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6)
2023(8131)
2022(6831)
2021(5968)
2020(4988)
2019(11319)
2018(11115)
2017(21424)
2016(11073)
2015(12320)
2014(12373)
2013(12325)
2012(11837)
2011(10997)
2010(11126)
2009(10320)
2008(9977)
2007(8789)
2006(7983)
2005(7482)
作者
(32766)
(27714)
(27360)
(26228)
(17794)
(13211)
(12509)
(10677)
(10329)
(9875)
(9672)
(9164)
(8960)
(8958)
(8722)
(8467)
(8109)
(8051)
(7773)
(7769)
(7081)
(6806)
(6649)
(6419)
(6313)
(6100)
(6070)
(5691)
(5600)
(5416)
学科
(72315)
经济(72263)
管理(28415)
(24698)
方法(24672)
数学(21681)
数学方法(21543)
(19979)
(19972)
企业(19972)
贸易(19970)
(19340)
地方(18543)
中国(14706)
地方经济(12790)
(12211)
业经(11821)
(11074)
(11010)
金融(11010)
(10791)
(9445)
关系(9288)
(9004)
银行(8986)
(8750)
环境(8340)
(8102)
(7637)
(7552)
机构
大学(168703)
学院(168070)
(88100)
经济(86745)
研究(64347)
管理(59286)
理学(50740)
理学院(50160)
管理学(49450)
管理学院(49125)
中国(48216)
(36767)
科学(35178)
(34059)
(32641)
经济学(29827)
财经(29624)
研究所(29446)
中心(27323)
(26942)
经济学院(26678)
(24964)
(24219)
(22961)
财经大学(22053)
北京(21564)
业大(21527)
(20105)
师范(19930)
农业(19652)
基金
项目(106667)
科学(84176)
基金(79600)
研究(76782)
(69562)
国家(69103)
科学基金(58424)
社会(52651)
社会科(50312)
社会科学(50300)
基金项目(40833)
(39860)
自然(35621)
自然科(34839)
自然科学(34829)
自然科学基金(34220)
教育(34066)
(33543)
资助(33523)
编号(28179)
(24503)
重点(24365)
(24354)
成果(23237)
国家社会(23161)
(21753)
(21416)
教育部(21290)
人文(20790)
创新(20645)
期刊
(99931)
经济(99931)
研究(56250)
中国(31901)
(26679)
学报(24886)
管理(23553)
科学(22519)
(22328)
经济研究(19340)
大学(19018)
学学(18368)
(18312)
金融(18312)
(17295)
国际(17113)
财经(15756)
农业(15246)
问题(14101)
(13794)
技术(13213)
业经(12929)
世界(11399)
教育(10912)
技术经济(9616)
统计(9377)
商业(9031)
(8547)
(8257)
贸易(8257)
共检索到266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梅冬州  赵晓军  张梦云  
本文建立了一个两国的国际经济周期模型,分析不同类别的商品贸易对跨国经济协动性的影响。文章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表明,消费品贸易的规模越大,两国的经济协动性越低,消费品的替代弹性越大,在同样的消费品贸易规模变动下,经济的协动性下降幅度越大;生产品贸易的规模越大,两国的经济协同程度越高;进口的生产品与本国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越大,同样的生产品贸易规模变动下,经济的协动性上升越小。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往来和货币合作关系提出了新的看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小莉  
文章基于1996—2015年中美季度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微观角度考察在SITC标准下1级分类的10类贸易商品与中美经济协动关系。结果显示:SITC0、SITC1、SITC2、SITC3、SITC7、SITC9贸易规模与中美经济协动性表现出正相关,具有顺协动性;SITC4、SITC5、SITC6、SITC8贸易规模与中美经济协动表现出负相关,是逆协动性的;稳健性检验表明各类贸易与中美经济协动关系比较稳定,但总体上顺协动性商品在中美贸易中的比重逐渐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惠芳  岑丽君  
本文分析国际贸易强度、外商直接投资(FDI)强度和产业结构变化与中国贸易伙伴经济周期协动变化的相关性,探讨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主要传递因素、传递效应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1990—2008年中国及其27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数据,用面板数据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发达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因素中,贸易强度的影响大于投资强度。对中国与发展中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检验结果是:双边贸易强度、FDI强度、产业结构相似性与GDP周期协动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文研究同时表明,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仍然主要靠国内劳动力和国内投资拉动,但双边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宜红  张鹏杨  梅冬州  
本文利用行业层面双边出口的增加值分解数据,从增加值贸易视角研究了全球价值链(GVC)嵌入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结果表明:GVC嵌入是促进经济周期联动的重要因素。从行业层面上看,同行业和跨行业的GVC嵌入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同行业嵌入对国内增加值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而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的促进作用较大;从区域层面上看,欧盟、北美的区域内价值链以及欧盟、北美和亚太相互之间的区域间价值链嵌入程度较高,对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较大;从国别层面来看,垂直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国家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影响最大。此外,对中国经验的考察也发现了GVC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总体上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马淑琴  童银节  邵宇佳  
采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研究了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及其影响差异,并结合中国的经验事实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均能显著地影响国际经济周期联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在不同类别的贸易国之间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传导作用均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差异,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两种贸易均发挥显著作用,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挥显著作用的则为最终品贸易。最后,由中国的经验证据表明,中间品贸易主导着中国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周期联动性;对于亚太地区,两种贸易均不能显著传导同中国的经济周期联动性;而对于发达国家或欧美地区,两种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同中国的经济周期联动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丁振辉  
本文在两国生产关系模型的简化式基础上推导了生产依存度与产出关联的关系,并认为当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时,两国间生产依存度越大则产出的关联性越强。产出关联性越强,经济周期协同性越明显。检验中国与前10大贸易伙伴的数据,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生产上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意味着随着中国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生产依存度的加深,两国(或地区)之间的产出关联性也越强,中国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周期有协同性趋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石柱鲜  黄红梅  邓创  
对中日韩贸易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双边贸易强度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取决于双边产业内贸易强度的大小。产业内贸易强度大,则双边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动性为正相关;产业内贸易强度小,则双边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动性为负相关。另外,中日贸易中纺织纱线等6种行业的贸易有助于提高经济周期协动性,而服装等2种行业的贸易降低经济周期协动性;中韩贸易中有色金属相关行业等6种行业的贸易有助于提高经济周期协动性,而塑料等2种行业的贸易降低经济周期协动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华  
研究目标:两岸生产分工和贸易往来对于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传导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一个典型经济体间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框架的冲击响应分析与实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两岸经济结构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其他经济体才是中国台湾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外部冲击来源;两岸技术冲击相关性对于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不论在双边贸易,还是双向投资方面,两岸经济关系都仅处于"浅层"相互依存状态,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也以间接性、表象性为主要特征。研究创新: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范式应用于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问题研究。研究价值:揭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华  
研究目标:两岸生产分工和贸易往来对于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传导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一个典型经济体间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框架的冲击响应分析与实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两岸经济结构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其他经济体才是中国台湾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外部冲击来源;两岸技术冲击相关性对于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不论在双边贸易,还是双向投资方面,两岸经济关系都仅处于"浅层"相互依存状态,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也以间接性、表象性为主要特征。研究创新: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范式应用于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问题研究。研究价值:揭示了两岸经济相互依存的内在特征,为旨在推动两岸经济关系良性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了新的参照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恩专  刘立军  
本文运用产品层面的H-K贸易分解框架,深入总体贸易数据内部,构建以双边贸易边际强度为自变量,经济周期协动性为因变量的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分别考察出口广度边际、数量边际与价格边际对东亚10经济体周期协动性的作用效果,进而揭示其协动性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双边广度边际强度对东亚经济周期协动性具有显著正效应,是其协动性的主要贸易传导渠道;双边数量边际强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协动性;双边价格边际强度的效应不显著。研究还发现,产业结构相似度、金融结构相似度等非贸易因素促进了东亚经济周期协动性,美国经济变动对东亚10经济体间的周期协同性同样具有正向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任志祥  宋玉华  
20世纪中期以来,东亚区域内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与此同时,该区域内各国(地区)的经济周期也出现了明显的协动现象,区域经济周期初露端倪。本文在分析国际经济周期贸易传导机理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与东亚主要贸易伙伴间的贸易流动对经济周期协动性(co-movement)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区域经济周期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东亚区域内贸易对区域经济周期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我国与东亚区域各贸易伙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将随着相互间贸易联系的增强而趋于明显。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希丽  张兵  李可爱  
影响中国(大陆)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双边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金融开放度、产业结构相似度、财政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汇率政策等。运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对1992-2009年中国(大陆)及其贸易伙伴共14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协动性主要受到产业内贸易强度和产业结构相似度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政策以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群阳  朱剑光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内贸易对东亚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基于1990-2009年的数据,首先分析了中国与东亚各国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动态变化;其次,运用HP滤波方法提取周期因子ct,验证了东亚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贸易强度和产业内贸易为自变量,经济周期协动性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运用分期数据对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周期协动性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揭示:相较于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对中国与东亚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更直接更显著,产业内贸易是中国与东亚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主要传导渠道。随着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高,中国与东亚贸易伙伴经济周期的协动性趋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严志辉  宋玉华  
自《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签订并实施以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间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三国间经贸投资联系的加强必然会作用于三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传导,并改变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美、加、墨三国经济周期协同的特点。本文首先探讨了《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间贸易与投资的积极效应,然后对三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前后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变化的特征事实进行了分析,最后考察并检验了《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对三国间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高明  
本文根据现有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将经济体之间相互影响的诸多单一关系汇总整合成系统关系,构建出两国经济周期协动关系模型,再以中美两国数据为基础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形式修正,最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中美之间的需求管理政策博弈对策进行模拟。研究发现,虽然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渐提升,但在与美国的宏观政策博弈的过程之中总体上仍处于劣势,因此中国在政策博弈中不仅要考虑经济规模、影响力上的相对优劣,也要考虑行动时序所带来的顺序优势和信息优势。经济规模与影响力上的劣势可以通过"随机应变、因时而动"而得到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