2)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显著促进了国际创新活动,且其创新促进效应因行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性;(3)研发要素跨境流动、贸易规模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是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影响国际创新活动的重要渠道。同时,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创新促进效应仅体现在制度环境水平高的国家。本研究为中国充分利用贸易网络枢纽地位优势,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