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20)
- 2023(17910)
- 2022(15490)
- 2021(14345)
- 2020(12066)
- 2019(28099)
- 2018(27607)
- 2017(54345)
- 2016(29017)
- 2015(32712)
- 2014(32508)
- 2013(31899)
- 2012(29004)
- 2011(25828)
- 2010(25843)
- 2009(23499)
- 2008(22849)
- 2007(20187)
- 2006(17525)
- 2005(15088)
- 学科
- 济(123074)
- 经济(122948)
- 管理(83309)
- 业(81369)
- 企(66466)
- 企业(66466)
- 方法(60848)
- 数学(53401)
- 数学方法(52626)
- 农(32527)
- 中国(30433)
- 财(30098)
- 贸(28485)
- 贸易(28469)
- 易(27588)
- 业经(26944)
- 地方(24320)
- 学(23357)
- 农业(21874)
- 制(20418)
- 理论(20376)
- 技术(19104)
- 务(19006)
- 财务(18921)
- 财务管理(18879)
- 企业财务(17798)
- 和(17527)
- 环境(17210)
- 融(17015)
- 金融(17011)
- 机构
- 大学(410546)
- 学院(410221)
- 济(171709)
- 经济(168400)
- 管理(165712)
- 理学(144680)
- 理学院(143238)
- 管理学(140454)
- 管理学院(139743)
- 研究(132514)
- 中国(98631)
- 京(85773)
- 科学(79792)
- 财(76493)
- 所(64658)
- 财经(62532)
- 农(62515)
- 中心(60764)
- 业大(60256)
- 研究所(58823)
- 江(58293)
- 经(57011)
- 北京(53618)
- 经济学(52936)
- 范(51166)
- 师范(50674)
- 农业(48853)
- 院(48678)
- 经济学院(48080)
- 州(47134)
- 基金
- 项目(284387)
- 科学(224911)
- 基金(208327)
- 研究(206782)
- 家(181141)
- 国家(179719)
- 科学基金(155983)
- 社会(131568)
- 社会科(125026)
- 社会科学(124996)
- 省(110112)
- 基金项目(109587)
- 自然(102162)
- 自然科(99900)
- 自然科学(99879)
- 自然科学基金(98067)
- 教育(95613)
- 划(92200)
- 资助(87735)
- 编号(83812)
- 成果(66384)
- 重点(63229)
- 部(62930)
- 发(60149)
- 创(59306)
- 课题(56683)
- 创新(55309)
- 教育部(54677)
- 国家社会(54635)
- 科研(54535)
- 期刊
- 济(177947)
- 经济(177947)
- 研究(117089)
- 中国(73574)
- 学报(61960)
- 管理(60905)
- 财(57901)
- 科学(57467)
- 农(55455)
- 大学(48080)
- 学学(45457)
- 教育(41292)
- 农业(38554)
- 技术(37406)
- 融(34059)
- 金融(34059)
- 财经(30419)
- 经济研究(30107)
- 业经(29709)
- 经(26094)
- 问题(24108)
- 贸(22330)
- 统计(21524)
- 技术经济(20666)
- 业(20392)
- 图书(19601)
- 策(19594)
- 商业(19567)
- 理论(19337)
- 科技(18902)
共检索到588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官胜
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存在是决定国际贸易能否促进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现有的实证研究却忽视了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基于国外文献的度量方法构建劳动力市场刚性和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度量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当劳动力市场刚性存在差异时贸易增长对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当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低于门槛值时,贸易增长能加速产业间劳动力转移;而当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高于门槛值时,贸易增长则会阻碍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由此得出结论,欲使中国的贸易增长起到促进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必须先在劳动力市场领域进行改革,消除劳动力市场刚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 王开玉 向鹏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居民贫富差距的问题日益显现。本文利用2002—2008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将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这两个指标置于一个框架下,来分析其对中国各地区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同时,为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泊松极大似然估计模型对贸易开放度进行了细化分解。实证研究表明,"自然"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各地区居民收入不平等有抑制作用,而"政策"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却会加剧该地区的贫富差距。总的来看,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会扩大一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人口的迁入有利于一地区居民收入的均衡,而一地区人口的迁出则会加重该地区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程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明
文章利用2004~2011年中国服务业面板数据,首先从整体上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然后分性别、分行业检验了服务贸易的异质劳动力就业效应,以考察服务进、出口对异质劳动力就业影响的性别和行业差异。整体估计结果表明,服务进、出口显著地促进了中国服务业异质劳动力就业,且对熟练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说明服务贸易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有所差异;从分性别和分行业视角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服务进、出口的异质劳动力就业效应存在显著的性别和行业差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广婷 江静 陈勇
本文采用劳动力配置效应模型研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1997—2008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提高和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6.33%和1.72%。分地区看,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中部地区劳动生产率和GDP提高的影响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受益最小。为应对当前剩余劳动力总量的减少、转移速度减慢以及对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政府应该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小企业、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调整经济结构实现本地就业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文杰 李泽红
劳动力流动引致的部门间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改变是实现经济结构转换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化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城市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劳动力流动对于服务业增长产生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服务业的增长对中国经济结构转换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服务业 结构转换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清 陈旭
本文使用2004年-2009年我国28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从劳动力集聚与城市劳动生产率关系的视角,对我国城市劳动力集聚规模是否达到最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显示,我国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同劳动投入呈现倒U关系,不同产业类型城市的最优劳动力集聚规模并不相同。与估算出的劳动力集聚的最优规模相比,我国大部分城市并没有达到劳动力集聚的最优规模。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分析显示,我国需求扩张政策带来的工资上涨效应大于劳动力集聚效应,且需求扩张政策带来的劳动力集聚效应有个极值,因此,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所"提倡"的投资扩张政策很难使我国城市达到劳动力集聚的最优规模。
关键词:
劳动力集聚 最优规模 工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尊宝 刘玉萍
对"关于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logit回归可得,正上学子女数、家庭医疗和农业支出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否"的选择,搜集1978-2009年西部12省的面板数据对劳动力转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素质、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工业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高度相关,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工业化水平成为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从相关系数可得,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由于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素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理性、"自愿"转移的特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滕瑜 迟睿
随着我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异质劳动力细分为高、中和低技能劳动力,基于我国服务业11个细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服务贸易进口会增加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而不利于中等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的提高,因此会扩大高技能劳动力与中低等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而服务贸易出口会提高中等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收入,从而高技能劳动力和中等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缩小。但具体到高低技术服务行业,服务贸易进出口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则不同。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异质劳动力 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基于收入法核算的分省GDP数据,从GDP内部构成、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等维度切入,考察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7年间,我国整体劳动收入占比先微幅上升然后大幅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受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的挤占,深层原因则与我国以招商引资形式进行的地区竞争弱化了劳动者对企业所有者的博弈力量相关;三次产业收入占比分别呈现在徘徊中上升、先上升继而下降、基本保持稳定演变特征;东部地区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劳动收入占比的差距日趋缩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地区竞争 结构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基于岭回归的模型和实证分析创新性地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改革为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而城市服务业则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正规工业部门和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农业增长 产业结构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名望 贾晓佳 俞宁
采用1978~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和增长核算方法测算了农村劳动力省际转移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非农业部门产出贡献率和社会总产出贡献率分别为11.64%和10.21%;劳动力转移使自身生产率提高4.49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7.93%,其中贡献率主要来源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11.74%)和农村劳动力转入地(16.1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机理,一方面是产业效率差异带来产出差额从而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即增长效应;另一方面是集聚效应和干中学等学习效应导致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升,带来劳动者生产效率提升,即效率效应。本研究既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也为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导致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提供实证结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官胜
在劳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背景下,文章利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出口贸易对行业劳动生产率、劳动收入份额和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等劳动力现象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贸易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同时出口贸易会提高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并且会增加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此外,劳动密集型产业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出口贸易对劳动生产率的负面影响较弱,对劳动收入的正面影响较强,且对就业的正面影响较弱。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劳动生产率 劳动收入 就业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程鹏
利用199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差分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各地区合理调整三次产业中农村劳动力比例,有利于三次产业增长;(2)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对地区三次产业的发展呈现差异性影响;(3)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对三次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各地区应结合实际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恰当处理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关系;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调整三次产业中农村就业人员的比例,以配合产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清
改革开放后,中国以高投资率带动了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的不断减少,劳动力供给增长开始跟不上高投资带来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城市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工资加速上涨、投资的产出与就业效应不断降低的挑战。文章利用2004~2009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工资上涨对劳动力供给的拉力是递减的,而对劳动力需求的抑制作用却是递增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结果显示,投资的工资上涨效应在递增,而投资的产出与就业效应在递减,因此城市工资上涨是必然趋势。此外,工资上涨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下,中国继续实行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已不是明智的选择。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工资上涨 增长方式 投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成
本文在二元结构经济的分析框架下,依据Ranis.G模型的分析思路,从理论分析中得到启发,认为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应该成为本文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心问题。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资本存量在经济增长初期对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劳动力流动有显著影响。由此,笔者进一步从政策层面提出了应对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资本增长 产业结构 劳动力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