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3)
2023(9863)
2022(8747)
2021(8330)
2020(6910)
2019(16253)
2018(16262)
2017(31791)
2016(17060)
2015(19264)
2014(19274)
2013(18921)
2012(17194)
2011(15435)
2010(15181)
2009(13609)
2008(13182)
2007(11049)
2006(9534)
2005(8092)
作者
(47734)
(39626)
(39145)
(37144)
(25210)
(18909)
(17890)
(15717)
(14964)
(13873)
(13566)
(13019)
(12357)
(12314)
(12114)
(11887)
(11801)
(11750)
(11247)
(11077)
(9782)
(9498)
(9399)
(8916)
(8729)
(8724)
(8674)
(8574)
(7826)
(7722)
学科
(66723)
经济(66650)
管理(47817)
(45295)
(38295)
企业(38295)
方法(33750)
数学(28863)
数学方法(28569)
(21844)
贸易(21832)
(21186)
(16928)
(16244)
中国(15992)
业经(14691)
(14002)
地方(13939)
理论(11703)
农业(11124)
(11011)
(10872)
财务(10815)
财务管理(10797)
技术(10653)
环境(10592)
(10262)
企业财务(10158)
(9130)
教育(9037)
机构
大学(238528)
学院(236816)
管理(98017)
(95407)
经济(93416)
理学(86120)
理学院(85235)
管理学(83878)
管理学院(83475)
研究(76755)
中国(54698)
(50040)
科学(47248)
(40866)
(37401)
业大(35122)
(34571)
研究所(34325)
中心(34013)
财经(33863)
(31802)
北京(31407)
(30921)
(30821)
师范(30585)
(28580)
经济学(27693)
农业(27221)
(26388)
商学(25834)
基金
项目(168691)
科学(132194)
研究(125271)
基金(122521)
(105844)
国家(104977)
科学基金(90389)
社会(77632)
社会科(73594)
社会科学(73575)
基金项目(65991)
(65005)
自然(59047)
自然科(57629)
自然科学(57617)
教育(56730)
自然科学基金(56562)
(54616)
编号(51679)
资助(50586)
成果(41400)
(37541)
重点(37115)
(35544)
(35172)
课题(34553)
创新(32693)
教育部(32410)
科研(32370)
项目编号(32161)
期刊
(97893)
经济(97893)
研究(68936)
中国(37618)
学报(35887)
管理(34097)
科学(32789)
(31161)
(28543)
大学(27328)
学学(25650)
教育(25416)
农业(22811)
技术(19404)
(16645)
金融(16645)
业经(16520)
经济研究(16484)
财经(15374)
(14761)
问题(13976)
图书(13240)
(12934)
国际(12377)
理论(12350)
科技(11624)
(11587)
实践(11571)
(11571)
技术经济(10981)
共检索到330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江  张杨  
为实现中国对外贸易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首先应明确贸易强国的内涵与目标。笔者从主体、内容和市场等方面构建贸易强国(地区)的指标体系,将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成目标内涵并具体化,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判别标准,再利用聚类分析法判别中国在贸易强国标准下的层次和地位,最后提出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裴长洪  
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中国逐步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但中国与贸易强国仍有差距,真正的贸易强国是高度开放的经济强国,科技、文化、教育高度发达,不仅在国际分工中占主导地位,而且在贸易结算、规则制定和全球贸易治理等领域也举足轻重。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已经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探讨中国贸易强国之路也是经济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飞翔  吴琅  
本文在定义贸易强国的基础之上通过贸易利益曲线和贸易方格对贸易强国进行了描述,并进而从贸易特征、外贸基本面和外贸对经济的作用三个层面对贸易强国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套指标体系。分析表明,我国在贸易结构、贸易条件、贸易竞争力以及外贸贡献度和贸易利益分配地位等方面与贸易强国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换过程是贸易模式演进路径的一个阶段,而要成功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做好高级生产要素的积累等关键性工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二震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中国为什么在加入WTO后的短短十多年间就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应当如何正确判断我国的外贸(出口)竞争力?应当采取何种战略才能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张幼文老师主持编写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要素收益与贸易强国道路》一书新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结合理论与实践全面而深刻地回答了上述问题。张幼文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理论命题,十分诚恳地欢迎学术界的批评和争鸣。2016年6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晓东  
文章认为,与国际上的贸易强国相比,不完善的贸易体制机制还无法支撑我国成为贸易强国、落后的服务贸易与贸易强国有着巨大的差距、创新发展基础薄弱、迈向贸易强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全球贸易环境。我国应该改革创新贸易体制机制,奠定贸易强国制度基础;以转型升级为契机发展服务贸易,改善贸易结构;以更大投入实行创新驱动,提升我国贸易竞争力;抓住国际贸易规则的变革,在全球贸易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不断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德恩  
超比较优势产品是国际贸易领域中一种客观现象。超比较优势产品不仅有其客观性,而且有其相对性。超比较优势产品的产生的原因既有先天的自然禀赋,也有后天的科技创新和发明,还有由于垄断或使用传统工艺所形成的超比较优势。世界上贸易强国均有其超比较优势产品,而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也必须发挥超比较优势产品的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晓东  
文章认为,与国际上的贸易强国相比,不完善的贸易体制机制还无法支撑我国成为贸易强国、落后的服务贸易与贸易强国有着巨大的差距、创新发展基础薄弱、迈向贸易强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全球贸易环境。我国应该改革创新贸易体制机制,奠定贸易强国制度基础;以转型升级为契机发展服务贸易,改善贸易结构;以更大投入实行创新驱动,提升我国贸易竞争力;抓住国际贸易规则的变革,在全球贸易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不断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华  
中国外经外贸成绩喜人,但问题多多,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业——低效益的粗放式之路。只有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对外经外贸进行结构调整, 才能避免其贫困化增长,“中国制造”才真正跃升为“中国创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华  
中国外经外贸成绩喜人,但问题多多,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业—低效益粗放式不科学之路。只有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对外经贸进行结构调整,才能避免其贫困化增长,“中国制造”才真正跃升为“中国创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蓓文  
论文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界定了贸易强国标准的两个层面,并对中国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估。在与世界主要贸易强国的指标比较中,分析中国与世界主要强国的差距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如何实现对外贸易的战略升级,即如何从目前的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亚斌  李峰  曾铮  
中国是"大而不强"还是"大而且强"?对于一国贸易国类型的判别,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本文基于全球生产网络(GPNS)来构建贸易强国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因子分析法的实证分析,得出贸易强国的判别标准,即贸易效益因子、贸易环境因子以及贸易结构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结论是:中国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中国处于第三阶梯,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中国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需要从贸易效益、贸易结构、贸易环境方三个方面着手改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魏浩  申广祝  
随着国际贸易分工、国际贸易范围、国际贸易主体、科技进步、外贸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必将成为贸易大国,进而日益成为贸易强国。目前,我国已经是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我国与贸易强国间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我国必须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外贸战略,转变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蓓文  
改革开放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坚实保障。1979年以来,中国在以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3条重要经验: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升级货物贸易;二是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抓手,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三是打造数字贸易“新引擎”,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促进了传统贸易的量性增长,新质生产力推动了贸易增长模式的质性转变,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开辟贸易增长的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培育外贸新动能。因此,以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的协同发展,从而为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提供重要的助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小金  
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已处于世界第三位,但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生产链条的低端,对外贸易大而不强。"贸易大国"如何实现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本文对我国如何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路径进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