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3)
- 2023(9704)
- 2022(8681)
- 2021(8250)
- 2020(6883)
- 2019(16231)
- 2018(16210)
- 2017(31839)
- 2016(16947)
- 2015(19241)
- 2014(19344)
- 2013(19103)
- 2012(17392)
- 2011(15631)
- 2010(15390)
- 2009(13851)
- 2008(13551)
- 2007(11509)
- 2006(10032)
- 2005(8563)
- 学科
- 济(68252)
- 经济(68187)
- 管理(48623)
- 业(46451)
- 企(39599)
- 企业(39599)
- 方法(34617)
- 数学(29549)
- 数学方法(29245)
- 贸(21520)
- 贸易(21509)
- 易(20867)
- 农(16954)
- 财(16703)
- 中国(16360)
- 业经(14740)
- 学(14295)
- 地方(14112)
- 理论(12426)
- 务(11346)
- 财务(11289)
- 财务管理(11275)
- 和(11221)
- 农业(11153)
- 企业财务(10619)
- 技术(10561)
- 制(10522)
- 环境(10353)
- 划(9433)
- 融(9237)
- 机构
- 大学(242959)
- 学院(240781)
- 管理(99823)
- 济(97658)
- 经济(95634)
- 理学(87607)
- 理学院(86714)
- 管理学(85329)
- 管理学院(84926)
- 研究(77273)
- 中国(55311)
- 京(50848)
- 科学(47667)
- 财(41977)
- 所(37707)
- 业大(35636)
- 农(34897)
- 财经(34842)
- 研究所(34658)
- 中心(34060)
- 江(32299)
- 北京(31974)
- 经(31716)
- 范(31145)
- 师范(30907)
- 经济学(28820)
- 院(28429)
- 农业(27495)
- 州(26848)
- 商学(26294)
- 基金
- 项目(170022)
- 科学(133404)
- 研究(125562)
- 基金(123777)
- 家(106815)
- 国家(105961)
- 科学基金(91313)
- 社会(78336)
- 社会科(74237)
- 社会科学(74219)
- 基金项目(66625)
- 省(65546)
- 自然(59777)
- 自然科(58330)
- 自然科学(58320)
- 自然科学基金(57264)
- 教育(57115)
- 划(55111)
- 编号(51702)
- 资助(51315)
- 成果(41450)
- 部(37748)
- 重点(37322)
- 发(35691)
- 创(35324)
- 课题(34559)
- 创新(32824)
- 教育部(32659)
- 科研(32559)
- 人文(32309)
- 期刊
- 济(100539)
- 经济(100539)
- 研究(70132)
- 中国(37852)
- 学报(36628)
- 管理(34776)
- 科学(33783)
- 农(30939)
- 财(29818)
- 大学(27823)
- 学学(26149)
- 教育(24906)
- 农业(22405)
- 技术(19762)
- 融(17568)
- 金融(17568)
- 经济研究(16966)
- 业经(16702)
- 财经(16168)
- 贸(14695)
- 问题(14428)
- 经(13618)
- 图书(13193)
- 理论(12571)
- 国际(12391)
- 实践(11703)
- 践(11703)
- 科技(11669)
- 技术经济(11498)
- 商业(11318)
共检索到335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高谦 何蓉 朱启兵
本文研究了贸易顺差或逆差如何影响资本形成。在分析中,从对贸易账户余额与资本形成关系的推导和论证出发,通过引入资本管制与强制结售汇假设下改进后的托宾实际可支配收入这一变量,建立起一个考虑贸易失衡影响的资本存量增长模型。进一步,对15个中等收入经济体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中国的情况做了扩展分析。研究表明,贸易顺差会阻碍资本形成,贸易逆差则有助于资本形成;通过实行资本管制与强制结售汇制,可以改变贸易顺差或逆差对资本形成的作用方向,进而改善资本形成路径。由此认为,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中高收入阶段,要切实把政策重心转向实现贸易平衡,通过加大进口来改进资本形成。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范东君 贤成毅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是中美近些年来双边贸易争端的核心,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与此紧密相关。从实际汇率出发,通过1980—2005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程度的测算和方差分解发现,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近些年来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大量的FD I流入,而人民币汇率水平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不大,因此,单纯的依靠人民币升值很难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关键词:
中美贸易失衡 实际汇率 实证研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姜子叶
2000年后中国经济进入迅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年均GDP增长达到2位数,呈现出经济起飞的良好态势。然而,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不平衡问题,贸易平衡从略微逆差到外汇储备跃居全球第一,国际收支不平衡凸显。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认识和理解巨额贸易顺差的特征和性质,对于政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贸易失衡的性质与特征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规模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在现实层面上,贸易失衡是一个全球普遍的现象。世界外贸顺差呈现如下结构特征:东南亚地区、德国和资源大国是主要的贸易顺差经济体。从产品生产阶段看,东南亚、德国对美国所有产品顺差,东南亚对德国零部件、消费品和资本品顺差,东南亚内部顺差关系主要是零部件、半成品顺差,东南亚外部顺差关系主要是消费品和资本品顺差,这说明东南亚生产网络、国际分工体系是贸易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受全球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的掣肘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与"逆全球化"的袭扰,国际贸易跌入到了二十五年多以来的最低谷。阻止与逆转这种趋势,有必要刷新全球治理模式。而对于最大的贸易国中国而言,更有必要在谋求更多的多边贸易合作、发展服务贸易以及争取充沛的国际贸易话语权等方面深耕与拓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建江 杨细珍
中美双边贸易中中方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否使中方获得了同样的贸易利益,一直是中美两国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产品内分工框架内,构建了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理论模型,使用面板协整对1997-2009年中美双边8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的贸易利得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依靠比较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产品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而中国承担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利益流向并没有与贸易差额一致,中国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获利微薄。因此,我国应该努力提升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求锁定在附加值高的环节,以赢得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葛明 林玲
基于最终消费品价值分解的视角,文章通过拓展附加值贸易统计模型,利用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数据库测度了中国附加值贸易失衡的规模大小、国别来源和行业结构,并与总值统计结果1比较分析发现:(1)中国单边贸易净额并没有发生变化,2011年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2)双边贸易失衡结构有所改善,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双边顺差或者逆差规模均大幅度下降,而最大顺差额仍来自美国;(3)外贸失衡主要来自基础产业和制造业部门,服务业部门失衡额较小但增长速度很快;从要素禀赋结构来看喜忧参半,劳动密集型行业顺差额大规模下降,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大幅度上升,但知识密集型行业净额又有所减少。因而,促进外汇储备合理配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东伟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1995~2009年的国内增加值出口比率,并从增加值贸易和总值贸易的角度对比分析中国的贸易失衡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利用OECDWTO开发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和估计。研究发现:中国的国内增加值出口比率显现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V"形反转趋势。与增加值贸易统计相比,传统的总值贸易统计显著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失衡程度。分行业来看,中国制造业整体的贸易顺差规模被夸大了40%左右,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贸易顺差规模分别被夸大了50%和60%以上。分市场来看,中国对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规模被夸大了30%左右,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逆差规模被夸大了近80%。研究创新:从增加值贸易的角度测算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趋势。研究价值:揭示了中国在全球增加值创造中的地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卢秋萍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印双边贸易不断发展。现阶段,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进口贸易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市场。但中印贸易失衡问题也逐步凸显,印度对我国的贸易逆差额不断增大,贸易摩擦也逐步增多。据国家商务部数据统计,2015年中印贸易逆差额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基于此,本文从中印双边贸易失衡的现状出发,集中分析了中印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平抑贸易失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蔡兴 刘子兰 赵家章
当前的全球贸易失衡根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国际产业转移所引起的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国际产业转移导致了部分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空洞化",使得这些国家所需要的制造业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也导致了这些国家产品出口能力呈现相对不足,进而出现持续性的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东亚发展中经济体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并通过贸易顺差向全世界输送制造产品。中美两国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以上观点。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贸易失衡 产业空洞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施炳展
基于贸易失衡的三元分解框架和1995—2007年各国双边HS六分位贸易数据,本文将进出口价值量比值分解为进出口的广度比、价格比与数量比,从而探讨全球贸易失衡的结构,结果发现全球贸易失衡主要是由数量失衡造成的,广度失衡贡献次之,价格失衡贡献最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贸易失衡结构。贸易失衡结构实际上反映了世界需求结构特征和各国比较优势的差异性,这表明全球贸易失衡及其结构特征将长期存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翔硕
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会提高资本生产率和回报率,相对降低劳动的报酬,使发达国家把越来越多的劳动相对密集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技术进步使发达国家财富正效应增强,提高预期收入,从而使消费增加,储蓄减少。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的报酬相对降低,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结果导致资本从发展中国家流出,发达国家出现贸易逆差。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个人储蓄 贸易失衡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段婷婷 张静中
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两国贸易取得了快速的发展。1972年,双边贸易总额仅为10.4亿美元,2000年增加到831.5亿美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两国贸易发展速度更为惊人,2013年双边贸易额已达3127.06亿美元,比建交初期增加了300多倍,两国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然而,从出口和进口来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双边贸易的推动作用存在差异,相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晓凤 廖雄飞
中美两国实现更加平衡的贸易关系对于两国和世界经济极其重要。而中美贸易失衡的不断加剧,则导致双方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影响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表明:美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失衡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具有相互促进的"放大效应",出口管制是引发并加剧双边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本着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诱制性和强制性方法促使美国付诸实际行动放宽乃至取消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中美贸易失衡将有望解决。
关键词:
中美贸易 出口管制 贸易失衡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范爱军 卞学字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条件的改善会扩大净出口、使经常项目盈余增加;现实中很多国家的表现却是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而贸易盈余不断增加。对我国是否属于这种贸易条件恶化型的增长模式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建立OGM模型分析经常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利用我国年度与月度相关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确实呈现贸易条件恶化型的增长模式,同时贸易品产出的增加、债券收益率的提高、本币的贬值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常项目盈余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